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国康复治疗师学历教育的模式

江钟立;励建安;周士枋

关键词:康复治疗师, 学历教育, 专业教育体系, 二次世界大战, 职业资格, 日本, 培养体系, 教育模式, 考试制度, 英美, 立法, 国家, 法律
摘要:1日本的教育模式日本的PT和OT学历教育起始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基本上沿袭了英美西方国家的模式,1965年正式通过立法确立了PT和OT的教育培养体系,并建立了PT和OT治疗师职业资格考试制度,从法律上保证了康复治疗专业教育体系的发展.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rhBMP-2对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与粘附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对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与粘附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与培养骨骼肌卫星细胞,分别用0、50、100、500、1000 ng/ml的rhBMP-2诱导培养基培养48h.利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通过荧光法测定接种后1h的粘附细胞率.结果:rhBMP-2可促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这种作用从BMP浓度为500ng/ml即可表现出来,并随着浓度的增加而越发明显.在rhBMP-2作用下骨骼肌卫星细胞的粘附率增高,在500ng/ml的浓度时达高,但当BMP浓度进一步增加时,细胞粘附率却不再增加.结论:rhBMP-2可促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增强其粘附特性.

    作者:魏宽海;裴国献;金丹;王珂;陈滨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慢性病及其康复

    1慢性病发病特点慢性病患病率高是老年人群的一个主要特点[1],约80%的老年人患有一种以上的慢性病,而且老年人往往同时罹患多种慢性病,对老年人中患病率居前5位的慢性病(高血压、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关节炎及风湿、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病模式分析表明,心血管疾病的构成比例高.

    作者:赵晓霞;何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更深入地进行颈椎病的研究

    颈椎病在中老年人中是一种常见、多发病.据统计其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达6%-10%,已有报道其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多年来广大医务专业人员对颈椎病的研究及临床诊疗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大量经验,但是,目前有关颈椎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研究诸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作者:娄思权;王楚怀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关节松动术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6例均为我院门诊于1998年-2001年6月收治的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21-68岁,平均39岁;病程1个月-13年,平均3.5年.

    作者:李辉;张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The primary goal of shoulder rehabilitation is to restore optimal pain-free shoulder function. In general terms, shoulder rehabilitation involves control of pain and inflammation,early non-traumatic motion, muscle reactivation, strengthening of shoulder group muscles, and restoration of normal shoulder function within the kinetic-kinematic chain. Finally, sports and activity-specific rehabilitative exercise are essential to maximize function and return the patient to their prior sport or activity without deficit. This discussion will review recent research findings that have expanded our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shoulder function and which will serve as guidelines for a state-of-the-art shoulder rehabilitation program.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高压电并电针刺激穴位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肩周炎患者61例,其中男29例,女32例;年龄37-68岁;病程2-6个月43例,6个月以上的18例.所有病例均按<中医骨伤科学>诊断标准确立诊断.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高压电并电针刺激穴位组31例,男16例,女15例.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具有可比性.

    作者:刘煜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181例植物状态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

    应用中药、音乐光电刺激、高压氧、体外反搏等系统,促醒治疗及针灸、按摩、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综合康复治疗方法治疗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患者181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部分患者生活自理,能参与社会生活,达到了全面康复的目的.

    作者:王德生;吴力勇;霍尔红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腕部可伸屈型二自由度肌电假手

    肌电假肢功能强,控制随意自然且不费力,佩带舒适,外观较好[1],是现代化假手的重要发展方向.观察人手的动作可以看出,在做近体工作时,如系腰带、结衣扣、拉衣裤以及需屈腕才能完成的动作譬如:骑自行车、开车、割草等,腕部的伸屈动作就显得特别重要.

    作者:罗宗涵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关于如期举办'2003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的通知

    作者:总会办公室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中枢白细胞介素-1β对大鼠全脑缺血后学习记忆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脑室注射(icv)IL-1β及抗体后,采用四动脉结扎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大鼠模型.于全脑缺血10min后再灌注的6-9d,利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并对大鼠海马CA1区正常神经进行计数.结果:①给IL-1β预处理的缺血大鼠记忆功能明显下降,其在Morris水迷宫内的逃逸潜伏期、游泳距离延长,但游泳速度却无改变;②各组比较,学习功能未发现显著性变化;③给IL-1β预处理的缺血大鼠,海马CA1区损伤神经百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IL-1β加重了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记忆障碍,其作用可能与海马CA1区神经元严重损伤有关.

