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肾衰竭的监护和治疗

杨继红;吴华

关键词:急性肾衰竭, 监护, renal failure, 肾功能减退, 临床症状, 血清肌酐, 酸碱平衡, 尿液检查, 精神异常, 尿毒症, 高血压, 电解质, 突发, 体内, 水肿, 排泄, 废物, 恶心, 代谢, 病因
摘要:1引言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一组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突发1肾功能减退,以致不能正常排泄代谢废物,不能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出现水肿、高血压、恶心、精神异常等尿毒症症状;或者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仅血清肌酐轻度增高或尿液检查异常.
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形式以缓慢起病者居多(占60%),气胸症状及体征不典型.确诊99例,误诊7例,误诊率6.6%.106例中,以交通型(46.2%)、张力型(38.7%)为多见,同时双侧气胸发生率高(27.4%),易并发皮下气肿(29.2%)、纵隔气肿(15.1%)、呼吸性酸中毒(39.6%).经治疗后,治愈92例,死亡14例(13.2%).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严重、误诊率高、病死率高,应引起各级医务人员的重视.

    作者:梅同华;曹科林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尼可地尔可显著改善心绞痛病人的转归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医学继续教育测验(36)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液氮冷冻治疗子宫颈糜烂致人工气腹1例

    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42岁.2000年12月10日因子宫颈Ⅱ度糜烂在当地卫生院行子宫颈液氮冷冻治疗.

    作者:张玉兰;郑天贵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支原体结膜炎22例报告

    引言支原体结膜炎报道较少,我科门诊于2000年12月~2001年6月共收治2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纪青;邬美春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新型腹膜透析液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

    进修医生教授,请您介绍一下腹膜透析液的处方原则好吗?教授腹膜透析是治疗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的一体化治疗中的主要措施之一,因其简单、实用、经济和适应证广泛而得到推广和普及.

    作者:纪玉莲;陈立新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有不同程度的贫血;5例(28%)有出血倾向;16例(89%)有感染表现;8例(44%)有明显头晕、眼花、心悸等症状;全部病例均有肾损害(血清肌酐312μmol/L~1421μmol/L,中度蛋白尿),临床上以水肿、恶心、呕吐、乏力、纳差等肾衰竭之胃肠道症状为首发症状者5例(28%);血尿酸增高10例(56%),血钙升高3例;B超检查肾缩小3例;X线检查示溶骨性损害或广泛骨质疏松16例(89%);全部患者血压正常.除3例放弃治疗外,15例经综合治疗后12例(67%)完全缓解,随访3年,其中5例血清肌酐稳定维持在500μmol/L以内,生存达30个月以上,其后4例死于严重感染,2例死于肾衰竭.结论: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临床表现复杂,应加深对该病的认识.一旦明确诊断,积极输液、利尿、促进尿酸排泄,应用血液透析和化学治疗等,可改善预后.

    作者:陈雪梅;杜晓刚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试题撷英(二十四)--儿科专题

    作者:刘佩玲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医学继续教育测验(33)答案与题解

    作者:谢玉才;陆国平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几种容易误诊的流行性出血热诊治经验谈

    1 引言流行性出血热(EHF)的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出血、休克和急性肾功能损害为特征,其早期表现较复杂,个体差异较大.

    作者:杨正烈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与时俱进,办好刊物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狼疮肾炎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1引言SLE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个器官和组织.在我国患病率为70/10万,男:女约为1:9,平均发病年龄27岁~29岁,严重危害人群健康.

    作者:陈伟英;尹培达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活体染料注射法识别乳腺癌哨兵淋巴结失败及假阴性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活体染料注射法识别乳腺癌患者哨兵淋巴结失败及假阴性的原因.方法:8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在行乳腺癌根治术时先用活体染料亚甲蓝示踪剂作哨兵淋巴结活体组织检查(活检),切除哨兵淋巴结送冰冻切片检查,结果阴性者再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一步检测.术后分离出全部乳腺及腋窝淋巴结送病理检查.结果及结论:本组病例中11例(13%)未找到哨兵淋巴结;在找到哨兵淋巴结的73例(87%)患者中,32例(44%)哨兵淋巴结受肿瘤累及,病理检查证实这些患者均有腋窝淋巴结转移,2例患者哨兵淋巴结未受肿瘤累及,但病理检查证实腋窝淋巴结有肿瘤转移,余39例哨兵淋巴结未受肿瘤累及,病理检查证实这些患者亦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哨兵淋巴结预测腋窝淋巴结状态的敏感性为94%,特异性100%,假阴性率3%.活体染料注射法识别哨兵淋巴结失败主要与手术者的技术熟练程度及采用方法欠妥有关,而假阴性的出现多为原发肿瘤过大及哨兵淋巴结位置变异所致.

    作者:巴明臣;苏逢锡;周晓东;吴仙容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203例胎婴儿先天畸形临床分析

    1 引言先天畸形是影响人口素质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提高围生期的保健质量,本文将近二十年来在我院分娩的203例先天畸形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萍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氦水平变化--附15例临床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15例DCM和17名正常人的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CM患者的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1),其内皮素/一氧化氮比值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DCM患者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的改变可能对DCM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有一定的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汪大金;阮长武;张代富;王瑞娟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在脑脊液细胞学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1 引言脑脊液细胞学(CSFC)经过长期发展至今,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肿瘤、寄生虫病、血管病和免疫性疾病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岳剑宁;范学文;陈桂生;孔繁元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临床常见诊疗错误汇编(235)

    只道风心与肺心详查病根不在心--2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误诊的教训例1女,38岁.因间断呼吸困难3年,加重20日入院.入院3年前出现劳累后气促,进行性加重,伴心悸、乏力.2个月前出现端坐呼吸.

    作者:耿清峰;李献亮;陈春法;戴明恒;刘平运;郑江华;李小敏;李花芹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甲胎蛋白增高胃癌1例报告

    患者女性,49岁.2001年8月初出现肝区疼痛,逐渐加重,为持续性钝痛,不能自行缓解,无恶心、呕吐,无反酸、嗳气、腹胀、腹泻.

    作者:胡喜钢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环磷酰胺分别联合甲泼尼龙、泼尼松治疗活动性狼疮肾炎的对比研究--附72例分析

    目的:比较环磷酰胺联合甲泼尼龙双冲击疗法与环磷酰胺冲击疗法联合口服泼尼松疗法治疗活动性狼疮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活动性狼疮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7例采用环磷酰胺联合甲泼尼龙进行双冲击疗法(A组)、35例采用环磷酰胺冲击疗法联合口服泼尼松疗法(B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起效时间[(8±1)日]较B组[(12±1)日]快,(P<0.05);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累计缓解率A组分别为57%、71%、86%,B组分别为29%、43%、69%(均为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比B组高(P<0.05).结论:环磷酰胺联合甲泼尼龙双冲击疗法治疗活动性狼疮肾炎能提高病情缓解率,但不良反应较大.

    作者:余国洪;李志坚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咽后间隙蔓状血管瘤1例报告

    1引言蔓状血管瘤是由血管壁显著扩张的动脉和静脉直接吻合而成,故又称为先天性动静脉瘘.头颈部蔓状血管瘤临床上较少见,而位于咽后间隙极为少见,本文报告1例如下.

    作者:冼志雄;柴丽萍;苏振忠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新医学杂志

新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