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变应性鼻炎发病影响因素分析

杨慧珺;赵晓明

关键词:儿童, 变应性鼻炎, 发病的影响因素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环境破坏,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居住环境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促进了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逐渐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呈逐年增加,已成为被广泛关注的影响全球的健康问题.本文主要从儿童AR发病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稀释模式肾替代治疗MODS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前后稀释模式肾替代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60例MO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积极治疗原发病,观察组患者使用前稀释模式CRRT,对照组患者使用后稀释模式CRRT,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肌酐滤过率、血气pH、Na+、K+水平和多巴胺使用量及滤器使用寿命之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肌酐滤过率之间未见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pH、Na+高于对照组,K+、多巴胺使用量低于对照组,滤器使用寿命长高于对照组,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稀释CRRT可以在MODS患者的治疗中起到积极作用,其可以在保证与后稀释CRRT相同滤过效果的情况下,快速改善患者内环境,降低患者药物使用量和滤器更换频率.

    作者:杨晓燕;梅劲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对血液动力学及BIS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不同血浆靶浓度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对血液动力学和BIS的影响.方法 100例择期全麻手术病人按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随机分为5组(R0、R1、R2、R3、R4组)即0 ng/mL、1 ng/mL、2 ng/mL、3 ng/mL、4 ng/mL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时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从1μg/mL开始,每2min观察一次OAA/S评分,如OAA/S评分未达到0分,则每次将丙泊酚浓度增加1μg/mL;当病人OAA/S评分达0级时,则静注维库溴铵0.1 mg/kg完成气管插管.结果 麻醉诱导后,各组病人的MAP均降低,R0、R1和R2三组病人在气管插管后MAP升高,其升高幅度较R3和R4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病人的HR在气管插管后均增快,R0、R1和R2三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BIS值随OAA/S评分降低而降低,气管插管后R0、R1和R2组BIS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时具有协同作用,而以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3 ng/mL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戚志超;吴论;刘志群;郭能起;郑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阿奇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本院收诊的73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比较两组间的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差异及住院时间,随访6个月统计病情反复例数.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等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病情反复率为18.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好,能有效缩短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并降低病情反复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蔺增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CRRT在急性左心衰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急性左心衰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方法 以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60例急性左心衰伴肾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32例),所有患者均行基础内科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间断性透析方案,观察组患者使用CRRT,比较两组患者血氧携带能力、体内电解质水平和肾功能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氧携带能力高于对照组,电解质水平较对照组更优,肾脏负担更轻,其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RRT可以在急性左心衰并肾功能不全的治疗中起到积极作用,其可提高患者血氧携带能力、快速纠正患者体内电解质紊乱,并减轻患者肾脏负担.

    作者:梅劲超;杨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旋转鼻底带蒂黏膜瓣复合阔筋膜修补鼻中隔大穿孔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旋转鼻底带蒂黏膜瓣复合阔筋膜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效果.方法 在鼻内窥镜下准备移植床及鼻底带蒂黏膜瓣,利用大腿阔筋膜作为移植材料,复合瓣法修补鼻中隔穿孔6例.结果 随访0.5~1年,6例鼻中隔穿孔均愈合,未发生再穿孔.结论 鼻内窥镜下旋转鼻底带蒂黏膜瓣复合阔筋膜修补鼻中隔大穿孔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龙芳;雷毅;荆建军;陈刚;刘罡;王徽;赵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应用两种方法为气管切开患者留置胃管的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含脑出血)后行气管切开的患者留置胃管的两法方法及效果.方法 自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对76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手术及气管切开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个体差异,改良常规置留置胃管方法,均采用了侧卧位置管法或托下颌置管法进行留置胃管,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结果 本组76例,全部获得置管成功,成功率100%.其中采用侧卧位置管法48例,托下颌置管法28例;插入胃管一次成功70例,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达92.1%,二次成功4例,三次成功2例,且插管过程中患者未出现面色和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改变,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并根据患者的临床个体差异采用侧卧位置管法或托下颌置管法进行留置胃管,有助于提高置管成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叶雪花;赖月榕;宁玉娟;郭学玲;叶小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微创不翻瓣技术在口腔种植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微创不翻瓣技术在口腔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口腔科于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16例缺失后牙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翻瓣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不翻瓣口腔种植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术后种植体情况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反应及药物应用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不翻瓣技术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并能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反应以及缩短用药时间.

    作者:胡秋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分段优化方法在鼻咽癌调强计划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一种分段优化方法在鼻咽癌调强计划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分段优化方法是指将调强计划分两段计划优化和执行,第一段计划优化靶区包括肿瘤区、阳性淋巴结区、高危区和预防照射区,执行同期小野加量治疗,第二段计划只针对肿瘤区进行缩野推量.该方法的应用过程和效果用一例鼻咽癌病例做演示.结果 对于鼻咽癌,分段优化方法的调强计划设计相对传统同期小野加量调强计划设计可以提高高危区和预防区单次剂量,靶区剂量分布更加均匀,减少重要器官受量,同时减少计划投射跳数.结论 分段优化方法可以在鼻咽癌调强计划设计中应用.

    作者:袁军;郭海亮;许明君;王祥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MSCT诊断成人肠套叠32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治疗证实的成年人肠套叠患者CT检查资料.结果 小肠套叠8例,回盲部套叠10例,结肠套叠14例.31例为顺行性肠套叠,1例为复杂性小肠逆套叠.32例手术发现原发病灶,良性病变15例(46.9%),恶性病变17例(53.1%),原发病术前CT检出率为37.5% (12/32).结论 多层螺旋CT能明确诊断成人肠套叠,对成人肠套叠病因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作用.

