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椎小关节针刀松解及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张刚;焦中军;于静

关键词:腰椎小关节, 针刀松解, 腰椎牵引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现报告如下, 术配合, 运用, 理想, 方法
摘要:腰椎牵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但单纯牵引疗效不太理想.为提高传统牵引的疗效,我院于2001-2002年运用腰椎小关节针刀松解术配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硬膜外激素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eta分析

    目的:对硬膜外激素注射联合常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否有助于提高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MEDLINE、PROQUEST、CSA和BIOSIS Previews及中国期刊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中收录的1986年1月-2004年3月间有关硬膜外激素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作用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面的文献.结果:按照入选标准终有11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本研究.用RevMan4.1(3.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初步认为硬膜外激素注射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由于国内外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支持,对硬膜外激素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尚不能作后结论,需进一步的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作者:熊键;杨万同;廖维靖;马绣林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早期与晚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影响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与晚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16例脑梗死患者,其中早期康复组与晚期康复组各108例.早期康复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后48h-14天开始康复.晚期康复组在发病后15-30天开始康复.两组均采用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法进行训练.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进行康复评价.结果: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FMA和MBI入选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30天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早期康复组较晚期康复组改善程度更大(P<0.01).结论:早期与晚期康复均可明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晚期.

    作者:宗俊学;芦琳;芦璐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电针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以及对下肢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天、1周及疗程结束后应用目测类比定级法(VAS)对疼痛进行评估,治疗前后行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检查,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电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优良率分别为83.4%和76.7%,电针治疗组可明显缩短疗程,治疗后3天疼痛已明显减轻,活动能力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前患侧下肢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治疗后均有改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电针治疗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体感诱发电位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情及疗效评定的电生理指标.

    作者:张建宏;范建中;齐志强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颈椎定点旋转手法所致咔哒声响与大推扳力的量效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颈椎定点旋转手法作用时咔哒声响与拇指大推扳力的量效关系,为推拿手法的量化提供定量化依据.方法:应用压力传感器检测系统,检测并记录旋转手法作用时出现咔哒声响时术者拇指顶推患者颈椎棘突的大推扳力.结果:以出现咔哒声响作为颈椎旋转手法成功的标志,此刻术者左右手拇指的大平均推扳力分别为4.727±1.037kg和6.420±1.329kg.结论:推扳力的大小与咔哒声响的发生无直接关系,利手对左右拇指的推扳力有显著的影响.

    作者:李义凯;徐海涛;王国林;邱桂春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预测老年人跌倒危险的平衡和步态功能性评定研究进展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会出现肌力的下降、关节活动度的减小,尤其是平衡和步态的损害会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活动能力,从而造成跌倒的危险[1-3].

    作者:陈君;石凤英;李泽萍;钱颖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针刺配合易化技术对脑梗死上肢瘫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1998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门诊和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14例,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确诊为初发者均系颈内动脉系统的脑梗死上肢瘫患者,无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疾病及认识功能障碍.

    作者:王东雁;彭德强;贺天喜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脑卒中后急性期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脑卒中在我国的发病率为(109.7-217)/10万,死亡率为(116-141.8)/10万,幸存者中约3/4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1].随着诊断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卒中的致死率正缓慢地持续下降,从而使存在躯体和精神障碍的幸存者数目增加.

    作者:朱雨岚;徐爱丽;邹子奇;刘春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对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ADL的影响

    在临床上,由于胫腓骨骨折部位血供较差,骨折后固定时间相对长,使得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尽管骨折愈合了,却留下了肌肉萎缩、关节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影响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恢复.为此,我们对2001年1月-2003年6月收治的120例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分别施以常规护理及早期介入康复护理,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俞玲玲;王玉梅;时美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腰椎小关节针刀松解及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腰椎牵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但单纯牵引疗效不太理想.为提高传统牵引的疗效,我院于2001-2002年运用腰椎小关节针刀松解术配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刚;焦中军;于静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调和阴阳针刺法在痉挛控制中的应用探讨

    痉挛(spasticity)是由不同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以肌肉的不自主收缩反应和速度依赖性的牵张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是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一个组成部分[1].

    作者:彭慧渊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陈旧性腕舟骨骨折康复计划设计与应用

    陈旧性腕舟骨骨折是军人、运动员常见的训练伤,其治疗方法多样,疗效不一.我科自1990年采用带桡动脉茎突返支血管蒂骨膜移植加桡骨茎突切除治疗腕舟骨陈旧性骨折,疗效显著[1],但仍有部分患者存在因术后缺乏早期、正确的康复训练而导致腕关节功能障碍.本研究旨在设计系统性、程序性的康复治疗计划,观察其在腕关节功能恢复和减少病残率方面的有效性.

