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军
患者女,31岁,2014年5月10日夜间以“停经36+1周,下腹痛3 h”为主诉就诊于北京市朝阳区妇儿医院。平素月经规律,5/30 d,末次月经2013年9月,根据孕早期B超核对预产期2014年6月23日。孕期规律产检,无异常发现。入院当天19:00出现下腹痛,无见红及阴道流液,以“先兆早产”收住院。既往体健,否认慢性病及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药物过敏史。G0,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查体:T:36.6℃,P:80次/min,R:18次/min, BP:110/70 mmHg,神清,精神好,心肺未闻及异常,腹膨隆,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触诊不满意,四肢活动自如,双下肢无浮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产科检查:宫高29 cm,腹围105 cm,子宫松弛好,未及宫缩,先露头,胎心率136次/min。消毒内诊:宫颈软、未消,宫口未开,S-2.5。辅助检查:胎心监护NST反应型。急查彩超示:胎儿头位,双顶径8.7 cm,头围31.1 cm,腹围31.1 cm,股骨长6.8 cm,胎盘位于宫底,I级,羊水指数12.6 cm,S/D 2.6。初步诊断:宫内孕36+1周,G1P0,头位;先兆早产。入院后患者下腹持续性胀痛无明显缓解,无阴道见红及流液,无恶心、呕吐、腹泻及头晕等不适。查体:腹部可触及弱宫缩,剑突下宫底上方轻压痛,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左侧腹部较右侧空虚,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均(+),移动性浊音无法叩诊;双肾区叩击痛(-),胎心150次/min。消毒内诊:宫颈未消,宫口未开,S-2.5。入院后血常规示白细胞17.7×109/L,中性粒细胞89.2%,余正常。复查彩超示:子宫左上方、左附件区探及囊性包块,21.0 cm×16.7 cm×12.0 cm,边界清,内见多房分隔,隔内透声欠佳,部分隔上见少许血流信号;包块外侧见液性暗区,厚径5.2 cm;肝肾隐窝见游离液体,厚径2.0 cm。右侧附件区探及液性暗区,厚径6.7 cm,透声可。考虑妊娠合并左卵巢肿瘤破裂?左侧卵巢恶性肿瘤不除外。患者腹膜刺激征阳性,存在急腹症情况,妊娠已达36+1周,胎儿肺发育基本成熟,经院内讨论后决定急诊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开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大量积血,约1500 ml,术娩一女活婴,重2870 g,无窒息。缝合子宫切口后探查见左卵巢巨大囊性肿物,约21 cm×16 cm×15 cm,表面光滑,输卵管伞端附着其上,其上见2个直径约1 cm的自发破口,可见血性液体及乳白色糟脆组织物排出;右侧卵巢表面可见一直径0.5 cm菜花状赘生物,质硬,右侧输卵管未见异常。探查肝胆脾胃,肠管、阑尾、大网膜及盆腹腔腹膜未见异常,切除左附件及右卵巢肿物。术中冰冻病理回报:左侧卵巢小细胞恶性肿瘤;右卵巢纤维瘤。术中诊断:左卵巢小细胞恶性肿瘤(破裂)。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后,决定行卵巢癌分期术,但家属经反复商议后要求保留子宫及右侧附件,考虑患者年轻,31岁,且为剖宫产术中子宫,行根治性手术对日后生活质量影响较大,遂行大网膜、阑尾切除术+双侧髂淋巴结活检+右侧直肠侧窝及左侧髂窝腹膜活检术。手术顺利,术中出血600 ml,盆腹腔积血1500 ml,共计出血2100 ml,术中输红细胞4 U,新鲜冰冻血浆200 ml,补充晶、胶液体4100 ml,尿量1450 ml,色清。术中予头孢曲松钠2 g静点预防感染治疗。术后诊断:左卵巢小细胞恶性肿瘤(破裂);宫内孕36+1周,G1P1,左枕前剖宫产分娩;产后出血(宫缩乏力);失血性贫血;早产;早产儿。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促宫缩处理。病理结果回报(左卵巢):小细胞恶性肿瘤。考虑低分化颗粒细胞肿瘤,出血坏死显著。免疫组化:CK7(-),CK20(-),LCA(-),syn(-), CgA(-),CD56(小灶+),CK(-),Inhibin-a(-), Ki-67(密集区+60%),ER(-),PR(-),Calretinin(小灶+),CD99(+),CD10(-),EMA(-)。右卵巢乳头状纤维瘤。大网膜、阑尾及淋巴结未见肿瘤细胞。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会诊:(左)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有坏死,局部区域核分裂25/10 HPFs);(右)卵巢乳头状纤维瘤(直径约0.5 cm);大网膜、腹膜及阑尾、淋巴结均未见肿瘤。患者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妊娠已终止,切口甲级愈合,要求转诊上级医院肿瘤科进一步治疗。出院诊断:左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Ic期;右卵巢乳头状纤维瘤;宫内孕36+1周,G1P1,左枕前剖宫产分娩;产后出血(宫缩乏力);失血性贫血;早产;早产儿。患者转院后静脉化疗6疗程,术后随访至今无复发。
作者:郭宏霞;王文仪;孙志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比较调强放疗联合化疗与单纯调强适形放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急性反应及晚期损伤。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胶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局部区域晚期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单纯根治性放疗+序贯化疗,观察组接受同步放化疗+序贯化疗。鼻咽和颈部靶体积均采用调强适形放疗(IMRT)技术照射。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选择χ2检验,对两组患者术后的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方面,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少于观察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调强放疗联合化疗与单纯调强化疗相比,前者在局部淋巴结转移与死亡率方面优于后者;在急性损伤与晚期损伤方面无差别,基于目前证据,调强联合化疗是一种值得临床推荐的方法。
作者:管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使用荧光定量PCR法分析新生儿至老年人不同年龄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特点,比较各年龄段间的差异,探讨年龄对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山西省人民医院产科的新生儿及健康志愿者259名,分为胎儿组45名、婴幼儿组61名、少年组54名、成年组48名、老年组51名,提取各组人群新鲜粪便标本DNA,荧光定量PCR检测肠道双歧杆菌、乳酸菌、肠杆菌、类杆菌、肠球菌及梭菌细菌拷贝数、计算B/E值(双歧杆菌/肠杆菌),统计分析各组间差异。结果胎儿组和婴幼儿组双歧杆菌、肠杆菌、乳酸菌、类杆菌、肠球菌及梭菌数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胎儿和婴幼儿组相比,老年组、成年组和少年组双歧杆菌、乳酸菌数量明显降低(P<0.05),肠杆菌、肠球菌、类杆菌数量均明显升高(P<0.05)。老年组和成年组双歧杆菌、乳酸菌数量亦明显低于少年组(P<0.05)。老年组肠杆菌、肠球菌、类杆菌数量亦明显高于少年组和成年组(P<0.05);少年组和成年组肠杆菌、类杆菌、肠球菌数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成年组和少年组B/E值明显低于胎儿组和婴幼儿组,老年组和成年组B/E值亦明显低于少年组,老年组B/E值亦明显低于成年组(P<0.05)。结论年龄是肠道菌群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肠道有益菌数量明显减少,而肠道中性菌数量明显增加,肠道定植抗力明显下降。
