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

唐中平

关键词:尿激酶, 低分子肝素钙, 急性心肌梗死
摘要:目的 观察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从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所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两组均进行严密心电检查、吸氧、绝对卧床休息、硝酸酯类药物、ACEI药物和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尿激酶和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急性期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和冠状动脉再通情况,以综合考察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和死亡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63.3%,对照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26.7%,两组冠状动脉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应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大鼠结肠黏膜电切术后自然愈合过程中天然免疫的变化

    目的 探讨部分天然免疫在大鼠结肠黏膜切除术后溃疡局部的变化.方法 选取36只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分为4天、7天、12天3个时间段小组)和电切组(分为4天、7天、12天3个时间段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动物均接受剖腹手术,电切组行结肠黏膜电切术;假手术组行结肠黏膜全层切开而不行结肠黏膜电切;正常组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处死.用免疫组化法(SABC)对结肠相应部位组织中CD177、CD163和CD 159a行免疫组化染色,用图像分析法测定各指标阳性表达部位的积分光密度值(IOD).结果 电切组、假手术组及正常组大鼠结肠组织中均有CD177、CD163和CD159a的表达.阳性染色主要显色于黏膜上皮层及黏膜固有层中,少数也显色于黏膜下层中.电切组中的CD177和CD163在各时间段肠道溃疡局部组织的IOD值较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均增加(P<0.05),电切组内各时间段之间没有差异(P>0.05).各组之间及各时间段的CD159a的IOD值均没有差异(P>0.05).结论 大鼠肠黏膜电切术后至少12天内,局部存在急性炎性反应.参与天然免疫的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明显增多,其中单核/巨噬细胞增多的终效应复杂、不清楚,而NK细胞的数量变化不明显.

    作者:张伟光;朱良润;谭庆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介入与并发症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介入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方法 选取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1d、治疗第14d以及治疗后30 d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14d、第30 d肢体运动功能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消化道出血、肾功能异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 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早期康复介入治疗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预后.

    作者:李军;宋波;曾春;王莎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观察(附48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2年我院收治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48例.结果 48例患者全部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取石成功率为95.83% (46/48),48例患者中18例采用胆总管一期缝合,30例行T管引流术,48例患者均未中转开腹,术后2例患者残留胆总管结石,平均手术时间为(180.0±15.8) min,平均出血量为(68.1±8.3) mL,术后腹腔引流时间为2~6d;患者术后平均(24.5±1.4)h即可进食,平均(2.0±0.9)d可下床活动,平均(5.6±1.8)d即可出院活动.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及微创的治疗方式,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作者:龙晨蒙;石全;李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运动性失语患者的颅脑磁共振表现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性失语(Broca失语)患者的颅脑磁共振表现.方法 选7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观察其磁共振(MRI)检查结果,记录其梗塞灶部位,并采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检查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进行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且应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汉语失语检查法(ABC)中的利手评定标准进行利手评定.结果 研究发现21例(29.6%)患者的病变部位位于经典Broca区,50例(70.4%)病灶不在经典Broca区.病灶累及经典语言中枢患者中,0~1级失语患者占71.4%,而累及非经典语言中枢患者中,0~1级失语患者占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58,P=0.000).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Broca失语症与神经影像学检查所见的病变部位的关系并不完全符合经典的失语症模式,经典Broca区以外的更多部位都可能参与Broca失语症的形成,但经典Broca区重度失语患者较多.

    作者:蒋颖;盛世英;张菊美;黄金忠;吴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骨性关节炎标记物Ⅱ型胶原降解产物C2C研究进展

    骨性关节炎(OA)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关节疾病,许多研究者都在试图寻找用于临床评价OA的生物学标志物.本文将就OA研究中所使用的Ⅱ型胶原纤维降解产物C2C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临床早期诊断OA提供方便.

