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天明;于明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期刊号:ISSN1673-8799/CN11-5570/R),双月刊。本刊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帮助广大临床医师提高学术水平,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办刊宗旨:促进医学学术交流,加速医疗卫生技术成果推广,普及新理论、新方法,为临床教学科研服务。电子版收录情况:中华医学会与万方数据库自2007年签署独家合作代理协议后,所有发表于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稿件只能在万方数据库查询到电子版,因此,本刊2014年度电子版只可在该数据库内查询。本刊2014年常设栏目为:论著、短篇论著、护理园地、病例报告及综述,根据每期稿源情况,会酌情开辟基础研究、流行病学研究或其他新栏目。根据组稿情况不同,每期会开辟述评或者专家论坛。本刊复刊后,根据中华医学会打造精品学术期刊的要求与指示,每期会确定一个重点报道的学科领域,并向该学科领域的知名专家与学者邀约高质量的稿件,2014年度暂定的几个重点学科方向如下:心血管、消化系统疾病、烧伤与创伤、口腔医学、胸外科、肿瘤等。我们热忱欢迎相关学科领域的作者向我刊投递高质量优秀稿件,投稿时请在邮件标题注明“重点号征稿”字样,我们收到后会优先安排审稿。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片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收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病例65例,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5mg/片)1片/日夜间睡前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片120mg/日口服。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 MMSE 和 MoCA 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运用多奈哌齐治疗可一定程度改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6个月、12个月 MMSE 及 MoCA 评分的改善较单独运用多奈哌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独应用多奈哌齐,联合应用多奈哌齐和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其临床表现、MoCA 评分以及 MMSE 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提示两者合用可能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运用。
作者:张黎;李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胃固有肌层间质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于烟台毓璜顶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超声(EUS)发现的34例源于胃固有肌层的黏膜下肿瘤(SMTs),根据其大小、层次分别进行内镜下结扎切除术(ELR)治疗7例、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21例,内镜全层切除术(EFR)治疗6例。结果34例源于胃固有肌层的 SMTs 均成功挖除,4例 ESE 治疗中发生穿孔,应用金属止血夹成功夹闭。其中 ESE 及 EFR术后病理诊断为间质瘤,其中胃底16例,胃体16例,胃窦2例。病变大直径0.7~4.3 cm,平均大直径1.5㎝。全组未出现 ESE 术后出血,随访2~30个月,恢复良好,未出现复发或转移。结论内镜下切除治疗小的胃固有肌层间质瘤安全、有效,能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ESE 及 EFR可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且所有内镜下治疗患者术后恢复快,疗效较好。
作者:王志华;黄留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通常血脂异常、内皮损伤、血栓形成、炎症反应等因素均作用于冠心病的各个阶段。近年来,运用现代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手段,采用已知的西药成分或客观评价指标作为对照,对传统中药进行研究,发现了一些传统中药治疗冠心病的作用靶点及机制。笔者主要就中药治疗冠心病的现代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姚天明;于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体会。方法选择2006年5月至2013年10月高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产妇169例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分娩且无任何妊娠并发症的剖宫产产妇169例,单纯行剖宫产术,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剖宫产术。研究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恶露干净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安全可行。
作者:程书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糖尿病肾病性水肿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方案的疗效,为今后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东莞市常平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性水肿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水肿消退情况以及患者的尿量,同时监测患者24h尿蛋白、血清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主要凝血指标等。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尿量明显增多,水肿明显消退(P<0.05),24h 尿蛋白和 Scr 明显降低, ALB 明显增多(P<0.05),主要凝血指标除了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P<0.05),血小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性水肿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能有效降低尿蛋白含量、提高 ALB,有效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调节血液流变学,促进组织间液回流,具有极好的利尿消肿效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韩超;邓文彬;蒋壮志;何耀武;赵光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理念在提升血透室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至6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透室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的11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2年7至12月采用优质护理理念进行护理干预的11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3~6个月后,护理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态度、护理实施效果及健康宣教的总满意率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优质护理理念在提升血透室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中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血透室的综合护理效果。
