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峰松;丘永平;李帆
目的 评价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和总结手术操作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87例137个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男32例,女55例,年龄52~91岁,平均73岁;椎体骨折部位T3~L5;单个椎体54例,多个椎体33例,其中双椎21例,三椎8例,四椎3例,五椎1例;全部经单侧椎弓根穿刺,骨水泥稀薄期注射,骨水泥注射量为3~7.5 ML,胸椎3 ML以上,腰椎4.5 ML以上,平均4.8 ML;多椎体者均一次手术完成;术后复查X-RAY观察骨水泥充盈渗透情况;临床疗效采用VAS评分和oDI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6~30个月),平均随访13.2个月,VAS评分由术前8.7(8.7±0.9)到术后第2天1.6(1.6±0.7)和终随访时的1.7(1.7±0.5)(P<0.001).oSweSTRY评分由术前61(61±4.8)到术后第2天20(20±2.7)和终随访时的21(21±3.1)(P<0.01).所有患者胸腰背疼痛明显缓解,其中58例疼痛完全消失;1例术中出现骨水泥单体中毒症状,28例出现不同程度骨水泥渗漏,但无1例出现临床症状.137个椎体中骨水泥渗透达到和超过中线119个,占86.9%.结论 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骨水泥稀薄期注射能够获得良好的渗透效果和足够的治疗剂量;不强调穿刺针尖到达椎体中线以免引起穿刺损伤;在局麻药限量范围内,一次可完成3个以上椎体成形;严格正规的操作技术是预防骨水泥渗漏重要的方法.
作者:黄卫国;易军飞;白瑞飞;陈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为确保医院中心机房的运行安全,提高工程师的管理水平,该文通过分析机房智能监控的需求及相关关键技术,实现了对机房的智能化改造,有利于网络管理人员集中、高效地对中心机房实施实时监控和管理.
作者:严潭;林亚忠;田君鹏;胡立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急性绞榨性肠梗阻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17例绞榨性肠梗阻(实验组)和17例单纯性肠梗阻(对照组)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对绞榨性小肠梗阻有价值的CT征象.结果 绞榨性肠梗阻的CT影像改变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血性液体征象、气体征象、肠系膜征象、肠管壁征象.结论 血性液体征象、气体征象、肠系膜征象、肠管壁征象为诊断绞榨性肠梗阻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征象.
作者:钟世良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脑出血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 将收治的108例神志清、偏瘫的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便秘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便秘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舒适护理明显减少脑出血患者便秘的发生.
作者:李景寿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磺脲类药物失效(SSf)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负荷后β细胞功能的特点.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84例,分为药物有效组(De)38例,药物失效组(Df)46例;健康对照组(CoN)17例.均进行ogTT,于空腹、30、60、120、180 miN静脉取血,测定血糖、特异性胰岛素(TI)、总胰岛素原(TPI)及完整胰岛素原(IPI).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IR)及β细胞功能评定指数(MBCI).结果 ①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TI)在CoN组明显高于De及Df组(P<0.01),Df组较De组高(P<0.05);AuCTPI、AuCIPI及二者与AuCTI的比值在De及Df组较CoN组高(P<0.05),De与Df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hIR及MBCI在De、Df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均较CoN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TPI或IPI浓度在30 miN时De组均低于Df组(P<0.05),其余各时点两组TPI、IPI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①SSf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不足,但较Su有效,SSf者存在胰岛素的持续高分泌状态;②第一时相PI不恰当的分泌增多可能与SSf的发生有关.
作者:郭峰松;丘永平;李帆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高糖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表达的影响,探讨ATRA延缓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HK-2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G组,含5.5 mmol/LD-glucose);高糖组(HG组,含30 mmol/LD-glucose);渗透压对照组(MG组,含5.5 mmol/LD-glucose+24.5 mmol/Lmannitol);全反式维甲酸低浓度组(ATRA1组,HG+10-7 mol/LATRA);全反式维甲酸中浓度组(ATRA2组,HG+10-6 mol/LATRA);全反式维甲酸高浓度组(ATRA3组,HG+10-5 mol/LATRA);药物溶剂无水乙醇组(HG+10-2 mol/L无水乙醇);卡托普利组(HG+10-5 mol/LcaPtoPril).各组细胞分别培养24 h、48 h和72 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FN、LN的浓度.结果 高糖可增加HK-2细胞培养上清的FN、LN的水平(P <0.01),ATRA可以部分抑制高糖的作用(P <0.01).结论 高糖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HK-2细胞FN、LN的表达,ATRA可以抑制高糖的作用,这可能是ATRA延缓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纤维化进展的机制之一.
作者:孟雪;郭汉城;关天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鲑鱼降钙素针治疗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我院2007年2月至2011年1月腰椎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67例,行PKP手术后常规给予鲑鱼降钙素治疗.术前、术后1天及术后3个月分别测量每位患者VAS视觉评分,患椎椎体高度和Cobb's角度.测得数值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术前、术后1天及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8.9±1.1)分、(3.4±0.9)分和(2.7±0.8)分;患椎椎体高度分别为(14.9±4.1)mm、(20.6±3.1)mm和(21.2±3.4)mm;Cobb's角度分别为(27.9±8.2)°、(7.0±3.6)°和(6.7±3.3)°.术前、术后1天在VAS评分和患椎椎体高度经统计学处理,P<0.05;术后1天、术后3个月在Cobb's角度、患椎椎体高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VAS评分上,术后1天、术后3个月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显著,同时联合鲑鱼降钙素可以提高远期临床疗效.
