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核磁共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焦洪斌

关键词:核磁共振, 乳腺癌, 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拟诊乳腺癌患者36例女性患者都采用核磁共振进行检查,观察诊断结果.结果:核磁共振上恶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敏感度为96.0%,特异度为73.3%,显示了比较好的效果.结论:核磁共振在乳腺癌诊断中可以更全面的反映病灶的生物学特点,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上手术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值得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广应用.
健康必读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住院病人中药注射剂使用不合理处方分析

    卫生部在2010-2-10制定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中提到了专项处方点评的概念[1].中药注射剂是指从药材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人体内,包括肌肉、穴位、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使用的灭菌溶液或乳状液、混悬液以及无菌冻干粉剂.我院自2017年开始对中药注射剂开展专项点评,目的在于发掘中药注射剂的剂型与疗效优势,分析不合理的问题,促进中药注射剂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晁薇;沈琛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74例作为研究资料,按随机排列表法分成闭合组和切开组,各37例,闭合组予闭合复位,切开组予切开复位,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切开组尺偏角、掌倾角均大于闭合组,桡骨长度长于闭合组,且切开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4.59%明显高于闭合组的7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均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有一定疗效,但切开复位治疗效果更佳,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更高.

    作者:郎峰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术后耳穴埋豆联合艾灸促进肠功能恢复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后行耳穴埋豆与针灸联合促胃肠功能恢复的有效护理方法及其应效果.方法:观察组患者手术后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该基础上采取耳穴埋豆及艾灸并配合相应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护理有效率是97.50%,较对照组的82.50%有显著优势(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更短(P<0.05).结论:针对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采取耳穴埋豆配合针灸的护理方案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该联合护理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作者:魏宏;陈玉珠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人文沟通技能在医疗纠纷处理中的应用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该合理利用人文沟通技能,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本文首先对医疗纠纷常见原因进行介绍,然后对人文沟通技能在医疗纠纷处理中的应用进行详细探究,以期有效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作者:张晔稳;郝川;王玉松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在胃溃疡治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两组患者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兰索拉唑,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行抑酸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嗳气反酸缓解率86.44%,高于对照组的44.0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92%,高于对照组的83.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8%,对照组16.9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溃疡患者采用奥美拉唑更有利于缓解嗳气反酸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付远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高龄前列腺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高龄前列腺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28例高龄前列腺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给予针对性护理、预见性护理,严格做好患者术后病情观察和盆底肌锻炼及并发症护理.结果:28例病人手术顺利,无中途转开放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高龄前列腺癌行腹腔镜根治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许献霞;叶敏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胃溃疡患者穿孔发生的原因分析与预防

    目的:分析胃溃疡患者胃穿孔发生的原因及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2月65例胃溃疡患者(历史对照组)胃穿孔的发生情况和原因.针对原因对2017年3月~2018年3月57例胃溃疡患者(预防护理组)从胃穿孔的评估、预防、分期治疗、护理等方面提出早期干预,分析行预防措施后胃胃穿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历史对照组中,发生胃穿孔的患者暴饮暴食习惯明显多于未发生胃穿孔的患者.暴饮暴食是穿孔发生主要的原因,解除诱因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胃溃疡患者发生胃穿孔是较难避免的,但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针对性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胃穿孔的发生,提高穿孔的治愈率.

    作者:甄小红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国产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实体瘤患者血小板减少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实体瘤患者血小板(PLT)减少的疗效和副作用及其费用.方法:对化疗后及治疗前PLT≤75×109/L者征得患者同意后,使用rhIL-113mg/d,皮下注射,原则上连用7~10天,每2~3天复查血常规决定不同患者的具体疗程.原则上PLT升至(76~100)×109/L,或较用药前升高50×109/L时停药,及副作用不能耐受即停药.结果:27例中有效25例(92.59%).治疗前PLT为13~75×109/L不等,平均55.18±16.20×109/L;用药后PLT开始回升所需时间平均为6.00±4.90天,开始回升时PLT平均83.81士17.48×109/L;PLT升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停药时平均为100.00±17.20×109/L,PLT升至停药时所需时间平均为7.69±4.81天;用药后PLT升至停药时的值较用药前显著升高(P<0.01).所需rhIL-11剂量及其费用平均为7.69支(23.07mg),计2260.86元左右.发生副作用共8例(29.63%),分别为双下肢浮肿和四肢浮肿各3例,双下肢浮肿伴心慌、气喘2例.均经对症处理而消失.结论:国产rhIL-11对实体瘤患者PLT减少有效率较高,所需时间不长,副作用可控制但不容忽视,所需费用较少,效价比较高,适合国情,尤其便于经济欠佳地区推广应用.

    作者:董正宇;张林;焦爱民;杨荣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探讨导致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

    目的:通过探讨分析导致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跌倒造成伤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7年12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均诊断明确,在住院期间发生了跌倒意外,对这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导致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结果:导致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患者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肢体活动障碍和认知障碍程度高.患者的年龄在55-82岁之间.患者所患的疾病是慢阻肺或呼吸衰竭.发生再次跌倒与年龄、视力障碍、肢体活动障碍、头晕、体位性低血压、睡眠障碍、班次、使用器械辅助有关.跌倒造成伤害的风险与高龄、女性、药物使用等有关.结论:在临床上,患者的听力差、视力差、运动能力差、认知障碍程度高、年龄在55-82岁之间和所患疾病为呼吸衰竭或脑慢阻肺是导致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发生跌倒的主要危险因素,上述情况应引起医护人员的注意.应加强高风险导向性的跌倒伤害暴露因素的预防,加强夜班值班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多部门的合作,完善跌倒评估量表筛选高危人群的特异性、敏感性.

