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威;粟谋;贝朝涌;蒋林彬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治疗儿童轻中度弱视的疗效.方法 入选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轻中度弱视儿童,均为单眼弱视,随机分为遮盖纽和阿托品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立体视建立情况.结果 遮盖组总治愈率为90.00%,阿托品组总治愈率为88.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76,P>0.05);治疗前后,两组有无立体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7,P>0.05);两组显效时间和治愈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遮盖法和阿托品扩瞳法在治疗儿童轻中度弱视简单、可靠,易为患儿所接受,且都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阿托品法的依从性比遮盖法高,患者容易接受,应广泛用于临床.
作者:范卫;夏鸿慧;李从谊;姚永屿;戴健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不同手段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近、远期疗效.方法 入选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溶栓组及介入组,各30例,分别采用溶栓及冠脉CPI治疗,观察近、远期疗效及相关实验结果改变.结果 介入组相关动脉再通率为93.3%,明显高于溶栓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12个月后,介入组心脏不良事件出现率均低于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结束时,两组左室心功能指标差别不明显(P>0.05);治疗后3个月及12个月两组心功能不断下降,均为介入组较好,溶栓组下降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远近期疗效方面,冠脉CPI较溶栓略有优势.
作者:卓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100例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事件的临床资料,并与口腔科门诊同期未发生交叉感染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危险因素并总结护理对策.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薄弱、空气污染、环境污染、器械消毒污染和操作不规范均是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针对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和操作规范的教育,加强对诊室空气、环境和器械消毒的监管,以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率.
作者:陈曼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Roy适应模式在主动脉夹层(AD)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9月期间入住本院的160例AD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所有患者均施行对应的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的围术期护理的基础上运用Roy适应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愈后以及血压和情绪稳定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愈后和出院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情绪波动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Roy适应模式对主动脉夹层病人进行护理,在稳定情绪和血压控制方面具有很好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刘英;吴莉华;彭芳;陈惠冰;张玲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入选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的AECOPD患者50例,根据用药依据不同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根据患者情况由临床医师经验性使用抗生素,观察组根据PCT水平使用抗生素.观察两组患者PCT水平的变化,治疗有效率和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88.0% (22/25)高于对照组80.0% (20/2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d、7d和10d时,观察组PCT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和产生的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AECOPD患者的PCT表达明显升高,且监测PCT可以指导临床使用抗生素.
作者:徐志;黄忠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踝关节镜下治疗三踝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4例三踝骨折的病例,在踝关节镜下行复位内固定,术后随访6~12个月,对患者术后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24例患者骨折愈合,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踝关节镜下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具有损伤小,安全性高,复位准确,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丁玲;杨匡洋;周观明;傅强;黄若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支原体混合感染肺炎患儿的治疗措施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支原体混合感染肺炎患儿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研究组给予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粉针治疗,用药5天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阿奇霉素粉针治疗支原体混合感染肺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第三代头孢菌素,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徐建锋;肖玉凤;李容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设计一种通过微针刺破皮肤表皮层,将射频能量直接作用于真皮层,达到换肤、美容效果的医疗设备.方法 系统以STM32F103处理器作为核心控制器,开发了人机交互电流、射频发生电路、微针长度检测电流、音频电流等硬件模块,开发了软件系统提供人机交互图形界面.结果 系统运行稳定,简便易用,达到了设计要求.结论 为换肤、皮肤病治疗等临床应用及研究搭建了良好的应用平台.
作者:刘虔铖;赖胜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寰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各型骨折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一例自愿参与实验研究的健康青年,无颈部疾病以及外伤史,排除枕寰区的各类疾患.对其进行CT薄层扫描获得原始DICOM图像数据,采用Mimics软件对原始DICOM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及三维重建,建立一个有限元模型,继而对其进行仿真生物力学实验,比较该方法对研究寰椎骨折的机制是否有效.结果 构建的寰椎有限元模型符合人体寰椎形态.各项运作状态较佳并且有限元模型中C0~C1、C1~C2、C2~C3三个阶段的三维运动范围均在体外生物力学实验平均值的一个标准差范围之内.结论 根据CT数据图像,所建立起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与实体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能较好地模拟枕颈部生物力学实验,能反映出比较实际的生物体生理以及病理反应和变化.无论头部是位于屈曲位、中立位或者后伸位,当受到纵向力作用后,寰椎前弓所受到的应力大,其次是后弓与侧块的交界处.
作者:罗杰;许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谷氨酸在偏头痛中发病机制的作用及水平变化.方法 抽选珠海市平沙医院门诊或者住院诊断为偏头痛患者60例,随机分组分为预防性药物治疗组(应用西比灵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组,各30例.同时选择6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药物治疗.测量所选对象体内血清谷氨酸水平,比较偏头痛及对照正常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8w血浆中谷氨酸水平及用药前后头痛发作时间.同时对比治疗组两种方法治疗后患者头痛发作频率.结果 药物使用前,治疗组患者谷氨酸水平为(235.6±25.6) μmo1/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8w,治疗组谷氨酸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后,预防性药物治疗组患者谷氨酸水平明显降低,发作频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P <0.05.结论 偏头痛患者血清内谷氨酸水平明显提高,预防性药物明显能够降低谷氨酸水平,降低头痛发作频率.
