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内镜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治疗上颌窦病变42例临床分析

盖锡球

关键词:上颌窦病变, 鼻内镜, 手术方法, 上颌窦根治术
摘要:目的:探讨彻底清除上颌窦病变,防止病变复发的手术方法.方法:在鼻内镜下对42例(48侧)上颌窦病变选择性地行中下鼻道联合或融合开窗术,术中彻底清除上颌窦病变.结果:随访1~2年治愈率达95%(40/42),好转率为5%(2/42),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地行上颌窦联合或融合开窗术,对清除上颌窦病变,防止病变复发,效果明显.
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内科诊治进展

    进修医生 教授,请您谈谈如何早期发现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

    作者:张清友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塞来昔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试题撷英(三十七)--传染病学专题(一)

    题目A型题 (第1题~第25题)请从A、B、C、D、E中选出一个佳的答案.

    作者:杨绍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治疗呼吸重症监护病房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疗效

    目的:评价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治疗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疗效及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重症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者75例,随机分为帕尼培南-倍他米隆组38例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37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痰培养分离菌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帕尼培南-倍他米隆组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7%和86%,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2%(23/28)和85%(22/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治疗重症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可靠,且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作者:董亮;吴大玮;孙恩华;张琦;王子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韦格纳肉芽肿病的诊治进展

    1 引言韦格纳肉芽肿病是以毛细血管、微小动静脉受累为主的全身性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典型的韦格纳肉芽肿三联征是指上呼吸道、肺及肾病变,无肾脏受累者称为局限性韦格纳肉芽肿.通常以上呼吸道黏膜的局限性肉芽肿性炎症开始,发展至肺的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和肾小球肾炎.急性或重症者若不及时治疗,常常危及生命.

    作者:梁柳琴;尹培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超敏性血管炎的诊断和治疗

    1 引言超敏性血管原有广义及狭义两种之分.所谓广义超敏性血管炎,亦称非典型超敏性血管炎,它包括过敏性紫癜及荨麻疹血管炎等多种疾病,其致敏抗原及发病年龄均和狭义超敏性血管炎即所谓的典型超敏性血管炎有所不同,目前医学文献如不加特别说明所指的超敏性血管炎均是指狭义超敏性血管炎即典型超敏性血管炎.

    作者:彭远莹;彭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鼻内镜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治疗上颌窦病变4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彻底清除上颌窦病变,防止病变复发的手术方法.方法:在鼻内镜下对42例(48侧)上颌窦病变选择性地行中下鼻道联合或融合开窗术,术中彻底清除上颌窦病变.结果:随访1~2年治愈率达95%(40/42),好转率为5%(2/42),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地行上颌窦联合或融合开窗术,对清除上颌窦病变,防止病变复发,效果明显.

    作者:盖锡球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率及其与通气时间的关系、病原学特点、防治措施.方法:收集109例机械通气的新生儿临床资料,并对其中并发VAP的37例进行分析.结果:①新生儿VAP的发生率33.9%,病死率27%;②机械通气时间越长,VAP发生率越高;109例机械通气患儿以机械通气时间划分为两组,通气时间3日以内VAP发生率为27%,通气时间超过3日VAP发生率为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支气管分泌物致病菌培养以革兰阴性菌多见,耐药菌株较普遍.结论:VAP是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其致病菌多为革兰阴性菌.VAP发生率与机械通气时间密切相关.

    作者:袁慧珍;叶毅桦;邓汉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曲安奈德治疗口腔疾病的临床应用及经验

    1 引言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商品名同息通,曾用名曲安缩松、曲安舒松等,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长效含氟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激素),半衰期约5小时.该药的抗炎作用强而持久,以肌内注射为例,注射后需数小时起效,约1~2日发挥其大效应,可持续作用2~3周.

    作者:杨灵澜;刘习强;程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血浆高半胱氨酸增高是2型糖尿病冠心病事件的独立预兆因子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急性肠梗阻80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急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经验,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急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引起急性肠梗阻原发疾病依次是消化道肿瘤27例(34%),肠粘连20例(25%),肠扭转11例(14%),肠及胆囊结石7例(9%),妇科肿瘤转移4例,嵌顿性疝3例,其它少见的原因如回盲部憩室2例,医源性肠梗阻、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麻痹性肠梗阻、小肠血管畸形、肠套叠各1例.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及典型腹部立卧位X线平片,B超或CT亦有较高诊断价值.80例病人均经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结论:急性肠梗阻常见的原因为消化道肿瘤和肠粘连,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腹部立卧位X线平片或B超、CT均有较大的诊断价值,保守治疗无效时应积极手术.

    作者:曾超;施平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小儿肝脏良性肿瘤29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小儿肝脏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对29例小儿肝脏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肝脏良性肿瘤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23例)、腹胀(6例)、黄疸(3例)、发热(2例)等.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超过10×109/L者3例,ALT轻度升高4例,甲胎蛋白阳性4例.术前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16例,手术23例,手术前诊断与手术后病理符合率为43%(10/23),死亡2例,失访1例.26例随访1~13年,肿瘤无增大或复发.结论:小儿肝脏良性肿瘤临床上主要应与肝脏恶性肿瘤相鉴别;如术前能明确诊断为肝血管瘤,肿瘤较小、且无症状者可密切随访,其余均应积极手术切除.

