学术投稿

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临床效果观察

袁国良

关键词:冠心病, 氯吡格雷, 介入治疗, 心血管不良事件
摘要:目的:对于冠心病病人接受介入治疗之后应用氯吡格雷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临床效果施行分析与总结.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所接诊的冠心病病人资料60例施行分析,所选60例冠心病病人全部接受介入手术治疗,通过随机法对所选60例冠心病病人施行分组,给予对照组冠心病病人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给予研究组冠心病病人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冠心病病人产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几率.结果:两组冠心病病人在接受不同治疗措施之后产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几率对比差异明显.结论:临床中针对冠心病病人,在其接受介入手术治疗之后开展氯吡格雷治疗效果理想,能够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出现风险.
健康必读杂志相关文献
  • 产后出血治疗预防方法综述

    产后出血是妇产科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产后并发症,其对于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健康影响甚大,需要及时预防和治疗.基于此,本文就当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产后出血的方法做一综述,旨在通过合理的方式,改善出血症状.

    作者:曾曼曼;熊文雯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浅谈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这些年,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医院,是人们治疗疾病的场所,很多时候,因为病情的原因,很多病情的治疗需要手术来进行治疗.在手术治疗时,因为做手术会有风险,很多时候患者是惧怕手术的,他们会紧张、忧虑等,这些不仅会增加患者的心里负担,也会对手术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现在很多医院把人文关怀融入到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邓荣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社区医疗护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目的:研究社区医疗护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方法:选取本社区在2015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94例高血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给予社区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结果.结果:经过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的良好率是85.11%,对照组患者的良好率是57.45%,可以明显看出护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比较差异不明显,护理后,护理组患者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帮助高血压患者积极了解、治疗和控制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莉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分析腹部外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分析腹部外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腹部外伤失血性休克患者53例,回顾分析患者急救和护理效果.结果:53例患者急救成功率为98.11%,并发症发生率为5.66%,住院时间为(11.05±2.62)d,护理满意程度为96.23%.结论:为腹部外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急救和护理效果较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时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预后康复.

    作者:戴娅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临床诊断中MRI与颅脑CT的临床价值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对比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临床诊断中MRI与颅脑CT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30例患者的收治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上述患者分别接受MRI检查与颅脑CT检查,对两种检查措施的脑梗死不同发作时间检出情况、各病灶部位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MRI检查的总检出率明显较颅脑CT检查高,P<0.05;MRI检查的额叶、颞叶、小脑及顶叶检出率均明显较颅脑CT检查高,P<0.05;两种检查措施的脑室旁检出率、基底节区检出率比较,P>0.05.结论:在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应用MRI于颅脑CT均可获得理想的效果,临床医务人员可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影像学检查方式进行合理选择.

    作者:黄丹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循证护理的观察

    目的:论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实施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间的护理干预,研究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患者进行研究,平均分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以及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也比对照组低15%.结论:针对于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实施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间,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较为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疼痛感,同时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健康.

    作者:张丽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品管圈在优化门诊流程管理中的应用

    将品管手法运用于门诊流程管理,比较改善前后病人候诊时间.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门诊病人候诊时间≧1h的人数由实施前的65人降至实施后的45人,目标达成率为95.2%,进步率为30.7%.通过品管圈活动有效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增强科内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进而不同程度提高了大家的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工作积极性等.

    作者:吴琼;刘玥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氧代谢及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以无创正压通气结合纳洛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多功能呼吸机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纳洛酮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之前肺通气功能指标和肺换气功能指标均较差,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和肺换气功能指标改善效果均好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以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与氧代谢,该治疗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作者:倪凯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于冠心病病人接受介入治疗之后应用氯吡格雷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临床效果施行分析与总结.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所接诊的冠心病病人资料60例施行分析,所选60例冠心病病人全部接受介入手术治疗,通过随机法对所选60例冠心病病人施行分组,给予对照组冠心病病人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给予研究组冠心病病人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冠心病病人产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几率.结果:两组冠心病病人在接受不同治疗措施之后产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几率对比差异明显.结论:临床中针对冠心病病人,在其接受介入手术治疗之后开展氯吡格雷治疗效果理想,能够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出现风险.

