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日本临床工学技术学习及借鉴意义

樊照鑫

关键词:日本临床工学技术, 医院数字化网络, 临床医学工程
摘要:现代科技医学发展,医疗设备种类繁多,促使各医院大量需要医学工程人才.本文主要以作者在日本学习临床工学技术的经历,述评日本临床工学技术发展现状及临床工学师的工作情况、医院医疗设备建设情况以及对于我国的临床医学工程发展的借鉴意义.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岛津3200X-BTCD球管灯丝加热电路原理分析及故障维修

    本文通过一款岛津多功能X线诊断系统不产生X射线的故障现象,从分析球管灯丝加热电路原理入手,经过异常检测电路排查和实际测量,终找到并解决了mA-POWER-UD电路板Q3损坏的故障.该类故障的技术解决,需要维修人员熟悉X光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具备良好的观察力和电路分析能力,养成良好的维修习惯,练就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

    作者:王吉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DR摄片质量影响因素及优化选择初探

    目的 通过对临床工作中非甲级片产生原因的分析,探讨影响DR摄片质量的因素,提出优化措施,提高甲级片率.方法 对2010年3月~2010年12月中评片统计汇集的506例非甲级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非甲级片产生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响:1.设备本身因素;2.摄影条件的选择;3.人为因素的影响;4.后处理技术的运用.结论 正确掌握DR设备的特性,针对影响DR摄片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优化选择及控制,可很好提高DR摄片甲级片率.

    作者:李晨;叶恺;杨硕慧;张忠;詹松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生物无线传输链路的研究

    经自组织网的方式,将采集的脉搏、血压、温度等传感器信息,传输到汇聚节点,通过低功耗的无线收发模块转发到达基站,构成多跳传输链路,并提出一种转发控制算法,分析了模块的传输速率,实现比例可调的上下不对称双向传输.

    作者:唐璐;田传耕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手术病人升温系统设计

    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手术病人升温系统,并从硬件、软件等方面阐述该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设计过程.该仪器采用PTC陶瓷发热体进行空气加热,可以进行风量调节.通过充气式升温使病人核心体温维持在正常水平,以减少并发症,缩短病人住院时间.

    作者:梁召云;陆燕华;张桂平;黄德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每日通过CCY-1磁刺激仪进行RTMS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经两周治疗后,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有明显降低(2.2±1.7),对照组无显著变化(0.6±1.1),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压痛阈明显增加(2.47±1.03)Kg,对照组无显著变化(0.42±1.21)Kg,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血清β-内啡肽平均水平比治疗前增加(24.3±37.6)pg/mL;对照组平均增加(0.37±6.4)pg/mL(P=0.032).结论 RTMS可以缓解fMS患者的疼痛症状,可能通过增加血清β-内啡肽水平缓解fMS患者的疼痛症状.

    作者:李运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案例式教学法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探讨案例式教学法在普外科的应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临床教学经验,论述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临床实习医生与研究生的普外科教育,着重论述案例式教学法的优点、运用原则、具体运用,加强医学生的基础知识,从而培养出适合新形势发展需要的综合型医学专业人才,使之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

    作者:邵子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踝关节镜辅助治疗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分离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踝关节镜下辅助治疗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分离的优点及体会.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间,笔者收集了9例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分离病例,下胫腓分离按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4例,旋前-外旋型4例,旋前-外展型1例;其中同时合并关节韧带损伤6例,距骨骨折4例,内踝、外踝或后踝骨折7例.分别作踝关节镜下关节内清理、骨折内固定术,其中6例行下胫腓联合固定.结果 术后9例全部随访,时间为8~28个月,平均15.6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均示骨折愈合良好,6例下胫腓联合固定良好,于术后8~12周取出下胫腓联合内固定螺钉;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评分:优5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达88.9%;无一例感染、断钉、踝关节不稳定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踝关节镜下辅助治疗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分离可直视下探查,明确诊断下胫腓联合固定与否;其手术损伤小,有利于踝关节的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使患者术后功能得到较好恢复.

    作者:刘永青;李杰峰;苟中坤;林序文;余海滨;何启新;钟文辉;赖西铭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晚期肺癌中重度疼痛120例护理观察

    目的 观察缓释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治疗晚期肺癌中重度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提出合理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方法 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肺癌晚期中重度癌痛患者120例,按照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法)判断疼痛缓解程度,按生活质量评分标准(QOL)评定生活质量等指标,每24小时评定一次,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患者疼痛缓解率为93.75%,其中完全缓解59例(49%),明显缓解46例(38%),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便秘、嗜睡、头晕.结论 缓释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肺癌晚期中重度疼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轻,应用方便;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可提高疗效,减轻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甘雁妃;黎海阳;沈曼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超声在早孕卵黄囊预测妊娠结局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在早孕卵黄囊预测妊娠结局的意义.方法 对100例早孕妇女卵黄囊的声像图特点进行分析及对孕妇进行随访.结果 正常卵黄囊超声显像呈球形的囊性结构,卵黄囊大小从孕5周至孕10周随孕周增加而增长.小直径3 mm,大直径不超过6 mm,随后缩小,孕12周后不再超声显示.卵黄囊大小正常与卵黄囊异常(包括未见卵黄囊显示及大小异常)在妊娠结局中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 超声监测孕早期卵黄囊直径可预测妊娠结局,可指导临床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覃艳玲;蒋江帆;梁凤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通过对比治疗观察喜炎平注射液对小儿手足口病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9~2010年收治的儿科手足口病患儿152例随机分组为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78例,治疗组患儿给予喜炎平注射液肌注治疗,对照组给予病毒唑治疗,6~10 D后观察治疗效果;分别比较有效率和退热时间、皮疹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肝功能恢复比率、血清心肌蛋白I恢复比率、咽拭子肠道病毒DNA检测转阴率等数据.结果 治疗组予以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的患儿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病毒唑治疗患儿.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上具有明显效果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郑丰强;吴翔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红外耳温监护装置设计

    红外耳温监护装置采用热电堆红外温度传感器oTP-538u实现体温测量.本装置应用体积小、功耗低、高精度的单片仪器放大器AD620对温度信号进行放大.本装置功耗低、安全、使用方便而且能够实时监测被检测对象的体温变化并能够对异常体温进行报警,可用于婴幼儿体温的监护.

