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宗培;陈雄辉;叶任高;李俊;江正萍;邓创惠
1 病历摘要患者男,48岁,农民.因乏力、发热、牙龈出血反复发作1个月于2000年7月3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畏寒、发热、牙龈出血,无咳嗽、咯痰、气促,无皮肤淤点、淤斑,无鼻出血.在当地医院诊治,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69 g/L,红细胞2.43×1012/L,白细胞5.8×109/L,血小板48×109/L.按贫血予输血、抗感染、对症处理无效,乏力、面色苍白加重,活动后出现心悸、气促,但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及双下肢浮肿.无特殊服药史,否认肝炎、肺结核病史,未到过传染病流行区,家族中无遗传病史.
作者:谢伟成;李娟;张国材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引言急腹症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腹部症状,其中又以急性腹痛为其主要表现,常伴胃肠功能紊乱、急性全身症状.此类疾病临床上非常常见,尤其在急诊、门诊部,约占急诊科就诊病人数的40%,占我院普通外科住院病人的25%,其涉及的病种多(目前已知有几百种)、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变化快、病因复杂,临床实际工作中易出现误诊、漏诊、误治.因此,如何在正确思维引导下,沿着科学程序,及时进行正确的诊治,是一个重要的临床课题.
作者:汪维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刘志超,李承晏,曾庆杏,等.中国新药杂志,2000,9(11):776-778.病例来源于我院神经科门诊和住院部.纳入标准:①有明确的脑外伤史,并在脑外伤后经头颅CT证实有脑挫裂伤;②意识清楚,检查合作;③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大于20分和(或)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大于14分;④无阳性精神障碍的个人史及家族史;⑤未服用任何抗精神病药物或停药4周以上;⑥无严重心、肝、肾疾病.共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18岁至58岁,平均32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轻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帕罗西汀组应用帕罗西汀20mg/d,阿米替林组应用阿米替林75 mg,早、中、晚各25 mg,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2,4,8周末分别测定HAMD和HAMA的评分.HAMD小于20分和(或)HAMA小于14分为临床有效.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人体解剖学(附肢骨骼,关节学,中轴骨连结,附肢骨连结,中轴骨骼肌,附肢骨骼肌)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贵刊1998年第七期刊出“利巴韦林注射液外用治疗单纯疱疹48例疗效评价”一文后,笔者应用该方法治疗单纯疱疹26例,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韬;张振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病例报告男,67岁.因颈项部疼痛2小时于1999年6月11日入院.患者于早餐后活动中突然感到颈项部疼痛,不向它处放射,伴面色灰白、大汗.颈部活动不受限,局部按压疼痛明显.于门诊就医收入院.既往有冠心病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史十余年,高血压、脑梗死史两年余.
作者:李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病历摘要详见2001年第1期第43页.2 临床讨论2.1 本病例的特点主要特点为:①中年女性,起病急,有腹痛、腹泻、血便、腹部包块;②血癌胚抗原升高,钡剂灌肠示结肠有8 cm长的充盈缺损;③结肠镜检查发现距肛门40 cm处肠腔内有一个直径8 cm的半球状肿物,占据整个肠腔,但病理送检物为坏死组织;④病人无发热、血象白细胞升高现象,粪培养未见致病菌生长.
作者:谭锦涛;甄春山;余军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病历摘要患者男,17岁,农民.一个多月前因患水痘在当地治疗.半个月前皮疹结痂脱落留下圆形凹陷,直径2 mm至5 mm,但间断发热,体温高达41℃,以下午和夜间为主,伴畏寒、咳嗽,咳白色黏液样痰,痰中偶带血丝,盗汗明显.无寒战,无咽痛、胸痛、呼吸困难、腹痛.予青霉素、磺胺等治疗,其间不规则使用激素,症状无明显好转,于1999年3月22日转入我院.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女,33岁.在单位进行体格检查时发现HBsAg、HBeAb、HBcAb阳性,ALT 133 nmol@s-1/L、AST 166.7 nmol@s-1/L,于1999年2月11日到我所就诊.既往无厌油、乏力、肝区疼痛等症状,无药物过敏史.