作者:刘萍;郭珍红;董丽娜;韩轶;杨云峰;王俊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旨在为提升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水平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2012年4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与研究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拜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采取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14 d、28 d、90 d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7.10%,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BI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24 h、14 d、28 d、90 d NIHSS评分及BI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均较少,研究组出现1例眩晕,对照组出现1例恶心,1例乏力,两组患者治疗总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君;屈泽暖;王献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清PPAR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以及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动脉硬化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丹东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7例,检测血清中PPARγ水平,行血糖、血脂、血压及颈动脉超声检测,比较血清PPARγ含量与急性脑梗死发生及其高危因素之间的差异。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PPARγ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颈动脉斑块形成组血清PPARγ水平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组,血糖、血脂及血压异常组血清PPARγ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血清PPARγ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血清PPARγ水平检测可用于脑梗死高危人群筛选,为早期预防脑梗死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孔杰辰;李美玉;赵颖宇;徐辉;柳明霞;林黎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且行介入术出院后的患者实施引导式护理的有效性和必要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以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入院,且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51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引导式护理组(观察组)77例和常规自我护理组(对照组)74例,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评分、血糖达标率、血脂达标率以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血糖、血脂达标率分别为76.6%和6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33.8%(均P<0.05),控制较对照组患者更为理想,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0.5%,也低于对照组的27%(P<0.05)。结论采用引导式护理方法,可以增加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长期效益,有利于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复发,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闵英;张进;李菲;孙宁;刘莹;彭岩松;邵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调强放疗联合化疗与单纯调强放疗的疗效及其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在沈阳军区总医院接受初次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共59例,病理为低分化鳞癌,将其分为单放组24例与放疗加化疗组(放化组)35例,均采用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放疗。照射剂量:GTVnx,GTVnd为64~72 Gy,CTV1为58~60 Gy, CTV2为50~54Gy,共28~32次,1次/d,5次/周。放化组中放疗第1天给予多西他赛60~75 mg/m3,d1,奈达铂30~40 mg,d1~d3,间隔21 d为1个周期,放疗期间完成2个周期化疗,放疗结束后序贯化疗3~4个周期。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率,RTOG/EORTC标准评价毒副反应。结果全组中位随访时间为26.6个月,单放组和放化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9%Vs100.0%(P>0.05)、82.9%Vs91.4%(P<0.05)及79.2%Vs88.9%(P<0.05)。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7.2%Vs98.8%、93.2%Vs95.3%及84.1%Vs90.3%。局部控制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7.5%Vs22.8%(P<0.01)。多数患者为1~2级放化疗毒性反应和0~1级晚期损伤,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观察到4级及以上毒副反应和晚期损伤。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同步放化疗后序贯化疗可以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3、5年生存率,降低远处转移率,其血液学毒性反应及消化道毒性反应较轻,患者可以耐受,是局部晚期鼻咽癌可行的治疗方案。
