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宝俊
目的:研究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40例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患者,使用双盲法将其分作A组与B组,每组20例.对A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对B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评分、住院时间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护理满意评分低于B组,且住院时间长于B组;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高于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5.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评分的同时,缩短其住院时间,且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邱丹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中联用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患者单独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加用氯吡格雷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是97.62%,较对照组的85.71%有显著优势(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硝酸甘油服用剂量均较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硝酸甘油服用剂量较对照组明显更少(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该联合药物治疗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作者:沈海丽;雍静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研究硬化剂聚桂醇对于肝肾囊肿进行介入治疗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6年8月到2018年8月所收治的肝肾囊肿患者,选择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平均为4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并配合无水乙醇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在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应用硬化剂聚桂醇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12%(39/41),对照组为78.05%(32/41),观察组织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评价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患者为14.63%(6/41),对照组为36.59%(15/4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肝肾囊肿在进行介入治疗时,为患者选择硬化剂聚桂醇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值得推广应用的干预手段.
作者:王予屏;叶娟;梁红;谭小飞;吴永娟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应用CT扫描检查对于孤立性肺结节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本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诊治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56例作为此次的研究样本,患者均接受CT扫描检查,分析平扫征象.结果:本组56例患者,病理结果提示孤立性肺结节良性患者38例,恶性患者18例.良性组中肺脓肿患者11例;错构瘤患者6例;支气管囊肿患者8例;炎性假瘤患者9例;有结核患者4例.恶性组中中小细胞癌患者3例;转移癌患者2例;鳞癌患者7例;腺癌患者3例以及类癌患者3例.良性组与恶性组患者单一CT征象对比,良性组患者在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边缘不光滑以及胸膜凹陷征等方面均与恶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CT平扫单一征象及组合征象均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诊断中具有很高应用价值,诊断可信度较高.
作者:吕红菊;周晓霞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本次研究分析在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诊断中采用腹部CT与腹部MR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当中选取,总共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从2016年3月到2018年3月,根据不同的诊断方式对100例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腹部MRI诊断,对比组患者采用腹部CT诊断,对比两组患者诊断价值.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不同诊断方式下的诊断价值,通过诊断阳性率评判其诊断效果,采用MRI诊断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并且对比之下与对比组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对8mm以下结石的检出率,通过其检出率评判其诊断质量,根据结果数据得知,采用MRI诊断的检出率较高,并且对比之下与对比组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此次研究证实,在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诊断中,腹部MRI诊断效果较好,诊断准确率较高,为优质诊断方式,但是诊断费用较高.
作者:王欣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学校是传染病暴发和流行的重要场所,加强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与控制学校的传染病问题,对学校以及整个社会均具有积极意义.为了保证学校公共卫生安全,降低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和避免传染病对学生造成危害.本文对学校常见传染病类型及预防与控制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作者:邵玉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观察.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36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结果.结果:经过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是97.06%,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是76.47%,可以明显看出护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护理后,两组患者治疗后负性情绪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护理组患者负面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不但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可以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郁嘉陵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研究探讨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管理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手术室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进行麻醉管理,分析手术麻醉效果.结果:76例患者中未出现1例麻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中转开腹,所有患者在手术期间生命体征基本平稳,未出现明显的躁动现象;与麻醉前比较,患者在建立气腹前MAP、HR略降低,气腹后30 min升高,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2在手术全程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采用静吸复合全麻的方式有助于患者的病情平稳,保证手术安全,促进患者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陈小盼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究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7年3月—2018年9月来我院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给予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对对照组给予静吸复合麻醉,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气腹后10min时HR、SBP、DBP均优于诱导前,实验组在气腹后10min、手术完毕和气腹完毕的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睁眼、拔管、手术完成所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在拔管后5min的OA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LC术中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良好,麻醉程度理想,患者清醒迅速.
