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分析

桑瑶

关键词:电刺激, 生物反馈, 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究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治疗的74例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治疗时间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患者,观察组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盆底肌肉康复锻炼.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组间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Ⅰ类、Ⅱ类肌肌力、疲乏程度改善程度显著更优,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采用电刺激与生物反馈联合治疗,临床效果优越,帮助产妇有效改善盆底肌收缩力,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必读杂志相关文献
  • 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者接受经鼻内镜术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总结手术经验与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2月9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仅给予外科手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优良率为93.0%,高于对照组79.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与患者相关的一般临床指标检测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术联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者,疗效优良,可在本病治疗领域中推广.

    作者:王保成;沈久成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脑梗死伴焦虑症患者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脑梗死伴焦虑症患者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2018年10月的68例脑梗死伴焦虑症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分别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及常规治疗方式进行干预,主要包括活血化瘀治疗、脑部保护剂的应用和抗血小板聚集方式进行治疗,判别治疗效果.结果:经研究,实验组的焦虑评分(47.85±3.87)分与抑郁评分(46.91±4.58),实验组的NISSH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脑梗死伴焦虑症患者进行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1],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高旭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清江浦区2008年-2017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描述清江浦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预测全区手足口病疫情趋势及制定疫情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查询导出2008年-2017年清江浦区手足口病疫情资料,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手足口病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清江浦区手足口病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分别为4-6月份及10-12月份,发病趋势总体呈现先上升后大幅上下波动的特征;3岁以下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农村和城乡接合部发病率较高;重复感染人次占比较大.结论:4-6月及10-12月为清江浦区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幼托儿童及散居儿童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人群;农村和城乡接合部是疫情控制的重点地区;今后疫情总体上将呈现一年高一年低的波动趋势;重复感染现象应引起关注.

    作者:宋团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急产对母儿的影响分析及护理效果

    目的:分析急产对母儿的影响,总结急产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产产妇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产护理,观察组给予急产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母儿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与新生儿的不良情况发生率为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产产妇针对性护理干预,可减少母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母儿早日出院.

    作者:黎伟琴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揿针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揿针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2例颈椎病颈痛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揿针治疗.7d为1疗程,均治疗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疼痛症状.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55%vs70.97%),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VAS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治疗颈椎病颈痛患者对缓解其疼痛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梅彬彬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针灸对腕部外伤术后感觉运动障碍的治疗效果

    目的:分析对于腕部外伤手术后存在感觉运动障碍患者采取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于术后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针灸疗法进行康复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腕部感觉运动障碍恢复总有效率是97.06%,较对照组的85.29%具有显著优势(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腕关节运动功能指标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恢复效果均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对于腕部外伤术后存在感觉运动障碍患者采取针灸疗法,可促进患者感觉运动功能恢复,针灸疗法值得在腕部外伤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推广.

    作者:陈叶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到2017年10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因子Ⅰ(Fg)、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小板黏附率(PAdT)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优于治疗前,数据对比P<0.05.试验组治疗后PT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提升患者疗效,并改善患者的各项关键指标,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邢燕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国产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实体瘤患者血小板减少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实体瘤患者血小板(PLT)减少的疗效和副作用及其费用.方法:对化疗后及治疗前PLT≤75×109/L者征得患者同意后,使用rhIL-113mg/d,皮下注射,原则上连用7~10天,每2~3天复查血常规决定不同患者的具体疗程.原则上PLT升至(76~100)×109/L,或较用药前升高50×109/L时停药,及副作用不能耐受即停药.结果:27例中有效25例(92.59%).治疗前PLT为13~75×109/L不等,平均55.18±16.20×109/L;用药后PLT开始回升所需时间平均为6.00±4.90天,开始回升时PLT平均83.81士17.48×109/L;PLT升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停药时平均为100.00±17.20×109/L,PLT升至停药时所需时间平均为7.69±4.81天;用药后PLT升至停药时的值较用药前显著升高(P<0.01).所需rhIL-11剂量及其费用平均为7.69支(23.07mg),计2260.86元左右.发生副作用共8例(29.63%),分别为双下肢浮肿和四肢浮肿各3例,双下肢浮肿伴心慌、气喘2例.均经对症处理而消失.结论:国产rhIL-11对实体瘤患者PLT减少有效率较高,所需时间不长,副作用可控制但不容忽视,所需费用较少,效价比较高,适合国情,尤其便于经济欠佳地区推广应用.

    作者:董正宇;张林;焦爱民;杨荣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获益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获益情况.方法: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溶栓药物的差异分成常规治疗组(24例)、阿替普酶组(3例)、尿激酶组(19例).三组均接受常规治疗,阿替普酶组、尿激酶组分别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阿替普酶组、尿激酶组总好转率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阿替普酶组总好转率高于尿激酶组,但总好转率差异不显著.尿激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阿替普酶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中,阿替普酶的疗效更佳,但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更高.

