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玻璃纤维桩在前磨牙重度楔状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徐雄均;丘煜鑫;麦志辉

关键词:纤维桩, 楔状缺损, 前磨牙
摘要:目的 观察玻璃纤维桩修复前磨牙重度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119颗重度楔状缺损前磨牙采用玻璃纤维桩树脂核修复,于24个月后观察其疗效.结果 经过24个月后的临床观察,114颗牙完整,功能良好,成功率为95.8%;2颗牙颈部折断;2颗牙楔状缺损处树脂脱落;1颗牙出现牙龈红肿.结论 玻璃纤维桩修复前磨牙重度楔状缺损的疗效良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

    在临床各类骨折分型中,髌骨骨折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关节内骨折,且发病率在近年来呈显著升高趋势.随着现代骨科创伤急救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得到显著提升,相应的研究与文献报道也随之增多,临床不断采用新的内固定物以及术式,方法较多而且各有优劣.基于此,本文对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吴志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同治疗手段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近远期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手段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近、远期疗效.方法 入选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溶栓组及介入组,各30例,分别采用溶栓及冠脉CPI治疗,观察近、远期疗效及相关实验结果改变.结果 介入组相关动脉再通率为93.3%,明显高于溶栓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12个月后,介入组心脏不良事件出现率均低于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结束时,两组左室心功能指标差别不明显(P>0.05);治疗后3个月及12个月两组心功能不断下降,均为介入组较好,溶栓组下降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远近期疗效方面,冠脉CPI较溶栓略有优势.

    作者:卓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机械辅助通气在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机械辅助通气对重症监护室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到2012年间对我院接诊的60名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30人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30人采用有创机械通气疗法.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60例患者中5例抢救无效,有效患者33例、显效患者22例,总有效率为91.6%.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改善pH、PO2、SpO2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机械通气疗法对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抢救有非常理想的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游建明;林创辉;杜育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应用于多发性硬化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应用于多发性硬化(M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入选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MS患者3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CT、MRI等影像学检查分为脊髓型14例和脑/脑脊髓型16例,与同期15例健康体检人群进行对比,分析MS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脑血流敌变.结果 脑/脑脊髓型MS组和脊髓型MS组认知障碍发生率62.5% (10/16)和42.9% (6/1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7% (1/15),MS病例组在多处放射性比值低于对照组,以右丘脑和左顶叶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可早期诊断M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李冰华;黎冠东;李方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妇科门诊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人性化护理模式进行全面系统分析,探讨应用在妇科门诊中的意义.方法 190例妇科患者分为实验组90例与对照组100例.实验纽患者手术后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手术后采用常规的护理.经一段时间护理后,分析患者的躯体恢复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并通过患者自评的方法评价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法后的恢复情况在结果上有明显差异,P <0.05.实验组患者对术后护理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纽,P <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及抑郁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模式可以明显促进患者健康的恢复,护理后患者对此护理模式极其满意,并且人性化护理模式可以明显减少妇科门诊手术患者在手术后出现的心理压力,降低手术后焦虑症或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叶秀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改善护理服务对提升性病专科患者满意度的调查

    目的 通过对性病患者的调查和回访,询求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了解性病患者接受治疗护理过程的满意度,不断改进专科护理管理指标体系.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性病专科门诊患者600例,回收有效问卷580例,将前半年290例作为对照组,后半年29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前后两个阶段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满意率86.55%,高于对照组的满意率32.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善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加强护理过程的环节管理,注重护患沟通,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颜爱萍;冯占芹;梁春梅;曾嵘;辛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BMP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多种生长因子参与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关键的骨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徐威;粟谋;贝朝涌;蒋林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透明质酸/壳聚糖复合支架的制备及成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模拟天然骨组织的结构和成分,寻找适合骨组织工程的新型支架材料.方法 以透明质酸、壳聚糖为基质材料,制备出一种深度矿化的透明质酸/壳聚糖复合支架.通过SEM、EDS等对支架进行表征,研究支架的形貌、成分及力学强度等性能,并通过原位植入兔股骨髁上骨缺损,通过组织学等手段检测其骨修复效果.结果 SEM观察显示,支架材料具有比较均匀的多孔结构,孔径大小为100~200μm.EDS结果表明,复合支架在一次冻干之后形成的是磷酸氢钙(DCPD),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DCPD逐渐向羟基磷灰石(HAP)转化.透明质酸/壳聚糖复合支架在兔体内能够修复大段骨缺损.结论 透明质酸/壳聚糖复合支架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新型支架材料用于修复骨缺损.

    作者:孙国栋;陈彦;周孝斌;周志刚;林永新;李志忠;李立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3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分为两组各19例,治疗组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治疗,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治疗方法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并发症少,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左伟明;蔡谦;蔡浩文;李俊;卜亚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扶正解毒含药血清对镍致癌干预作用的细胞分子机制的研究

    目的 研究扶正解毒含药血清(fuzhengjiedu-containing serum,FCS)对镍(nickel,Ni)致癌干预作用的细胞分子机制.方法 分别用无菌MEM、不同浓度的NiS及FCS处理16HBE细胞.比较各组细胞存活率以及各组细胞p-ERK、p-P38、p-JNK表达以及NF-κB活性.结果 加入NiS各组细胞存活率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且NiS浓度越高,细胞存活率越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iS+对应抑制剂组以及NiS+FSC中、高剂量组可以下调p-P38以及p-JNK表达量,且剂量越高,下调作用越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iS+对应抑制剂组p-ERK表达量下降(P<0.05).结论 NiS能显著激活p-P38、p-JNK以及NF-κB的表达,不能显著激活p-ERK表达.一定剂量的FCS能明显抑制p-P38、p-JNK表达.

