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初步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FS-CSA).方法:在国外相关量表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制订FS-CSA.采用访谈式测评11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并对其中14例进行重复测评.用SPSS10.0进行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结果:FS-CSA包括功能状态、心理功能两个方面内容,共11个条目.FS-CSA的功能状态维度、心理功能维度及总量表的克朗巴赫值分别为0.8759、0.6453、0.8796;重测信度值分别为0.8603、0.7148、0.8237;因子分析显示提取的公因子与两个构想维度相吻合.结论:FS-CSA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可作为独立的测量工具,量化CSA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魏毅;梁伟雄;蔡业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脊柱推拿手法,如颈腰部的旋转手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对作用机制多为推测[1].可能的作用机制主要有:①可使早期突出或多或少的回纳;②改变突出物与受压神经根的毗邻关系.`
作者:李义凯;查和萍;钟世镇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综合征中颈椎损伤的致病作用.方法:68例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接受颈部体查及X线检查并被随机分为治疗组(n=34)和对照组(n=34).治疗组同时接受脑损伤治疗及颈椎损伤治疗2个疗程(每疗程4周),对照组第一疗程仅接受脑损伤治疗,第二疗程接受与治疗组相同的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每个疗程后均接受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量表(ESCV)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结果:68例患者均发现有颈椎损伤.第一疗程后治疗组ESCV评分明显提高,SCL-90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第二疗程后两组ESCV及SCL-90评分接近,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颈椎损伤是脑外伤后综合征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应颅颈兼治,才能提高脑外伤后综合征的疗效.
作者:王楚怀;谢维琪;李小金;陈伯龄;赵敏;李文锋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介入心理治疗对颈椎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08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的颈椎病非手术治疗方法治疗;治疗组除给予常规的颈椎病非手术治疗方法治疗外,还介入心理治疗.于初诊及治疗1个月后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患者的躯体化症状和心理状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的躯体症状和心理状况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心理状况主要表现为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病人的躯体症状和心理状况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病人明显(P<0.01).结论:心理治疗的介入有助于提高颈椎病的康复治疗效果,有助于病人实现全面康复.
作者:区丽明;谭杰文;许俭兴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浸浴疗法与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hEGF)在大面积深度烧伤修复期对残余创面的愈合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127例病人随机分为二组,试验组66例应用浸浴疗法及rhEGF,外加皮维碘软膏(PVP-Ⅰ)处理残余创面,对照组61例单用皮维碘软膏,比较二组创面总有效率、创面细菌清除率、创面愈合时间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的创面总有效率和创面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1.7%和8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3%(P<0.01)和57.5%(P<0.01);创面愈合时间试验组为(16.32±3.14)天,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3.25±4.56)天(P<0.01);愈合后肢体的功能康复,试验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浸浴疗法配合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能明显加快烧伤残余创面的愈合.同时有利于肢体功能的康复.
作者:郑少瑜;郑丰任;张晓;陈文;林树勇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作者:总会办公室 刊期: 2003年第07期
1慢性病发病特点慢性病患病率高是老年人群的一个主要特点[1],约80%的老年人患有一种以上的慢性病,而且老年人往往同时罹患多种慢性病,对老年人中患病率居前5位的慢性病(高血压、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关节炎及风湿、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病模式分析表明,心血管疾病的构成比例高.
作者:赵晓霞;何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7期
应用中药、音乐光电刺激、高压氧、体外反搏等系统,促醒治疗及针灸、按摩、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综合康复治疗方法治疗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患者181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部分患者生活自理,能参与社会生活,达到了全面康复的目的.
作者:王德生;吴力勇;霍尔红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对于重症膝关节炎病人是一种疗效十分确切的治疗方法,已成为临床常用的手术.而术后积极正确的功能训练对术后近期及远期疗效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庆;杨立东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方对大鼠退变颈椎间盘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类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从正常组、退变模型组和益气化瘀方组大鼠颈椎间盘中抽提mRNA,经反转录后分别用Cy3、Cy5荧光标记,获得椎间盘cDNA的探针,再与包括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类基因的512 cDNA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激光扫描仪扫描,进行图像分析、标准化处理、ratio值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5条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类基因表达有明显变化,其中下调的有包括PTK在内的4条.益气化瘀方对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类基因表达有影响的6条,其中上调的有4条,包括PTK.结论:益气化瘀方参与了椎间盘细胞内细胞信号转导类基因的调控,能够上调PTK,可能参与椎间盘细胞的粘附与凋亡过程.
