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体会

陈英华

关键词:
摘要: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基本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导致糖、蛋白质、脂肪及水、电解质等代谢失调,使机体处于一种高血糖状态,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疲乏等,严重发生酮症酸中毒、皮肤外阴瘙痒、泌尿系感染、各种感染伤口不愈合,糖尿病还能导致很多并发症的发生,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大血管动脉硬化症、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神经病变、肢端坏疽、白内障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糖尿病很多早期无症状,很多病人并不知道,有许多病人是在我们为居民进行健康免费体检时发现的,个别病人并不承认现实,对自已得病表示怀疑,这就需要我们医务人员加强健康教育,帮助居民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从而达到防病于未然、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
健康必读杂志相关文献
  • 观察手术室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子宫肌瘤切除术实际价值

    目的:探讨在子宫肌瘤切除术时采取手术室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普通护理模式,而观察组患者采取手术室优质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评分更高(P<0.05);护理前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较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较对照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改善效果更优(P<0.05).结论:手术室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子宫肌瘤切除术对于降低患者的抑郁、焦虑的情绪,并且提高手术效果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作者:徐李娟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胸外伤患者预防肺不张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对胸外伤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胸外伤患者中抽选76例纳为研究对象,按照病历单双号分成常规组(38例,予常规护理)和综合组(38例,予综合护理干预),经护理后,对比两组肺功能和肺部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后,综合组患者VC、MVV均大于常规组,肺不张发生率(10.53%)和肺部感染发生率(5.26%)均分别低于常规组的26.32%、21.05%,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胸外伤后,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防止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赖娟;漆纯;黄艳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效果和术中出血量观察

    目的:探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效果和术中出血量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2018年9月作为研究时间段,以此间收治的9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依照随机数分配发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调节水电解质紊乱、抗炎等常规治疗,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为治疗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是85.7±14.5、102.5±11.7、15.9±4.3,而对照组的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是128.7±17.2、139.5±12.5、20.6±5.8,治疗组明显效果要高于对照组,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7.78%,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82.22%.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数据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效果显著,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安全程度更高,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大范围内推荐.

    作者:王俊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湿性敷料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护理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湿性敷料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护理中的疗效.方法:在2017年10月到2018年10月开展本次关于伤口护理的对比研究,期间总共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并采取脓肿切开引流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案例进行对比研究.以随机数字法的方式将所选的患者划分到实验组与常规组.实验组在术后采用湿性敷料,常规组伤口内采用普通敷料.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在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住院时间方面的数据差异突出,实验组数据优势明显,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满足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结论:湿性敷料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护理中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普及.

    作者:刘嘉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100例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疗效.方法:择取2016-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基于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分别通过腹腔境手术以及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结果:两组病患手术切口均符合甲级愈合标准,手术成功.腹腔镜手术患者各项指标优于腹腔镜患者,两组患者各项自然指标信息如性别、身高、年龄、体重等信息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疗效对比来说,腹腔镜患者守护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临床效果也更为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宋丽君;董宁玲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急性脑出血患者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在实际中运用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程序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实施急救护理程序,比较两组患者有效救治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急救护理程序可使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作者:李丽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SBAR标准沟通模式用于规培护士带教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SBAR标准沟通模式用于规培护士带教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毕业后进入我院的60例规培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模式,观察组采用SBAR标准沟通模式,对比2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及沟通能力.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及沟通能力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BAR标准沟通模式用于规培护士带教中有利于提高护士临床知识掌握水平,促进带教老师与规培护士之间的沟通.

    作者:肖冬梅;孙素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74例作为研究资料,按随机排列表法分成闭合组和切开组,各37例,闭合组予闭合复位,切开组予切开复位,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切开组尺偏角、掌倾角均大于闭合组,桡骨长度长于闭合组,且切开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4.59%明显高于闭合组的7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均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有一定疗效,但切开复位治疗效果更佳,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更高.

    作者:郎峰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探究

    目的:针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做出对比性分析.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儿童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选为主要的观察对象,同时依据临床方面的随机分配原则,将全部患儿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向对照组患儿提供西药支持,向研究组患儿提供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溃疡愈合时间、疼痛评分指标、治疗有效情况、免疫功能改善、不良反应等.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98%),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38%),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上述项目的评比情况普遍优于对照组,组间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十分显著,推广价值更高,需要引起家长、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作者:赵勤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PDCA持续质量改进在中西医结合科老年患者失禁性皮炎中的应用

    目的:基于国内IAD发生率高及医护人员知晓率低的现状,通过PDCA管理模式对中西医结合科老年病人失禁性皮炎(Incontinence-associated dermatitis IAD)的护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方法: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中西医结合科老年病人失禁性皮炎IAD护理中存在问题进行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对有效的护理措施制作成规范化护理程序.结果:实行PDCA管理模式IAD发生率下降,结果有差异(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降低中西医结合科老年患者IAD发生,增加患者舒适,减少护士工作量.