    作者:钟文晖;王婷;吴瑞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低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低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52例CH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所有患儿采用药物左甲状腺素口服给药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剂量:起始剂量为15~20μg·kg-1·d-1,维持剂量为10~20 μg·kg-1d-1;观察组患儿给予低剂量:起始剂量为5~10 μg·kg1·d-1,维持剂量为3~10 μg·kg-1·d-1.比较两组治疗60 d后的TSH、FT4水平,以及两组智能发育状况(FIQ、VIQ及PIQ).结果 治疗60d后对照组的TSH水平高于观察组,观察组的FT4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FIQ、VIQ及PIQ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应用低剂量左甲状腺素对CH患儿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马科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在社区医院的用药评估与宣教

    目的 分析社区医院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药物治疗所存在的问题,加强社区医师合理用药指导与宣教,以达到社区规范化治疗的目的.方法 选择在我院门诊就诊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26例作为观察对象,对照实施社区医师对专科用药评估中不合理现象并进行指导干预前后患者的不合理用药例数、IPSS和生活质量指数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前不合理用药33例、占26.2%,干预后7例,占5.8%,两者比较经x2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IPSS和生活质量指数分别是20.06±4.79、4.27±1.43,干预后分别为10.98±2.86、1.54±1.95,两者比较经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社区医院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药物治疗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强化患者对药物治疗的认知水平,重视用药的合理性;通过加强社区医师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宣教,提高药物治疗的合理性,降低IPSS评分和生活质量指数,达到社区规范化治疗的目的.

    作者:张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珠海市10年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治疗及远期随访

    目的 了解珠海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的发病率、经筛查诊治的CH患儿远期预后.方法 我院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于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按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共对珠海市177 522名新生儿进行了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确诊CH患儿89例.有80例在本院儿童保健科治疗随访,平均18.5天开始给予左甲状腺素钠规范治疗.定期复查静脉血游离三碘甲状腺素(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素(TSH)水平,根据甲状腺功能监测结果进行个体化药量调整.监测患儿体格发育如身高、体质量,用WHO推荐标准进行体格发育评价.4岁以下用盖泽尔发育量表,4岁以上用韦氏智力量表进行智力发育评价.结果 珠海市10年间的CH发病率为1∶1 995.有59例CH患儿体格发育随访至2周岁,无1例发生生长迟缓2岁时身高达中等及以上水平占91.5%,体质量达中等及以上水平占71.2%.有49例CH患儿做了智力发育测评,取近一次智测资料统计,CH患儿总智商得分正常者占85.7% (42/49),临界水平占8.2% (4/49),发育迟缓占6.1%(3/49).两变量两两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的FT3、FT4水平与总智商得分呈线性正相关,治疗前的TSH水平、开始治疗的天数、需要激素替代维持的时间与总智商得分呈线性负相关.结论 珠海市经筛查诊治的CH患儿远期体格和智能发育预后大多良好.CH病情严重程度、治疗环节因素对患儿远期智力预后会有影响,要注意治疗随访环节质量管理.为减少CH的发生,应开展本地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梁晓红;程黎;杨海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变化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我院接诊的6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与30例正常人进行研究.结果 非哺乳期乳腺炎组患者的CD3+、CD8+的数目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非哺乳期乳腺炎组患者的CD56+CD16+ NK的数目、IgM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C3、C4及B因子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 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与正常人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周君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112例左心室室壁瘤手术的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 选择112例患者为对象,通过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心功能NYHA分级、EF和LVEDD等指标,并记录患者存活状况,以评价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术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患者数量显著增长,Ⅱ级人数大幅减少(P均<0.05).治疗后的EF和LVEDD分别为(38.9±7.4)%、(52.3±5.8) mm,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1月~3年.本组存活102例(91.07%),死亡10例(8.93%),其中:2例在术后1月因其它疾病突发死亡,4例患者术后3月和5月因肺水肿死亡,4例在术后12月因心衰死亡.结论 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存活状况,提高生存质量,是临床上较为可行的一种治疗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光强;张丽;何勇;许发珍;王茂生;李中杰;陈冲;邱龙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β-地中海贫血基因测序的实验研究

    目的 建立测序法对β-地中海贫血进行诊断.方法 选用已知β-地贫突变标本,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用AB3500测序.结果 测序结果与已知突变一致.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测序方法能用于临床实验室对3-地贫进行诊断.

    作者:满宝华;汪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血清降钙素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入选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的AECOPD患者50例,根据用药依据不同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根据患者情况由临床医师经验性使用抗生素,观察组根据PCT水平使用抗生素.观察两组患者PCT水平的变化,治疗有效率和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88.0% (22/25)高于对照组80.0% (20/2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d、7d和10d时,观察组PCT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和产生的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AECOPD患者的PCT表达明显升高,且监测PCT可以指导临床使用抗生素.

    作者:徐志;黄忠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65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选择6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1例患者接受西医三联疗法治疗,研究组34例患者在接受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同时接受中医健胃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06% vs.74.19%,P<0.05).两组研究对象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佳,值得推广.

    作者:梁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激光光凝眼底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99例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激光光凝眼底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方法 将198例CSC患者212眼根据患者自愿分为两组各99例106眼.对照组采用激光光凝眼底治疗,观察组采用激光光凝眼底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在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用Amsler方格表评价视力恢复状况,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视力较之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1月后视力恢复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3月后两组视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总显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总有效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激光光凝眼底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CSC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改善视力状况,提升治疗总显效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作者:明国英;曾昭荣;唐浩英;叶炳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100例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事件的临床资料,并与口腔科门诊同期未发生交叉感染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危险因素并总结护理对策.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薄弱、空气污染、环境污染、器械消毒污染和操作不规范均是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针对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和操作规范的教育,加强对诊室空气、环境和器械消毒的监管,以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率.

    作者:陈曼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