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潮双;崇雨田;林炳亮
患者,男,61岁.因反复胸痛、腹痛半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胸痛位于胸骨下段后,腹痛位于剑突下,呈间歇发作,疼痛性质描述不清,刷牙、反复蹲起、排大便等活动和情绪激动、饱食、饥饿均可诱发,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每日发作10余次,休息后可缓解,含服甘油后部分缓解.
作者:何天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男,78岁.因头晕、右侧肢体无力4日于2002-08-02住院.既往无重要病史可查.体格检查:体温36.2℃,血压18/10kPa.自主体位,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巩膜无黄染,双侧额纹对称,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耳、鼻无异常,口角不偏,伸舌居中.颈软,双肺呼吸音清.
作者:王绪美;谷体彬;玄宁;许金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题目A型题(第1题~第25题)请从A、B、C、D、E中选出一个佳的答案.
作者:饶丽芬;叶瑞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引言近年来,糖尿病已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也是危害人类健康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目前有近3 000万例被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并且在以每日3 000例新患者的速度增加,因此,糖尿病的治疗问题日趋突出.近几年来,在糖尿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对原有的治疗观念进行了补充和提高,在此一并进行回顾.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不在此范畴.
作者:张朝云;沈稚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引言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胰岛素分泌缺陷以及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其病死率仅次于癌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因此,熟悉了解糖尿病的诊断和分型加强防治工作极其重要.
作者:王文娟;沈稚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患者,男,45岁.因患上呼吸道感染于2003-03-05就诊,予以利福霉素钠0.5 g(沈阳双鼎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1040512)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输液100 mL后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口唇紫绀、面色苍白、烦躁不安.
作者:孙启红;吴少玲;钱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引言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比较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随病程延长、年龄增长和尿白蛋白排泄量的增加而升高.与无自主神经病变者相比,糖尿病伴自主神经病变者预后较差、猝死的发生率增加.本文就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作简要介绍.
作者:叶山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病历摘要患者女,48岁.因多饮、烦渴1年,反复咳嗽、咳痰、发热1个月于2002-02-03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烦渴、多食,夜尿增多,易疲乏,渐消瘦.在湖北通城县医院门诊查尿糖(+++),空腹血糖20mmol/L,予口服格列齐特等降血糖药治疗,血糖控制在5~7 mmol/L.
作者:黎志良;张卫;徐新献;张天托;崇雨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引言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ucose regulation,IGR)的概念包括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和空腹葡萄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糖耐量减低是指空腹静脉血浆血糖小于7.0 mmol/L,同时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静脉血浆血糖在7.8~11.1 mmol/L之间.
作者:杨文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引言恶性肿瘤病人化学治疗后因肿瘤细胞大量溶解而发生的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高磷血症、低钙血症和肾衰竭称为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cute tumour lysis syndrome,ATLS).
作者:宋红霞;王炳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伴发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前列腺增生症伴发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在胰岛素控制血糖后,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术后继续以胰岛素控制血糖,注意膀胱冲洗,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结果:血糖控制良好,28例均耐受手术;术后并发切口感染及尿瘘3例(11%),肺部感染1例,拔尿管后正常排尿24例(86%),尿失禁4例,随访1~3个月治愈.结论:在前列腺增生症伴发糖尿病的围手术期中,用胰岛素能控制血糖,是手术成功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廖济林;张向东;马作良;李小华;邝世航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引言急性肾衰竭是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病死率高,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不断改进,腹膜透析在治疗急、慢性肾衰竭得到了临床医生的重视.为评价腹膜透析在急性肾衰竭中的治疗效果及在基层医院开展腹膜透析的可行性.本文回顾性分析10年来我院开展腹膜透析治疗急性肾衰竭25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单纯内科治疗对照比较.
作者:余国洪;杨志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引言心肌肌钙蛋白是存在于心肌肌原纤维中细肌丝上的收缩调节蛋白,主要调节心肌收缩过程中粗、细肌丝之间的相对滑行.心肌肌钙蛋白含3个亚单位: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和肌钙蛋白C.其亚单位在心肌受损时可释放至细胞外,并可在外周血中检测出来.
