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脑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卞蓉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 脑外科,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脑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的研究人员均为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患者,共计120例,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利用人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外科的治疗过程中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满足患者的身心双重需求,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用,降低危险因素,更好的控制疾病发展,保证患者健康
健康必读杂志相关文献
  • 安宁疗护应用于肿瘤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本文的写作目的是对肿瘤晚期患者疼痛进行安宁疗护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接受护理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取安宁疗护探讨护理的效果.结果:研究结束后,结果显示安宁疗护后本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生存质量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结论:利用安宁疗护的方法来护理肿瘤患者的方法是可行的,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存质量,推荐在临床中使用该方法.

    作者:王慧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改良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携带T管出院患者并发症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改良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对肝胆外科携带T管出院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我科2017年1月至10月收治胆道术后携带T管出院的7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男性34例,女性43例,年龄25-85岁,平均年龄(60±14.7)岁.以2017年1月至5月收治胆道术后携带T管出院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17年6月至10月收治胆道术后携带T管出院的41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我科常规胆道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进行指导,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后的延续性护理方式进行指导.对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情况及自我照顾能力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如下:胆瘘0人,感染6人,非计划拔管2人,堵管14人,皮肤过敏2人,恶心呕吐2人,出血1人,其他问题6人;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如下:胆瘘0人,感染3人,非计划拔管1人,堵管0人,皮肤过敏1人,恶心呕吐0人,出血0人,其他问题2人.通过线性回归分析,自变量sig<0.05说明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年龄、诊段及带管时间呈正相关性;带管时间越长更易发生感染、堵管,带管时间越短发生恶心呕吐及其他护理问题几率更高.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胆瘘外其他均符合预期,说明改良后的延续性护理模式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及护理问题的发生.

    作者:霍天依;孙巧玲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前瞻性护理对临床精神分裂症伴有攻击行为患者的影响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前瞻性护理对临床精神分裂症伴有攻击行为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136例精神分裂症伴有攻击行为患者,并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前瞻性护理,1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MOSA评分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各项MOSA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护理前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各项MO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攻击事件发生率为,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对临床精神分裂症伴有攻击行为患者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攻击行为状况、减少攻击事件发生率,对维护患者自身及他人安全有着重要作用,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乔霞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认知干预护理对血透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红蛋白指数的影响

    目的:探究对以血液透析方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认知干预护理方案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行常规护理对照组(n=34)与并行认知干预护理实验组(n=34),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及血红蛋白指数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采用血液透析方案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认知干预护理方案,可明显缓解其负性情绪,有助于提高其血红蛋白指数,明显增加了血液透析效果.

    作者:邢冬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无缝隙对接护理提升急性消化内镜护理效率观察分析

    目的:本文主要对急性消化内镜护理过程中采样无缝隙对接护理的临床效率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至2018年1月到2018年11月到我院进行消化内镜治疗过程中采用无缝隙对接护理患者总56例,并通过随机分成实验组28例中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采取无缝隙对接,而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对接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平均时间为7.5天,而对照组患者住院平均时间为10.5天.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为平均51.32分钟左右,而对照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为72.56分钟.两组患者对治疗期间的护理满意度也有明显差别.结论:在急性消化内镜护理中采用无缝隙对接护理,不仅使得手术的成功率得到保障,还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不安情绪.在临床护理中具有较大意义.

    作者:代娴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多模式管理对提高患儿雾化吸入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多模式管理干预对提高患儿雾化吸入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入住我科的100例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依据多模式管理的要求在心理、护士行为、环境以及家庭干预等方面进行全面准确评估护理问题、系统分析、制订护理干预措施并予以实施,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统计两组患儿雾化吸入依从性的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实验组在实施多模式管理干预后,患儿雾化吸入依从性明显提高,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模式管理干预提高了护理实践的科学性,更好地发挥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将科研与临床经验、病人需求相结合,其合理性和先进性更能有效地指导护理实践,提供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提高了整体护理水平,提供优的护理,提高了患儿雾化吸入的依从性.

    作者:蔡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SBAR标准沟通模式用于规培护士带教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SBAR标准沟通模式用于规培护士带教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毕业后进入我院的60例规培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模式,观察组采用SBAR标准沟通模式,对比2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及沟通能力.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及沟通能力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BAR标准沟通模式用于规培护士带教中有利于提高护士临床知识掌握水平,促进带教老师与规培护士之间的沟通.

    作者:肖冬梅;孙素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本文观察对象选自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治疗的100例胆囊结石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100例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対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和下床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和下床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大,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临床效果显著,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自动发药系统在门诊药房工作中的应用与优化探析

    目的:持续优化门诊的自动化系统建设.方法:对现有的自动发药系统流程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其优点和缺点,并得出相应的优化策略.结果和讨论:药品的排放位置对于智能系统来讲较为重要,便于快速的运行和减低出错率,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避免意外的发生,不断的优化管理制度便于应对智能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尽量降低患者取药的时间,通过以上的种种方法不断提高自动发药系统的运行能力.

    作者:秦丽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吞咽综合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的早期假性球麻痹和真性球麻痹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的早期假性球麻痹和真性球麻痹患者实施吞咽综合训练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05月-2018年05月,选择82例本院接收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有球麻痹患者进行研究,按损伤情况分为研究组(假性球麻痹42例),对照组(真性球麻痹,40例),研究组:假性球麻痹,对照组:真性球麻痹,均实施吞咽综合训练,观察两组吞咽功能的临床疗效.结果:吞咽功能改善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综合训练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后的早期假性球麻痹患者临床价值更高,对提高患者吞咽功能,价值显著.

