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曼玲
羟脯氨酸是近些年来发现的一种草酸钙结石形成过程中的草酸前体.在尿路结石形成过程中,草酸钙结石占大部分,而羟脯氨酸作为草酸前体在人的肉类饮食过程中占了绝大部分,并终可能诱发草酸钙结石形成.本文综述羟脯氨酸诱发草酸钙结石形成的代谢过程,并初步探讨羟脯氨酸在动物模型上的应用.
作者:贺徐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p120连环素(p120)与上皮性钙粘附蛋白(E-cad)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p120、E-cad在56例BLBC患者中的表达与发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pTNM分期的关系以及p120和E-cad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①p120在年龄分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肿瘤大小分组、组织学分级分组、淋巴结转移分组、pTNM分期分组中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E-cad在年龄分组、肿瘤大小分组中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组织学分级分组、淋巴结转移分组、pTNM分期分组中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在BLBC中p120异常表达与E-cad表达减弱/消失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BLBC中,p120异常表达与E-cad表达减弱/消失均提示预后不良,两者的表达有正相关性.
作者:李明雷;焦艳;赵长燕;才秋敏;赵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于我院分娩的产妇2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补充各种营养物质.观察组在常规补充各种营养物质基础上,加用维生素D滴剂治疗.比较两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和抑郁症发症率.结果 产前1d,观察组EP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d,观察组EPDS评分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前1d,观察组抑郁症发症率21.00%与对照组23.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d,观察组抑郁症发症率7.00%少于对照组2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维生素D可以减少产妇产后发生抑郁症,降低爱丁堡抑郁量表评分值,疗效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臧志佳;杜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 选择112例患者为对象,通过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心功能NYHA分级、EF和LVEDD等指标,并记录患者存活状况,以评价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术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患者数量显著增长,Ⅱ级人数大幅减少(P均<0.05).治疗后的EF和LVEDD分别为(38.9±7.4)%、(52.3±5.8) mm,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1月~3年.本组存活102例(91.07%),死亡10例(8.93%),其中:2例在术后1月因其它疾病突发死亡,4例患者术后3月和5月因肺水肿死亡,4例在术后12月因心衰死亡.结论 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存活状况,提高生存质量,是临床上较为可行的一种治疗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光强;张丽;何勇;许发珍;王茂生;李中杰;陈冲;邱龙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3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分为两组各19例,治疗组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治疗,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治疗方法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并发症少,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左伟明;蔡谦;蔡浩文;李俊;卜亚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清新区职业女性乳腺增生症的易患因素,为职业女性乳腺增生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数字法抽选200名参加健康检查的25岁至50岁已婚职业女性,均诊断为乳腺增生症,职业女性分公务员、教师、医务人员与企业职工,同时与健康检查的200名未患乳腺增生的职工进行对比,各组随机抽样,人数比例为1∶1,分析影响乳腺增生的因素.结果 乳腺增生症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包括教育程度、月经周期、孕产次数、喂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学历较高者腺增生发生率低于文化低者,月经周期规律者发生率低,孕产次数大于1胎且母乳喂养者乳腺增生率低,生活规律者发生率低,EPQ评分偏高者乳腺增生可能性大.职业方面,企业职工乳腺增生发生率偏高,而医务人员较低.影响因素主要为喂养方式、生活习惯、EPQ评分以及职业.结论 针对影响职业女性乳腺增生症的易患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应加以重视.
作者:吴碧娟;谢彩颜;马康胜;苏艳丽;徐少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分析Sysmex XS-1000i型血液分析仪故障维修方法,探讨预防性维护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三年中我院使用该血液分析仪的故障维修案例为研究组,2010年至2013年国内参考文献对同型号血液分析仪的故障维修案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故障发生的频次.结果 主要故障发生频次依次为PLT采样错误,废液不排出,测量杯口溢液,白细胞不分类,等.结论 该设备的多数故障都是由于设备长期使用,水路管路通道清理不干净引起.制定完善可行的预防性维护内容并严格规范执行,对延长血液分析仪寿命,减少故障发生率,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梁姚鑫;黄大江;马一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并研究产褥期妇女经产后探视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0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产后访视,实验组产妇接受产后访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生活质量以及健康信念水平,并作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F-36量表中相关维度指标分值以及健康信念水平明显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产褥期女性而言,产后访视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其健康意识并树立健康信念,对其在产褥期的生活质量也有显著改善,临床意义积极且应用价值较高,应在产褥期护理中推广使用.
作者:黄榕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是异体或异种皮经过特殊处理制备而成的新型真皮移植替代材料,目前在烧伤创面修复、整形美容、皮肤软组织缺损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ADM在临床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徐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入选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的AECOPD患者50例,根据用药依据不同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根据患者情况由临床医师经验性使用抗生素,观察组根据PCT水平使用抗生素.观察两组患者PCT水平的变化,治疗有效率和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88.0% (22/25)高于对照组80.0% (20/2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d、7d和10d时,观察组PCT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和产生的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AECOPD患者的PCT表达明显升高,且监测PCT可以指导临床使用抗生素.