    作者:周萍;邹长江;安志波;陈蔚;魏明芬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浸浴疗法与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在大面积深度烧伤修复期的应用

    目的:观察浸浴疗法与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hEGF)在大面积深度烧伤修复期对残余创面的愈合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127例病人随机分为二组,试验组66例应用浸浴疗法及rhEGF,外加皮维碘软膏(PVP-Ⅰ)处理残余创面,对照组61例单用皮维碘软膏,比较二组创面总有效率、创面细菌清除率、创面愈合时间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的创面总有效率和创面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1.7%和8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3%(P<0.01)和57.5%(P<0.01);创面愈合时间试验组为(16.32±3.14)天,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3.25±4.56)天(P<0.01);愈合后肢体的功能康复,试验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浸浴疗法配合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能明显加快烧伤残余创面的愈合.同时有利于肢体功能的康复.

    作者:郑少瑜;郑丰任;张晓;陈文;林树勇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慢性精神病患者院内康复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住院慢性精神病患者精神康复治疗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法:对住院67例慢性病患者采用形式多种多样、分级开放式的娱乐、体疗、工疗、心理辅导等精神康复治疗项目.结果:应用SPRAI、SANS、SDSS进行康复效果评定,康复治疗前与治疗2月末评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院内进行精神康复治疗有利于慢性病患者功能恢复.

    作者:高欢;刘文英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物理因子与手法综合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临床分析

    面神经炎是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临床上常称之为Bell麻痹.通常一侧神经周围性损害引起的该侧面肌瘫痪,特效疗法尚不多.现将我们临床上所运用的综合治疗经验报导如下,旨在探讨物理因子与手法综合治疗对急性面神经炎康复的疗效.

    作者:杨青;肖斌;刘宏亮;武继祥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脑外伤后综合征中颈椎损伤致病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综合征中颈椎损伤的致病作用.方法:68例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接受颈部体查及X线检查并被随机分为治疗组(n=34)和对照组(n=34).治疗组同时接受脑损伤治疗及颈椎损伤治疗2个疗程(每疗程4周),对照组第一疗程仅接受脑损伤治疗,第二疗程接受与治疗组相同的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每个疗程后均接受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量表(ESCV)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结果:68例患者均发现有颈椎损伤.第一疗程后治疗组ESCV评分明显提高,SCL-90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第二疗程后两组ESCV及SCL-90评分接近,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颈椎损伤是脑外伤后综合征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应颅颈兼治,才能提高脑外伤后综合征的疗效.

    作者:王楚怀;谢维琪;李小金;陈伯龄;赵敏;李文锋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患心绞痛的离休人员艾森克个性测试分析

    身居干休所的离休人员是一特殊群体,年老并患心绞痛者较多,他们的个性是否偏离常态?有关研究不多,为此对他们作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测试并与全国常模比较,以探讨他们的个性特点,为防治心绞痛及家庭康复提供线索.

    作者:李明杰;于兰娟;秦月芬;李科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我国康复治疗师学历教育的模式

    1日本的教育模式日本的PT和OT学历教育起始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基本上沿袭了英美西方国家的模式,1965年正式通过立法确立了PT和OT的教育培养体系,并建立了PT和OT治疗师职业资格考试制度,从法律上保证了康复治疗专业教育体系的发展.

    作者:江钟立;励建安;周士枋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脊柱推拿基础研究的新思路:计算机模拟与可视化技术

    脊柱推拿手法,如颈腰部的旋转手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对作用机制多为推测[1].可能的作用机制主要有:①可使早期突出或多或少的回纳;②改变突出物与受压神经根的毗邻关系.`

    作者:李义凯;查和萍;钟世镇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脑卒中是我国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其逐年增高的发病率及较高的致死、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小脑顶核可能在脑血流量的调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fastigial nucleusstimulation,FNS)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吴修信;李伟妹;黄志勇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现代康复功能训练的新概念与新技术

    联合国第54届世界卫生大会于2001年5月通过实行新的国际残疾分类,即<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这一分类系统的理论模式如图1.

    作者:卓大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社区颈椎病患者运动康复的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全身性拳操运动结合局部颈椎操锻炼(定量运动)对社区颈椎病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对上海市南京东路街道某社区35-74岁常驻居民1457人进行社区慢性疾病的入户问卷调查,检出既往医院有明确诊断的颈椎病患者,由专业医务人员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对其中114名颈椎病患者实施为期3个月的运动康复治疗,包括中等强度的全身性拳操运动及局部颈椎操,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14例颈椎病患者经过3个月运动康复后,治愈44例(38.6%),显效40例(35.1%),有效25例(21.9%),无效5例(4.4%),治愈显效率73.7%,总有效率95.6%.研究发现,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愈显效率要显著高于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患者(P<0.01),且病程越短疗效越佳,病程在5年以内的颈椎病患者治愈显效率远高于病程在5年以上的患者(P<0.01).结论:在社区范围内组织颈椎病患者进行定量的拳操运动并结合颈椎操锻炼,可有效治疗颈椎病.

    作者:孙莉敏;吴毅;胡永善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