    作者:袁国良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一次性与多次性根管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有效性比较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一次性与多次性根管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88例牙体牙髓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多次性根管治疗,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72.73%(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27%显著低于对照组18.18%(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疗效优于多次性根管治疗,且并发症较少,可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拥忠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分析研究骨科护理风险及风险机制

    目的:分析骨科护理风险,采取有效的风险机制管理方案,促进骨科护理质量的提升.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在分析护理风险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风险机制管理方案,比较风险机制管理方案实施前后护理风险发生情况.结果:风险机制管理方案实施后与实施前比较,各风险事件发生率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在分析骨科护理风险的基础上,实施骨科护理风险机制管理方案,能够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进一步提高骨科护理质量;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作者:孙利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脑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脑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的研究人员均为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患者,共计120例,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利用人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外科的治疗过程中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满足患者的身心双重需求,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用,降低危险因素,更好的控制疾病发展,保证患者健康

    作者:卞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12例,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6例,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开颅清除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采取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经过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是75.00%,而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是92.86%,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86%(10/56),而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14%(4/56).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微创穿刺引流术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治疗效果良好,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晓彩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经阴道彩超(TVCDU)对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诊断的临床价值观察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超(TVCDU)在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7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40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分别采取经腹超声检查与经阴道彩超(TVCDU)诊断,回顾分析不同方法对应的诊断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确诊,TCVDU诊断准确率为90.00%,高于经腹部超声72.50%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彩超对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实际应用中可视情况采取腹部与阴道超声联合诊断方法,从而降低误诊率.

    作者:王艳蕾;宋鹏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的应用探究

    目的:分析在产科中利用无痛分娩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7年09月-2018年09月中入院的产妇中选择112例展开研究,根据1:1的分组方式进行分组,即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中有51例患者,其中对比组中产妇应用传统方式分娩;研究组则应用无痛分娩技术,探讨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以及产妇分娩情况、新生儿情况等.结果:研究组中的总镇痛人数高达49例,总有效率则为95.08%;对比组中的总镇痛人数有38例,总有效率为74.15%,组间的数据进行比较之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总产程用时显著少于对比组;但是其经阴道分娩率却显著高于对比组,组间数据差异对比较为显著,且P<0.05,具有临床不均衡性.另外,两组产妇在产后2h内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指标上并没有临床差异性,即P>0.05.结论:在产科中应用无痛分娩技术,可以大程度上的实现无痛分娩,同时还能够提高母婴安全,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作者:季静霞;孙振娥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良事件与护士认知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究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不良事件和护士认知行为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接治的1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0名护士对其进行护理,调查并回顾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护士认知进行评分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58%(91/1200),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评分受护士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称、护龄影响而产生不同,其中职称和护龄较于其他因素对护士不良事件报告认知行为更为突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应当系统化完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处理系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认知行为受年龄、文化程度、护龄、职称等多种因素影响.

    作者:贺吉秋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基于微课教育的妇产科护理教学研究

    目的:提高护生的临床经验和风险意识,努力学习法律知识,更好应对在母婴护理医患纠纷处理中暴露的问题.方法:选择于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我校120位护生为研究主体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人员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60例;对照组成员实行常规教学法,观察组成员实行基于微课教育的妇产科护理教学,对比2组成员的考核成绩及教学方法评价结果.结果:经观察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操作成绩、理论成绩及病历书写成绩各项指标相比差异较为显著,2组具备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微课教育的出现为妇产科护理学提供了新的教育方式,但是微课教育也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影响微课教育的普及应用,帮助护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基础和护理水平.

    作者:陈哲;李桂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入冲击波治疗组(60例)和理疗组(56例).冲击波治疗组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理疗组患者给予红外线理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评估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疼痛程度.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时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值均<0.05).冲击波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同时间理疗组(P值均<0.05).冲击波组治疗后各时间之间的疼痛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冲击波治疗组治疗后1年的显效率显著高于理疗组.结论:体外冲击波对肱骨外上髁炎所致的疼痛疗效明显且持久.

    作者:尹翔宇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核磁共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拟诊乳腺癌患者36例女性患者都采用核磁共振进行检查,观察诊断结果.结果:核磁共振上恶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敏感度为96.0%,特异度为73.3%,显示了比较好的效果.结论:核磁共振在乳腺癌诊断中可以更全面的反映病灶的生物学特点,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上手术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值得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广应用.

    作者:焦洪斌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针灸治老年性髋部骨折术后腹胀便秘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选择采用针灸疗法对于老年性髋部骨折术后腹胀便秘的临床治疗效果,以便于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分组对照的方法进行调查和研究,本研究所有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老年性髋部骨折术后出现腹胀便秘的患者,本研究的调查时间选择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选择此期间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干预方法进行干预指导,观察组选择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常规干预治疗的基础之上选择采用针灸疗法进行治疗,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在经过治疗以后,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改善,对本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于老年性髋部骨折术后出现腹胀便秘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对患者选择采用针灸疗法进行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任瑞香;于凌 刊期: 2018年第13期

健康必读杂志

健康必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