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与其相关症状的关系研究

谢忠民

关键词:乳腺癌患者, 淋巴水肿, 相关症状
摘要:目的:乳腺癌患者在经过手术之后所出现的淋巴水肿情况以及相关症状,探讨淋巴水肿情况与相关症状之间存在的关系.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在某院进行治疗的经过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共计150例,判定患者淋巴水肿的情况,分析患者的相关症状.结果:在所抽取的150例患者当中,有146例未出现水肿情况,占总体患者数量的97.3%;3例出现了轻度水肿情况,占总体患者数量的2%;1例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淋巴水肿情况,占总体患者数量的0.6%.对比患者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出现重度淋巴水肿的患者所受到的困扰远高于轻度淋巴水肿患者.结论: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患者在术后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类并发症,随着病人水肿情况的逐渐加剧,还会诱发一系列的相关病症.因而,做好淋巴水肿病症的预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健康必读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体会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基本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导致糖、蛋白质、脂肪及水、电解质等代谢失调,使机体处于一种高血糖状态,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疲乏等,严重发生酮症酸中毒、皮肤外阴瘙痒、泌尿系感染、各种感染伤口不愈合,糖尿病还能导致很多并发症的发生,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大血管动脉硬化症、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神经病变、肢端坏疽、白内障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糖尿病很多早期无症状,很多病人并不知道,有许多病人是在我们为居民进行健康免费体检时发现的,个别病人并不承认现实,对自已得病表示怀疑,这就需要我们医务人员加强健康教育,帮助居民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从而达到防病于未然、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

    作者:陈英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护理延伸服务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延伸服务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接收的98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为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延伸服务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护理期间,治疗组患者的依从性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治疗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护理延伸服务能有效提升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岳全英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揿针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揿针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2例颈椎病颈痛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揿针治疗.7d为1疗程,均治疗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疼痛症状.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55%vs70.97%),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VAS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治疗颈椎病颈痛患者对缓解其疼痛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梅彬彬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高频超声评估跟腱断裂修复术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高频超声评估跟腱断裂修复术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跟腱断裂修复术患者,例数5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7年1月2日到2018年2月5日,在患者术后对患者实施高频超声评估,观察患者周边软组织情况、内部回声、跟腱包膜.结果:术处跟腱厚度平均值(14.01±3.15)mm、宽度平均值(27.15±4.41)mm与健侧跟腱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50例患者中连续性完整患者有40例、部分再断裂患者2例、完全再断裂患者1例、粘连患者有7例;其中1例完全再断裂患者以及1例部分再断裂患者经过手术证实,1例部分再断裂患者未实施手术治疗.结论:高频超声能作为评价跟腱断裂修复术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像学方式,从而能为患者术后康复提供指导.

    作者:黄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消毒供应中心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

    目的:对于消毒供应中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施行分析与总结.方法:我们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在过去一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开展优质护理前后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质量和科室满意度评分对比差异明显.结论:临床中针对消毒供应中心,施行优质护理服务效果理想,能够显著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臧家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近三年90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并把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45例.术后对照组患者用常规护理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法进行护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恢复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于实施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的恢复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在提高临床效果、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同时,还改善了医护关系,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睢霞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不同根管冲洗液对预防慢性根尖周炎根管治疗期间出现急性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两组根管冲洗液预防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发生.方法:选择临床慢性根尖周炎患牙,均为前牙共200颗.随机分为甲硝唑、氯亚明、生理盐水和3%过氧化氢、生理盐水组,每组各100颗牙.根管预备,冲洗,封药.1周后复诊检查.比较用两组冲洗液分别冲洗后根管治疗期间急症发生率.结果:甲硝唑、氯亚明、生理盐水组的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发生率低于3%过氧化氢,生理盐水组.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慢性根尖周炎,根管治疗中采用甲硝唑、氯亚明、生理盐水作冲洗液更有效.

    作者:姚静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丙戊酸盐在精神科的临床使用分析

    目的:了解丙戊酸盐在我院精神科临床使用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6月在本院精神科住院的200例患者,采用自制的调查表分析用药情况.结果:丙戊酸盐与其它药物联用率占30%.结论:丙戊酸盐在精神科使用广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宋伊娜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硬膜外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的效果与对产程的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硬膜外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的效果,探讨其对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诊的60例产妇,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常规分娩,实验组,进行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比较分娩情况,观察产程时间,统计并发症情况.结果:首先,实验组VAS评分为(3.1±1.07)分,对照组为(5.8±1.35)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次,比较产程时间,实验组第一产程时间与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后,关于并发症,实验组产后出血、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3.3%、3.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7%、13.3%、6.7%,经数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不仅镇痛效果好,而且可缩短产程时间,减少并发症.

