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标本处理方式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刘学琦

关键词:血液标本, 处理方式, 生化检验结果, 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不同血液标本处理方式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210例接受血液检验的住院患者,按照不同血液标本处理方式分为甲组、乙组、丙组,根据不同血液标本保存方式分为X组、Y组、Z组,再选取72例健康人群的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统计学分析不同血液标本处理方式对血液标本(碱性磷酸酶、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影响、不同保存方式对血液标本(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的影响.结果:甲组和乙组在碱性磷酸酶、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在碱性磷酸酶、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Y组血糖水平、乳酸脱氢酶水平与X组、Z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控制血液标本的保存和采集等能够提高血样标本质量,从而提高临床应用价值.
健康必读杂志相关文献
  • 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小儿心肌炎采用磷酸肌酸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患儿一共为100例,入院治疗时间为2017年4月~2018年3月将上述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方案为常规药物治疗,包括强的松、洋地黄、门冬氨酸钾镁以及维生素C等,而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方法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磷酸肌酸钠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心肌炎的临床治疗,采用磷酸肌酸钠的效果较为理想,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保证患儿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剑英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基层疾控机构的卫生应急处理管理分析

    目的:分析基层疾控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能力建设,旨在提高其能力水平.方法:收集8所医疗机构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专业工作人员配比、学历构成、是否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相应训练等等,了解目前卫生院及人员应急反应能力状况,以此为基础探讨应急反应能力建设.结果:除1所乡(镇)级机构未制定具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外,其余均有预案和程度不同的准备,初步形成了应急体系,其中较高级别的县级医疗机构应急能力更强,相比之下乡(镇)级机构人员学历水平、机构整体应急能力都较弱,因此各级均需进行应急反应能力建设,尤其是对基层卫生院更应加大力度.结论: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能力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相关政府部门应起好监督、领导作用,在各级卫生院的共同努力下提升整体应急反应能力,尽量避免或减少突发疾病给人类带来的伤害.

    作者:尹艳梅;隋文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肌内效贴治疗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研究

    目的:分析肌内效贴治疗脑卒后偏瘫肩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0月在我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偏瘫肩痛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仅采用药物及一般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加用肌内效贴(kinesiotape,KT)的治疗方式,以4周作为一个治疗周期,通过比较二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和改良Bathel指数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经过4周治疗,治疗组患者的VAS、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和改良Bathel指数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肌内效贴的治疗方式能够缓解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疼痛症状,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沈筠筠;周伟宏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12例,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6例,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开颅清除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采取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经过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是75.00%,而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是92.86%,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86%(10/56),而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14%(4/56).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微创穿刺引流术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治疗效果良好,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晓彩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核磁共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拟诊乳腺癌患者36例女性患者都采用核磁共振进行检查,观察诊断结果.结果:核磁共振上恶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敏感度为96.0%,特异度为73.3%,显示了比较好的效果.结论:核磁共振在乳腺癌诊断中可以更全面的反映病灶的生物学特点,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上手术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值得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广应用.

    作者:焦洪斌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容积黏度试验在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管理中的运用

    目的:运用容积黏度试验评估患者进食性状及一口量,为患者提供量化的饮食指导,预防误吸发生,保障患者营养.方法:使用顺凝宝调制成糖浆样、布丁样性状,通过观察患者进食过程判断患者适合的食物性状和一口量并予饮食指导.监测患者入院第二天、住院一周、两周的白蛋白指标及住院期间误吸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误吸不良事件,营养达标率由72.3%上升至95.7%.结论:通过容积黏度试验,能有效进行饮食指导,避免误吸的发生,保证患者营养,加快康复的进程.

    作者:潘陆珲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4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0例,对照组21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传统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戒烟、戒酒以及运动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对比,实验组患者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性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戒烟、戒酒、运动等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具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护理干预能够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变,能够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同时,对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薛三学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实施家庭医生签约制服务对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通过实施家庭医生签约制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家庭医生签约的高血压患者120例和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四组,其中,高血压两组,设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糖尿病两组:设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签约后提供家医、护理上门服务和慢性病康复知识的宣教.对照组不签约,提供门诊医疗和随访及疾病的防治宣传,有关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两年时间的观察,两种患者无论对疾病知识的了解还是血压、血糖的控制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家庭医生签约制服务,有利于社区慢性病的管理,对控制或减少慢性病的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应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乔洪春;鲁青;诸小红;王春花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对比观察阑尾炎手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的实际效果

    目的:探究在阑尾炎手术中应用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60例阑尾炎患者进行探究分析,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实验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运动阻滞情况差于实验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阑尾炎患者手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更好、起效时间更快.

