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种基于特征点的足部摆位判断方法

赵杰;童敏明;肖平

关键词:足部摆位, 特征点, 图像处理
摘要:目的 判断足部摆位的正确性.方法 使用摄像头采集足部图像,并引入特征点的方法判断足部摆位.结果 可以实现对足部的摆位判断.结论 基于特征点的足部摆位判断方法可简化图像处理过程,提高图像处理速度,保证判断结果的准确性.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联合用药治疗复发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氟康唑和达克宁栓联合治疗复发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复发性阴道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达克宁栓治疗,观察组给予氟康唑和达克宁栓联合治疗,评估两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白带增多、黏膜充血及涂片阳性者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的治疗副反应产生.结论 氟康唑和达克宁栓联合治疗复发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明确,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作者:李晓玲;唐海英;林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三叶青藤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目的 通过GC-MS分析三叶青藤挥发油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三叶青藤挥发油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结果 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共分离出89个色谱峰,鉴定其中47个化合物,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75.94%,主要化学成分是芳樟醇、棕榈酸、反式石竹烯等.结论 该方法提取简单、实用,初步揭示了该药材挥发性成分,对进一步研究其化学成分打下基础,为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参考.

    作者:刘兰军;宋伟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TCT检测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TCT)联合阴道镜检查对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 476例门诊患者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其中148例细胞学提示阳性者行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细胞学诊断采用TBS分级系统.结果 共检查出2 049例(24.17%)阳性涂片,其中927例(10.94%)为不典型鳞状细胞;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 109例,占1.29%;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 112例,占1.32%;微生物感染891例,占10.51%;鳞状上皮癌(SCC)8例,占0.09%;腺癌2例,占0.02%.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LSIL 86.95%,HSIL 91.67%,SCC 100%.结论 生育期妇女定期进行液基细胞检查,可早期发现宫颈病变,配合阴道镜检查及活检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作者:蓝云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精索静脉曲张合并不育症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进展

    对于精索静脉曲张合并不育症治疗手段纷繁复杂.目前,采用西医手术结合中医中药综合治疗此病的治疗方案逐渐被认可.本文综述了精索静脉曲张合并不育症的西医治疗方案、中医治疗方案及现代检验学在此病中的应用,并对此治疗方案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作者:李协照;丘勇超;符卓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棓丙酯对红细胞溶血和渗透脆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棓丙酯是否可影响红细胞溶血及其渗透脆性.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棓丙酯(256μg/ml、128 μg/ml、64μg/ml、32μg/ml、16 μg/ml、8μg/ml)与红细胞悬液孵育12小时,肉眼观察和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溶血程度;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检测药物处理后各组红细胞的大脆性和小脆性,再用氰化高棓铁血红蛋白法检测各组的大脆性溶血情况.并用统计软件SPSS 16.0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肉眼观察和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显示不同浓度的棓丙酯处理后,各组红细胞悬液无明显溶血,各药物处理组的大脆性和小脆性与正常人和对照组的渗透脆性比较无显著差异;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检测各处理组的大脆性溶血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棓丙酯对红细胞溶血和渗透脆性无影响.

    作者:蔡燕;蒋红;彭乙华;邢艳;雷佳红;杨明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金属烤瓷全冠直接修复活髓隐裂牙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采用金属烤瓷全冠修复早期隐裂牙以保存活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6例28颗早期隐裂牙采用直接金属烤瓷冠修复,随访观察1~2年.结果 26例28颗早期隐裂牙治愈27颗,有效率96.4%;1颗患牙2周后出现咬(牙合)病症状,给予常规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症状消失.结论金属烤瓷全冠修复治疗早期隐裂牙可以保存患牙活髓,恢复咀嚼功能,阻止隐裂进一步加深,疗效满意.

    作者:赵建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会阴侧切口连续缝合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会阴侧切口连续缝合术在产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4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观察组实施会阴伤口连续缝合术,对照组实施会阴伤口间断缝合术,比较两组产妇在疼痛程度、缝合时长、伤口愈合、产后住院天数及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在缝合时的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缝合时间较对照组短、产妇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会阴侧切口连续缝合术在产科缝合中具有积极的效果,有利于产妇术后的康复,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节约医院的资源.