    作者:张连举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应用亲情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亲情管理模式在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为开展社区糖尿病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6月在我中心燕兴社区签约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户.对照组给予实施家庭医生签约的糖尿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即社区慢性病常规管理模式进行健康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亲情管理模式.结果:经过亲情管理的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亲情管理模式在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可显著提高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水平和自我效能,有利于血糖的控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徐宁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醒脑开窍针刺法与舌针深刺为主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64例

    中风后吞咽困难是脑血管病后出现假性球麻痹的主要症状之一,对卒中患者的康复影响比较严重.笔者运用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刺法与舌针深刺法为主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64例,经过治疗无效病例占比1.5%,即1例患者;病情好转病例占比4.7%,即3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病例占比21.9%,即14例患者;痊愈病例占比71.9%,即46例患者;总有效率98.5%.

    作者:顾秀云;吉裕泉;袁文全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和产后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析对初产妇施以家庭协同护理干预,对其分娩结局、产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64例初产妇,按随机法分配成对照组、研究组,每组产妇32例,其中予以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干预,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施以家庭协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干预后效果.结果:经比较发现,研究组产妇总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产妇4个月后的性生活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施以家庭协同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产妇的分娩结局,并利于产后及早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俊爽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

    目的: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方法:纳入我院于2017.5月-2018.10月间收治的93例脑梗塞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6例,观察组在入院后第3天开始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常规进行康复护理,评价两组患者语言、肢体功能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语言、肢体功能评分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语言、肢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功能恢复.

    作者:吴翠翠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肾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临床分析

    目的:就肾内科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状况进行临床分析,讨论抗菌药物使用的应对计策,为肾内科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2017年5月期间肾内科住院的4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研,统计肾内科住院患者所应用抗菌药物的种类和频率,分析其抗菌药物使用的特点.结果:我院肾内科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合理,可以确保治疗目的的实现.结论:在临床治疗时要及时掌控肾内科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加强药敏监测,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邓素红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72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0月~2018年5月收治的慢性肾衰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一般治疗,治疗组采取中药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总有效率61.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作者:王鹃鹃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吞咽综合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的早期假性球麻痹和真性球麻痹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的早期假性球麻痹和真性球麻痹患者实施吞咽综合训练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05月-2018年05月,选择82例本院接收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有球麻痹患者进行研究,按损伤情况分为研究组(假性球麻痹42例),对照组(真性球麻痹,40例),研究组:假性球麻痹,对照组:真性球麻痹,均实施吞咽综合训练,观察两组吞咽功能的临床疗效.结果:吞咽功能改善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综合训练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后的早期假性球麻痹患者临床价值更高,对提高患者吞咽功能,价值显著.

    作者:葛照琴;张倩倩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12例,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6例,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开颅清除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采取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经过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是75.00%,而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是92.86%,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86%(10/56),而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14%(4/56).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微创穿刺引流术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治疗效果良好,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晓彩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颈动脉硬化和冠心病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分析

    目的:分析颈动脉硬化与冠心病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来2年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并将同期前往我院体检的10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斑块发生率85%显著对照组的24%,p﹤0.05.结论:颈动脉硬化与冠心病存在较密切的关系,可作为临床预测及评价冠心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付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分析产妇孕期保健状况并探讨其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目的:探究产妇孕期保健状况对母婴健康的影响作用.方法:随机从本院收治的产妇中选择64例,治疗时间为2017年4月~2018年4月,将产妇分为两组,不接受孕期保健知识培训的32例孕妇为对照组,接受孕期保健知识培训的32例孕妇为观察组.结果:对照组自然分娩为37.5%,显著对观察组(7.88%)的自认分娩率低,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文化水平以及新生儿Agpar评分显著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孕期保健,能够提高自然分娩率,有助于母婴安全.

    作者:翁卫玉;翁学琴;翁生丽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优质护理在心胸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在心胸外科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是否具有很高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份在本院进行医治的60个心胸外科患者,均等划分为A组(2017年1-5月份)和B(2017年6月-12月),每组30个.A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方法进行护理,B组除了做和A组一样的护理外,B组另外进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进行比较与记录,统计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调查统计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发现,B组的满意度高于A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平均住院天数方面的比较,两组患者中,B组患者更具有优势(P<0.05).结论:对心胸外科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有十分好的临床效果,减少了并发症和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显著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护理质量,所以值得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实践.

    作者:姜凌云 刊期: 2018年第13期

健康必读杂志

健康必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