    作者:江梦谣;唐际存;辛林伟;官昊月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调查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术后的膝关节功能,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描述性相关性研究,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对55例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术后的膝功能状况进行研究.结果 55例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平均得分为74.53±11.34,属于良好.影响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因素有康复训练、术后时间、术后并发症、文化程度和肿瘤部位,终进入回归方程的有2个,分别是康复训练和术后时间,共解释HSS总分变异的30.6%.结论 康复训练是影响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培训骨科专科护士,形成由骨科医生、护理人员和康复治疗师共同组成的康复治疗团队,营造一个适合患者康复的环境,给予规范的康复训练指导,是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关键.

    作者:胡爱玲;刘媛;张美芬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单纯后路矫形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

    目的 探讨单纯后路矫形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自2005牟10月至2011牟3月对13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行后路椎管彻底减压、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相应节段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分析其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术后平均矫正率为40.3%.腰腿痛消失,下肢麻木症状减轻.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6个月,平均17.5个月.植骨融合良好,矫正度数与椎间隙高度均无丢失.结论 对于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掌握合适的手术适应症,后路彻底减压,内固定矫形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及植骨融合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道文;方俊峰;王丹;黄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不同频率使用米非司酮对大鼠卵泡数目和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频率使用米非司酮对大鼠卵泡数目和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为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药的使用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用雌性40天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A、B、C、D、E、F6组(每组8只).A组每天灌胃一次生理盐水,B组不给药和生理盐水,C、D、E、F组灌药频率分别为1、5、10、15天一次.实验30天后,用HE染色的方法,观察大鼠各级卵泡数目比例和颗粒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 给药频率越快,原始卵泡数目越多,生长卵泡数目越少,颗粒细胞凋亡率越高.对照组中,灌胃与否对大鼠卵巢各级卵泡数目比值和颗粒细胞凋亡率无影响.结论 米非司酮能促进大鼠卵巢各级卵泡和颗粒细胞的凋亡,且凋亡率随频率增加而增高.

    作者:邓碧玉;李洁明;范贝绚;陈月明;朱晓琴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价值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7月来我院接诊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分别监测和诊断,并对比其诊断结果.结果 80例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阳性42例,阴性38例,阳性率为52.5%;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阳性50例,阴性30例,阳性率为62.5%.两种检测方法总阳性率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动态心电图在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而在室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早发、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阳性率与常规心电图检测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在监测和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方面较常规心电图更为有效和灵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杭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骨肉瘤患者行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的护理

    目的 探讨骨肉瘤患者行大剂量MTX化疗过程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75例骨肉瘤患者大剂量MTX化疗期间加强心理护理、用药过程中的配合,以及毒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结果 7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化疗,无严重毒副反应发生.结论 大剂量MTX化疗期间,充分的水化、碱化,血药浓度的监测及解毒药的正确应用、严密的病情观察,是保证化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媛;胡爱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舒适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分析与探讨舒适护理对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方法与临床护理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03年至2008年ICU病房采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共80例,对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包括环境舒适护理、心理护理、通气舒适护理、社会舒适护理、生理舒适护理等.对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心理状况评分、舒适程度、转出ICU的例数等相关资料进行调查,以了解舒适护理的应用价值.结果 80例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较高,总满意率达90.0% (72/80);患者心理状况平均评分为(6.5±1.5)分,舒适感平均评分为(7.8±1.0)分.临床结局:患者转出ICU共70例(87.5%),死亡共10例(12.5%).结论 舒适护理对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使护患关系和谐,并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院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周秀琴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镇痛不全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镇痛不全患者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优质护理服务前(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常规护理组)和优质护理服务后(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护理干预组)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各100例.常规护理组仅进行一般护理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和焦虑情绪.结果 干预后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和焦虑情绪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明显降低了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善了患者的焦虑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翠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学类型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目的 探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学类型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至2013年间于我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时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103例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痰培养,共分离菌株297株,分析分离菌株的鉴定结果,并统计所选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另外选取103例未发生医院感染的呼吸内科病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情况差异,对引发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分离出菌株297株,革兰氏阴性菌156例、革兰氏阳性菌121例、真菌20例.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的三种病原微生物,分别占总菌株的25.59%、22.56%和36.70%.对感染相关因素分析时发现,激素、呼吸机等治疗方式的使用以及多人病房、抗生素滥用等,都是引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中的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氏菌以及革兰氏阳性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激素、呼吸机等治疗方式,人员复杂环境以及抗生素滥用,都可能引起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