作者:徐志;黄忠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影响护士正确执行床旁血气分析流程的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护士对床旁血气分析流程的正确执行率.方法 发放调查问卷,列出影响护士对床旁血气分析操作流程的正确执行因素,提出相对应的措施.结果 护士对仪器的规范操作流程的执行率从原来的87.94%上升到96.31%.结论 应用张贴温馨提示,加强学习培训,加强考核提问等应对措施能有效提高护士床旁血气分析操作流程的正确执行率.
作者:周泽和;梁创兴;李玲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测序法对β-地中海贫血进行诊断.方法 选用已知β-地贫突变标本,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用AB3500测序.结果 测序结果与已知突变一致.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测序方法能用于临床实验室对3-地贫进行诊断.
作者:满宝华;汪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不同手段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近、远期疗效.方法 入选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溶栓组及介入组,各30例,分别采用溶栓及冠脉CPI治疗,观察近、远期疗效及相关实验结果改变.结果 介入组相关动脉再通率为93.3%,明显高于溶栓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12个月后,介入组心脏不良事件出现率均低于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结束时,两组左室心功能指标差别不明显(P>0.05);治疗后3个月及12个月两组心功能不断下降,均为介入组较好,溶栓组下降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远近期疗效方面,冠脉CPI较溶栓略有优势.
作者:卓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探索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的佳方法,为临床治疗工作给予参考和借鉴.方法 以我院2010年6月1日到2013年6月1日神经外科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4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23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加上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分别在入院时、出院时二个时段,使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系统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颅脑损伤患者时,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不仅可以极大地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正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机械辅助通气对重症监护室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到2012年间对我院接诊的60名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30人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30人采用有创机械通气疗法.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60例患者中5例抢救无效,有效患者33例、显效患者22例,总有效率为91.6%.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改善pH、PO2、SpO2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机械通气疗法对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抢救有非常理想的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游建明;林创辉;杜育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寰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各型骨折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一例自愿参与实验研究的健康青年,无颈部疾病以及外伤史,排除枕寰区的各类疾患.对其进行CT薄层扫描获得原始DICOM图像数据,采用Mimics软件对原始DICOM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及三维重建,建立一个有限元模型,继而对其进行仿真生物力学实验,比较该方法对研究寰椎骨折的机制是否有效.结果 构建的寰椎有限元模型符合人体寰椎形态.各项运作状态较佳并且有限元模型中C0~C1、C1~C2、C2~C3三个阶段的三维运动范围均在体外生物力学实验平均值的一个标准差范围之内.结论 根据CT数据图像,所建立起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与实体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能较好地模拟枕颈部生物力学实验,能反映出比较实际的生物体生理以及病理反应和变化.无论头部是位于屈曲位、中立位或者后伸位,当受到纵向力作用后,寰椎前弓所受到的应力大,其次是后弓与侧块的交界处.
作者:罗杰;许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儿童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滞与染色体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胰酶G显带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592例患儿中,染色体异常161例,异常检出率27.2%,其中常染色体异常125例,占异常数的77.6%,性染色体异常21例,占异常数的13.0%,染色体多态性15例,占异常数的9.3%.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查可及早明确病因,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避免盲目诊治.
作者:杨晓红;庄宇;温柏平;樊茂;杨俊逸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玻璃纤维桩修复前磨牙重度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119颗重度楔状缺损前磨牙采用玻璃纤维桩树脂核修复,于24个月后观察其疗效.结果 经过24个月后的临床观察,114颗牙完整,功能良好,成功率为95.8%;2颗牙颈部折断;2颗牙楔状缺损处树脂脱落;1颗牙出现牙龈红肿.结论 玻璃纤维桩修复前磨牙重度楔状缺损的疗效良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徐雄均;丘煜鑫;麦志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激光光凝眼底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方法 将198例CSC患者212眼根据患者自愿分为两组各99例106眼.对照组采用激光光凝眼底治疗,观察组采用激光光凝眼底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在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用Amsler方格表评价视力恢复状况,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视力较之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1月后视力恢复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3月后两组视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总显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总有效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激光光凝眼底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CSC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改善视力状况,提升治疗总显效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作者:明国英;曾昭荣;唐浩英;叶炳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100例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事件的临床资料,并与口腔科门诊同期未发生交叉感染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危险因素并总结护理对策.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薄弱、空气污染、环境污染、器械消毒污染和操作不规范均是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针对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和操作规范的教育,加强对诊室空气、环境和器械消毒的监管,以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率.
作者:陈曼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