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予屏;叶娟;梁红;谭小飞;吴永娟
目的:探究脑梗死伴焦虑症患者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2018年10月的68例脑梗死伴焦虑症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分别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及常规治疗方式进行干预,主要包括活血化瘀治疗、脑部保护剂的应用和抗血小板聚集方式进行治疗,判别治疗效果.结果:经研究,实验组的焦虑评分(47.85±3.87)分与抑郁评分(46.91±4.58),实验组的NISSH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脑梗死伴焦虑症患者进行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1],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高旭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研究人文关怀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并进入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76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38例,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患者实施常规与人性化联合护理,护理后,比较两组的患者精神病评分(BPRS)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B组患者的精神病评分为(23.23±7.57)分、生活质量评分为(93.46±19.35)分,A组分别为(36.63±10.15)分、(73.77±13.68)分,P<0.05,组间对比差异显著.结论:采用人文关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服药的依从性,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萌萌;王兆国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对阿莫西林与莫西沙星对幽门螺旋杆菌胃病进行治疗的效果和药理学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幽门螺旋杆菌胃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疗效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结论:对幽门螺旋杆菌胃病的治疗效果,莫西沙星更加好,治疗效率明提高,临床效果明显,值得借鉴.
作者:周长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应用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老年性脑梗塞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干预方式应用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中,不仅可以更好地改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杨红红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我院的胰腺癌患者采取了阑尾炎手术治疗后进行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胰腺癌的患者40例,术后配合舒适护理.比较本组护理前后VAS评分.结果:本组患者护理后VA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有明显差异(P<0.05),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手术后配合舒适护理胰腺癌的疗效突出,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淑丹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究产妇孕期保健状况对母婴健康的影响作用.方法:随机从本院收治的产妇中选择64例,治疗时间为2017年4月~2018年4月,将产妇分为两组,不接受孕期保健知识培训的32例孕妇为对照组,接受孕期保健知识培训的32例孕妇为观察组.结果:对照组自然分娩为37.5%,显著对观察组(7.88%)的自认分娩率低,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文化水平以及新生儿Agpar评分显著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孕期保健,能够提高自然分娩率,有助于母婴安全.
作者:翁卫玉;翁学琴;翁生丽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差异性将其纳入A组(n=30)与B组(n=30),分别实行常规护理与常规护理+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实行效果.结果:B组护理后的NIHSS评分低于A组,规护理+神经内科康复护理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均P<0.05.结论: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具有显著护理效果,值得推行.
作者:李莉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序贯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相关治疗的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意义上的治疗,研究组则采取序贯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将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结果:针对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营养指标及相关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发现研究组的血红蛋白数据、血白蛋白、学前蛋白等相关数据分别为(138.42±12.54)、(38.56±2.68)、(277.32±31.5),对照组的各项数据为(131.37±11.49)、(37.23±2.51)及(251.86±32.4).此外,研究组的感染情况总发生率为20.0%,其中有7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3例患者出现胃肠道感染,同时还有2例患者出现泌尿系统感染,而对照组患者的总发生率为38.33%,10例肺部感染患者,胃肠道感染患者共6例,此外还有7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序贯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显著地改善患者的身体营养状况,并减少相关感染情况发生率,有效地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值得在后续的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宗立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获益情况.方法: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溶栓药物的差异分成常规治疗组(24例)、阿替普酶组(3例)、尿激酶组(19例).三组均接受常规治疗,阿替普酶组、尿激酶组分别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阿替普酶组、尿激酶组总好转率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阿替普酶组总好转率高于尿激酶组,但总好转率差异不显著.尿激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阿替普酶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中,阿替普酶的疗效更佳,但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更高.
作者:张连举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对上消化道老年出血患者的临床疾病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临床治疗效果,给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02例开展了分析研究,共有60岁以上患者102例,60岁以下患者100例,前者作为观察组,后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共有26例并发症患者,占该组的25.5%,对照组有3例并发症患者,占该组的3.0%,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χ2=20.773,P=0.000<0.05).观察组有19例在出血患者,占该组的18.6%,对照组有5例再出血患者,占该组的5.0%,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χ2=8.957,P=0.002<0.05).观察组有87例治愈,治愈率是85.3%,对照组有95例治愈,治愈率是95.0%,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χ2=5.332,P=0.020<0.05);观察组死亡率是9.8%(10/102),对照组死亡率是2.0%(2/100),(χ2=5.504,P=0.018<0.05).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胃溃疡和胃癌所致,患者的合并疾病几率较高,再出血几率高,治愈率低,应该引起重视.
作者:吴尉;钟志强;王立崚;刘建勋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究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40)和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实验组(n=40),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在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后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可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
作者:袁小丽;解正洁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浅谈传染病在高校中的预防和控制机制,旨在降低高效传染病的发病率.方法:选取本市某高校2017年11月~2018年11月的8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实施疾病预防和控制管理措施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管理组各420名,对照组不实施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管理,管理组加强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管理,对比两组学生的传染病知识掌握率、防控意识、行为以及患病率.结果:对照组学生的传染病知识掌握率为74.5%,管理组为90.7%,管理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管理组学生有传染病防控意识、行为的人数占比(53.3%、41.2%)均高于对照组(31.7%、17.9%),且传染病患病率(6.2%)低于对照组(14.5%),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加强传染病在高校中的预防和控制管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传染病知识掌握率和防控意识,降低高校传染病患病率.
