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实验室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王钟林

关键词: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肌梗死
摘要:1 引言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系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不稳定而致破裂,继以血栓形成以及血管收缩或痉挛,引起心肌严重缺血所致.患者的心绞痛或为新近1~2个月发生,或系原有的心绞痛以发作频率、时间和程度明显增加,含服硝酸甘油或休息不能缓解为特征.
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鼻内镜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治疗上颌窦病变4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彻底清除上颌窦病变,防止病变复发的手术方法.方法:在鼻内镜下对42例(48侧)上颌窦病变选择性地行中下鼻道联合或融合开窗术,术中彻底清除上颌窦病变.结果:随访1~2年治愈率达95%(40/42),好转率为5%(2/42),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地行上颌窦联合或融合开窗术,对清除上颌窦病变,防止病变复发,效果明显.

    作者:盖锡球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以周期性瘫痪为首发症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7例临床分析

    1 引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性周期性瘫痪(甲亢性周瘫)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病人常见的神经肌肉并发症.国内资料提示3%的甲亢病人发生此症.本症多见于男性,周期性瘫痪多为甲亢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多数患者因甲亢症状不典型导致误诊、漏诊,加重了患者的痛苦和负担.本文对1995~2003年诊治的17例甲亢性周瘫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就国内外有关文献作一讨论.

    作者:谢丹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血浆高半胱氨酸增高是2型糖尿病冠心病事件的独立预兆因子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实验室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1 引言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系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不稳定而致破裂,继以血栓形成以及血管收缩或痉挛,引起心肌严重缺血所致.患者的心绞痛或为新近1~2个月发生,或系原有的心绞痛以发作频率、时间和程度明显增加,含服硝酸甘油或休息不能缓解为特征.

    作者:王钟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细胞黏附分子及抑癌基因和凋亡抑制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分子、抑癌基因、凋亡抑制蛋白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5名正常人膀胱黏膜标本中细胞黏附分子、抑癌基因和凋亡抑制蛋白的表达.结果:56例膀胱癌的细胞黏附分子、抑癌基因、凋亡抑制蛋白的表达总阳性率为57%、73%、86%;随着癌组织病理分级升高、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增加,细胞黏附分子、抑癌基因的表达降低,而凋亡抑制蛋白的表达升高.细胞黏附分子、抑癌基因、凋亡抑制蛋白的表达率在肿瘤复发患者与无复发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胞黏附分子、抑癌基因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凋亡抑制蛋白的高表达率可能成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作者:陈炜;陈凌武;罗俊航;石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及其靶抗原检测与临床意义

    1 引言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是一种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浆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是部分原发性小血管炎的特异性血清学诊断工具.目前人们将韦格纳肉芽肿病、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少免疫沉积型节段坏死性新月体性肾炎和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称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小血管炎.

    作者:辛岗;赵明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及对策--附34例临床分析

    1 引言近年来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广泛开展,其并发症亦引起了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胆漏是LC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国内外有关LC术后胆漏的鉴别诊断、预防及处理方法系统文献报告较少,本文对12 000例LC术后出现胆漏的3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LC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预防和处理措施.

    作者:蔡伟升;巴明臣;毛静熙;陈训如;周正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后尿崩症2例

    我院于2002年收治2例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高渗性昏迷)病人,治疗过程中在高渗状态纠正后出现一过性中枢性尿崩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项军;王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1 引言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itis,MPA)又称为显微镜下多动脉炎,目前国际上对该病定义为无或仅有少量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坏死性血管炎,累及小血管,包括毛细血管、小静脉或微动脉,小型和(或)中型动脉也可受累,一般以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和肺毛细血管炎较为常见.它和结节性多动脉炎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不累及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

    作者:尹培达;彭晖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临床常见诊疗错误汇编(252)

    癔病诊断要慎重常规检查莫偷懒--1例低血糖的诊断教训患者,男,18岁,中专学生,因上午没去上课被同学发现在宿舍昏睡,而送到医院.来院时被人搀扶,闭目不语,表情淡漠,面色如常.同学代诉患者近日不合群,可能与同宿舍同学有矛盾.接诊医生检查心率、血压及瞳孔均正常,而考虑癔病,给予暗示治疗及说教,并给以氨水刺激,患者表现流泪,但仍闭目不语.