    作者:胡丹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腰椎骨折术后腹胀的护理干预

    术后腹胀是腰椎骨折术后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呈膨胀状态、肠充气、肠蠕动减弱或消失等,严重者多伴有恶心、呕吐及呼吸困难,大便排泄时间延长,排便困难排气减少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从而影响骨折的治疗与恢复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制定干预性的护理措施,减轻病人的痛苦是护理的重要工作.

    作者:叶浬利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实践教学改革方案探讨

    探讨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实践教学新方法,以提高实习生专业素质.引入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对入科实习生进行理论教学,内容为入科教育、检验科管理制度、质量管理体系文件、ISO15189准则条款及版本变化、各专业领域应用说明等;各专业组制定本组实践计划,内容包括仪器使用、维护、比对、标准操作规程、仪器性能验证、室内质控、室间质评,并进行理论实践出科考试.对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进行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准则实践指导是一种有效提高专业素质的教学方法.

    作者:田彩霞;刘堂鑫;瞿新;李莲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康复功能锻炼在骨折术后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康复功能锻炼在骨折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在2017年5月份到2018年5月份收治100例骨折术后病人,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划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为一般护理工作,观察组为康复功能锻炼,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功能恢复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功能恢复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的分析,观察组的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0%,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为p<0.05.结论:康复功能锻炼应用到骨折术后病人护理中,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患者各项功能尽快康复.

    作者:穆瑞英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术后耳穴埋豆联合艾灸促进肠功能恢复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后行耳穴埋豆与针灸联合促胃肠功能恢复的有效护理方法及其应效果.方法:观察组患者手术后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该基础上采取耳穴埋豆及艾灸并配合相应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护理有效率是97.50%,较对照组的82.50%有显著优势(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更短(P<0.05).结论:针对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采取耳穴埋豆配合针灸的护理方案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该联合护理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作者:魏宏;陈玉珠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急诊分诊在成批伤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在成批伤突发事件中应用急诊分诊所起到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接收治疗的24起成批伤突发事件104例患者资料予以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经过对急诊进行快速分诊,使医疗资源大化得到应用,危急重症患者可在短时间之内开展有效救治.结论:急诊分诊工作效率的提高与患者救治时间、救治成功率有密切关系,将急诊分诊应用于成批伤突发事件中有效提高救治率,使急诊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作者:周秀英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急诊护理中避免纠纷的注意事项探讨

    急诊科是医疗活动较为集中的地方,所接收的患者多以重、危和急为主,并担任着抢救等主要任务;除此之外,该科室还是医疗纠纷的高发地,是医院管理的重点.伴随近几年医患关系的愈发紧张,使得医疗纠纷情况的发生不断递增,致使医患关系和问题处理已成为当前医院关注的重点问题.缺乏法律意识、工作经验缺乏、护患关系紧张和服务态度差等,均是诱发急诊护理纠纷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相应的应对措施化制定,并归纳几点处理护患纠纷问题的技巧,现对急诊护理中防止纠纷发生的注意事项做如下报告.

    作者:陈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变化,探讨介入治疗对该类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有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问卷(SAQ)、SF-36健康调查简表(SF-36)、匹兹堡睡眠质量评估量表(PSQI)、伯恩斯抑郁状态清单(BDC)及自制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在我院进行随访的12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全面测评.结果:介入治疗后患者的SAQ评分、SF-36评分、PSQI评分及BDC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介入治疗前患者的生存质量主要受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支持、吸烟量、饮酒量及血压等因素的影响为主(P<0.05或P<0.01);介入治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主要受年龄、吸烟量、饮酒量等因素的影响(P<0.05或P<0.01).结论:介入治疗能确实有效的改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费国钱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早期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开展微创血肿清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肿清除情况.结果:观察组83.33%总有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P<0.05).治疗前,两组TNF-α、IL-6、SF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4d,观察组TNF-α、IL-6、SF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后炎症相关因子水平均比治疗前提高(P<0.05).结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疗效显著,改善血肿,减轻炎症反应,大限度降低对神经功能的损伤.

    作者:邵双伟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脑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脑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的研究人员均为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患者,共计120例,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利用人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外科的治疗过程中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满足患者的身心双重需求,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用,降低危险因素,更好的控制疾病发展,保证患者健康

    作者:卞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腰椎骨折患者便秘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腰椎骨折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77例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三天内成功排便率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护理可能是预防腰椎骨折患者发生便秘的关键,更有助于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

    作者:陈景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浅谈学校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学校是传染病暴发和流行的重要场所,加强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与控制学校的传染病问题,对学校以及整个社会均具有积极意义.为了保证学校公共卫生安全,降低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和避免传染病对学生造成危害.本文对学校常见传染病类型及预防与控制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作者:邵玉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健康必读杂志

健康必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