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亮;吴大玮;孙恩华;张琦;王子江
1 引言肾衰竭合并大量腹水临床并不少见,但对其处理却颇为棘手.近年我科采用腹膜透析治疗肾衰竭伴大量腹水患者2例,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俞国庆;陈建;郭林红;陈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 引言结节性多动脉炎(polyarteritis nodosa,PAN)主要侵犯中小肌性动脉,损害呈节段性分布,易发生于动脉分叉处,向远端延伸.有的病变向血管周围浸润,可沿浅表动脉血管分布扪及结节.病因不明,可能与感染(病毒、细菌)、药物及注射血清等有关.组织学上见血管中层改变明显,急性期为多形核白细胞渗出到血管壁各层和血管周围区域,组织水肿,病变向外膜和内膜蔓延而致管壁全层坏死,其后有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渗出.
作者:杨娉婷;赵丽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率及其与通气时间的关系、病原学特点、防治措施.方法:收集109例机械通气的新生儿临床资料,并对其中并发VAP的37例进行分析.结果:①新生儿VAP的发生率33.9%,病死率27%;②机械通气时间越长,VAP发生率越高;109例机械通气患儿以机械通气时间划分为两组,通气时间3日以内VAP发生率为27%,通气时间超过3日VAP发生率为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支气管分泌物致病菌培养以革兰阴性菌多见,耐药菌株较普遍.结论:VAP是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其致病菌多为革兰阴性菌.VAP发生率与机械通气时间密切相关.
作者:袁慧珍;叶毅桦;邓汉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 引言超敏性血管原有广义及狭义两种之分.所谓广义超敏性血管炎,亦称非典型超敏性血管炎,它包括过敏性紫癜及荨麻疹血管炎等多种疾病,其致敏抗原及发病年龄均和狭义超敏性血管炎即所谓的典型超敏性血管炎有所不同,目前医学文献如不加特别说明所指的超敏性血管炎均是指狭义超敏性血管炎即典型超敏性血管炎.
作者:彭远莹;彭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法莫替丁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方法:86例胆胰疾病患者分为法莫替丁组46例和安慰剂组40例,分别在ERCP术前1日和当日静脉滴注生理氯化钠500mL加法莫替丁20mg和单纯生理氯化钠500mL,每日2次.术前、术后4小时及24小时分别测定血清淀粉酶并观察有无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如腹痛、呕吐、发热等.结果:ERCP术后法莫替丁组及安慰剂组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7%(3/46)、13%(5/40),P<0.01;术后4小时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0%(14/46)、48%(19/40),P<0.05.术后24小时两组血清淀粉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法莫替丁可减少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
作者:卫金歧;吕卫华;周怀力;王文栋;李智;陈雪梅;杨巧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 引言巨细胞动脉炎(giantcell arteritis,GCA)与风湿性多肌痛是易发于老年人的两种不同的结缔组织病.GCA属于系统性血管炎性疾病,而风湿性多肌痛则以肢带肌、肌腱及滑囊非特异性炎症为主要特征,两者在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等方面有所不同.本文主要讨论GCA的诊断和治疗问题.
作者:孟济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使用硬膜外阻滞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对子宫收缩、泌乳、肠功能恢复等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名健康足月初产妇,在硬膜外阻滞下行剖宫产术.术毕分为:PCEA组(110例)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连接病人自控镇痛泵,镇痛液为吗啡10 mg、氟哌啶5 mg、布比卡因100mg,用生理氯化钠稀释至100mL;对照组(90例)术毕拔除硬膜外导管,术后6小时肌内注射哌替啶(度冷丁)100mg.结果:两组术后镇痛效果:PCEA组6小时总有效率98%,24小时总有效率96%;对照组6小时总有效率72%,24小时总有效率4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PCEA组有助于产妇早期下床活动、提早泌乳,促进母乳喂养.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产后出血、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及病人的尿潴留症状两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PCEA镇痛效果安全确切,促进早泌乳、产后恢复较好.
作者:陈茜;冯慧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999年1月~2003年9月我院收治带状疱疹病患者180例,其中男性108例,女性72例,年龄15~80岁,中位年龄47.5岁;病程2~20日.病变部位好发于腰、胸、头、面、颈、背部.患者均有剧烈的疼痛,病变表面均有水疱.