    作者:程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小切口闭合复位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

    目的 探讨小切口闭合复位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胫骨骨折的32例患者采用小切口闭合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切口范围3~7cm,平均5.4cm;手术时间平均为60 min(40~90m in);术中出血量40~110mL,平均70 mL;有2例术中输血400mL;术中闭合复位29例,有限切开复位3例.32例骨折平均随访14个月(4~30个月),31例全部愈合,1例延迟愈合.术后均无继发性骨筋膜室综合症,感染,钢板断裂等情况发生.结论 小切口闭合复位锁定钢板治疗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可满足早期活动的需要,是治疗胫骨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作者:王黎明;宋锦程;吴耀刚;赵科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颈前路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9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行保守治疗,实验组行颈前路减压术,随访6~24月后比较两组病例de疗效.结果 实验组治疗优良率为8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8%(P<0.05);实验组治疗后疼痛缓解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随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颈前路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不仅疗效突出、见效快且术后复发率明显降低.

    作者:王正祥;杨子斌;阮安培;吕乔;潘绍松;赵伟;董锡亮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右旋美托咪啶预防颅脑肿瘤切除术患者恢复期拔管应激反应及护理

    目的 观察应用右旋美托咪啶(DEX)对全身麻醉下脑部肿瘤切除术患者恢复期拔管应激反应的预防作用及其护理.方法 选择择期行脑部肿瘤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D组(n=20)术中静脉输注右旋美托咪啶0.5μg· kg-1·h-1,C组(n=20)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安慰剂.记录患者麻醉前、拔管即刻、拔管后15 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镇静-躁动评分(SAS).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HR和MAP在拔管即刻低于C组(P <0.05),术后SAS评分增高、躁动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右旋美托咪啶可有效预防颅脑肿瘤手术患者全麻恢复期的拔管应激反应,减轻恢复期护理工作量.

    作者:郑丹华;朱俊玉;刘光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Bcl-2、Caspase-3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率逐年攀升,是继心脏病、肿瘤和中风之后影响老年人健康、导致死亡的第4位原因,但AD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而且也无有效的治疗方法.AD脑内神经元的丢失机制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在凋亡发生机制中关键的环节之一是Caspase-3和Bcl-2对细胞凋亡的调控.本文从Bcl-2、Caspase-3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雪;孙婧霞;蒋常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丙帕他莫联合间苯三酚在肾绞痛急诊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丙帕他莫和间苯三酚治疗肾绞痛急诊治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探寻治疗急性肾绞痛的佳方案.方法 收集我院急诊科691例急性肾绞痛确诊病例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四组:A组:间苯三酚,B组:丙帕他莫C组:间苯三酚+丙帕他莫(上述B+A先后依次应用),D组:间苯三酚+丙帕他莫+曲马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评价治疗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丙帕他莫联合间苯三酚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单独用药组.结论 联合使用丙帕他莫和间苯三酚治疗急性肾绞痛可以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麻醉性镇痛药的选择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是否应用.

    作者:成洲;徐坚明;孙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运动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血脂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运动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门诊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就诊的12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以及饮食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运动干预,干预时间为1年.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12个月空腹抽取患者静脉血液,并采用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测量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C)、总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HCL-C)、低密度脂蛋白(LCL-C)的水平.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观察组干预后1个月、对照组干预后3个月FPG、2hFPG、HbA1c、TC、TG、LCL-C水平显著下降,HCL-C水平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3个月,FPG、2hFPG、HbA1c、TC、TG、LCL-C水平显著下降,HCL-C水平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运动干预能有效控制T2DM患者血糖血脂水平.

    作者:刘国环;王淑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麻木的病因及诊治现状

    麻木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症状,病因甚多.找到病因,针对病因治疗是麻木治疗的关键.如若病因不能消除,也可使用一些如三环类抗抑郁药或抗癫痫药物对症支持治疗,也可使麻木症状减轻或消失.

    作者:沈友进;罗信国;谢琼英;王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