作者:王拥军;施杞;李家顺;贾连顺;周重建;侯宝兴;刘梅;莫文 刊期: 2003年第07期
面神经炎是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临床上常称之为Bell麻痹.通常一侧神经周围性损害引起的该侧面肌瘫痪,特效疗法尚不多.现将我们临床上所运用的综合治疗经验报导如下,旨在探讨物理因子与手法综合治疗对急性面神经炎康复的疗效.
作者:杨青;肖斌;刘宏亮;武继祥 刊期: 2003年第07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病例来自我院门诊1998年1月-2002年12月8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1例,年龄小17岁,大56岁,平均27.3岁.
作者:刘俊礼;包展鸿;柴桦 刊期: 2003年第07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肩周炎患者61例,其中男29例,女32例;年龄37-68岁;病程2-6个月43例,6个月以上的18例.所有病例均按<中医骨伤科学>诊断标准确立诊断.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高压电并电针刺激穴位组31例,男16例,女15例.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具有可比性.
作者:刘煜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联合国第54届世界卫生大会于2001年5月通过实行新的国际残疾分类,即<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这一分类系统的理论模式如图1.
作者:卓大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脑室注射(icv)IL-1β及抗体后,采用四动脉结扎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大鼠模型.于全脑缺血10min后再灌注的6-9d,利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并对大鼠海马CA1区正常神经进行计数.结果:①给IL-1β预处理的缺血大鼠记忆功能明显下降,其在Morris水迷宫内的逃逸潜伏期、游泳距离延长,但游泳速度却无改变;②各组比较,学习功能未发现显著性变化;③给IL-1β预处理的缺血大鼠,海马CA1区损伤神经百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IL-1β加重了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记忆障碍,其作用可能与海马CA1区神经元严重损伤有关.
作者:周萍;邹长江;安志波;陈蔚;魏明芬 刊期: 2003年第07期
1日本的教育模式日本的PT和OT学历教育起始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基本上沿袭了英美西方国家的模式,1965年正式通过立法确立了PT和OT的教育培养体系,并建立了PT和OT治疗师职业资格考试制度,从法律上保证了康复治疗专业教育体系的发展.
作者:江钟立;励建安;周士枋 刊期: 2003年第07期
回顾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处理的历史,大体经历了由保守到积极的发展历程.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采用的包扎疗法以来,Ⅲ°烧伤创面的治疗是在坏死组织溶脱后,培育肉芽组织,以点状或邮票状植皮来封闭创面,但无法解决大面积Ⅲ°创面,大面积深度烧伤的治愈率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停滞不前的状态.
作者:徐刚;段晨旺 刊期: 2003年第07期
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老年糖尿患者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达18%-40%,心脑血管和外周血管并发症的死亡率是同龄非糖尿病者的两倍[1].
作者:陈金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肌电假肢功能强,控制随意自然且不费力,佩带舒适,外观较好[1],是现代化假手的重要发展方向.观察人手的动作可以看出,在做近体工作时,如系腰带、结衣扣、拉衣裤以及需屈腕才能完成的动作譬如:骑自行车、开车、割草等,腕部的伸屈动作就显得特别重要.
作者:罗宗涵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对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与粘附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与培养骨骼肌卫星细胞,分别用0、50、100、500、1000 ng/ml的rhBMP-2诱导培养基培养48h.利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通过荧光法测定接种后1h的粘附细胞率.结果:rhBMP-2可促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这种作用从BMP浓度为500ng/ml即可表现出来,并随着浓度的增加而越发明显.在rhBMP-2作用下骨骼肌卫星细胞的粘附率增高,在500ng/ml的浓度时达高,但当BMP浓度进一步增加时,细胞粘附率却不再增加.结论:rhBMP-2可促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增强其粘附特性.
作者:魏宽海;裴国献;金丹;王珂;陈滨 刊期: 200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