    作者:邱海花;钟玉旋;蓝彩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围生期孕妇支原体感染与产后子宫内膜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围生期孕妇支原体感染与产后子宫内膜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6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行围生期保健及分娩的孕妇的临床资料共计144例,将48例产后子宫内膜炎的产妇作为观察组,96例正常的产妇作为对照组.支原体采用液体培养基培养法分离检测.结果 观察组有早产史的22例,对照组13例,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1);观察组中解脲支原体培养阳性的15例(31.91%),对照组10例(10.9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Mh阳性在两组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UU阳性与产后子宫内膜炎的相关系数β=1.27 (P<0.01),Mh与产后子宫内膜炎无相关性(P>0.05).结论 解脲支原体感染与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作者:邹莲英;傅雪芳;吕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掌侧T形钢板治疗不稳定Colles骨折

    目的 观察掌侧T形钢板内固定术对不稳定的桡骨远端Colles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28例手法复位失败后桡骨远端Colles骨折行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其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28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8.5月(6~14月),所有患者骨折术后均获得骨性愈合,无内固定脱出、骨不连、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出现.疗效优良者26例,其中优21例,良好5例,优良率92.8%.结论 对于手法复位失败的不稳定性Colles骨折,掌侧T形钢板内固定具有很好的疗效.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是关节的解剖复位满意度,及保持复位后不移位.

    作者:吕浩然;杨进顺;黄彦;朱晓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阵发性房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评估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左房内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左房内径明显低于治疗前,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观察组转复窦性心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维持窦性心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治疗副反应.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效果好,副作用少,值得应用.

    作者:冼飞;潘俊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腺样体切除术出血原因分析及止血方法探讨

    腺样体切除手术已被广泛开展,术中术后出血成为该手术的主要并发症.本文就该手术出血的主要原因及应对措施作一综述,旨在对临床工作有所提示,使手术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

    作者:王丽;秦运梅;张庆泉;陈秀梅;孙岩;王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弥漫粟粒型脑结核的MRI诊断

    目的 探讨弥漫粟粒型脑结核的MRI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14例临床确诊弥漫粟粒型脑结核患者的MRI特点和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MR检查采用常规轴位SE T1WI和FSE T2WI、T2FLAIR序列,Gd-DTPA增强扫描包括轴位和冠状位、矢状位SE T1WI序列;抗结核治疗后进行MR随访.统计分析采用SPSS 11.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结果 MR平扫对早期结节显示不佳,T1WI、T2WI呈等信号结节,增强扫描结节明显强化,分布较均匀,大小相仿,直径1~5mm.经抗结核治疗,早期表现为水肿程度减轻,随后结节缩小、强化程度减弱或消失.将14病例T2FLAIR及T2WI两个序列显示病灶数进行对比,经统计分析显示:T2FLAIR发现病灶数为39.285±11.371,T2WI为35.000±10.648,配对t值为9.523,P=0.000 (P <0.05),两种序列对显示弥漫粟粒型脑结核病灶数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MRI能为弥漫粟粒型脑结核的影像诊断及其疗效观察提供客观形态学依据,其中T2FLAIR序列对病灶的显示较T2WI敏感、清楚,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欧卫谦;朱新进;钟应泽;赵继泉;曾惠良;陈学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HBsAg定量预测法观察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近期疗效.方法 根据患者血清中HBsAg水平将48例CHB患者分为三个治疗组,分别为HBsAg <100、100 ~ 200及>200 ng/L,每组各16例,治疗组给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对照组10例CHB患者给予常规保肝对症治疗,不采取拉米夫定治疗.治疗4周时观察两组的e抗原血清转换率及HBV DNA阴转率.结果 三个拉米夫定治疗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治疗A组患者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 HBsAg初始水平及近期疗效是预测e抗原血清转换率的两项较好指标,对于拉米夫定的临床用药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刘仁志;夏璀;邬艳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四种子宫切除术式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腹子宫切除术(TAH)、阴式子宫切除术(TVH),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筋膜内子宫切除术(LISH)四种术式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397例行全子宫切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TAH 99例,TVH 100例,LAVH 100例,LISH 98例,比较四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 LISH组手术时间长,TAH组术中出血量多,术后排气时间TAH组长,TAH组使用镇痛剂多,术后住院时间TAH组长,四组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恢复性生活,LISH组绝大部分在术后4个月恢复术前性生活感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种术式均为子宫切除的有效术式,各有利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TVH、LAVH、LISH三种术式创伤小,减少患者痛苦,术后恢复快.对排除宫颈恶性病变的患者行LISH,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能保证盆底、阴道、宫颈的完整性,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是子宫切除的理想术式.