作者:刘娜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讨论研究对IgA肾病伴肾功能减退患者应用雷公藤多苷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选择我院肾内科收治的IgA肾病伴肾功能减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雷公藤多苷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药物治疗前后尿蛋白、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肾功能指标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血细胞含量及肾功能等指标改变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人数较少(p<0.05).结论:联合雷公藤多苷与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显著降低尿蛋白及尿血细胞含量,有助于延缓肾功能进一步恶化,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治疗安全性较高.
作者:张德鱼;刘国平;刘艾芹;于磊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分析游离前臂皮瓣移植术修复舌口咽及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7年12月至我院接受游离前臂皮瓣移植术修复舌口咽及颌面部组织缺损的25例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其皮瓣移植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5例患者经移植治疗后皮瓣均成活,成活率为100%;且所有患者移植后面部外形满意、面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于舌口咽及颌面部组织缺损患者中应用游离前臂皮瓣移植术具有显著效果,且在修复成功率及修复安全性方面较为可靠,可广泛应用于舌口咽及颌面部组织缺损患者面部修复中.
作者:黄彩霞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究SBAR标准沟通模式用于规培护士带教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毕业后进入我院的60例规培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模式,观察组采用SBAR标准沟通模式,对比2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及沟通能力.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及沟通能力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BAR标准沟通模式用于规培护士带教中有利于提高护士临床知识掌握水平,促进带教老师与规培护士之间的沟通.
作者:肖冬梅;孙素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取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取综合心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各项CLVQOL生活质量评分均较低(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CLVQOL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效果均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通过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取综合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该护理干预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作者:陈志丹;张前秀;陈洪珍;周锡毅;郭夏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石膏铁丝指夹板外固定治疗指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至2017年我院共收治85例指骨骨折患者,其中12例开放性损伤行手术治疗,其余73例采用手法复位石膏铁丝指夹板外固定治疗.结果:患者手部功能均取得良好疗效.结论:石膏铁丝指夹板仅对患指进行固定,健指可以活动,利于手部消肿和功能恢复.结论:相对于金属板、支具、小夹板等固定,石膏铁丝指夹板更易塑形、X线透过性好,利于观察血运,经济适用,对指骨骨折外固定提供新的参考.
作者:尚会灵 刊期: 2018年第13期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是指病原体在尿路中生长繁殖,侵犯尿道粘膜或组织引起的炎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女性患者为多,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中老年女性发病率可增高到20%[1].究其原因,肾虚与雌激素水平下降对慢性尿路感染导致中老年妇女全身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低下,泌尿道退行性改变、粘膜防御机能减退,尤其是雌激素水平下降,影响尿路下段结构和功能改变[2],造成尿路感染反复发作.无菌留取中段尿做细菌培养是临床护理常用操作,可为尿路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传统的中段尿的留取方法采取蹲位,经严格会阴部消毒,病人持无菌试管接尿.既费时费力( 尤其冬季,穿衣较多),易被污染,又增加病人痛苦,成功率较低.为此,尿标本的采集在此尤为重要,采集方法是否正确,与其结果息息相关,也直接影响诊断及治疗.因此,我科采取自制简便座便椅留取中段尿,在临床取得一定成效.
作者:王静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液体敷料联合蛇药外敷用于蝮蛇咬伤的护理临床效果.方法:90例蝮蛇咬伤患者随机分为超微组、普通组、对照组各30例.各组均给予抗蝮蛇蛇毒血清、抗生素、激素等西医基础治疗同时,超微组给予蛇伤外敷散超微散剂外敷,每日3次;普通组给予蛇伤外敷普通剂,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季德胜蛇药片研末外敷,每日10次.各组均治疗1周.结果:超微组患肢敷料完整性、创面皮肤湿度、温度、肿胀程度、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末梢循环得分均高于其他组,痊愈时间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液体敷料联合蛇药外敷治疗蝮蛇咬伤患肢疗效较好,这种治疗方式可以减少患者费用,也能够减少患者住院时间,让患者能够更加快速的康复,总体上增加了患者满意度,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妍;王双红;肖娜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在产科中利用无痛分娩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7年09月-2018年09月中入院的产妇中选择112例展开研究,根据1:1的分组方式进行分组,即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中有51例患者,其中对比组中产妇应用传统方式分娩;研究组则应用无痛分娩技术,探讨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以及产妇分娩情况、新生儿情况等.结果:研究组中的总镇痛人数高达49例,总有效率则为95.08%;对比组中的总镇痛人数有38例,总有效率为74.15%,组间的数据进行比较之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总产程用时显著少于对比组;但是其经阴道分娩率却显著高于对比组,组间数据差异对比较为显著,且P<0.05,具有临床不均衡性.另外,两组产妇在产后2h内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指标上并没有临床差异性,即P>0.05.结论:在产科中应用无痛分娩技术,可以大程度上的实现无痛分娩,同时还能够提高母婴安全,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作者:季静霞;孙振娥 刊期: 201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