作者:曾凯宏;刘韧;代惊;刘玉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以硝苯地平及1{β[3-4-甲基苯丙氧基-甲氧苯]-1-H-盐酸咪唑}(SK&F96365)为对照,探讨三七皂苷单体人参皂苷-2A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作用.方法:肘静脉采高血压病人血标本30份,正常人血标本30份,常规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硝苯地平、SK&F96365、人参皂苷-2A孵育,以2 μmol/L二磷腺苷为诱聚药,连续5次测定5分钟血小板的聚集率,以血小板大聚集率(maximal platelet aggregauon,PAG…)为观察指标.结果:①高血压病人PAGmax为0.89±0.06,与正常人PAGmax0.68±0.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两种浓度(10 μmol/L、20 μmol/L)的硝笨地平对正常人和高血压病人PAGmax均无影响;③4种浓度(2.5μmol/L、5 μmol/L、10μmol/L、20μmol/L)的SK&F96365对高血压病组的PAGmax均有抑制作用(均为P<0.05);④4种浓度(2.5 μmol/L、5μmol/L、10 μmol/L、20μmol/L)的人参皂苷-2A对高血压病组的PAGmax均有抑制作用(均为P<0.05);3种浓度(5μmol/L、10 μmol/L、20 μmol/L)的人参皂苷-2A对正常组的PAGmax均有抑制作用(均为P<0.05).结论:高血压病人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高于正常人,血小板呈高反应状态,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硝苯地平不能抑制血小板聚集;SK&F96365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人参皂苷-2A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有明确的抗血小板作用.
作者:聂大年;曾福仁;谢双锋;李益清;马丽萍;吴裕丹;尹松梅;徐立卓;关永源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的防治及其对移植结果的影响.方法:17例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cocyte antigen,HLA)匹配的异基因亲缘造血干细胞移植用小剂量环孢素[1~2 mg/(kg·d)]联合短程甲氨蝶呤的方法预防GVHD.结果:Ⅰ~Ⅱ度、Ⅲ~Ⅳ度急性GVHD的发生率分别为59%及12%,局限型、广泛型慢性GVHD的发生率分别为53%及6%,复发率为12%;15例发生GVHD的受者,经治疗完全缓解12例,其中无病生存10例,3例死亡.结论:对于HLA匹配的亲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用低剂量环孢素联合短程甲氨蝶呤预防GVHD,发生轻至中度GVHD的危险性有可能增加,但白血病复发率较少.
作者:林曲;吴祥元;董敏;何易;李旭东;黄仁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临床表现和遗传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观察.结果:该组起病年龄1~50岁,35岁以前起病26例,35岁以后起病11例.单纯型较复杂型多见(30:7).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骨骼畸形是本病的重要体征.9个家系(50%)有阳性家族史,散发病例9例.在3代或3代以上成员发病的家系中,均有随代数延续、发病年龄提前及病情加重现象.结论:该组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具有临床异质性、遗传异质性及遗传早现的特征.
作者:吴志英;王柠;林珉婷;慕容慎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红细胞脆性一管定量法在筛查新生儿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珠贫)的参考值.方法:正常新生儿组310名与疑诊珠贫新生儿组70例,同期检测正常成年人400名作为正常值对照组.3组分别用一管法检测红细胞脆性值.结果:红细胞脆性一管定量法测定的溶血百分率分别为正常新生儿组40%~71%,疑诊珠贫新生儿组16%~39%,正常成年人组59%~91%,3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正常成年人溶血百分率参考值不适用于新生儿,笔者推荐正常新生儿溶血百分率范围为40%~71%,低于40%应高度怀疑珠贫,作进一步的检查确诊.
作者:陈美莲;王东宁;孔宪玲;黄肇通;王清文;何政贤;蔡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引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为常见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在各种诱因下,例如感染、饮食不当、外伤、手术、妊娠、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应激情况下,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使原已功能不全的胰岛B细胞走向衰竭,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造成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以至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出现明显的高血糖、高血酮、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症候群,临床上可有多尿加重、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呼吸深大有酮味、脱水、休克、昏迷等危重表现.
作者:黄云鸿;吴艺捷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