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黎
目的:探讨多模式管理干预对提高患儿雾化吸入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入住我科的100例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依据多模式管理的要求在心理、护士行为、环境以及家庭干预等方面进行全面准确评估护理问题、系统分析、制订护理干预措施并予以实施,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统计两组患儿雾化吸入依从性的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实验组在实施多模式管理干预后,患儿雾化吸入依从性明显提高,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模式管理干预提高了护理实践的科学性,更好地发挥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将科研与临床经验、病人需求相结合,其合理性和先进性更能有效地指导护理实践,提供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提高了整体护理水平,提供优的护理,提高了患儿雾化吸入的依从性.
作者:蔡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讨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重症肺炎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现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5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共68例.我院按照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分成两组,即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儿.其中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患儿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7.06%,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79.41%,将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重症肺炎临床护理中,可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次护理方法对患者的康复更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秋莲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应用CT扫描检查对于孤立性肺结节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本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诊治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56例作为此次的研究样本,患者均接受CT扫描检查,分析平扫征象.结果:本组56例患者,病理结果提示孤立性肺结节良性患者38例,恶性患者18例.良性组中肺脓肿患者11例;错构瘤患者6例;支气管囊肿患者8例;炎性假瘤患者9例;有结核患者4例.恶性组中中小细胞癌患者3例;转移癌患者2例;鳞癌患者7例;腺癌患者3例以及类癌患者3例.良性组与恶性组患者单一CT征象对比,良性组患者在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边缘不光滑以及胸膜凹陷征等方面均与恶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CT平扫单一征象及组合征象均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诊断中具有很高应用价值,诊断可信度较高.
作者:吕红菊;周晓霞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究助产师助产对产妇分娩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160位产妇,使用随机分组办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的产妇各是80位,对照组的产妇使用常规护理手段,也就是说,对照组的产妇在生产之前是不会和助产师接触,而观察组的产妇在孕期的时候便被助产师所护理,例如,助产师对产妇增强健康教育,并且在产期指导产妇怎样减轻疼痛以及生产之后怎样喂养婴儿,对两组产妇的分娩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分娩形式明显优过对照组的产妇(P<0.01),观察组产妇经过生产之后的出血情况以及生产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产妇(P<0.01).结论:助产师全程对产妇展开助产工作明显可以提升产妇的分娩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被推广以及广泛应用.
作者:陈燕;徐淑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乳腺癌患者在经过手术之后所出现的淋巴水肿情况以及相关症状,探讨淋巴水肿情况与相关症状之间存在的关系.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在某院进行治疗的经过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共计150例,判定患者淋巴水肿的情况,分析患者的相关症状.结果:在所抽取的150例患者当中,有146例未出现水肿情况,占总体患者数量的97.3%;3例出现了轻度水肿情况,占总体患者数量的2%;1例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淋巴水肿情况,占总体患者数量的0.6%.对比患者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出现重度淋巴水肿的患者所受到的困扰远高于轻度淋巴水肿患者.结论: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患者在术后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类并发症,随着病人水肿情况的逐渐加剧,还会诱发一系列的相关病症.因而,做好淋巴水肿病症的预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谢忠民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对于消毒供应中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施行分析与总结.方法:我们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在过去一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开展优质护理前后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质量和科室满意度评分对比差异明显.结论:临床中针对消毒供应中心,施行优质护理服务效果理想,能够显著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臧家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延续护理服务对于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将80例肺结核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采用延续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遵医行为与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遵循医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生存质量评分中,研究组患者在生存质量评分中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服务在肺结核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史湘春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研究探讨对支原体肺炎患儿采取阿奇霉素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剂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支原体肺炎患儿80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2月到2018年3月,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仅采用阿奇霉素,观察组采取阿奇霉素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剂,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各症状消失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应用阿奇霉素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剂,可有效缩短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改善患儿的病情,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张宝芹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和CT对肝硬化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50例,分别对其进行超声造影、CT平扫及增强CT检查,比较三者诊查方式结果,并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超声造影检查和CT平扫对小肝癌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超声造影、CT平扫和增强CT检查对肝硬化再生结节的检出率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增强扫描较CT平扫和超声造影对小肝癌诊断率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而超声造影和平扫无显著性差异.同时三者对肝硬化再生结节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所以在临床中对于肝硬化患者建议直接进行增强CT检查.