作者:颜海波;孟志斌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其胃黏膜组织学病理表现为黏膜炎症、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而肠上皮化生被认为是萎缩的典型标志以及胃癌的前兆.胃黏膜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胃酸分泌、抵抗H.pylori感染及热休克蛋白的启动等胃黏膜保护因子有关,热休克蛋白在抵御黏膜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权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沙湾镇托幼儿童漏种疫苗现状,对这部分儿童漏种疫苗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 对沙湾镇20所托幼园全部2 137名儿童(本地儿童1 391名,外来儿童746名)进行接种证查验工作,对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检查疫苗接种情况,登记漏种儿童及漏种疫苗,然后汇总检查结果,通过结果反映本地区儿童预防接种漏种疫苗现状,并提出应对策略.结果 疫苗漏缺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乙脑疫苗、麻疹疫苗、流脑疫苗、脊灰疫苗、白破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卡介苗.结论 建议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各地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和计划免疫工作.
作者:罗立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者作为研究对象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实验组给予莫西沙星治疗.结果 实验组显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χ2=6.065,P<0.05);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χ2=2.743,P>0.05);副反应率少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χ2=0.093,P>0.05).结论 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患者考虑.
作者:邝耀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缓释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治疗晚期肺癌中重度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提出合理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方法 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肺癌晚期中重度癌痛患者120例,按照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法)判断疼痛缓解程度,按生活质量评分标准(QOL)评定生活质量等指标,每24小时评定一次,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患者疼痛缓解率为93.75%,其中完全缓解59例(49%),明显缓解46例(38%),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便秘、嗜睡、头晕.结论 缓释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肺癌晚期中重度疼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轻,应用方便;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可提高疗效,减轻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甘雁妃;黎海阳;沈曼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我院妇产科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从病案室抽取2010年100例剖宫产手术病历,对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抗菌药物共涉及六类7种,头孢拉定和头孢替安使用频次较高.预防使用抗菌药多在结扎脐带之后,以单一使用抗菌药为主(83例,占83 %),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天数为2.7天,抗菌药物平均费用为 94.3 元,占药品总费用的14.84%.结论 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选药不当、用药时间过长等现象,需进一步规范.
作者:凌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眼钝挫伤前房积血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78例(78眼)眼钝挫伤前房积血治疗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例(13眼)Ⅰ级前房积血病人行保守治疗,19例(19眼)Ⅱ级前房积血和46例(46眼)Ⅲ级前房积血病人行前房冲洗术,出院时病人视力0.02~0.1者10眼,0.2~0.4者46眼,0.5~0.7者15眼,0.8~1.0者7眼,78例(78眼)病人眼压均≤21 mm hg.结论 治疗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手术准备工作,术后加强体位护理,预防并发症,做好健康指导,对确保治疗手术成功,巩固疗效促进康复有重要作用.
作者:高玉英;陈力;程依莲;李翼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Orem自理模式在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将82例造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接受Orem自理模式中的部份补偿系统、支持-教育系统的家庭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服务.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每日护理造口所需时间、造口自我护理能力及造口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Orem自理模式可提高患者对造口知识的掌握及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对他人的依赖,恢复自信和正常的社会功能,有效地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陈海红;黎少芳;袁玉明;黎凤凡;黄俊慧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探讨案例式教学法在普外科的应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临床教学经验,论述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临床实习医生与研究生的普外科教育,着重论述案例式教学法的优点、运用原则、具体运用,加强医学生的基础知识,从而培养出适合新形势发展需要的综合型医学专业人才,使之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
作者:邵子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考察不同产地狗脊中原儿茶酸和原儿茶醛的含量,为狗脊的质量标准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采用hPLC测定不同产地狗脊中原儿茶酸和原儿茶醛的含量,以Phenemonex C18(1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乙腈-1%冰醋酸(5:95);流速:1.0mL/min;柱温:30℃;检验波长:280nm.结果 原儿茶酸在0.0124~0.1488μg,原儿茶醛在0.0102~0.1224μg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98.4%;RSD分别为1.20%,1.75%.结论 不同产地的狗脊中原儿茶酸和原儿茶醛的含量差异较大.
作者:罗锐;何智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股沟疝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80例,分为临床路径组及对照组.临床路径组参照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健康教育掌握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 临床路径组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路径组的健康教育掌握情况、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腹股沟疝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缩短患者住院天数,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冯晓芬;花霞;何剑;李涵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结肠息肉临床资料.结果 60例结肠息肉切除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3例结肠息肉术中出血,生理盐水冲洗后,采用钛夹止血,1周后治愈.术后3个月随访,结肠息肉无复发.结论 内镜下电凝治疗结肠息肉临床疗效良好,无出血、穿孔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岑坚慈;吴伟键;何操活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慢性咳嗽的中医辨证治疗疗效.方法 门诊及住院的慢性咳嗽患者76例,男性34例,女性42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6.25±15.02)岁.采用辨证的中医个体化处理.结果 本组治疗时间5~14 D,平均7.5 D.治愈48例,显效19例,有效7例,无效2例,有效率97.4%.结论 慢性咳嗽的辨证治疗是中医治疗的特色优势,辨证思路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刘松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心血管重塑的免疫学机制研究是目前心血管疾病研究热点之一.心脏本身是内分泌器官,又是多种细胞因子作用的靶器官.心血管重塑的发生、发展进程与炎症反应、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细胞因子之间密切相关.研究运动与心血管系统重塑的免疫机制对于防治各种心血管疾病和运动心脏康复治疗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将综述运动心血管重塑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任绮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