    作者:吴富章;郭涛;洪星;蔡靖宇;郑华龙;张勇;胡亮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McKenzie力学疗法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索McKenzie力学疗法结合中医推拿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力学效应.方法: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采用中医推拿和腰椎牵引进行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同时采用McKenzie力学疗法.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均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进行评分,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腰椎功能评分(试验组13.684±1.662,对照组13485±3.00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试验组评分(24.632±1.777)明显高于对照组(18.667±2.533,P<0.01),试验组腰椎功能改善指数(0.443±0.007)比对照组(0.281±0.119)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McKenzie力学疗法结合中医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康复疗效和力学效应.

    作者:王晓红;张益珍;张黎明;蒋佼佼;韩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运动对糖尿病骨骼肌胰岛素信号传递的影响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累及面广、危害性大的代谢障碍性疾病,且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平均寿命的延长,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主要的特征,根据其发生部位可分为胰岛素受体处抵抗和受体后抵抗.

    作者:胡瑞萍;吴毅;胡永善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误诊为脑性瘫痪的病例分析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医生由于对脑性瘫痪缺乏了解,常将此病误诊为其它疾病,为此延误了患儿早期治疗的佳时机.

    作者:王振芳;商广洁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下肢缺血5例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严重缺血的疗效.方法:2003年3-8月,我们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5例下肢严重缺血.患者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51-81岁,平均71.5岁;其中有4例为糖尿病足坏疽或溃疡,1例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手术首先抽取自体骨髓350ml,在体外经过离心等处理后,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悬浊液约40ml,再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小腿肌肉局部注射,其中第5例并进行了大腿和小腿联合移植.结果:5例患者全部得以保存下肢,有效率为100%;其中1例患者在入院时由于左足大部就已坏疽,且已达肌腱深度,不得不截去左足.疼痛缓解3例,1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肢体虽然仍有疼痛感,但经皮氧分压测定显示并不缺血;考虑与长期应用杜冷丁成瘾有关.患者下肢远端的经皮氧分压测定显示平均为30mmHg,高于截肢的临界值20mmHg,2例患者进行了下肢动脉造影复查,显示血管侧支建立非常丰富.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谷涌泉;齐立行;郭连瑞;张建;徐娟;冀冰心;李建新;俞恒锡;李学锋;崔世军;董宗俊;汪忠镐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点压肾俞、照海穴对定量负荷运动后血清CK、LDH、SOD、MDA的影响

    机体细胞内酶如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在血清中的活性超过一定的范围,被认为是组织损伤的标志和评价骨骼肌承受负荷强度和有氧耐力水平的指标[1].

    作者:文质君;陈筱春;熊静宇;李红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动静脉脉冲系统预防下肢长管状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动静脉(AV)脉冲系统及阿司匹林在降低下肢长管状骨内固定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216例行下肢长管状骨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分为3组,第1组有75例术后使用AV泵治疗,第2组的73例患者术后给予100mg阿司匹林治疗,第3组68例手术后未行任何预防深静脉血栓措施.在术后分别使用双重超声波测定下肢远、近端的静脉血栓.同时测量大腿、小腿的周长.结果:有4例使用AV泵的患者、8例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出现血栓,第3组有15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第1、2组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1、2组与第3组相比在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AV泵治疗组,术后大腿及小腿水肿明显减轻.第1组与第2、3组相比在减轻下肢水肿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下肢长管状骨内固定手术后,AV泵治疗及阿司匹林治疗均能有效的降低血栓发生率.AV泵可有效促进下肢长管状骨术后水肿消除.

    作者:穆卫东;陈其欣;周东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与急性脊髓损伤的诊断研究

    脊髓损伤的预后极差,但临床迄今缺乏评价脊髓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客观指标.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参与介导脊髓损伤部位的继发性炎症反应[1],本实验检测了急性脊髓损伤患者血清中MCP-1的水平,初步探讨其作为评估脊髓损伤程度指标的可能性.

    作者:马永刚;刘世清;刘敏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早期康复介入对膝部骨折术后关节活动范围的影响

    目的:比较膝部骨折术后不同时期介入康复治疗对关节活动范围(ROM)的影响.方法:根据康复介入的时间将53例膝部骨折术后患者分成第1期康复组(27例)和第2期康复组(26例),分别测量两组进入第2期康复时的膝关节ROM,第2期康复1个月后膝关节ROM及随诊1年后的膝关节活动障碍例数.结果:两组进入第2期康复时及第2期康复1个月后膝关节ROM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两组随诊1年后的膝关节活动障碍例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康复对改善膝部骨折术后ROM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曾海辉;区正红;燕铁斌;金冬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脑血管病所致的迁延性昏迷、植物状态的康复研究

    我院自1992年1月-2003年12月采用综合促醒及康复手段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的迁延性昏迷、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VS)患者44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结合治疗方法和疗效分析如下:

    作者:王德生;吕英;王晓丹;奚宁宁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