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守坚;陈汝筑;黎明涛
1 引言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系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不稳定而致破裂,继以血栓形成以及血管收缩或痉挛,引起心肌严重缺血所致.患者的心绞痛或为新近1~2个月发生,或系原有的心绞痛以发作频率、时间和程度明显增加,含服硝酸甘油或休息不能缓解为特征.
作者:王钟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 引言肾衰竭合并大量腹水临床并不少见,但对其处理却颇为棘手.近年我科采用腹膜透析治疗肾衰竭伴大量腹水患者2例,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俞国庆;陈建;郭林红;陈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癔病诊断要慎重常规检查莫偷懒--1例低血糖的诊断教训患者,男,18岁,中专学生,因上午没去上课被同学发现在宿舍昏睡,而送到医院.来院时被人搀扶,闭目不语,表情淡漠,面色如常.同学代诉患者近日不合群,可能与同宿舍同学有矛盾.接诊医生检查心率、血压及瞳孔均正常,而考虑癔病,给予暗示治疗及说教,并给以氨水刺激,患者表现流泪,但仍闭目不语.
作者:阎渭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 引言近年来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广泛开展,其并发症亦引起了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胆漏是LC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国内外有关LC术后胆漏的鉴别诊断、预防及处理方法系统文献报告较少,本文对12 000例LC术后出现胆漏的3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LC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预防和处理措施.
作者:蔡伟升;巴明臣;毛静熙;陈训如;周正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题目A型题 (第1题~第25题)请从A、B、C、D、E中选出一个佳的答案.
作者:杨绍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进修医生 教授,请您谈谈如何早期发现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
作者:张清友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 引言结节性多动脉炎(polyarteritis nodosa,PAN)主要侵犯中小肌性动脉,损害呈节段性分布,易发生于动脉分叉处,向远端延伸.有的病变向血管周围浸润,可沿浅表动脉血管分布扪及结节.病因不明,可能与感染(病毒、细菌)、药物及注射血清等有关.组织学上见血管中层改变明显,急性期为多形核白细胞渗出到血管壁各层和血管周围区域,组织水肿,病变向外膜和内膜蔓延而致管壁全层坏死,其后有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渗出.
作者:杨娉婷;赵丽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 引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hyperthyroidism)是多种原因引起过量的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全身组织所致的综合征.主要包括有:甲状腺性甲亢、垂体性甲亢、新生儿甲亢、医源性甲亢及卵巢肿瘤等类型,其中常见的是格雷夫斯病(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格雷夫斯病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病)和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原发性甲减,又称黏液性水肿)一样,均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AITD),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作者:修玲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院于2002年收治2例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高渗性昏迷)病人,治疗过程中在高渗状态纠正后出现一过性中枢性尿崩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项军;王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6种经验用药抗菌药的耐药性.方法:比较28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哌拉西林的耐药情况.结果:药敏报告显示氨曲南、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依次为18.7%、24.3%、27.7%、47.6%、55.9%、70.0%,后3者分别与前3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氨曲南、头孢他啶、亚胺培南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仍有较好的疗效,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哌拉西林耐药较多,可选择联合用药.
作者:冯健华;高齐明;卫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分子、抑癌基因、凋亡抑制蛋白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5名正常人膀胱黏膜标本中细胞黏附分子、抑癌基因和凋亡抑制蛋白的表达.结果:56例膀胱癌的细胞黏附分子、抑癌基因、凋亡抑制蛋白的表达总阳性率为57%、73%、86%;随着癌组织病理分级升高、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增加,细胞黏附分子、抑癌基因的表达降低,而凋亡抑制蛋白的表达升高.细胞黏附分子、抑癌基因、凋亡抑制蛋白的表达率在肿瘤复发患者与无复发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胞黏附分子、抑癌基因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凋亡抑制蛋白的高表达率可能成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作者:陈炜;陈凌武;罗俊航;石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总结急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经验,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急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引起急性肠梗阻原发疾病依次是消化道肿瘤27例(34%),肠粘连20例(25%),肠扭转11例(14%),肠及胆囊结石7例(9%),妇科肿瘤转移4例,嵌顿性疝3例,其它少见的原因如回盲部憩室2例,医源性肠梗阻、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麻痹性肠梗阻、小肠血管畸形、肠套叠各1例.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及典型腹部立卧位X线平片,B超或CT亦有较高诊断价值.80例病人均经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结论:急性肠梗阻常见的原因为消化道肿瘤和肠粘连,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腹部立卧位X线平片或B超、CT均有较大的诊断价值,保守治疗无效时应积极手术.
作者:曾超;施平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999年1月~2003年9月我院收治带状疱疹病患者180例,其中男性108例,女性72例,年龄15~80岁,中位年龄47.5岁;病程2~20日.病变部位好发于腰、胸、头、面、颈、背部.患者均有剧烈的疼痛,病变表面均有水疱.
作者:许玉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 引言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itis,MPA)又称为显微镜下多动脉炎,目前国际上对该病定义为无或仅有少量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坏死性血管炎,累及小血管,包括毛细血管、小静脉或微动脉,小型和(或)中型动脉也可受累,一般以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和肺毛细血管炎较为常见.它和结节性多动脉炎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不累及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
作者:尹培达;彭晖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者男,58岁.因头晕、双下肢无力2日于2003-02-01上午9时入院.体格检查:神清,语言流利.体温36.2℃,脉搏72次/分,呼吸18 次/分,血压16/12kPa.
作者:张娟;王刚;赵美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 引言巨细胞动脉炎(giantcell arteritis,GCA)与风湿性多肌痛是易发于老年人的两种不同的结缔组织病.GCA属于系统性血管炎性疾病,而风湿性多肌痛则以肢带肌、肌腱及滑囊非特异性炎症为主要特征,两者在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等方面有所不同.本文主要讨论GCA的诊断和治疗问题.
作者:孟济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 引言UCG诊断心脏黏液瘤,具有无创、安全、可重复及诊断正确率高的优点[1].我院采用Toshiba SSA-340A彩超仪,探头3.75 MHz,受检者取左侧卧位、平卧位,采用左心室长轴、心尖四腔、剑突下四腔及心底短轴切面进行扫查.自1997年3月~2002年5月共发现3例左心房黏液瘤,现报告如下.
作者:游德亮;柳晨光;颜清权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