作者:梁燕微;余俊英;姚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合并鼻炎的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枣庄市王开传染病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合并鼻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经口吸再经鼻呼布地奈德气雾剂,对照组经口吸再经口呼布地奈德气雾剂,护理人员对患者雾化吸入的方法、步骤和技巧给予正确的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吸入方法,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12周后,治疗组哮喘完全控制38例(88.3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9例(67.44%)(P<0.01);治疗组患者大呼气流量测定值为(431.92±80) ml/min,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0.44±87)ml/min(P<0.01);治疗组鼻炎控制有效率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7%(P<0.01)。结论采用经口吸再经鼻呼的循环疗法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哮喘合并鼻炎,护理人员给予患者雾化吸入方法的正确指导,可显著提高疗效,方法简便,患者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静;张庆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究讨论家庭护理干预对合并吞咽障碍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8月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收治的合并吞咽障碍的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家庭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和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心率、血压、吞咽障碍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吞咽困难均减少,试验组患者吞咽障碍的改善率为86.67%,对照组为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护理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对合并吞咽障碍脑出血患者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作者:叶莉;颜慧英;何小玲;赖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管理对首发抑郁障碍和复发抑郁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方式,将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首发抑郁障碍患者98例和复发抑郁障碍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临床路径管理组)和对照组(常规管理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首发抑郁障碍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均低于常规管理的患者(t=3.441,P=0.001;t=2.959,P=0.004),其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总有效率91.84%高于常规管理组的总有效率75.51%(χ2=4.781,P=0.029);复发抑郁障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也低于常规管理组(t=2.149,P=0.033;t=2.424,P=0.017),其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总有效率88.71%高于常规管理组的总有效率74.19%(χ2=4.324,P=0.038);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首发抑郁患者住院费用低于复发抑郁患者的住院费用(t=7.897,P<0.01),而住院天数和临床疗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管理无论对首发抑郁障碍还是复发抑郁障碍患者均可降低其住院费用,缩短住院天数,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彦芳;张克让;赵晋霞;武克文;叶峰华;母跃生;田峰;李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恢复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实行手术麻醉老年患者90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5例采用硬膜外麻醉,对照组45例采用全麻,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24、72 h 的HR、SpO2、MMSE 评分及术后麻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前,麻醉后6、24、72 h 时两组患者 H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6、24、72 h 两组患者 MMSE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恢复期出现认知障碍概率明显大于硬膜外麻醉,因此在临床使用时尽量避免全身麻醉。
作者:赵秀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热量联合营养支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 COPD机械通气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营养,给予观察组患者非蛋白热量15~20 kal·kg-1·d-1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30 kal·kg-1·d-1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0 d 动脉血气、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成功脱概率及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0 d 后, PaO2、PaCO2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均 P<0.05),两组患者 PaO2、PaCO2指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成功脱概率为70%,对照组患者成功脱概率为50%,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2例,存活率为95%,对照组患者死亡6例,存活率为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热量联合营养支持在 COPD 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指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伟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滑车神经鞘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肿瘤,术前诊断较为困难,一般需经术中肿瘤与滑车神经的解剖关系证实。其特征性症状是复视、偏瘫、小脑共济失调。MRI 检查示边界清楚的肿块,肿瘤周围几乎无水肿,注射造影剂后信号呈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根据肿瘤的起源、生长方向、影像学及临床表现,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手术切除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滑车神经鞘瘤的手段,根据解剖特点和分型,采取相应的手术入路,从而提高肿瘤的全切率。立体放射外科是治疗非前庭蜗神经鞘瘤的有效和微创方法,滑车神经鞘瘤是一种良性病变,预后良好。
