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家芳
目的:分析通过优化护理管理流程对于提升护理质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流程,观察组患者则对护理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后进行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护理满意度是98.33%,较对照组的90.00%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通过对护理管理流程进行优化,有助于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并且可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生英 刊期: 2018年第13期
剖宫产患者,由于心理因素、环境因素、手术因素等,患者往往受到疼痛的困扰,当前镇痛的方式有一定的效果.剖宫产术后镇痛其目的在于为产妇提供良好确切的镇痛效果,达到促进产妇早期活动,便于母婴接触及母乳喂养,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超声引导下,麻醉医师能更准确的定位拟阻滞神经或拟阻滞部位,便于进行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使患者及时得到镇痛治疗,同时能减少其他镇痛药物使用剂量,提高治疗安全性,减少对母婴影响,提高镇痛满意度,更利于产妇术后快速康复.
作者:陈小云;李思盈;雷鹤寿;吴晓芸;陆建辉;舒礼佩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对400例本院门诊大病患者进行尿β2-微球蛋白测定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400例大病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大病组有122例提示肾功能早期受损,占28%.结论:大病患者多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需长期门诊服药治疗,所以定期检测β2-微球蛋白,辅助评估肾脏的早期损害,及早干预治疗.
作者:李克锋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新生儿肺炎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新生儿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各症状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4.65%)显著低于对照组(18.60%)(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86.05)(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在新生儿肺炎临床护理中应用效果良好,有助于患儿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徐花蕾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非肾科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的病因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09月至2018年08月收治的研究对象为152例非肾科住院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年龄段的不同分为三组,即青年组(≤40岁)、中年组(40-60岁)、老年组(≥61岁).结果:青年组以肾性所占比例高,中年组以肾性所占比例高,老年组以肾前性所占比例高.肾前性病因的治愈率为48.68%,肾性治愈率为41.94%,肾后性治愈率为63.64%,A/C治愈率为0.00%,不明原因治愈率为50.00%.结论:急性肾损伤可分布于各科室,以肾前性因素为常见,其次为肾性因素,前者因素见于心功能不全,后者因素见于药物,为此尽早确诊该疾病病因十分重要,可通过HB、TBIL、血磷等指标水平判断预后效果.
作者:王剑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前血脂测定全都是在空腹状态测定的,可是人们大部分时间是餐后状态,参考餐后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讨论餐后血脂测定的必要性及临床意义.对高危人群筛查餐后血脂并积极治疗,是否能有效减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对餐后血脂测量规范制定的需求.
作者:李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2016年12月针对12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并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本组全部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6~24个月,效果满意.结论:踝关节骨折给予术前、术后相应的护理干预能促进伤口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楼晓庆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乳腺癌患者在经过手术之后所出现的淋巴水肿情况以及相关症状,探讨淋巴水肿情况与相关症状之间存在的关系.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在某院进行治疗的经过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共计150例,判定患者淋巴水肿的情况,分析患者的相关症状.结果:在所抽取的150例患者当中,有146例未出现水肿情况,占总体患者数量的97.3%;3例出现了轻度水肿情况,占总体患者数量的2%;1例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淋巴水肿情况,占总体患者数量的0.6%.对比患者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出现重度淋巴水肿的患者所受到的困扰远高于轻度淋巴水肿患者.结论: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患者在术后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类并发症,随着病人水肿情况的逐渐加剧,还会诱发一系列的相关病症.因而,做好淋巴水肿病症的预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谢忠民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浅谈传染病在高校中的预防和控制机制,旨在降低高效传染病的发病率.方法:选取本市某高校2017年11月~2018年11月的8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实施疾病预防和控制管理措施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管理组各420名,对照组不实施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管理,管理组加强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管理,对比两组学生的传染病知识掌握率、防控意识、行为以及患病率.结果:对照组学生的传染病知识掌握率为74.5%,管理组为90.7%,管理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管理组学生有传染病防控意识、行为的人数占比(53.3%、41.2%)均高于对照组(31.7%、17.9%),且传染病患病率(6.2%)低于对照组(14.5%),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加强传染病在高校中的预防和控制管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传染病知识掌握率和防控意识,降低高校传染病患病率.
作者:刘娜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究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40)和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实验组(n=40),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在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后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可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
作者:袁小丽;解正洁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持续优化门诊的自动化系统建设.方法:对现有的自动发药系统流程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其优点和缺点,并得出相应的优化策略.结果和讨论:药品的排放位置对于智能系统来讲较为重要,便于快速的运行和减低出错率,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避免意外的发生,不断的优化管理制度便于应对智能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尽量降低患者取药的时间,通过以上的种种方法不断提高自动发药系统的运行能力.
