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莉
引言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痴呆.随着人口老龄化,AD发病越来越多,是当前公共卫生医学关注的问题.全世界范围内65岁以上患病率8.4%,60~90岁人中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指数增长[1].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有2900万痴呆患者,其中2/3为AD;预计到2050年全球AD将超过8000万.由于其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当被真正临床诊断时,已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对于其治疗仅局限于改善症状,无法逆转其病理过程,因此疾病的早期诊断、干预尤为重要.影像医学的发展,MRI 对其诊断起着积极作用.DTI 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颅内肿瘤、多发性硬化、癫痫等疾病,对 AD 早期诊断发挥重要作用 [2].本文将DTI技术对AD诊断进行综述.
作者:凡娜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对胺碘酮致心律失常患者静脉炎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分析其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2018年6月-2018年12月期间胺碘酮致心律失常诱发静脉炎的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1:1的分组方分成干预组和比照组,每组中各有48例患者,全部患者均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干预组应用综合护理措施,比照组中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比组间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83%(23/24);比照组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62.50%(15/24),即两组患者的各数据间比较具有可比性;在经过分别护理后,干预组中的静脉炎发生率为33.33%;比照组组中的静脉炎发生率为70.83%.比照组中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比干预组高,数据比对有意义,即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可以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瞿广素;罗维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提高ICU护士爱岗敬业,积极主动参与护理管理,提升危重病人护理质量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互评表的设计、ICU全体护士背靠背测评、测评结果的统计分析、与绩效考核挂钩等,以促动护士主动参与护理管理.结果:使用互评表后,护士能自觉参与及配合护士长的管理,增强了护理管理执行力.结论:提高了ICU专科护理质量,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慎独精神,提高了病患满意度,提高了医护合作和谐度.
作者:鲍敏慧 刊期: 2018年第13期
本文系护理一位4个月重症肺炎患儿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护理过程,护理时间为2017.11.01.-2017.11.10.经由Gordon的十一项评估进行资料收集,确认患儿的健康问题有:1.气体交换功能受损2.清理呼吸道无效3.舒适改变4.替在并发症-心衰、中毒性脑病的危险.住院期间通过各项护理措施,使患儿治愈出院.本文主要就清理呼吸道无效这项分享护理经验.住院期间,患儿保持呼吸道通畅,无发生因呼吸道堵塞造成的呼吸困难.
作者:蒋新苗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分析前瞻性护理对临床精神分裂症伴有攻击行为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136例精神分裂症伴有攻击行为患者,并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前瞻性护理,1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MOSA评分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各项MOSA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护理前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各项MO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攻击事件发生率为,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对临床精神分裂症伴有攻击行为患者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攻击行为状况、减少攻击事件发生率,对维护患者自身及他人安全有着重要作用,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乔霞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心电向量图在左前分支阻滞(left anterior fascicular block,LAFB)合并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方面的优势.方法:选择临床诊断明确、有典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LAFB特点的心电向量图进行分析.结果:两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LAFB患者的心电向量图特点均符合心电向量图的诊断标准.结论:心电向量图对下壁心肌梗死及LAFB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曼茜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研究护患沟通对于儿科门诊护理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门诊采用常规护理的29例患儿,将其作为A组,另选取在儿科门诊采用护患沟通的29例患儿,将其作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B组患儿在护理后其总体满意率、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均低于A组患儿,P<0.05.结论:在儿科门诊开展护理期间,增强护患间的沟通,能够减少各类纠纷的产生,增强患儿对于护理的总体满意率,可推广.
作者:王显翠 刊期: 2018年第13期
急诊科是医疗活动较为集中的地方,所接收的患者多以重、危和急为主,并担任着抢救等主要任务;除此之外,该科室还是医疗纠纷的高发地,是医院管理的重点.伴随近几年医患关系的愈发紧张,使得医疗纠纷情况的发生不断递增,致使医患关系和问题处理已成为当前医院关注的重点问题.缺乏法律意识、工作经验缺乏、护患关系紧张和服务态度差等,均是诱发急诊护理纠纷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相应的应对措施化制定,并归纳几点处理护患纠纷问题的技巧,现对急诊护理中防止纠纷发生的注意事项做如下报告.
作者:陈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理念对提高手术器械消毒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需要消毒在本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手术器械6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理念)和观察组(循证护理理念),对比两组的消毒质量.结果:相对比参照组,观察组手术器械消毒质量评分更高,器械灭菌合格率更高,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器械消毒期间实施循证护理理念,有效提高手术器械灭菌合格率,确保消毒质量.