作者:樊雁峰;汪剑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HIV/AIDS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1年3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收治的 HIV/AIDS 肺部感染患者141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给予头孢曲松钠2.0 g 静脉点滴,2次/d;试验组9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治疗,以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健脾培元为主,采用咳喘康微丸3 g 口服治疗,3次/d。两组疗程4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胸闷、咳嗽、喘息症状在治疗0、28 d 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医药能改善临床症状,特别是在改善咳嗽、气喘等方面有较好优势。结论中药联合抗生素治疗 HIV/AIDS 肺部感染效果好,且优于单独使用抗生素效果,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及长期住院和药物的副作用。
作者:张世玺;杨晓莉;徐立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内镜及腔镜等微创技术的创新,微创理念的完善,微创已成为外科手术的主流趋势。胃间质瘤(GST)的内镜治疗也随着消化内镜治疗技术、内镜器械的进步以及影像诊疗技术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越来越多的 GST 得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内镜下治疗。一、GST 内镜治疗病变的定位GST 定位的准确性依赖于术前检查,尤其是对其来源层次的定位,于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临床意义。GST 定位首选胃镜,在内镜直视下可直接观察到病变的部位及形态;腹部 CT 有助于判断病变周围病变及远处转移情况;超声内镜则能够提供肿瘤起源的层次(黏膜肌层或固有肌层);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可以获得组织病理学诊断,也有助于判断疾病的预后[1]。
作者:江雪梅;韦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GM1)对脑梗死急性期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收治的41例脑梗死急性期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对照组2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 GM1治疗。治疗前后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观察认知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 MMSE 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P<0.05),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 MMSE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 GM1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
作者:姜国林;毛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胃固有肌层间质瘤的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结果的结合。传统认为胃固有肌层间质瘤是消化内镜治疗的禁忌证,多主张外科开腹或腹腔镜手术切除治疗或定期复查[1]。Lukaszczyk等[2]于1992首先报道了腹腔镜切除胃间质瘤,证明微创技术可以达到直视手术所要求的切除范围,且不造成肿瘤破坏,减少局部复发率。Nguyen 等[3]通过对照研究和临床随访,认为腹腔镜切除胃间质瘤安全可行,与传统开腹切除相比患者康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近年来,随着内镜附件的发展,采用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R)即可将胃固有肌层间质瘤完整切除。周平红等[4]于2009年报道了无腹腔镜辅助的内镜全层切除源于固有肌层的黏膜下肿瘤。20例源于固有肌层与浆膜紧密粘连的胃黏膜下肿瘤,胃体11例,胃底9例,完整切除率100%,肿瘤大直径<3.5 cm,病理证实间质瘤13例,平滑肌瘤4例,血管球瘤2例,神经鞘瘤1例。术后无胃肠道出血、腹膜炎、腹腔脓肿。随访1~12个月无1例发生病变残留或复发。
作者:黄留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伴发单发性和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潮州医院收治的18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A组为单纯2型糖尿病(104例),B 组为2型糖尿病伴发单发性腔隙性脑梗死(59例),C 组为2型糖尿病伴发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22例)。对2型糖尿病伴发单发性和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内膜厚度(CIMT)、尿微量白蛋白(MA)、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重度颈动脉狭窄以及高血压病史是2型糖尿病伴发单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总胆固醇(TC)、CIMT、MA、CRP、HbA1c、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重度颈动脉狭窄及高血压病史是2型糖尿病伴发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单发性和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危险因素不太一致,应根据各自的危险因素进行防控。
作者:卓贤进;林丹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两种通气方式在婴幼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手术中对婴幼儿血流动力学和通气功能的影响。探讨喉罩用于婴幼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80例择期手术患儿,根据建立通气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即喉罩组(LMA组,40例)和气管插管组(ET组,40例)。分别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喉罩和气管插管置入前、置入后、气腹后以及术后拔除喉罩或气管插管后的 SBP、DBP、HR、SpO2的数值的变化以及术后误吸、喉痉挛、咽喉部不适、胃胀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综合评价喉罩用于婴幼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及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前的 SBP、DBP、HR、SpO2值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置入后和术后拔除喉罩或气管插管,ET 组各时点的SBP、 DBP、HR 均显著增高(P<0.05),LMA 组的 SBP、 DBP、HR 虽有所增高,但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喉罩组的 SBP、DBP、HR 显著低于气管插管组(P<0.05)结论喉罩通气装置使用简单、无创伤,对大多数婴幼儿都适用,可安全有效的用于婴幼儿腹腔镜手术的气道管理。
作者:杨梦晨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