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动脉高压治疗进展及趋势

肖志超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 治疗, 进展
摘要: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复杂的闭塞性血管疾病.近十年的研究发现,PAH发病机理是基于肺内动脉血管壁抗凋亡和增殖环境的变化而不是血管收缩.虽然对于肺动脉高压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它仍然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疾病.肺动脉高压在肺外组织出现病变包括右心室、骨骼肌、免疫系统以及骨髓等,使人们意识到PAH可能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但目前应用于治疗PAH的药物都是局限于其舒张血管的特性.本文就PAH治疗的新近研究成果进展作一综述.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常规修复与口腔种值修复应用于牙列缺损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牙列缺损患者分别采用口腔种植修复、常规修复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牙列缺损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0.00% (P <0.05);观察组治疗后牙周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咀嚼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固位能力、发音能力、咀嚼能力、美观感、舒适感等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牙列缺损患者采用口腔种植修复进行治疗,可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不仅能提高患者总有效率,同时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改善咀嚼效率、牙周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钟奇帜;周振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ICU患者筛选中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目的 评价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ICU患者筛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急诊抢救患者370例,评估患者的MEWS评分并随访,将患者分为MEWS阳性组(MEWS≥5分)及MEWS阴性组(MEWS介于0~4分).随访主要终点为3d内死亡,次要终点为均死亡,以及转入ICU、CPR联合死亡.记录次要终点和主要终点的事件发生率,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主要终点的预测因子.结果 入选患者352例,包括MEWS阳性组148例,MEWS阴性组204例,平均MEWS评分为(4.10±2.28)分.82例患者出现主要终点,MEWS阳性组3d内病死率显著高于MEWS阴性组(P<0.05).次要终点事件中,MEWS阳性组所有死亡以及转入ICU、CPR和死亡联合终点发生率也显著高于MEWS阴性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状态异常是3d内死亡的预测因子.结论 MEWS≥5分的急诊重症患者比MEWS介于0~4分的患者3d死亡、转入ICU、CPR的概率明显增加,并且意识状态改变对急诊重症患者早期死亡有较好的预测性.

    作者:颜春悦;叶晓东;苏长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产科优质护理模式对孕妇剖宫产率及其结局的影响

    目的 分析产科优质护理模式对孕妇剖宫产率及其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健康孕妇5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实际分娩方式、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实际剖宫产率为27.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00%,且研究组剖宫产降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孕妇对住院环境、服务态度、身体舒适、健康教育、情感交流以及参与护理等满意度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科学化、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显著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提高产妇住院舒适度和满意度,降低剖宫产率,提升医院的形象.

    作者:邱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70例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中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护理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29%;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血管介入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腺样体切除术联合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和分析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采用腺样体切除术与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接诊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150例(260耳),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75例(130耳).对照组采用单纯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腺样体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感染及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和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中耳积液时间和听阈提高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与腺样体切除术联合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敬云龙;李赟;黄敏;陶礼华;赵斯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传统换药术在软组织损伤修复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研究

    目的 分析比较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传统换药术在软组织损伤修复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126例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换药术,实验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实验组植皮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后创面面积、换药次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9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与传统换药术相比,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皮肤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进强;李龙;周华乔;李亮;梁广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NT-3真核过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大鼠MSCs中的表达

    目的 构建pCDNA3.1-NT-3真核过表达载体,鉴定其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中的表达.方法 从SD大鼠脑中提取并扩增NT-3基因,并将其克隆入pCDNA3.1中,构建pCDNA3.1-NT-3真核载体;原代培养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将pCDNA3.1-NT-3通过Lip2000介导转染至大鼠MSCs;用RT-PCR、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法检测NT-3在MSCs中的表达.结果 扩增的NT-3基因序列正确,并成功连接到真核载体pCDNA3.1中;转染MSCs后,RT-PCR、免疫荧光、Westernblot结果显示MSCs中过表达NT-3的mRNA和蛋白.结论 pCDNA3.1-NT-3真核载体构建成功,转染MSCs后能在细胞中正确过表达,为进一步NT-3基因修饰的MSCs治疗癫痫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赵元淑;邓镇;马猛;罗亚楠;朱晓琴;雷水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接受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柳氮磺吡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行柳氮磺吡啶治疗,比美沙拉嗪的治疗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贵德;刘婵;马东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156例治疗分析

    目的 通过对比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匹多莫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156例,随机分成实验组(81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再感染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实验组患儿上、下呼吸道的感染控制时间、再次感染病程以及再次感染次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匹多莫德治疗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疗效显著,可减少感染控制时间,缩短再感染病程,减少再感染次数,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丰强;吴翔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88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硫酸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硫酸镁、硝苯地平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围生儿结局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围生儿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治疗效果明显,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胎儿的生产结局影响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颜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在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74例腮腺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各3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头痛、腹痛、发热、腮腺肿痛等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70%vs 16.22%,P<0.05),护理满意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94.59% vs 75.68%,P<0.05).结论 对小儿流行性腮腺炎采取优质护理,可以缩短患儿病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颜丽萍;黄金莲;陈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妇科急腹症的超声诊断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妇科急腹症的超声诊断结果.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分别对其行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和经阴道联合腹部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并将其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分析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单纯经腹部超声漏诊和误诊发生率为14.4%,显著高于经阴道联合腹部超声的5.6%(P<0.05).经阴道联合腹部超声诊断妇科急腹症准确率为94.4%,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超声诊断技术具有诊断价值高、操作简便等特点,临床上采用经阴道联合腹部超声对妇科急腹症患者进行检查,具有明显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张龙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疑似下肢DVT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先后对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深静脉造影检查,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 90例疑似下肢DVT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阳性74例,阴性16例,经深静脉造影检查诊断阳性73例,阴性17例.两种方法一致性检验Kappa值=0.8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敏感度为97.3% (71/73),特异度为82.4%(14/17).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显示出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具有无创、实时等优点,可作为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影像学方法.