    作者:赵明龙;裴晓绪;郑天雷;唐鹤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低出生体重儿产科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因素.方法 对在本院出生的187例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影响低出生体重儿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早产51.34%(96例/187例);双胎16.04%(30例/187例);胎膜早破7.49%(14例/187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6.42%(12例/187例).低出生体重儿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43.85%(82例/187例).结论 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原因涵盖多个方面,因此加强孕期、围产期保健和高危因素的有效管理是防止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重要环节.

    作者:赵小扬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青光眼滤过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4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205例青光眼手术,其中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40例,分析其发生程度及原因.结果 青光眼术后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的概率为15.4%.患者术后浅前房的发病率与患者的术前眼压有密切关系,术前眼压<21 mm hg时,发病率为11.5%;眼压在22~35 mm hg时,发病率为41.3%,眼压>35 mm hg时,发病率为23.1%(P<0.05).与患者术前的疾病类型没有关系(P>0.05).结论 青光眼手术导致的低眼压性浅前房发生率为19.5%,与患者术前眼压有相关性.

    作者:花文豪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异型气管导管、钢丝气管导管及普通气管导管在五官科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评价3种气管导管在五官科手术中的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 择期五官科手术63例,随机分为3组,异型气管导管组(A组,N=25);钢丝气管导管组(B组,N=17);普通气管导管组(C组,N=21).观察插管前后及术中病人的MBP、hR、SPo2.结果 三组之间插管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术中B组出现2例因导管滑入主支气管引起SPo2下降;C组出现1例因导管打折致SPo2急剧下降,需紧急更换异型气管导管.结论 与普通气管导管和带钢丝气管导管相比,异型气管导管具有特定的弯曲度,容易固定且价格低廉,在五官科手术中的应用比较完全、实用.

    作者:谢广沂;钱耀亮;黄焕森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医院智能化网络机房的研究与设计

    为确保医院中心机房的运行安全,提高工程师的管理水平,该文通过分析机房智能监控的需求及相关关键技术,实现了对机房的智能化改造,有利于网络管理人员集中、高效地对中心机房实施实时监控和管理.

    作者:严潭;林亚忠;田君鹏;胡立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改良Kocher-Langenbeck入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 旨在探讨改良Kocher-Langenbeck入路对于髋臼后壁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9年2月通过改良入路治疗的12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依据Matta制定的标准,术后3个月的X线片上对骨折的残余移位进行测量以评估骨折复位情况,以及Merle d' Aubigne及Postel评分系统对随访时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并注意观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随访2~5年,平均为3.1年,依据Matta制定的X线分级标准,优良11例(91.7%),可1例(8.3%).根据Merle d' Aubigne及Postel评分系统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估,优(18分)9例(75%),良(15~17分)2例(16.7%),可(12~14分)1例(8.3%).患者均无术后神经功能损害,1例术前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在术后得以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深部感染,内固定物松动,复发性脱位,肺栓塞以及固定手术翻修等情况,也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结论 该入路对单纯、移位性、非粉碎性髋臼后壁骨折,手术时间较短,可防止股骨头血供的进一步损害和骨化性肌炎的发生,不失为较好的一种手术入路选择.

    作者:宋炎成;刘杰;曾春;温小粤;庄泽;蔡道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眼钝挫伤前房积血的护理

    目的 探讨眼钝挫伤前房积血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78例(78眼)眼钝挫伤前房积血治疗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例(13眼)Ⅰ级前房积血病人行保守治疗,19例(19眼)Ⅱ级前房积血和46例(46眼)Ⅲ级前房积血病人行前房冲洗术,出院时病人视力0.02~0.1者10眼,0.2~0.4者46眼,0.5~0.7者15眼,0.8~1.0者7眼,78例(78眼)病人眼压均≤21 mm hg.结论 治疗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手术准备工作,术后加强体位护理,预防并发症,做好健康指导,对确保治疗手术成功,巩固疗效促进康复有重要作用.

    作者:高玉英;陈力;程依莲;李翼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前房冲洗治疗化脓性角膜溃疡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前房冲洗治疗化脓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56例化脓性角膜溃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在角膜病灶局部碘酊烧灼及对症等综合治疗法,而治疗组28例再采用前房脓液冲洗的方法配合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28例中,痊愈10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1例;对照组28例,痊愈4例,显效8例,有效11例,无效5例.结论 前房脓液冲洗法治疗化脓性角膜溃疡,脓液很快全部排出,缩短了疗程,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赵和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状况的研究

    目的 调查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状况.方法 对326例出院后三个月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回访,根据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的六方面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表明老年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规律运动、药物治疗依从性、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血糖异常的处理等六方面存在问题.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对出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定期跟踪随访,能有效地提高老年糖尿病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的能力,预防和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朱丽群;黄贤凤;任玲;王腊芳;袁国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舒适护理对脑出血患者便秘的影响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脑出血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 将收治的108例神志清、偏瘫的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便秘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便秘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舒适护理明显减少脑出血患者便秘的发生.

    作者:李景寿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