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烈
本组84例均为男性,为本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998年2月~2000年1月的门诊病人,年龄25岁~47岁,中位年龄33岁.
作者:郑天贵;张玉兰 刊期: 2002年第12期
1 引言先天畸形是影响人口素质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提高围生期的保健质量,本文将近二十年来在我院分娩的203例先天畸形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萍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作者:刘佩玲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调脂治疗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测定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同步测定血脂水平,予血脂康治疗8周,复查上述指标.结果: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单纯高胆固醇血症组(A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C3bRR)与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花环率(RFER)降低(P<0.01);混合型高脂血症组(B组)RC3bRR与RFER显著降低而红细胞循环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与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花环率(RFIR)显著增高(P<0.01).A、B两组间RC3bRR、RICR、RF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经用调脂药物治疗后,A组RC3bRR、RFER显著增高,RFIR显著降低;B组RC3bRR、RFER显著增高,RICR显著降低.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C3bRR、RICR与血清总胆固醇(TC)、HDL-C、LDL-C等血脂指标变化有关.结论: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存在红细胞免疫功能异常,调脂治疗可以改善红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李庆文;石增成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形式以缓慢起病者居多(占60%),气胸症状及体征不典型.确诊99例,误诊7例,误诊率6.6%.106例中,以交通型(46.2%)、张力型(38.7%)为多见,同时双侧气胸发生率高(27.4%),易并发皮下气肿(29.2%)、纵隔气肿(15.1%)、呼吸性酸中毒(39.6%).经治疗后,治愈92例,死亡14例(13.2%).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严重、误诊率高、病死率高,应引起各级医务人员的重视.
作者:梅同华;曹科林 刊期: 2002年第12期
引言支原体结膜炎报道较少,我科门诊于2000年12月~2001年6月共收治2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纪青;邬美春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索诊断与治疗先天性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合并结石的理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先天性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合并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影像学对该病的确诊率:静脉肾盂造影(IVP)31例(占97%),B超26例(81%),CT81%(21/26),磁共振100%(15/15).12例仅行肾盂切开取石术者结石复发6例,同时作肾盂整形术6例未见结石复发,3例行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者均痊愈.结论:IVP结合B超检查可作为诊断该病的常规方法,磁共振对诊断该病准确率高,宜作进一步检查.当重复肾无功能时,宜作重复肾、输尿管切除术.行重复下组肾盂切开取石术时应同时作肾盂整形术,输尿管口囊肿内结石应作膀胱输尿管吻合术.
作者:梁月有;郑克立;戴宇平;丘少鹏;吴荣佩 刊期: 2002年第12期
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42岁.2000年12月10日因子宫颈Ⅱ度糜烂在当地卫生院行子宫颈液氮冷冻治疗.
作者:张玉兰;郑天贵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12期
1引言咯血是临床常见急症,其治疗可采用药物、人工气胸、人工气腹、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及外科手术等方法.一般使用止血药止血.
作者:李文志 刊期: 2002年第12期
只道风心与肺心详查病根不在心--2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误诊的教训例1女,38岁.因间断呼吸困难3年,加重20日入院.入院3年前出现劳累后气促,进行性加重,伴心悸、乏力.2个月前出现端坐呼吸.
作者:耿清峰;李献亮;陈春法;戴明恒;刘平运;郑江华;李小敏;李花芹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15例DCM和17名正常人的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CM患者的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1),其内皮素/一氧化氮比值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DCM患者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的改变可能对DCM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有一定的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汪大金;阮长武;张代富;王瑞娟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12期
1引言妊娠期常见病毒感染的致病原有:单纯疱疹病毒(HSV)、巨细胞病毒(CMV)、风疹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乙型肝炎病毒(HBV)、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
作者:张建平;陈立斌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比较环磷酰胺联合甲泼尼龙双冲击疗法与环磷酰胺冲击疗法联合口服泼尼松疗法治疗活动性狼疮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活动性狼疮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7例采用环磷酰胺联合甲泼尼龙进行双冲击疗法(A组)、35例采用环磷酰胺冲击疗法联合口服泼尼松疗法(B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起效时间[(8±1)日]较B组[(12±1)日]快,(P<0.05);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累计缓解率A组分别为57%、71%、86%,B组分别为29%、43%、69%(均为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比B组高(P<0.05).结论:环磷酰胺联合甲泼尼龙双冲击疗法治疗活动性狼疮肾炎能提高病情缓解率,但不良反应较大.
作者:余国洪;李志坚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有不同程度的贫血;5例(28%)有出血倾向;16例(89%)有感染表现;8例(44%)有明显头晕、眼花、心悸等症状;全部病例均有肾损害(血清肌酐312μmol/L~1421μmol/L,中度蛋白尿),临床上以水肿、恶心、呕吐、乏力、纳差等肾衰竭之胃肠道症状为首发症状者5例(28%);血尿酸增高10例(56%),血钙升高3例;B超检查肾缩小3例;X线检查示溶骨性损害或广泛骨质疏松16例(89%);全部患者血压正常.除3例放弃治疗外,15例经综合治疗后12例(67%)完全缓解,随访3年,其中5例血清肌酐稳定维持在500μmol/L以内,生存达30个月以上,其后4例死于严重感染,2例死于肾衰竭.结论: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临床表现复杂,应加深对该病的认识.一旦明确诊断,积极输液、利尿、促进尿酸排泄,应用血液透析和化学治疗等,可改善预后.
作者:陈雪梅;杜晓刚 刊期: 2002年第12期
1 引言流行性出血热(EHF)的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出血、休克和急性肾功能损害为特征,其早期表现较复杂,个体差异较大.
作者:杨正烈 刊期: 200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