    作者:毕焕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医院药品库存管理的优化与效果

    药品的库存管理是长期以来困扰医院管理的难题.本文通过分析药品库存管理的意义,阐述全盘电脑化管理药品的方法,以及针对药品库存管理尚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有效的库存管理方法能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医院的经济效益,为医院逐步实现零库存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李琼静;陈海文;杜憬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DR高仟伏胸片摄影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和分析

    目的 探讨DR高仟伏胸片摄影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西门子DR成像系统,对142例住院老年患者进行高仟伏胸片摄影,其中男性为96例,女性为46例,年龄在60~93岁,摄影体位为后前位;另调取同一患者以前照的普通仟伏的胸片,两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42例DR高仟伏胸片摄影中甲片率为94/142;在清晰显示部位的比例上,气管支气管118/142、心影后肺纹理104/142、层次的分辨122/142、肺门纵隔结构132/142.结论 DR的高仟伏胸片摄影能明显提高老年患者照片的甲片率,对气管支气管、心脏后的肺纹理、肺门纵隔结构、层次的显示上比普通仟伏有优势.

    作者:廖金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83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询问调查、查询登记资料的方式,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某综合医院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结果 共发生职业暴露83人,职业暴露地点以手术室居首位,主要以锐器伤(75人,占90.36%)为主,主要发生部位为手指(69人,占83.13%),手术缝合和拔针为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环节,暴露源中患有血源性传播疾病54例(65.02%),职业暴露后均能正确处理伤口,未出现医护人员感染现象,有效防护率达100%.结论 应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教育,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少和降低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

    作者:朱洪芹;屈文东;张金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护理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中的要素

    论述了护理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创新评价体系;除了从一元评价到多元评价,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结合及评价者和评价对象相结合之外,还要引入市场要素.并对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市场要素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对护理学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程清洲;杜丹丹;张红菱;黄万琪;曾铁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海南省三甲医院女性医护人员疲劳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海南省三甲医院女性医护人员疲劳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慢性疲劳综合症(CFS),甚至预防“过劳死”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疲劳量表-14对海南省三家三甲医院共952名女性医护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①疲劳量表-14总平均得分为(7.92±2.98)分,有21.6%的女性医护人员感到疲劳.医护间躯体疲劳得分、脑力疲劳得分、疲劳总得分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有81.9%的人每周值两次以上的夜班,不同夜班情况间脑力疲劳得分(t=-2.547,P=0.011)和疲劳总得分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255,P=0.024).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医护人员躯体疲劳的因素有工作单位、经常不吃早餐、饮食规律、患病情况.影响医护人员脑力疲劳的因素有工作单位、每周值夜班>2次、患病情况和身体自我感觉情况.结论 影响女性医护人员疲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采用综合措施进行预防.

    作者:高允锁;王小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临床护理中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与效果

    目的 在临床护理中实施护患沟通,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方法 对护理人员进行护患沟通技巧的培训,一年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向医生发放问卷70份,内容为护士的沟通技巧知识掌握情况评价,收回有效问卷70份;向患者及家属发放问卷100份,内容为对护士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收回有效问卷98份;并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前的2009年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护士的沟通技巧知识掌握率由2009年的66.7%提高到2010年的95.7%;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由2009年的74.5%提高到2010年的96.9%;护患纠纷由2009年的5例下降到2010年的1例,下降8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好有效的护患沟通能保证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徐燕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