作者:秦丽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肺复苏后患者56例(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随机分为急诊护理干预的观察组(28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8例),观察患者心率、动脉压、焦虑情绪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率低,动脉压高,SAS评分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结论:给予心肺复苏后患者急诊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焦虑情绪,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作者:陆晓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通过江川区孕产妇死亡监测分析,探讨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制定有效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江川区2008~2017年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结果:近10年来孕产妇死亡率曲折波动,10年间死因顺位为产科出血,急性脂肪肝、低蛋白血症、猝死、甲型H1N1流感、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病.直接产科原因占死亡总人数的33.33%,死亡率有下降趋势,妊娠合并症引起的死亡比例有所增加.结论:近10年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妊娠合并症等间接产科死亡因素呈上升趋势,提示孕产妇死亡控制已面临间接产科死亡因素引起的新挑战,应及时采取策略,调整干预措施.
作者:周艳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患者接受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的28例冠心病患者开展分析,对患者提供了64排螺旋CT诊断,结合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来进行对比,探讨螺旋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和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结果:全部患者接受了64例螺旋CT诊断和冠脉造影,一共有124支血管.螺旋ct发现了41例狭窄血管,有19支是左前降,有5?回旋,有2支左主干,有14支右冠脉,有1支肌桥.有38支血管的病变情况诊断结果和冠脉造影相同.64排螺旋CT诊断的敏感度是93.5%、特异性是95.7%、阳性预测值是91.9%、阴性预测值是96.8%.结论:冠心病临床选择64排螺旋cT诊断具有无创、低价、特异性高的优点,临床中诊断和预测有很高的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海洋;马光涛;王莉娜;李淑丽;谭亚荣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关于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应用于带状疱疹患者中的效果探究.方法:本文中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7年4月到2018年5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本研究选择7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中医护理路径组,每组为35例患者,在治疗中,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和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干预,评价两种不同护理对患者的影响,并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本研究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疼痛状况和皮损状况进行评价,在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护理干预结束后,本研究的中医护理路径组患者明显比常规护理组更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带状疱疹进行治疗时,配合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对患者进行干预,能有效的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减轻皮损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国奇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于糖尿病护理中应用饮食指导,分析其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2016年3月起~2018年3月毕,于我院选取100例接受护理的糖尿病患者实施研究,将额随机均匀分组作为原则对研究对象实施分组,可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患者,将常规护理措施应用到对照组患者中,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饮食指导,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予以比较.结果:与实施护理干预前比较,实施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均得到了有效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其中实施护理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餐后2小时血糖分别为(9.48±0.66)mmol/L、(6.45±0.49)mmol/L(P<0.05).结论:于糖尿病护理中应用饮食指导的效果显著,改善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泽云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运用超声测量技术,比较正常人两侧腹肌在不同稳定度的坐姿下腹横肌和腹内斜肌厚度的变化.方法:招募正常受试者(N=50)参与此次研究.通过超声测量三种不同坐位(坐无靠背椅、坐靠背椅及坐体操球)平衡状态下两侧的肌肉厚度与仰卧休息体位下测得的腹横肌和腹内斜肌的肌肉厚度的变化(三种不同坐姿肌肉厚度变化/仰卧位肌肉厚度),然后将得出的结果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肌肉厚度的变化.结果:正常受试者腹横肌和腹内斜肌的厚度改变百分比随着坐姿的稳定度的下降而增加,左右两侧腹内斜肌与腹横肌肌肉厚度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横肌及腹内斜肌对于正常人坐位平衡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且正常人两侧腹肌是对称平衡的.
作者:苏楠;周伟宏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针对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病情恢复,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因此,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作者:陈根宝 刊期: 2018年第13期
2004年周自强等[1]学者研究表明,我国的房颤总患病率为 0.77%.而近数据显示[2-4],全球的房颤患者患病率为 0.5%.老年性房颤的发生往往伴有其他很多疾病,同时这些疾病也是房颤发生的高危因素,例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异常等.本例患者因房颤反复发作住院治疗,同时伴有高血压病、泌尿系感染、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本文对患者的一些临床症状进行探讨,提出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以期为类似患者的护理提高参考依据.
作者:康杰;张青云;孙丹丹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治疗中以中药联合化疗方案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标准化的结直肠癌Xleox化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中药治疗方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神经毒性反应以及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患者更低(P<0.05).结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治疗中,在常规化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药治疗方案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并缓解化疗毒副反应,该联合治疗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作者:谢仁辉 刊期: 201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