作者:钟明权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引言临床上临床表现典型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诊断不难,而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常易误诊,我们1994年至1999年共误诊32例,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任惠龙;陈小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复方苄丝肼(含多巴丝肼和美多巴)、溴隐亭与中药联用治疗持续植物状态病人的疗效.方法:植物状态病人30例,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1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0例)及时照组(10例).西医组用复方苄丝肼、溴隐亭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对照组用安慰药.结果:西医治疗组有效4例,无效6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效7例,无效3例;对照组有效2例,无效8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其余两组.结论:复方苄丝肼、溴隐亭与中药联用对治疗植物状态病人有明显的疗效.
作者:耿明亮;张广平;申海鸣;肖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杨倩,魏萍.武警医学,2000,11(11):669.86例病人全部来自门诊,男性28例,女性58例,年龄8岁至72岁,其中50岁以上占80%.双眼患病63例,单眼23例,发病时间2个月至11年.其中大部分病人为鳞屑性睑缘炎,所有病人均有睑缘痒及烧灼感、睑缘皮肤粗糙、不同程度的睑缘肥厚,部分病人伴有慢性角、结膜炎及慢性泪囊炎,所有病人均用过抗生素滴眼液,病情时好时坏.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引言正常人肝内脂类总量约占肝湿重之4%至5%,包括磷脂、甘油三酯(TG)、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等.其中以磷脂多,甘油三酯约占1/5.当肝内脂类含量超过肝湿重之10%至15%时,或在组织学标本上超过50%时,则称为脂肪肝.
作者:邝贺龄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引言成人细菌性脑膜炎的常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其他链球菌引起者则较少见,仅占5%左右.但近年来报道[1,2]其他链球菌如B群链球菌(GBS)所致脑膜炎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且病死率较高,值得引起注意.现将近年来有关成人链球菌性脑膜炎的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邵凌云;翁心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给《新医学》的建议:1.“查房选录”、“述评”、“专题讨论”应继续办好,我认为这些栏目是这本杂志的核心.2.“病例报告”、“实践荟萃”、“医生手记”等栏目应合并为一个栏目,其它有些栏目均为综述性的文章也应合并为一个栏目.
作者:张晓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评价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能否降低重度心力衰竭病人的病死率,作者进行了一项研究.选择心功能Ⅲ级、Ⅳ级病人1663例,随机双盲分为螺内酯组(初始量25 mg)和安慰剂组.几乎所有病人均同时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和袢利尿药,大部分病人服地高辛.治疗过程定期监测血钾和肌酐,肌酐升至354 μmo1/L时停药.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引言肿瘤标志物是指表示肿瘤存在,并反映其某些生物学特性的生化物质,从临床角度讲,主要指那些在血液、体液及组织中可检测到的与肿瘤相关的物质.目前可检测的肿瘤标志物很多,检测方法也很多,但还没有一种肿瘤标志物是绝对特异的,因此临床医生很难依据某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患者作出临床诊断或疗效判断.使用单一标志物存在敏感度和特异性的不足,应采用多个标志物联合测定及动态观察相关肿瘤标志物的变化,以提高对恶性肿瘤的检出率.本文主要讨论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及临床应用.
作者:刘颖;靳璐璐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引言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约有2/3患者肾脏受累,称为狼疮肾炎,预后不佳.随着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及细胞毒药物的应用,本病的预后已有很大改观.然而肾脏受累及进行性肾功能损害仍是本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及早治疗可改善本病的预后.因此,凡有狼疮肾炎活动表现者均应予以积极治疗.目前大多数研究均用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LEDAI)来评定SLE的活动.
作者:李广然;叶任高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引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患病率高达50%至70%[1],目前尚缺乏特异疗法,我科于1998年12月至2000年6月用三磷酸胞苷二钠治疗DPN患者3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志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用于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的核医学检查方法的应用时机与价值.方法:对145例初诊亚甲炎的99mTc甲状腺γ显像结果进行总结,并与同期甲状腺131I摄取率(RAIU)、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27例的核医学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45例亚甲炎初诊时甲状腺双叶弥漫性肿大多见,单叶肿大次之,单叶局部结节少;其99mTc甲状腺γ显像结果全部异常.99mTc甲状腺γ显像结果与RAIU结果之间有良好的相关关系;与TT3、TT4水平增高之间有良好的负相关关系,但甲状腺肿大与99mTc甲状腺γ显像结果并非完全一致,不一致率为35.2%.结论:对初诊的亚甲炎病人应选99mTc甲状腺γ显像或RAIU作为确诊指标,同时测定TT3、TT4、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水平;长期随访宜选择TT3、TT4、促甲状腺激素、TGA、TMA作为观察指标.
作者:张宝泉;高硕;方佩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