    作者:王承光;冉慕光;陈建初;邓树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转基因技术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与展望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一类存在骨髓内的非造血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功能及多向分化潜能.在一些细胞因子的诱导下可以向成骨系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系细胞、成软骨系细胞等方向分化,近年来已成为生物学和医学的研究热点.而转基因技术是一项目前较为热门的生物科技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不同基因如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cartilage-derived morphogenetic protein 1,CDMP-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成骨生长肽(osteogenic growth peptide,OGP)等通过转染后对BMSCs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陈佳滨;武成聪;李强;茹嘉;宁寅宽;蔡伟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手术室护理配合的程序化管理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配合实施程序化管理的效果.方法 2012年我院将程序化管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配合工作管理中,资料回顾分析2011年实施常规管理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比较实施程序化管理前后(2011年和2012年)患者、手术科室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2012年患者、手术科室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2011年,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手术护理配合的程序化管理有效地协调了手术室的整个护理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作者:黄雪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应用CPAP联合治疗对OSAHS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OSAHS患者术中出血量影响.方法 将2002年1月至2006年10月在我院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152例中重度OSAHS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A、B两组各76例,A组围手术期未行CPAP治疗,B组围手术期行CPAP治疗,观察两组术中、术后出血量.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出血量均少于A组,术中、术后出血量总量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围手术期采用CPAP及其它综合治疗能能显著减少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

    作者:宫向荣;孙艳清;王贵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枢重症并发肺部感染防治策略

    目的 分析颅脑外伤或脑卒中重症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治疗策略.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2月间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中枢重症患者30例,分析与总结他们各自患肺部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及治疗经验.结果 30例患者除2例死亡外(死亡原因系颅内感染),均临床治愈.结论 中枢重症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早期预防及早期干预可以治愈.

    作者:张继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监测的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在反映感染性休克患者全身组织灌注的价值.方法 对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以P (cv-a)CO2值6mmHg为临界值,分成低P(cv-a)CO2组和高P(cv-a)CO2组,低P(cv-a)CO2组为58例,高P(cv-a)CO2组为50例,入选时定为0点,同时测定复苏6h两组患者MAP、心率、A-PACHEⅡ评分、CVP、乳酸、ScvO2及CI.结果 两组患者MAP、心率、APACHEⅡ评分、CVP、ScvO2、乳酸及C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P(cv-a)CO2组CVP、ScvO2及CI明显高于高P(cv-a)CO2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v-a)CO2监测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全身组织灌注复苏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地判断患者组织灌注及疾病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伍增龙;马俊;黄永鹏;庞荣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在耳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耳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价值.方法 将采用耳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8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心理辅导等综合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满意程度、负性心理情绪及术后的听力恢复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d观察组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6个月的听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提高耳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术前心理情绪.

    作者:陈利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通过电离室测量分析碳纤维床对放疗剂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碳纤维床对放疗剂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固体水和电离室建立一个测量模体,通过电离室测量值得出碳纤维床各组件的穿透因子.结果 碳纤维实心板直射穿透因子为96.7%,碳纤维网状板直射穿透因子为99.6%,去杆斜入射床面穿透因子为98.6%,对剂量影响相对较小;支撑杆直射穿透因子为85.4%,斜入射支撑杆穿透因子为95.3%,对剂量影响较大.结论 碳纤维床对放疗剂量有一定影响,特别是支撑杆对剂量影响较大,临床中要考虑此影响.

    作者:郭海亮;袁军;许明君;王祥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复方醋酸棉酚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

    目的 讨论复方醋酸棉酚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疗效,并分析该治疗方案对患者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复方醋酸棉酚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FSH、LH和E2,以评价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 (P <0.05).两组治疗后的FSH、LH和E2较之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SH、LH和E2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有3例患者有不适和恶心,对照组有4例患者存在头痛、呕吐和恶心情况,所有患者其症状自行缓解;两组在不良反应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复方醋酸棉酚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具有更高的疗效,而且对患者激素水平的影响较小,是一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杰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宫腔镜在不孕症女性子宫腔内病变中的诊治价值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不孕症女性子宫腔内病变中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筛选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本市192例不孕症患者,对192例不孕症患者采用宫腔镜检查和输卵管插管通液,统计常见的子宫腔内病变类型.结果 经过详细的宫腔镜检查后,发现有139例患者存在子宫腔内病变,病变率为72.39%,139例病变中有52例是宫腔粘连,比例为37.41%,明显高于其它病变类型,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对不孕症患者实行了输卵管插管通液后,输卵管阻塞情况明显改善.结论 宫腔镜检查安全可靠,对患者影响小,在不孕症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很好的前景.

    作者:陈湘梅;张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高血压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2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吲哒帕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降压效果.结果 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有效降压率为52.83%,治疗组有效降压率为85.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显著,与其它降压药物联用疗效更佳.

    作者:郑艳娥;刘镇;罗珲;孙大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MRI和X线在多发骨髓瘤分期诊断中的应用和比较

    目的 对照分析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及MRI表现,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1年至2012年间3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X线和MRI检查,并依照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方法在Durie/Salmon plus诊断分期中的不同.结果 MRI病灶检出率(27/32,84.37%)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20/32,6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照Durie/Salmon plus分期的标准,MRI诊断分期(Ⅰ期5例、Ⅱ期8例、Ⅲ期19例)明显高于X线诊断分期(Ⅰ期12例、Ⅱ期13例、Ⅲ期7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RI发现多发性骨髓瘤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X线平片,可为影像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作者:陆鸣;秦方晖;汪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