    作者:马国栋;谢家伦;刘唐彬;莫家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189例儿童期肝炎住院病例的病毒病原学分析

    目的:了解儿童期肝炎住院病例的病毒病原学特点,以指导小儿肝炎的预防与临床诊断.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1998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因出现肝炎症状而住院治疗的189例患儿的病毒学标志物[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Epstein-Barr(EB)病毒]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儿童期肝炎常见的病原体分别为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病毒)占40.2%(76/189)、巨细胞病毒16.4%(31/189)、未定型肝炎13.2%(25/189).而婴儿期肝炎则分别为巨细胞病毒53%(31/58)、乙肝病毒24%(14/58);1周岁以上患儿分别为乙肝病毒47.3%(62/131)、甲型肝炎病毒(甲肝病毒)19.1%(25/131).结论:婴儿期肝炎以巨细胞病毒感染为主,儿童期肝炎的病原学仍以肝炎病毒感染为主.

    作者:林国莉;崇雨田;柯伟民;罗瑞虹;朱建芸;张晓红;姚集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氦氖激光辅助治疗带状疱疹180例疗效观察

    1999年1月~2003年9月我院收治带状疱疹病患者180例,其中男性108例,女性72例,年龄15~80岁,中位年龄47.5岁;病程2~20日.病变部位好发于腰、胸、头、面、颈、背部.患者均有剧烈的疼痛,病变表面均有水疱.

    作者:许玉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28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6种抗菌药的耐药性研究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6种经验用药抗菌药的耐药性.方法:比较28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哌拉西林的耐药情况.结果:药敏报告显示氨曲南、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依次为18.7%、24.3%、27.7%、47.6%、55.9%、70.0%,后3者分别与前3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氨曲南、头孢他啶、亚胺培南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仍有较好的疗效,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哌拉西林耐药较多,可选择联合用药.

    作者:冯健华;高齐明;卫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巨细胞动脉炎

    1 引言巨细胞动脉炎(giantcell arteritis,GCA)与风湿性多肌痛是易发于老年人的两种不同的结缔组织病.GCA属于系统性血管炎性疾病,而风湿性多肌痛则以肢带肌、肌腱及滑囊非特异性炎症为主要特征,两者在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等方面有所不同.本文主要讨论GCA的诊断和治疗问题.

    作者:孟济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大动脉炎的诊治进展

    1 引言大动脉炎在我国及日本是较常见的一种血管炎.发病年龄小仅3岁,大79岁,但多在30岁以内发病.女性患者多见,我国男女之比约为1∶3.2.

    作者:彭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聚乙二醇4000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4000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2例便秘型IB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39例给予聚乙二醇4000 20g/d,Ⅱ组43例给予麻仁胶囊2粒/日,两组均予正常饮食,疗程均为2周.每日记录大便次教,腹痛、腹胀、水样便症状,症状的严重性分0~3级积分(分别为无、稍微、明显、严重来评估).总体效果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范围从0(无变化)~10分(相当好).结果:治疗后两组大便次数显著增加[两两对比组秩和差数的绝对值(D)=4.5和3.9,P<0.05],但Ⅰ组优于Ⅱ组.VAS也是Ⅰ组优于Ⅱ组(x2=4.6,P<0.05).Ⅰ组腹胀程度积分稍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的腹痛程度积分和生化指标无改变.结论:聚乙二醇4000治疗便秘型IBS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

    作者:王文栋;郭惠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法莫替丁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临床研究--附46例报告

    目的:探讨法莫替丁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方法:86例胆胰疾病患者分为法莫替丁组46例和安慰剂组40例,分别在ERCP术前1日和当日静脉滴注生理氯化钠500mL加法莫替丁20mg和单纯生理氯化钠500mL,每日2次.术前、术后4小时及24小时分别测定血清淀粉酶并观察有无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如腹痛、呕吐、发热等.结果:ERCP术后法莫替丁组及安慰剂组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7%(3/46)、13%(5/40),P<0.01;术后4小时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0%(14/46)、48%(19/40),P<0.05.术后24小时两组血清淀粉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法莫替丁可减少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

    作者:卫金歧;吕卫华;周怀力;王文栋;李智;陈雪梅;杨巧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超声检查在输尿管内支架术前后的应用--附59例报告

    目的:评价超声检查在输尿管内支架术前后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59例上尿路梗阻肾积液患者行双J管置入术前进行超声检查了解梗阻状况,协助选择解除梗阻的手术方法和置管方式,置管后用超声检查观察置管所处状态、梗阻解除、肾积液消失、双J管引流效果.结果:经开放手术后双J管放置成功率100%,切口尿漏2例,拔管后经膀胱再置管治愈;经输尿管镜下碎石后内镜下双J管放置成功率100%,内支架管自行脱出1例再置管成功;术后超声检查显示全组病例梗阻解除,双J管位置正常,引流效果良好,肾积液消失.结论:输尿管内支架术前后超声检查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作者:黄小惠;甘满芳;廖济林;陈瑞玲;李小华;刘育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新医学杂志

新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