作者:王慧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发热门诊患者应用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随机抽50例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至我院门诊部进行治疗的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所有患者分作A组与B组,每组人数为25例.其中,对A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对B组患者给予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前后的态度转变率、发热知识知晓率、合理用药知晓率以及健康行为形成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后的态度转变率、发热知识知晓率、合理用药知晓率以及健康行为形成率发现,两组各项健康知识行为均得到了改善,但相较于A组,B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P>0.05,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发热门诊患者给予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态度转变率、发热知识知晓率、合理用药知晓率以及健康行为形成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帆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研究社区医疗护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方法:选取本社区在2015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94例高血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给予社区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结果.结果:经过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的良好率是85.11%,对照组患者的良好率是57.45%,可以明显看出护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比较差异不明显,护理后,护理组患者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帮助高血压患者积极了解、治疗和控制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莉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究对甲亢患者在131I治疗过程中采用护理干预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甲状腺功能亢进证患者计96例,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对照组(n=48)与并行护理干预方案实验组(n=48),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甲亢患者在采用131I方案治疗的过程中,配合护理干预方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唐虹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分析HPV感染者阴道微生态状况及与宫颈异常上皮细胞病变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门诊就诊HPV检测女性,例数1600例,根据HPV检测结果和阴道微生态结果对研究对象1600例进行分组,收取时间在2017年1月到2018年8月,分为观察组一组(1000例高危型HPV阳性)、对照组一组(600例HPV检测阴性),对两组受检者进行各项检测.结果:观察组PH值、混合感染率11.00%、乳酸杆菌异常率39.00%、细菌性阴道病22.00%、需氧菌性阴道炎14.00%发生率高于对照组HPV检测阴性受检者(P<0.05).结论:HPV感染和宫颈异常上皮细胞病变之间具有相关性,对高危型HPV阳性患者进行防癌筛查十分重要.
作者:王莹;周亚静;冯博 刊期: 2018年第13期
总结了25例局麻联合静脉麻醉下行急诊剖宫产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麻醉方式介绍、器械护士及巡回护士配合要点.局麻联合静脉麻醉下行急诊剖宫产手术逐年增加,应对产妇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同时做好物品、仪器准备及人员有效配对手术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忠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近年来有小流行的趋势.本病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所致,本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及部分学龄前儿童,但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广泛,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大多数病情轻,以发热和手、足、口、臀部位皮疹为临床特征,少数患儿发生神经系统受累,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等,极少数患儿病情进展快,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易致死亡.
作者:张巧玲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两组根管冲洗液预防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发生.方法:选择临床慢性根尖周炎患牙,均为前牙共200颗.随机分为甲硝唑、氯亚明、生理盐水和3%过氧化氢、生理盐水组,每组各100颗牙.根管预备,冲洗,封药.1周后复诊检查.比较用两组冲洗液分别冲洗后根管治疗期间急症发生率.结果:甲硝唑、氯亚明、生理盐水组的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发生率低于3%过氧化氢,生理盐水组.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慢性根尖周炎,根管治疗中采用甲硝唑、氯亚明、生理盐水作冲洗液更有效.
作者:姚静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程序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实施急救护理程序,比较两组患者有效救治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急救护理程序可使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作者:李丽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变化,探讨介入治疗对该类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有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问卷(SAQ)、SF-36健康调查简表(SF-36)、匹兹堡睡眠质量评估量表(PSQI)、伯恩斯抑郁状态清单(BDC)及自制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在我院进行随访的12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全面测评.结果:介入治疗后患者的SAQ评分、SF-36评分、PSQI评分及BDC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介入治疗前患者的生存质量主要受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支持、吸烟量、饮酒量及血压等因素的影响为主(P<0.05或P<0.01);介入治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主要受年龄、吸烟量、饮酒量等因素的影响(P<0.05或P<0.01).结论:介入治疗能确实有效的改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费国钱 刊期: 2018年第13期
作者:蔡丽雅;范琴琴;尤裕环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研究PFNA、LPFP和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8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三组,每组20人,分别使用PFNA、LPFP和DHS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以及平均输血量方面,PFNA组患者明显优于LPFP组与DHS组患者(p﹤0.05).结论:三种手术方式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其中利用PFNA方式治疗组的患者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较少;使用PFNA与LPFP方式进行治疗的患者在住院时间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优于DHS组,在对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作者:孙宝俊 刊期: 201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