作者:许玉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 引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性周期性瘫痪(甲亢性周瘫)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病人常见的神经肌肉并发症.国内资料提示3%的甲亢病人发生此症.本症多见于男性,周期性瘫痪多为甲亢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多数患者因甲亢症状不典型导致误诊、漏诊,加重了患者的痛苦和负担.本文对1995~2003年诊治的17例甲亢性周瘫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就国内外有关文献作一讨论.
作者:谢丹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儿童期肝炎住院病例的病毒病原学特点,以指导小儿肝炎的预防与临床诊断.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1998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因出现肝炎症状而住院治疗的189例患儿的病毒学标志物[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Epstein-Barr(EB)病毒]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儿童期肝炎常见的病原体分别为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病毒)占40.2%(76/189)、巨细胞病毒16.4%(31/189)、未定型肝炎13.2%(25/189).而婴儿期肝炎则分别为巨细胞病毒53%(31/58)、乙肝病毒24%(14/58);1周岁以上患儿分别为乙肝病毒47.3%(62/131)、甲型肝炎病毒(甲肝病毒)19.1%(25/131).结论:婴儿期肝炎以巨细胞病毒感染为主,儿童期肝炎的病原学仍以肝炎病毒感染为主.
作者:林国莉;崇雨田;柯伟民;罗瑞虹;朱建芸;张晓红;姚集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 引言苯妥英(phenytoin)为抗癫癎药,主要用于癫癎的大发作和精神性发作的预防,偶也用于治疗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口服常用的剂量为200~400 mg/d,治疗剂量的苯妥英在体内按零级动力学消除,多次给药时,稳态血药浓度和剂量不成线性关系,剂量轻微的改变可导致血药浓度大幅度增加,其消除率的个体差异大,容易发生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易受肝药酶诱导药和抑制药影响,常须监测血药浓度以调整维持量.当需要迅速起效时,可用负荷剂量15 mg/kg静脉滴注或口服.
作者:黄守坚;陈汝筑;黎明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 引言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商品名同息通,曾用名曲安缩松、曲安舒松等,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长效含氟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激素),半衰期约5小时.该药的抗炎作用强而持久,以肌内注射为例,注射后需数小时起效,约1~2日发挥其大效应,可持续作用2~3周.
作者:杨灵澜;刘习强;程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小儿肝脏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对29例小儿肝脏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肝脏良性肿瘤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23例)、腹胀(6例)、黄疸(3例)、发热(2例)等.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超过10×109/L者3例,ALT轻度升高4例,甲胎蛋白阳性4例.术前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16例,手术23例,手术前诊断与手术后病理符合率为43%(10/23),死亡2例,失访1例.26例随访1~13年,肿瘤无增大或复发.结论:小儿肝脏良性肿瘤临床上主要应与肝脏恶性肿瘤相鉴别;如术前能明确诊断为肝血管瘤,肿瘤较小、且无症状者可密切随访,其余均应积极手术切除.
作者:马国栋;谢家伦;刘唐彬;莫家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者女,65岁.因发作性心前区不适4日、晕厥1次于2001-09-23入院.入院前4日患者起床后突感心前区不适、头晕,后即意识丧失.乡村医生给予肾上腺素1mg、阿托品1 mg肌内注射,约30分钟后症状缓解;之后上述症状时有发生.既往患高血压1年.
作者:张靖言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进修医生 教授,请您谈谈如何早期发现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
作者:张清友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 引言伪膜性肠炎是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的外毒素所致的结肠和小肠黏膜的急性坏死炎症,并在坏死的黏膜上形成伪膜.本病临床表现不一,重者可致死亡.1992年8月~2001年12月,我院共收治伪膜性肠炎6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代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题目A型题 (第1题~第25题)请从A、B、C、D、E中选出一个佳的答案.
作者:杨绍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 引言原发性小血管炎病是一组以血管壁炎症、纤维素样坏死为共同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多认为是异质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侵犯全身多个器官.由于侵犯血管的部位、器官、组织的不同,临床表现也各异.损害部位局限者,则临床表现较轻;如为系统性损害则临床表现严重、病情进展凶险,导致肾衰竭,肺损害,大咯血、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但及时诊治,常可使病情逆转.由于过去对本病认识不足,加上本类病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常致误诊、漏诊,失去治疗良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作者:尹培达;彭晖;叶玉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者男,58岁.因头晕、双下肢无力2日于2003-02-01上午9时入院.体格检查:神清,语言流利.体温36.2℃,脉搏72次/分,呼吸18 次/分,血压16/12kPa.
作者:张娟;王刚;赵美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