作者:刘冈;罗东红;陈艳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对人性化护理模式进行全面系统分析,探讨应用在妇科门诊中的意义.方法 190例妇科患者分为实验组90例与对照组100例.实验纽患者手术后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手术后采用常规的护理.经一段时间护理后,分析患者的躯体恢复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并通过患者自评的方法评价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法后的恢复情况在结果上有明显差异,P <0.05.实验组患者对术后护理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纽,P <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及抑郁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模式可以明显促进患者健康的恢复,护理后患者对此护理模式极其满意,并且人性化护理模式可以明显减少妇科门诊手术患者在手术后出现的心理压力,降低手术后焦虑症或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叶秀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西乐葆复合PCEA的多模式镇痛应用于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的镇痛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行下肢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50例采用西乐葆复合PCEA多模式镇痛的患者标记为观察组,另50例单纯采用PCEA镇痛标记为对照组,对比两组VAS评分、不良反应、睡眠、满意度和慢性疼痛.结果 观察组VAS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0%,低于对照组的6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治疗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出院后慢性疼痛发生率观察组为4.0%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应用西乐葆复合PCEA的多模式镇痛,疗效确切,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周丽丹;韩碧园;冉召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老年煤工尘肺患者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煤工尘肺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患者67例病历资料,总结该类患者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结果 老年煤工尘肺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约为76.14%;患者病情普遍严重,在Ⅱ级以上比例较高;患者复治比例高.治疗有效率较低(73.13%).结论 对于老年煤工尘肺患者,要尽早行痰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及早发现是否合并有白色念珠菌感染,并采取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以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何集茂;赵彬;戴连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性病患者的调查和回访,询求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了解性病患者接受治疗护理过程的满意度,不断改进专科护理管理指标体系.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性病专科门诊患者600例,回收有效问卷580例,将前半年290例作为对照组,后半年29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前后两个阶段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满意率86.55%,高于对照组的满意率32.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善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加强护理过程的环节管理,注重护患沟通,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颜爱萍;冯占芹;梁春梅;曾嵘;辛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玻璃纤维桩修复前磨牙重度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119颗重度楔状缺损前磨牙采用玻璃纤维桩树脂核修复,于24个月后观察其疗效.结果 经过24个月后的临床观察,114颗牙完整,功能良好,成功率为95.8%;2颗牙颈部折断;2颗牙楔状缺损处树脂脱落;1颗牙出现牙龈红肿.结论 玻璃纤维桩修复前磨牙重度楔状缺损的疗效良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徐雄均;丘煜鑫;麦志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采用双后外侧融合结合经后路的椎体间融合的三点稳定式脊柱融合术的生物力学基础与应用效果.方法 27只三月龄的实验用猪,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三点稳定式脊柱融合、单纯椎间融合、双后外侧融合三种方法,使用X线平片对实验用猪脊融合效果进行测量.动物分4、8、12周分批处死,将手术的节段取出,检测三种脊柱融合方式的生物力学数据.结果 X线检测下三点稳定式组融合率优于单纯椎间融合组和双后外侧融合组.三点稳定式组抗弯曲力学曲线明显优于单纯椎间融合组及双后外侧融合组.结论 采用三点稳定式脊柱融合术进行脊柱融合具有符合脊柱的生理负重特点,具有更好的力学及组织学特性,在融合效果上明显优于单纯椎间融合、双后外侧融合,融合效果满意.
作者:谭海涛;孟志斌;黄涛;李俊;王挺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应用于多发性硬化(M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入选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MS患者3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CT、MRI等影像学检查分为脊髓型14例和脑/脑脊髓型16例,与同期15例健康体检人群进行对比,分析MS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脑血流敌变.结果 脑/脑脊髓型MS组和脊髓型MS组认知障碍发生率62.5% (10/16)和42.9% (6/1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7% (1/15),MS病例组在多处放射性比值低于对照组,以右丘脑和左顶叶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可早期诊断M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李冰华;黎冠东;李方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 选择112例患者为对象,通过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心功能NYHA分级、EF和LVEDD等指标,并记录患者存活状况,以评价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术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患者数量显著增长,Ⅱ级人数大幅减少(P均<0.05).治疗后的EF和LVEDD分别为(38.9±7.4)%、(52.3±5.8) mm,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1月~3年.本组存活102例(91.07%),死亡10例(8.93%),其中:2例在术后1月因其它疾病突发死亡,4例患者术后3月和5月因肺水肿死亡,4例在术后12月因心衰死亡.结论 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存活状况,提高生存质量,是临床上较为可行的一种治疗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光强;张丽;何勇;许发珍;王茂生;李中杰;陈冲;邱龙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影响护士正确执行床旁血气分析流程的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护士对床旁血气分析流程的正确执行率.方法 发放调查问卷,列出影响护士对床旁血气分析操作流程的正确执行因素,提出相对应的措施.结果 护士对仪器的规范操作流程的执行率从原来的87.94%上升到96.31%.结论 应用张贴温馨提示,加强学习培训,加强考核提问等应对措施能有效提高护士床旁血气分析操作流程的正确执行率.
作者:周泽和;梁创兴;李玲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低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52例CH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所有患儿采用药物左甲状腺素口服给药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剂量:起始剂量为15~20μg·kg-1·d-1,维持剂量为10~20 μg·kg-1d-1;观察组患儿给予低剂量:起始剂量为5~10 μg·kg1·d-1,维持剂量为3~10 μg·kg-1·d-1.比较两组治疗60 d后的TSH、FT4水平,以及两组智能发育状况(FIQ、VIQ及PIQ).结果 治疗60d后对照组的TSH水平高于观察组,观察组的FT4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FIQ、VIQ及PIQ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应用低剂量左甲状腺素对CH患儿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马科蕾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