作者:崔怀承 刊期: 2018年第13期
总结了25例局麻联合静脉麻醉下行急诊剖宫产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麻醉方式介绍、器械护士及巡回护士配合要点.局麻联合静脉麻醉下行急诊剖宫产手术逐年增加,应对产妇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同时做好物品、仪器准备及人员有效配对手术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忠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对产后饮食指导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328例产妇进行研究,随机将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4例,对照组产妇产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产后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强产后饮食指导,对两组产妇早吸吮率,产后7d、28d母乳喂养成功率及产后乳房情况、新生儿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早吸吮率方面,观察组(100%)高于对照组(9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7d、28d母乳喂养成功率方面,观察组分别为99.39%、98.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63%、8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产妇乳房情况方面,观察组在乳房肿胀、奶水少、乳头皲裂及乳腺炎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生儿黄疸、腹泻、肺炎等病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产后进行饮食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且对母婴的安全健康有促进作用,应用效果较好,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作者:孙东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消化内科治疗胃与十二指肠的有效手段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消化内科进行检查及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作为观察病例,评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施针对性治疗后,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为(32.5±3.8)天.在临床治疗效果上,具体情况分布为:效果显著例数总例数的71.25%,一般有效例数总例数的22.50%,无效例数占总例数的6.25%.经统计,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75%(75/80),这就表明该研究所用的治疗方法在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治疗胃与十二指肠的有效手段为质子泵抑制剂药物或者铋剂加以抗生素并配合针对性药物联合治疗,不仅符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还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提高患者的整体痊愈率.
作者:朱应付 刊期: 2018年第13期
患者因肺炎给予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用药第2天出现皮疹、肝功、血液指标异常,予以抗过敏治疗.第5天皮疹加重,停用莫西沙星注射液,改为莫西沙星片,同时对症治疗.第8天患者体温持续升高,皮疹进行性加重,肝功及血液指标异常,停用莫西沙星,予以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第11天皮疹减轻,肝功及血液指标恢复正常.
作者:吴晓平;孙晓伟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老年性哮喘护理中的价值.方法:将近期在我院收治的老年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35/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48/5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性哮喘病患开展舒适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邹福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本文观察对象选自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治疗的100例胆囊结石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100例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対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和下床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和下床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大,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临床效果显著,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对小切口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将我院74例小儿疝气患者设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并分别给予小切口手术和传统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和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35例和2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和78.37%,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分别为(1.4±1.2)cm和(3.7±1.4)cm、手术时间分别为(8.0±1.4)min和(18.7±2.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4±1.0)ml和(4.7±1.5)ml、住院时间分别为(2.0±0.4)d和(7.8±1.6)d,组间对比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且优化各项临床指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潘定雷 刊期: 2018年第13期
高脂血症是老年冠心病发生的首要危险因素,同时也是高血压、心衰和老年性痴呆等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子.因此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进行明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十分重要.本文笔者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饮食与运动行为疗法分析.
作者:朱婷婷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及健康教育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抽取于2016年5月-2017年4月在我院就医的300例病患及家属为研究对象,得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人.实验组为执行联合应用后的病患及家属,对照组为采用常规管理时的病患及家属,评价综合性护理及健康教育联合应用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价值.结果:执行综合性护理及健康教育联合应用后,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满意度大幅提高,病患及家属知识普及合格率明显提升.结论:执行综合性护理及健康教育联合应用,提高了护理质量,得到了病患及家属的普遍好评,值得推广.
作者:高婷婷;康海燕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究SBAR标准沟通模式用于规培护士带教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毕业后进入我院的60例规培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模式,观察组采用SBAR标准沟通模式,对比2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及沟通能力.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及沟通能力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BAR标准沟通模式用于规培护士带教中有利于提高护士临床知识掌握水平,促进带教老师与规培护士之间的沟通.
作者:肖冬梅;孙素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序贯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相关治疗的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意义上的治疗,研究组则采取序贯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将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结果:针对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营养指标及相关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发现研究组的血红蛋白数据、血白蛋白、学前蛋白等相关数据分别为(138.42±12.54)、(38.56±2.68)、(277.32±31.5),对照组的各项数据为(131.37±11.49)、(37.23±2.51)及(251.86±32.4).此外,研究组的感染情况总发生率为20.0%,其中有7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3例患者出现胃肠道感染,同时还有2例患者出现泌尿系统感染,而对照组患者的总发生率为38.33%,10例肺部感染患者,胃肠道感染患者共6例,此外还有7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序贯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显著地改善患者的身体营养状况,并减少相关感染情况发生率,有效地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值得在后续的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宗立翎 刊期: 201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