作者:徐莹;郭占文;阎英;张海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受体(AT1R)、α1肾上腺能受体(α1R)、β1肾上腺能受体(β1R)自身抗体与甲状腺毒症性心脏病(THD)发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28例甲状腺毒症(TT)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心脏病将其分为TT无心脏病组174例及THD组54例,另选取50名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3组AT1R、α1R、β1R自身抗体。结果 THD组AT1R、α1R、β1R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9.26%、53.70%、55.56%,显著高于TT无心脏病组的20.11%、21.26%、22.99%和对照组的8.00%、10.00%、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治疗组α1R、β1R自身抗体及AT1R阳性率66.67%、57.69%、66.67%显著高于恢复组10.00%、13.33%、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受试者特异性曲线(ROC)显示,与单一指标检测相比,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灵敏性、准确性、特异性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1R、α1R、β1R水平升高可能与TT患者发病、病情进展及预后关系密切。通过联合测定AT1R、α1R、β1R水平可提高诊断灵敏性及特异性。
作者:史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比联合术式(胆道镜配合钬激光+气囊扩张)与一般术式(肝外胆管切开取石术、肝部分切除术、胆肠吻合术以及辅以内镜取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残石率/结石复发率,明确联合术式的优势所在。方法选择2005年8月至2014年9月肝内胆管结石患者200例(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太钢总医院102例、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98例),将其分为一般术式组120例和联合术式组80例,对各术式术后并发症例数、住院时间、手术残石/术后结石复发病例数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在手术适应证相同的情况下,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方式比较:联合术式组在残石率/结石复发率、术后并发症、住院平均时间均优于一般术式组。结论钬激光+气囊扩张联合术式使肝内胆管结石更易取出、取尽,并可解除胆道狭窄,降低了术后残石率、结石复发率,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
作者:胡振伟;邵泉;刘建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析心理干预法在肺结核伴焦虑和抑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5月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中心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心理干预措施,对180例患者入院24~48 h内及入院后1个月分别进行测评,观察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改善情况及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前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由52.34分降为38.27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由53.82分降为42.52分,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由51.67分降为48.52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由52.47分降为47.55分,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低,焦虑和抑郁状态有明显改善。结论对肺结核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增强患者依从性,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
作者:黄洁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急性期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行双瓣置换术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3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住院死亡率方面,术前血清肌酐>2 mg/d、射血分数<40%、接受急性期手术的患者比术前血清肌酐≤2 mg/d、射血分数≥40%、接受择期手术的患者的死亡率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6%(3/50);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均逐渐降低。结论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行急性期双瓣置换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曹劝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不同血管入路的选择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干预过程中对就诊至球囊扩张(D2B)时间及入路血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2014年1~12月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行急诊介入干预的患者457例,其中,经桡动脉入路完成435例,经股动脉入路完成17例,首选桡动脉后更改为股动脉入路完成5例。对3组数据患者D2B时间及术后入路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457例患者,平均D2B时间(74.13±28.34)min。其中,桡动脉入路患者平均D2B时间(73.58±31.57) min,股动脉入路患者平均D2B时间(78.82±26.04)min,桡动脉改股动脉患者平均D2B时间(78.40±23.39)min。ANOVA分析,P=0.754,3组患者间任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管并发症方面,股动脉入路患者出现2例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桡动脉入路患者未出现类似血管并发症。Fisher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D2B时间方面,首选桡动脉入路并不劣于首选股动脉入路,反而有D2B时间更短的趋势,并且在减少入路血管并发症发面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优势。