    作者:葛照琴;张倩倩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静脉用药调配室应用六西格玛管理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静脉用药调配室应用六西格玛管理的效果.方法: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对某院静脉用药调配室的调配工作进行管理,对比六西格玛管理法应用前、后的管理质量,包括调配差错率、静脉用药调配室工作效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六西格玛管理法应用后静脉用药调配室的调配差错率(0.09%)低于应用前(0.48%),差异显著(P<0.05);六西格玛管理法应用后的静脉用药调配室人均日调配量多于应用前,且单方调配时间与取药等候时间均短于应用前,差异显著(P<0.05);六西格玛管理法应用后的患者满意度(97.0%)高于应用前(88.0%),差异显著(P<0.05).结论:静脉用药调配室应用六西格玛管理的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调配差错率,提高静脉用药调配室工作效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值得推行.

    作者:卢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浅谈我院急诊科在创伤中心建设中的若干做法

    本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创伤中心建设过程中急诊科若干做法进行阐述,主要包括推动院前与院内急救衔接、打造创伤黄金1小时、提高创伤团队救治能力、科学配置创伤复苏单元、推动急诊信息化、提高公众健康教育等六个方面.

    作者:吴建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基层疾控机构的卫生应急处理管理分析

    目的:分析基层疾控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能力建设,旨在提高其能力水平.方法:收集8所医疗机构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专业工作人员配比、学历构成、是否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相应训练等等,了解目前卫生院及人员应急反应能力状况,以此为基础探讨应急反应能力建设.结果:除1所乡(镇)级机构未制定具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外,其余均有预案和程度不同的准备,初步形成了应急体系,其中较高级别的县级医疗机构应急能力更强,相比之下乡(镇)级机构人员学历水平、机构整体应急能力都较弱,因此各级均需进行应急反应能力建设,尤其是对基层卫生院更应加大力度.结论: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能力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相关政府部门应起好监督、领导作用,在各级卫生院的共同努力下提升整体应急反应能力,尽量避免或减少突发疾病给人类带来的伤害.

    作者:尹艳梅;隋文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护理风险干预对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引流安全的影响探讨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干预对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引流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4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融入风险干预理念,比较两组引流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引流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0.0%,对照组引流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40.0%,观察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干预应用在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可以降低术后引流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术后引流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贾进文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整体护理对新生儿及婴幼儿磁共振检查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在新生儿与婴幼儿核磁共振检查中采用整体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需要磁共振检查新生儿与婴幼儿共计110例,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对照组(n=55)与并行整体护理模式干预实验组(n=55),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一次检查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伪影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检查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生儿与婴幼儿核磁共振检查中以整体护理方案干预,能够明显提高磁共振检查成功率与准确性,可减少检查所需要的时间.

    作者:陈慧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PDCA持续质量改进在中西医结合科老年患者失禁性皮炎中的应用

    目的:基于国内IAD发生率高及医护人员知晓率低的现状,通过PDCA管理模式对中西医结合科老年病人失禁性皮炎(Incontinence-associated dermatitis IAD)的护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方法: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中西医结合科老年病人失禁性皮炎IAD护理中存在问题进行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对有效的护理措施制作成规范化护理程序.结果:实行PDCA管理模式IAD发生率下降,结果有差异(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降低中西医结合科老年患者IAD发生,增加患者舒适,减少护士工作量.

    作者:梅桂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针灸对腕部外伤术后感觉运动障碍的治疗效果

    目的:分析对于腕部外伤手术后存在感觉运动障碍患者采取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于术后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针灸疗法进行康复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腕部感觉运动障碍恢复总有效率是97.06%,较对照组的85.29%具有显著优势(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腕关节运动功能指标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恢复效果均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对于腕部外伤术后存在感觉运动障碍患者采取针灸疗法,可促进患者感觉运动功能恢复,针灸疗法值得在腕部外伤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推广.

    作者:陈叶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浅谈学校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学校是传染病暴发和流行的重要场所,加强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与控制学校的传染病问题,对学校以及整个社会均具有积极意义.为了保证学校公共卫生安全,降低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和避免传染病对学生造成危害.本文对学校常见传染病类型及预防与控制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作者:邵玉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于冠心病病人接受介入治疗之后应用氯吡格雷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临床效果施行分析与总结.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所接诊的冠心病病人资料60例施行分析,所选60例冠心病病人全部接受介入手术治疗,通过随机法对所选60例冠心病病人施行分组,给予对照组冠心病病人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给予研究组冠心病病人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冠心病病人产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几率.结果:两组冠心病病人在接受不同治疗措施之后产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几率对比差异明显.结论:临床中针对冠心病病人,在其接受介入手术治疗之后开展氯吡格雷治疗效果理想,能够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出现风险.

    作者:袁国良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清宫术和预防性化疗治疗葡萄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清宫术和预防性化疗治疗葡萄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2例葡萄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清宫术和预防性化疗治疗,对照组给予清宫术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月经规则、术后2个月HCG降至正常等指标更好,且阴道异常流血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咳嗽、咯血等有转移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存在高危恶变因素的葡萄胎患者采取清宫术和预防性化疗治疗,可改善月经,减少阴道出血,还可促进HCG降至正常水平,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作者:聂凤 刊期: 2018年第13期

健康必读杂志

健康必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