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致膝软骨损伤的疗效观察

张维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软骨损伤, 盐酸氨基酸葡萄糖胶囊, 膝关节
摘要:目的 观察盐酸氨基葡糖糖胶囊(奥泰灵)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致膝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4例类风湿关节炎而导致膝软骨受到损伤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风湿治疗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氨基葡糖糖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DAS28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治疗后研究组Lequesne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NOYES软骨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选择盐酸氨基葡糖糖胶囊配合抵抗风湿的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致膝软骨损伤患者,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刀豆球蛋白A刺激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

    目的 探讨刀豆球蛋白A刺激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佳浓度.方法 以人外周血制备T淋巴细胞,与刀豆球蛋白A共同培养后,采用CCK-8法检测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的刀豆球蛋白A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刺激效果不同,以20 μg/mL时刺激增殖效果好.大于20 μg/mL时,刀豆球蛋白A表现出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结论 刀豆球蛋白A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具有双重作用,且在20 μg/mL时刺激增殖效果好.

    作者:张娜;封颖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156例治疗分析

    目的 通过对比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匹多莫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156例,随机分成实验组(81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再感染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实验组患儿上、下呼吸道的感染控制时间、再次感染病程以及再次感染次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匹多莫德治疗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疗效显著,可减少感染控制时间,缩短再感染病程,减少再感染次数,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丰强;吴翔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骨水泥型和生物型股骨假体半髋置换治疗高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骨水泥型和生物型股骨假体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高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64例,根据患者应用的不同置换材料将其分为A组(通过骨水泥型股骨假体进行置换)和B组(通过生物型股骨假体进行置换),每组各3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13%,B组为31.25%,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的Harri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临床上应根据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去选择适合的股骨假体来实施置换手术.

    作者:沈伟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C肽释放、糖耐量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测定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病人胰岛素、C肽释放、糖耐量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测定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64例糖尿病患者,按疾病类型不同分为Ⅰ型糖尿病组和Ⅱ型糖尿病组各32例.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三组的胰岛素和C肽释放量、糖耐量、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Ⅰ型和Ⅱ型糖尿病组T0、T1、T2、T3时C肽释放量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Ⅱ型糖尿病组T0、T1、T2、T3时的胰岛素释放量均高于Ⅰ型糖尿病组、对照组,Ⅰ型糖尿病组T0、T1、T2、T3时的糖耐量水平均高于Ⅱ型糖尿病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C肽释放、糖耐量、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测定可全面反映糖尿病患者病情,有利于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黄裕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大鼠的肺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对脓毒症大鼠的肺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200只SPF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各50只.Ⅰ组为假手术组,Ⅱ、Ⅲ和Ⅳ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建立脓毒症模型.CLP后的0h、2h、4h、6h分别向Ⅰ、Ⅱ组大鼠腹腔注射氯化钠溶液12.5,25.0μg/kg,向Ⅲ、Ⅳ组大鼠腹腔注射Dex 12.5,25.0 μg/kg.CLP后的0h、2h、4h、6h、24 h分别测定IL-6和TNF-α浓度,CLP后24 h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Toll样受体4(TLR4)表达,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肺组织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检测肺湿质量和干质量的比(W/D).结果 CLP后Ⅱ、Ⅲ、Ⅳ组的肺组织IL-6浓度均不断升高,且CLP后2h、4h、6h、24 hⅡ组的IL-6浓度均显著高于Ⅲ、Ⅳ组(P <0.001).CLP后Ⅱ、Ⅲ、Ⅳ组的肺组织TNF-α浓度均不断升高,且CLP后2h、4h、24 hⅡ组的TNF-α浓度均显著高于Ⅲ、Ⅳ组(P <0.001).CLP后24 hⅡ组的TLR4表达、肺组织损伤评分、W/D和肺HMGB1浓度均显著高于Ⅲ组和Ⅳ组(P <0.001),Ⅲ组和Ⅳ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Dex能通过抑制炎性反应,达到减轻脓毒症对大鼠肺组织损害的目的,其机制可以通过对TLR4通路进行抑制来实现.

    作者:赖尚导;钟伟强;陈伟元;张彦峰;郑映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超声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睾丸扭转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在睾丸扭转中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诊的90例睾丸扭转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并比较睾丸不完全扭转患者患侧睾丸与健侧组织血流灌注时间.结果 超声造影诊断睾丸完全扭转率为16.67%,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一样(P>0.05).超声造影诊断睾丸不完全扭转率为83.33%,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70.00%;超声造影误诊率为0.00%,显著低于彩色多普勒超声的13.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睾丸不完全扭转患者患侧睾丸组织血流灌注开始增强时间、从开始增强到达到顶峰的时间均显著高于健侧组织(P<0.05).结论 超声造影与多普勒超声在睾丸扭转诊断中,两者的完全扭转率一样,但超声造影的不完全扭转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两种方法在睾丸扭转诊断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丘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酒精肝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酒精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55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酒精肝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7例)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2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两组的疗效、肝功能复常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急性黄疽型肝炎(AIH)、肝炎后肝硬变(LC)及慢性重型肝炎(CSH)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常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在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酒精肝损伤中疗效显著,明显缩短了肝功能复常时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肝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余天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补佳乐联合利多卡因应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补佳乐联合利多卡因应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术的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绝经后行取环术的妇女,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术前给予补佳乐进行镇痛,研究组术前给予补佳乐联合利多卡因进行镇痛.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取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镇痛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研究组取环成功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为(6.68±0.24) mL、(5.52±1.45) min,显著少于对照组的(9.37±1.28) mL、(8.49±1.38)min;研究组恶心呕吐、头晕、出汗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所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采用补佳乐与利多卡因联合用药具有更显著的临床效果,简单有效,可降低患者疼痛,有利于成功取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少珊;陈桂玲;李玉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在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74例腮腺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各3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头痛、腹痛、发热、腮腺肿痛等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70%vs 16.22%,P<0.05),护理满意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94.59% vs 75.68%,P<0.05).结论 对小儿流行性腮腺炎采取优质护理,可以缩短患儿病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颜丽萍;黄金莲;陈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直肠癌切除围术期护理方式研究