    作者:汤建红;赵诗坚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功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究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排空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多盐酸氟西汀、潘立酮等药进行治疗,但是不会采用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方式,实验组的患者除了采用对照组的治疗方式外,还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加用甲硝唑片、兰索拉唑片、克拉霉素胶囊等口服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治疗过程后进行对比,实验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为88.09%(37/42)比对照组的61.90%(26/42)要高,组间差异明显,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幽门螺杆菌阳性为31例,阳性率为73.81%(31/42),根除率为90.32%(28/31);对照组阳性29例,阳性率69.04%(29/42),根除率13.79%(4/29),两组患者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根除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幽门螺杆菌有可能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清除幽门螺杆菌有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石一扭呷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瑜伽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随着瑜伽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其针对一系列精神科难治性疾病体现出较为肯定的疗效.本文主要综述了瑜伽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和不足,并总结机制及提出展望.

    作者:孙琳静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分析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门诊换药护理观察

    目的:针对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门诊换药的护理方法及重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到我院进行切开引流术治疗的96例肛周脓肿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换药时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加强护理干预.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门诊换药护理满意率为93.75%,对照组为70.83%,差异明显(P<0.05).结论:加强门诊换药护理能够减轻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苗苗;李建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慢性乙肝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慢性乙肝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2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其中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命名为对照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命名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依从程度为95.65%,对照组患者护理依从程度为86.95%.结论:我院采用的慢性乙肝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方式临床观察效果显著.

    作者:汤中琴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品管圈在优化门诊流程管理中的应用

    将品管手法运用于门诊流程管理,比较改善前后病人候诊时间.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门诊病人候诊时间≧1h的人数由实施前的65人降至实施后的45人,目标达成率为95.2%,进步率为30.7%.通过品管圈活动有效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增强科内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进而不同程度提高了大家的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工作积极性等.

    作者:吴琼;刘玥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探讨超声造影和CT对肝硬化结节诊断的分析与比较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和CT对肝硬化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50例,分别对其进行超声造影、CT平扫及增强CT检查,比较三者诊查方式结果,并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超声造影检查和CT平扫对小肝癌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超声造影、CT平扫和增强CT检查对肝硬化再生结节的检出率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增强扫描较CT平扫和超声造影对小肝癌诊断率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而超声造影和平扫无显著性差异.同时三者对肝硬化再生结节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所以在临床中对于肝硬化患者建议直接进行增强CT检查.

    作者:王慧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价值及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价值,分析误诊原因,旨在提高超声诊断本病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证实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资料,将术前超声检查的声像图表现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对部分超声误诊及诊断不明确的声像图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该病的超声诊断要点.结果:30例患者中,超声正确诊断25例,诊断符合率为83.3%,误诊5例,误诊率为16.7%.2例误诊为成熟型囊性畸胎瘤,1例误诊为黄体囊肿出血,1例误诊为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例误诊为单纯卵巢囊肿,本组患者中一侧单发21例,双侧者9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可做为首选辅助检查.由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有着浸润和复发的恶性倾向,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早期准确诊断对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有重要作用,诊断时应尽量避免误诊的发生,从而提高超声诊断准确性.

    作者:谢奇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急诊外伤患者处置过程中优质护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应用于急诊外伤患者处置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实验对象全部选自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之间本院急诊接收的74例外伤患者,根据进入院先后顺序分成干预组和常规组,各37例,常规组开展普通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在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5.41%、抢救成功率为91.89%,常规组为29.73%和72.97%,以上组间差异较大,呈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护理后SAS评分差异上,也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急诊外伤患者处置过程中,可在一定程度减轻疼痛感、减少意外事件,并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龙春红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急性酒精中毒的应急处理

    医院急门诊,常会接诊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急性酒精中毒俗称醉酒或饮酒过量,是急诊日常较常见的中毒性疾病,急性酒精中毒易导致患者产生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导致患者呼吸循环衰竭,从而危及患者生命,甚至死亡.正确的急救措施不仅可以缓解酒精中毒患者的不适症状,同时还可以拯救患者生命.

    作者:刘丽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无缝隙对接护理提升急性消化内镜护理效率观察分析

    目的:本文主要对急性消化内镜护理过程中采样无缝隙对接护理的临床效率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至2018年1月到2018年11月到我院进行消化内镜治疗过程中采用无缝隙对接护理患者总56例,并通过随机分成实验组28例中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采取无缝隙对接,而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对接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平均时间为7.5天,而对照组患者住院平均时间为10.5天.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为平均51.32分钟左右,而对照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为72.56分钟.两组患者对治疗期间的护理满意度也有明显差别.结论:在急性消化内镜护理中采用无缝隙对接护理,不仅使得手术的成功率得到保障,还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不安情绪.在临床护理中具有较大意义.

    作者:代娴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急诊科对急诊患者实施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干预.对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实施前及实施后急诊患者的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总抢救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实施后急诊患者的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总抢救时间均显著短于实施前,均有P<0.05.结论:通过在急诊实施优化护理分组,改善患者急诊救治时间,使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及时救治,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孙妍;王双红;王海燕 刊期: 2018年第13期

健康必读杂志

健康必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