作者:敬锐;林文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对良性乳腺肿块进行微创切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宿迁市人民医院98例患者共245枚良性乳腺肿块在超声引导下行Mammotome微创旋切术的临床资料,术后6个月复查随访,评价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在良性乳腺肿块切除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所有肿块均成功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旋切,每枚肿块平均手术切除时间(15±9.3)min,平均旋切(12±5.6)次;肿块经术后病理学诊断均为良性,其中纤维腺瘤183例,乳腺腺病38例,乳腺腺病伴不典型增生4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例,乳腺囊肿17例;主要手术并发症为:局部皮肤瘀斑35例,术后血肿12例,术中出血7例,术后感染1例。患者均获临床和超声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见肿块残留、复发,瘢痕小而隐蔽。结论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技术切除良性乳腺肿块,定位直观、准确,操作简单、方便,患者痛苦小、愈合快,美容效果满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骥;顾书成;郑向欣;袁牧;刘从兵;侍孝红;张旭旭;邱兴;管小青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MRI波谱和灌注特点,提高MRI对该病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4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20例PCNSL患者,其中解放军总医院12例,日照市人民医院8例。20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10例行H-MRS波谱分析和PWI灌注扫描,分析其MRI特点,并与病理学对照。结果20例患者中弥漫性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19例,T细胞淋巴瘤1例;单发8例,多发12例。共检出40个病灶,其中位于幕上病灶32个,幕下病灶8个。32个位于丘脑、基底节区、胼胝体、中脑及脑桥、小脑半球等深部脑组织,8个位于颞叶、额叶、枕叶及顶叶等脑实质表面。MRI图像18例T1WI呈等或低信号, T2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D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18例明显均匀强化,1例不均匀中等强化,1例不均匀环形强化;有2例信号不均匀;10例行H-MRS显示胆碱(Cho)峰明显升高,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明显下降,均出现高大的脂质(Lip)峰,有6个病灶出现乳酸(Lac)峰。10例行灌注加权成像,PWI结果显示局部脑血容量、局部脑血流量下降,均为蓝色或蓝黑色灌注,显示为明显低灌注结节。结论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以及H-MRS显示Cho峰明显升高,NAA峰明显下降,均出现高大的Lip峰和Lac峰对诊断PCNSL有明显的提示意义。
作者:李华;秦永春;李颖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时光荏苒,迢迢不停。惜别了2015年的成功与荣耀,怀抱着新的憧憬和希望,我们又开始构建2016年的规划和畅想。盘点成绩,我们满怀欣喜,展望未来,我们充满激情。
作者:孟威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激励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自护管理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现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共100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激励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自护管理能力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出院时SAS、SDS评分分别为(45.0±9.5)分、(45.1±8.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5±8.8)分、(53.5±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ESCA各项目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励护理能明显缓解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显著提高其自护管理能力,明显改善其生存质量。
作者:王小丽;赵银娥;温文斌;李新平;李艳丽;程晓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究胃癌的化疗联合免疫细胞治疗过程中树突状细胞(DC)和自然杀伤(NK)细胞之间Cross-talk 的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收治的需进行细胞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化疗前1周实施DC 疫苗联合NK 细胞方案;试验组,化疗后1周实施肿瘤DC 联合NK 细胞的治疗方案。共设置4个测量时间点:治疗前24 h、治疗后48 h、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监测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包括白介素-12、白介素-18、白介素-15、分泌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分泌型干扰素(IFN-C)。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中的白介素-12、白介素-18和白介素-15在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 h、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时,试验组患者血清中DC 和NK 细胞相关可溶性细胞因子的表达较对照组数据明显增高(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表达在治疗后1周达到峰值,其峰值维持治疗后4周(P<0.01)。结论在化疗治疗之后进行免疫细胞治疗,免疫细胞间的对话(Cross-talk)调控诱发的DC 和NK 细胞间的正反馈作用显著增强。
作者:赵治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针对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5年2月期间,山西省晋中市榆次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80 mg/d,1次/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阿托伐他汀使用剂量为20 mg/d,1次/d,口服。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针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各项指标C反应蛋白(CRP)、尿蛋白排泄率(UAER)、尿素氮(BUN)、血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变化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RP、UAER、BUN、SCr、β2-MG水平与各自治疗前比较,均大幅降低(均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RP、UAER、BUN、SCr、β2-MG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均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的治疗中,对其实施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整体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可以将其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温维斌;刘凤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