    作者:王建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分析腹部外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分析腹部外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腹部外伤失血性休克患者53例,回顾分析患者急救和护理效果.结果:53例患者急救成功率为98.11%,并发症发生率为5.66%,住院时间为(11.05±2.62)d,护理满意程度为96.23%.结论:为腹部外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急救和护理效果较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时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预后康复.

    作者:戴娅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饮食干预对改善老年痴呆症患者营养不良的效果

    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对改善老年痴呆症患者营养不良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3例存在营养不良状况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开展系统化饮食干预,观察与比较干预前、后营养状况改善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持续干预8周后,患者淋巴细胞计数、血清总蛋白、血清血蛋白、体重等营养生化指标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而呼吸系统感染、褥疮、泌尿系统感染、口腔溃疡、便秘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干预前(P<0.05).结论:针对老年痴呆症患者,通过开展合理的营养与饮食干预,能显著改善其营养不良状况,并能有效降低并发症,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周军花;史阿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对肿瘤化疗患者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的临床护理路径对肿瘤化疗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100例肿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对照组(n=50)施予常规护理方法行健康教育,观察组(n=50)施予临床护理路径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教育达标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2.0%.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肿瘤化疗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患者护理满意度佳,对健康教育知晓度明显提高,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俊敏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变化,探讨介入治疗对该类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有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问卷(SAQ)、SF-36健康调查简表(SF-36)、匹兹堡睡眠质量评估量表(PSQI)、伯恩斯抑郁状态清单(BDC)及自制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在我院进行随访的12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全面测评.结果:介入治疗后患者的SAQ评分、SF-36评分、PSQI评分及BDC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介入治疗前患者的生存质量主要受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支持、吸烟量、饮酒量及血压等因素的影响为主(P<0.05或P<0.01);介入治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主要受年龄、吸烟量、饮酒量等因素的影响(P<0.05或P<0.01).结论:介入治疗能确实有效的改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费国钱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优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急诊收治的84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急救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优化护理,分组对比84例患者护理后急救时间以及急诊急救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急救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中增加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急诊救治效果,缩短急救时间,具有较高的急诊应用效果.

    作者:龙朝香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某肿瘤医院医学生外科病历书写的常见缺陷及和对策

    正确书写外科常见肿瘤疾病的病历是每一位肿瘤专科医院肿瘤学医学生见习及实习阶段的重要学习内容,也是临床学院的重要教学内容.肿瘤专科医院见习及实习生应该掌握常见恶性肿瘤疾病的病历书写的特点,在熟知常见恶性肿瘤的基础知识上认真实践,在规范性、条理性和完整性的原则下完成外科病历书写.

    作者:陆玉蕾;廖宇;陈丽君;林有智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强制隔离戒毒所医务人员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调查、措施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医务人员传染病职业暴露调查情况及采取的措施和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对象为上海市青东农场医院的医务人员,2016年2月对青东医院40名医务人员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进行职业暴露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采取了相应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2018年2月再次对以上40名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问卷调查.结果: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医务人员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掌握率明显提高,两年内未发生职业暴露事件,对职业暴露的心理压力明显改善.结论:强制隔离戒毒所医务人员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效果明显.

    作者:丁凤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案例教学法在耳鼻咽喉科见习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教学法在耳鼻咽喉科见习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对象来自齐齐哈尔医学院2014级临床、妇产、病理见习学生,共计150人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见习课均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见习教学.评估应用案例教学法对见习效果、学生对教学的满意程度.结果:通过该教学法,学生逐渐培养出自学能力,搜集、整合和判断信息价值的能力大为提高,创新能力、质疑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也被开发出来.结论:案例教学法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在耳鼻喉科见习过程中学习效率.

    作者:王鑫;范丽霞;温海涛;郭众;周家福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脑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脑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的研究人员均为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患者,共计120例,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利用人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外科的治疗过程中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满足患者的身心双重需求,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用,降低危险因素,更好的控制疾病发展,保证患者健康

    作者:卞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认知干预护理对血透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红蛋白指数的影响

    目的:探究对以血液透析方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认知干预护理方案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行常规护理对照组(n=34)与并行认知干预护理实验组(n=34),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及血红蛋白指数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采用血液透析方案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认知干预护理方案,可明显缓解其负性情绪,有助于提高其血红蛋白指数,明显增加了血液透析效果.

    作者:邢冬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急诊分诊安全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探究

    目的:探究安全模式下的急诊分诊护理质量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分诊患者共100例,其中2017年1~5月的患者采取常规化的护理模式,归纳为对照组共有50例,2017年6~12月的患者采取急诊分诊安全护理模式,归纳为观察组共有50例,分析我院在过去一年不同时间段内的护理变革效应,针对护理的中的一般性指标: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饮食护理、病理认知护理、护理形象展示等5个层面进行护理的评分对比,做为两组的护理影响评测内容之一,再转换视角收集患者的反馈,了解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整理两组患者的满意率做为护理质量的测评内容之二.结果:观察组的整体护理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更高.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救争分夺秒,对于安全的要求较高,护理上采取急诊分诊安全模式,极大的充实了安全空缺,使得护理的质量,在安全的保障下得到提升.

    作者:徐秀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健康必读杂志

健康必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