    作者:程起;陈明;李桔莲;范齐波;相广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刀豆球蛋白A刺激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

    目的 探讨刀豆球蛋白A刺激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佳浓度.方法 以人外周血制备T淋巴细胞,与刀豆球蛋白A共同培养后,采用CCK-8法检测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的刀豆球蛋白A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刺激效果不同,以20 μg/mL时刺激增殖效果好.大于20 μg/mL时,刀豆球蛋白A表现出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结论 刀豆球蛋白A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具有双重作用,且在20 μg/mL时刺激增殖效果好.

    作者:张娜;封颖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在腹腔镜子宫肌瘤术后静脉镇痛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在腹腔镜子宫肌瘤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本院择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使用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进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对照组仅使用舒芬太尼进行术后静脉镇痛,观察并记录两组的VAS评分、Rasmay镇静评分、BC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2h、6h、12h、24 h和48 h的VAS评分、Rasmay镇静评分、BC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0.0%vs 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术后静脉镇痛效果良好,安全性及患者舒适度高,值得在临床应用.

    作者:王大伟;张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短期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用于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治疗中对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88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比分析两种护理方式对患儿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以及血清铁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82%vs 25.00%,P<0.05).结论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配合临床治疗有助于提高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刘少红;蒋璐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多功能气道护理车的研制与应用

    目的 根据临床实际需要,研制一种集吸痰、吸氧及气管切开换药功能于一身的新型气道护理车,以提高临床工作效率,减轻护士工作中的疲劳感.方法 遵循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及临床实际需要,研制出一种多功能气道护理车.结果 多功能气道护理车在医院护理新技术新发明比赛中获得优秀成绩,并在临床应用中获得较高的护士满意度.结论 多功能气道护理车结构合理,操作方便,适用于临床气道切开及非气道切开需要吸氧、吸痰的患者,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郑飞辉;钱彩文;周丽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大鼠的肺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对脓毒症大鼠的肺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200只SPF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各50只.Ⅰ组为假手术组,Ⅱ、Ⅲ和Ⅳ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建立脓毒症模型.CLP后的0h、2h、4h、6h分别向Ⅰ、Ⅱ组大鼠腹腔注射氯化钠溶液12.5,25.0μg/kg,向Ⅲ、Ⅳ组大鼠腹腔注射Dex 12.5,25.0 μg/kg.CLP后的0h、2h、4h、6h、24 h分别测定IL-6和TNF-α浓度,CLP后24 h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Toll样受体4(TLR4)表达,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肺组织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检测肺湿质量和干质量的比(W/D).结果 CLP后Ⅱ、Ⅲ、Ⅳ组的肺组织IL-6浓度均不断升高,且CLP后2h、4h、6h、24 hⅡ组的IL-6浓度均显著高于Ⅲ、Ⅳ组(P <0.001).CLP后Ⅱ、Ⅲ、Ⅳ组的肺组织TNF-α浓度均不断升高,且CLP后2h、4h、24 hⅡ组的TNF-α浓度均显著高于Ⅲ、Ⅳ组(P <0.001).CLP后24 hⅡ组的TLR4表达、肺组织损伤评分、W/D和肺HMGB1浓度均显著高于Ⅲ组和Ⅳ组(P <0.001),Ⅲ组和Ⅳ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Dex能通过抑制炎性反应,达到减轻脓毒症对大鼠肺组织损害的目的,其机制可以通过对TLR4通路进行抑制来实现.

    作者:赖尚导;钟伟强;陈伟元;张彦峰;郑映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常规组给予传统护理,细化组给予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细化组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2.00%,并发症4.0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8.00%,积液消失时间、穿孔鼓膜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和舒适度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干预后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显著改善,且细化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P <0.05.结论 细化护理干预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缓解其不良心理,减少并发症,显著缩短临床愈合时间和积液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邓带欢;莫秀娟;刘中;马蓝;莫海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阈值升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阈值升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26例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起搏器阈值升高分为起搏器阈值升高组(A组,92例)及起搏器阈值正常组(B组,73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分析起搏器阈值升高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起搏阈值正常组比较,起搏阈值升高组冠心病、充血性心衰、糖代谢异常、高脂血症等因素发生率明显增加,且起搏阈值升高与上述因素具有相关性.结论 冠心病、糖代谢异常、充血性心衰、高脂血症等常见病的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其起搏器阈值升高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考虑可能与心肌纤维化有关.

    作者:李日健;黄瑞娜;吴铿;游琼;叶少强;李上海;闫海;郑锡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