    作者:梅桂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甘精胰岛素不同给药时间治疗1型糖尿病的有效性研究

    目的:研究甘精胰岛素不同给药时间治疗1型糖尿病(T1DM)的有效性.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80例T1DM患者,分组方法选用随机抽签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应用甘精胰岛素在22:00给药治疗,40例观察组应用甘精胰岛素在18:00给药治疗,观察FBG、2hPG及低血糖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结果.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FBG、2hPG水平更有优势,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相比对照组要低,P<0.05.结论:通过实施甘精胰岛素在18:00给药治疗T1DM患者的疗效更好,且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胡显洁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浅谈我院急诊科在创伤中心建设中的若干做法

    本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创伤中心建设过程中急诊科若干做法进行阐述,主要包括推动院前与院内急救衔接、打造创伤黄金1小时、提高创伤团队救治能力、科学配置创伤复苏单元、推动急诊信息化、提高公众健康教育等六个方面.

    作者:吴建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利舒康胶囊加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53例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一组病因不明、各项现代手段检查无任何器质性病变,以持续半年以上的慢性、反复发作性极度疲劳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其症状表现常见于中医学的头痛、失眠、心悸、眩晕、郁证、虚劳等病症之中.

    作者:李永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4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0例,对照组21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传统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戒烟、戒酒以及运动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对比,实验组患者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性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戒烟、戒酒、运动等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具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护理干预能够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变,能够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同时,对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薛三学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护理干预在131I治疗甲状腺功亢进证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对甲亢患者在131I治疗过程中采用护理干预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甲状腺功能亢进证患者计96例,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对照组(n=48)与并行护理干预方案实验组(n=48),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甲亢患者在采用131I方案治疗的过程中,配合护理干预方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唐虹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小儿腹泻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析综合护理运用于小儿腹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由2015年12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腹泻患儿中挑选出8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别为A组及B组,依次采取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与治疗效果.结果:B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优于A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A组护理总疗效低于B组,P<0.05,构成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腹泻患儿施以综合护理效果显著,不仅能快速改善症状,还可减少住院时间,值得推荐.

    作者:白玉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老年癫痫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2水平和脑电图检查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癫痫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2水平和脑电图检查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老年癫痫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为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检测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2水平,应用脑电图仪检查患者脑电图.结果:癫痫患者发病后1小时后TNF-α为(4.55±0.34)ng/ml,对照组发病后1小时后TNF-α为(1.20±0.30)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病1h后与对照组患者的IL-2分别为(8.90±0.39)ng/ml与(4.33±0.32)ng/ml,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发病1h后脑电图异常率为93.3%,对照组脑电图异常率为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癫痫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2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且与脑电图异常为正比关系,具有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孙小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慢性乙肝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慢性乙肝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2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其中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命名为对照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命名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依从程度为95.65%,对照组患者护理依从程度为86.95%.结论:我院采用的慢性乙肝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方式临床观察效果显著.

    作者:汤中琴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健康人两侧腹肌在不同坐姿下的厚度变化的研究

    目的:运用超声测量技术,比较正常人两侧腹肌在不同稳定度的坐姿下腹横肌和腹内斜肌厚度的变化.方法:招募正常受试者(N=50)参与此次研究.通过超声测量三种不同坐位(坐无靠背椅、坐靠背椅及坐体操球)平衡状态下两侧的肌肉厚度与仰卧休息体位下测得的腹横肌和腹内斜肌的肌肉厚度的变化(三种不同坐姿肌肉厚度变化/仰卧位肌肉厚度),然后将得出的结果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肌肉厚度的变化.结果:正常受试者腹横肌和腹内斜肌的厚度改变百分比随着坐姿的稳定度的下降而增加,左右两侧腹内斜肌与腹横肌肌肉厚度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横肌及腹内斜肌对于正常人坐位平衡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且正常人两侧腹肌是对称平衡的.

    作者:苏楠;周伟宏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胃溃疡患者穿孔发生的原因分析与预防

    目的:分析胃溃疡患者胃穿孔发生的原因及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2月65例胃溃疡患者(历史对照组)胃穿孔的发生情况和原因.针对原因对2017年3月~2018年3月57例胃溃疡患者(预防护理组)从胃穿孔的评估、预防、分期治疗、护理等方面提出早期干预,分析行预防措施后胃胃穿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历史对照组中,发生胃穿孔的患者暴饮暴食习惯明显多于未发生胃穿孔的患者.暴饮暴食是穿孔发生主要的原因,解除诱因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胃溃疡患者发生胃穿孔是较难避免的,但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针对性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胃穿孔的发生,提高穿孔的治愈率.

    作者:甄小红 刊期: 2018年第13期

健康必读杂志

健康必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