    目的 研究和观察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直肠癌切除围术期护理方式.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40例,根据患者入院的顺序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2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直肠癌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的术后感染率、平均住院时间、自我效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自我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未发生术后感染,对照组术后感染率为38.9%,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接受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直肠癌切除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围术期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并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艳丽;张晓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NT-3真核过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大鼠MSCs中的表达

    目的 构建pCDNA3.1-NT-3真核过表达载体,鉴定其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中的表达.方法 从SD大鼠脑中提取并扩增NT-3基因,并将其克隆入pCDNA3.1中,构建pCDNA3.1-NT-3真核载体;原代培养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将pCDNA3.1-NT-3通过Lip2000介导转染至大鼠MSCs;用RT-PCR、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法检测NT-3在MSCs中的表达.结果 扩增的NT-3基因序列正确,并成功连接到真核载体pCDNA3.1中;转染MSCs后,RT-PCR、免疫荧光、Westernblot结果显示MSCs中过表达NT-3的mRNA和蛋白.结论 pCDNA3.1-NT-3真核载体构建成功,转染MSCs后能在细胞中正确过表达,为进一步NT-3基因修饰的MSCs治疗癫痫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赵元淑;邓镇;马猛;罗亚楠;朱晓琴;雷水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接受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柳氮磺吡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行柳氮磺吡啶治疗,比美沙拉嗪的治疗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贵德;刘婵;马东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脑梗死病情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Hcy(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及hs-CRP(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水平.同时根据不同脑梗死体积将观察组细分为小梗死组(35例)、中梗死组(35例)及大梗死组(30例),比较三组血清Hcy及hs-CRP水平,并分析脑梗死体积与血清Hcy及hs-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Hcy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梗死体积患者的血清Hcy及hs-CRP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及hs-CRP水平与梗死体积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直线相关性(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及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梗死体积有显著的相关性.血清Hcy及hs-CRP的检测可应用于监测急性脑梗死的病情.

    作者:覃德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传统换药术在软组织损伤修复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研究

    目的 分析比较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传统换药术在软组织损伤修复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126例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换药术,实验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实验组植皮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后创面面积、换药次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9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与传统换药术相比,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皮肤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进强;李龙;周华乔;李亮;梁广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局部阻滞治疗产后致密性骨炎性腰骶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局部阻滞疗法对产后因致密性骨炎引起的腰骶部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产后致密性骨炎性腰骶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物理治疗,观察组注射利多卡因复合醋酸曲安奈德、维生素B12进行局部阻滞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12个月后的体征情况.结果 观察组2、4、6、8、12个月的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和坐立位前屈评分合格率,以及Patrick试验、骨盆挤压分离试验、骶髂关节扭转试验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阻滞可有效治疗产后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性腰骶痛.

    作者:梁仕山;谢文辉;缪秋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血管意外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表达水平与急性脑血管意外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将220例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按照其Hcy水平分为四组,即Q1组(Hcy:5.0~15.0μmol/L),Q2组(Hcy:15.1 ~ 30.0μmol/L),Q3组(Hcy:30.1~50.0μ mol/L),Q4组(Hcy>50.0μ mol/L),每组各55例.比较四组的临床基线资料、急性脑梗死发生率及院内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估Hcy水平与急性脑血管意外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22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中,男性182例(82.7%),平均年龄(62±12)岁,41例(18.6%)患者有不稳定斑块,25例(11.4%)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8例(3.6%)患者全因死亡,6例(2.7%)患者发生颈动脉血运重建.四组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全因死亡发生率从高到低分别为:Q4组>Q3组>Q2组>Q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病率正相关(OR=5.87,95%CI:2.43~20.16,P<0.01),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检出率正相关(OR=6.48,95%CI:3.04 ~ 18.64,P<0.01).结论 Hcy水平越高,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检出率越高,近期急性脑血管意外发生率越高,住院期预后越差.

    作者:卢翠玲;何松坚;郑书恭;史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在高血压预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高血压预防中社区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比率以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血压预防中社区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可以提高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提升患者依从性,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江岳珊;陈妙玲;林少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老年结直肠手术的镇痛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老年患者经腹结直肠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行结直肠癌手术的老年患者50例,随机分为TAPB组(T组,采用腹横肌平面阻滞法麻醉)和对照组(C组,采用常规麻醉诱导),每组25例.两组术毕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分析两组镇痛药物使用量、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不良反应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T组舒芬太尼使用量显著低于C组,T组术后2h、4h、6h、12h、24 h的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T组术后镇痛满意度显著高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TAP阻滞用于老年患者经腹结直肠手术,可以减少术后疼痛,提高满意度,安全可行.

    作者:曹金良;许晓梦;阮骆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内固定系统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内固定系统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间在我院治疗的60例行外科手术的口腔颌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坚强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可吸收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口腔颌面骨折患者应用可吸收内固定系统的手术效果佳,感染发生率低,治疗优良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短期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用于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治疗中对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88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比分析两种护理方式对患儿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以及血清铁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82%vs 25.00%,P<0.05).结论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配合临床治疗有助于提高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刘少红;蒋璐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