    作者:阎渭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巨细胞动脉炎

    1 引言巨细胞动脉炎(giantcell arteritis,GCA)与风湿性多肌痛是易发于老年人的两种不同的结缔组织病.GCA属于系统性血管炎性疾病,而风湿性多肌痛则以肢带肌、肌腱及滑囊非特异性炎症为主要特征,两者在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等方面有所不同.本文主要讨论GCA的诊断和治疗问题.

    作者:孟济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28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6种抗菌药的耐药性研究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6种经验用药抗菌药的耐药性.方法:比较28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哌拉西林的耐药情况.结果:药敏报告显示氨曲南、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依次为18.7%、24.3%、27.7%、47.6%、55.9%、70.0%,后3者分别与前3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氨曲南、头孢他啶、亚胺培南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仍有较好的疗效,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哌拉西林耐药较多,可选择联合用药.

    作者:冯健华;高齐明;卫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以冠心病为主要表现的蛛网膜下隙出血1例

    患者女,65岁.因发作性心前区不适4日、晕厥1次于2001-09-23入院.入院前4日患者起床后突感心前区不适、头晕,后即意识丧失.乡村医生给予肾上腺素1mg、阿托品1 mg肌内注射,约30分钟后症状缓解;之后上述症状时有发生.既往患高血压1年.

    作者:张靖言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聚乙二醇4000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4000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2例便秘型IB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39例给予聚乙二醇4000 20g/d,Ⅱ组43例给予麻仁胶囊2粒/日,两组均予正常饮食,疗程均为2周.每日记录大便次教,腹痛、腹胀、水样便症状,症状的严重性分0~3级积分(分别为无、稍微、明显、严重来评估).总体效果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范围从0(无变化)~10分(相当好).结果:治疗后两组大便次数显著增加[两两对比组秩和差数的绝对值(D)=4.5和3.9,P<0.05],但Ⅰ组优于Ⅱ组.VAS也是Ⅰ组优于Ⅱ组(x2=4.6,P<0.05).Ⅰ组腹胀程度积分稍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的腹痛程度积分和生化指标无改变.结论:聚乙二醇4000治疗便秘型IBS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

    作者:王文栋;郭惠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苯妥英的个体化给药

    1 引言苯妥英(phenytoin)为抗癫癎药,主要用于癫癎的大发作和精神性发作的预防,偶也用于治疗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口服常用的剂量为200~400 mg/d,治疗剂量的苯妥英在体内按零级动力学消除,多次给药时,稳态血药浓度和剂量不成线性关系,剂量轻微的改变可导致血药浓度大幅度增加,其消除率的个体差异大,容易发生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易受肝药酶诱导药和抑制药影响,常须监测血药浓度以调整维持量.当需要迅速起效时,可用负荷剂量15 mg/kg静脉滴注或口服.

    作者:黄守坚;陈汝筑;黎明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腹膜透析治疗肾衰竭合并大量腹水2例

    1 引言肾衰竭合并大量腹水临床并不少见,但对其处理却颇为棘手.近年我科采用腹膜透析治疗肾衰竭伴大量腹水患者2例,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俞国庆;陈建;郭林红;陈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塞来昔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华法林引起皮肤坏死和静脉性肢体坏疽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法莫替丁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临床研究--附46例报告

    目的:探讨法莫替丁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方法:86例胆胰疾病患者分为法莫替丁组46例和安慰剂组40例,分别在ERCP术前1日和当日静脉滴注生理氯化钠500mL加法莫替丁20mg和单纯生理氯化钠500mL,每日2次.术前、术后4小时及24小时分别测定血清淀粉酶并观察有无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如腹痛、呕吐、发热等.结果:ERCP术后法莫替丁组及安慰剂组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7%(3/46)、13%(5/40),P<0.01;术后4小时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0%(14/46)、48%(19/40),P<0.05.术后24小时两组血清淀粉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法莫替丁可减少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

    作者:卫金歧;吕卫华;周怀力;王文栋;李智;陈雪梅;杨巧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氦氖激光辅助治疗带状疱疹180例疗效观察

    1999年1月~2003年9月我院收治带状疱疹病患者180例,其中男性108例,女性72例,年龄15~80岁,中位年龄47.5岁;病程2~20日.病变部位好发于腰、胸、头、面、颈、背部.患者均有剧烈的疼痛,病变表面均有水疱.

    作者:许玉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新医学杂志

新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