作者:高珲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308nm准分子光治疗白癫风的方法与护理.方法:采用308 nm准分子光对30例患者不同部位66片皮损进行治疗,1次/3-10天.观察疗效,对治疗方法与护理进行分析.结果:治愈56片,84.8%;有效为8片,12.1%;无效2片,3.0%.结论:308nm准分子光治疗白癫风以及规范护理,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钟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基本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导致糖、蛋白质、脂肪及水、电解质等代谢失调,使机体处于一种高血糖状态,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疲乏等,严重发生酮症酸中毒、皮肤外阴瘙痒、泌尿系感染、各种感染伤口不愈合,糖尿病还能导致很多并发症的发生,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大血管动脉硬化症、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神经病变、肢端坏疽、白内障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糖尿病很多早期无症状,很多病人并不知道,有许多病人是在我们为居民进行健康免费体检时发现的,个别病人并不承认现实,对自已得病表示怀疑,这就需要我们医务人员加强健康教育,帮助居民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从而达到防病于未然、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
作者:陈英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丹桂三香汤是否具有很高的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病人,采取对照实验方法,参考组病人采取西医常规治疗,探究组采用丹桂三香汤,对比治疗疗效.结果:探究组和参考组相比临床疗效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通过以上的研究,发现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丹桂三香汤,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佳蓉;王鹏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究作业疗法对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在我院治疗脑卒中患者,分为常规组(38例)与干预组(38例),常规组实施药物治疗与针刺治疗,干预组添加实施作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与生存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HAMA、HAMD,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作业疗法,有助于改善生活能力与心理状态,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
作者:蔡子晓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以无创正压通气结合纳洛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多功能呼吸机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纳洛酮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之前肺通气功能指标和肺换气功能指标均较差,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和肺换气功能指标改善效果均好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以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与氧代谢,该治疗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作者:倪凯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和发现优质护理服务在计划免疫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将前来我院计划免疫门诊接种疫苗的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4例,观察组幼儿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幼儿则是常规护理服务,比对两组幼儿的接种及时率以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幼儿的接种及时率以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计划免疫门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地提高护理满意度的同时也提升了护理质量,促进医患和谐.
作者:王立婷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究对甲亢患者在131I治疗过程中采用护理干预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甲状腺功能亢进证患者计96例,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对照组(n=48)与并行护理干预方案实验组(n=48),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甲亢患者在采用131I方案治疗的过程中,配合护理干预方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唐虹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甲状腺微小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于2016年7月-2017年8月选取本院甲状腺微小癌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取甲状腺存在结节并通过病理检查为良性病变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的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结节诊出率为100%,其有前后径和横径比值≥1、微钙化灶、边界清楚、边缘光滑和低回声率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有着显著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应用于甲状腺微小癌诊断中,其诊断效果理想,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诊断依据和判断.
作者:陈振宏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究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治疗的74例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治疗时间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患者,观察组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盆底肌肉康复锻炼.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组间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Ⅰ类、Ⅱ类肌肌力、疲乏程度改善程度显著更优,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采用电刺激与生物反馈联合治疗,临床效果优越,帮助产妇有效改善盆底肌收缩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桑瑶 刊期: 2018年第13期
压力性损伤的护理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其社区的发生率和患病率高于医院内获得性.社区卫生服务是预防压疮的第一步,如何采取干预措施降低社区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增进病人舒适,减少医疗资源的支出是近年来研究的关注点.本文从国内外社区预防压力性损伤的阻碍因素、护理干预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社区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提供借鉴.
作者:李娜;黄蔚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研究护患沟通对于儿科门诊护理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门诊采用常规护理的29例患儿,将其作为A组,另选取在儿科门诊采用护患沟通的29例患儿,将其作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B组患儿在护理后其总体满意率、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均低于A组患儿,P<0.05.结论:在儿科门诊开展护理期间,增强护患间的沟通,能够减少各类纠纷的产生,增强患儿对于护理的总体满意率,可推广.
作者:王显翠 刊期: 201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