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对 HIV/AIDS 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张世玺;杨晓莉;徐立然

关键词:肺部感染, 中医辨证治疗, 艾滋病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HIV/AIDS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1年3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收治的 HIV/AIDS 肺部感染患者141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给予头孢曲松钠2.0 g 静脉点滴,2次/d;试验组9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治疗,以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健脾培元为主,采用咳喘康微丸3 g 口服治疗,3次/d。两组疗程4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胸闷、咳嗽、喘息症状在治疗0、28 d 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医药能改善临床症状,特别是在改善咳嗽、气喘等方面有较好优势。结论中药联合抗生素治疗 HIV/AIDS 肺部感染效果好,且优于单独使用抗生素效果,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及长期住院和药物的副作用。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胃镜在胃癌术前 TNM 分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胃镜对上消化道癌肿TNM分期的准确性。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铜陵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明确诊断胃癌患者161例,术前行超声胃镜检查,与术后病理相对照。结果超声胃镜对 T 分期和 N 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1.4%和68.9%,T 分期中有30例与术后病理不符,N 分期中有50例与术后病理不符。结论超声胃镜在消化道肿瘤 T 分期和 N 分期的诊断上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与影像学检查可互为补充,提高术前 TNM 分期准确性。

    作者:汪全红;束宽山;钱爱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内镜下治疗胃固有肌层间质瘤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胃固有肌层间质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于烟台毓璜顶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超声(EUS)发现的34例源于胃固有肌层的黏膜下肿瘤(SMTs),根据其大小、层次分别进行内镜下结扎切除术(ELR)治疗7例、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21例,内镜全层切除术(EFR)治疗6例。结果34例源于胃固有肌层的 SMTs 均成功挖除,4例 ESE 治疗中发生穿孔,应用金属止血夹成功夹闭。其中 ESE 及 EFR术后病理诊断为间质瘤,其中胃底16例,胃体16例,胃窦2例。病变大直径0.7~4.3 cm,平均大直径1.5㎝。全组未出现 ESE 术后出血,随访2~30个月,恢复良好,未出现复发或转移。结论内镜下切除治疗小的胃固有肌层间质瘤安全、有效,能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ESE 及 EFR可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且所有内镜下治疗患者术后恢复快,疗效较好。

    作者:王志华;黄留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早期不同热量联合营养支持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热量联合营养支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 COPD机械通气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营养,给予观察组患者非蛋白热量15~20 kal·kg-1·d-1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30 kal·kg-1·d-1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0 d 动脉血气、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成功脱概率及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0 d 后, PaO2、PaCO2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均 P<0.05),两组患者 PaO2、PaCO2指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成功脱概率为70%,对照组患者成功脱概率为50%,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2例,存活率为95%,对照组患者死亡6例,存活率为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热量联合营养支持在 COPD 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指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伟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心肺运动试验应用于评估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价值

    目的:分析心肺运动试验应用于评估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 HFNEF 患者82例,与心功能正常的8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 CPET 试验的结果对照,并且根据 HFNEF 患者的随访情况对 CPET 试验结果的预测价值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峰值摄氧量、无氧阈(AT)、CI 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当量斜率值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患者的峰值摄氧量、无氧阈(AT)值均显著低于存活组,二氧化碳当量斜率值死亡组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CPET 试验对于判断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状况和患者的预后预测是有临床意义的,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进一步的推广。

    作者:郑振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乳腺良、恶性肿物血管分布的声像图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物血管分布的声像图情况,寻求一种更为准确的临床诊断方法和标准。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山阴县中医医院以乳腺肿物入院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检查46例确诊为恶性肿物,作为试验组;54例为良性肿物,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肿物形态,主要指标为肿物大小、边缘、血管和肿物位置的关系等,患者肿物内血管分布,主要为血管数目、血液流速以及动脉阻力指数等。结果两组患者在乳腺肿物大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肿物边缘粗糙以及血管生长入肿瘤内部比率方面,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血管数目明显较多,血流速度相对较快,动脉阻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较为清晰地显示患者血流分布情况,实现对血管流速的动态监测,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解桂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内镜全层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内镜全层切除术(EFR)对胃固有肌层间质瘤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8月于烟台毓璜顶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发现并经超声胃镜、CT 或MRI 检查,提示为胃固有肌层间质瘤患者18例,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 EFR 治疗,术后随访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经 EFR 治疗的18例患者,病变均一次性完整切除。切除肿瘤大直径1.2~3.0 cm,平均大直径为1.8 cm。EFR 手术时间为45~120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85.5 min。术后病理证实2例位于胃体的肿瘤为平滑肌瘤,其余均为间质瘤。术后均未出现出血、腹膜炎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12个月,创面愈合良好,病变均无残留或复发。结论 EFR 治疗胃固有肌层间质瘤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整体切除率高的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翟千慧;黄留业;刘运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护理干预与老年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为提高老年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50例出院后在家疗养的老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家庭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在社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认知干预、心理干预、饮食干预、用药干预、运动干预、预防并发症干预)3个月,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在 SF-36生活质量表上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P<0.05)。结论社区护理是医院内护理的补充和延伸,可有效减少老年骨折患者心理障碍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晖;吴鹏;王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关于论文中名词术语书写的要求

    1.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中医名词术语按 GB/T 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执行,经络针灸学名词术语按 GB/T 16751.2-1997《经穴部位》和 GB/T 16751.3-1997《耳穴名称与部位》执行。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录者应附注拉丁文。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家庭护理干预对合并吞咽障碍脑出血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究讨论家庭护理干预对合并吞咽障碍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8月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收治的合并吞咽障碍的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家庭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和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心率、血压、吞咽障碍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吞咽困难均减少,试验组患者吞咽障碍的改善率为86.67%,对照组为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护理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对合并吞咽障碍脑出血患者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作者:叶莉;颜慧英;何小玲;赖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婴幼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喉罩与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两种通气方式在婴幼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手术中对婴幼儿血流动力学和通气功能的影响。探讨喉罩用于婴幼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80例择期手术患儿,根据建立通气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即喉罩组(LMA组,40例)和气管插管组(ET组,40例)。分别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喉罩和气管插管置入前、置入后、气腹后以及术后拔除喉罩或气管插管后的 SBP、DBP、HR、SpO2的数值的变化以及术后误吸、喉痉挛、咽喉部不适、胃胀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综合评价喉罩用于婴幼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及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前的 SBP、DBP、HR、SpO2值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置入后和术后拔除喉罩或气管插管,ET 组各时点的SBP、 DBP、HR 均显著增高(P<0.05),LMA 组的 SBP、 DBP、HR 虽有所增高,但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喉罩组的 SBP、DBP、HR 显著低于气管插管组(P<0.05)结论喉罩通气装置使用简单、无创伤,对大多数婴幼儿都适用,可安全有效的用于婴幼儿腹腔镜手术的气道管理。

    作者:杨梦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颅脑损伤的应用价值

    目的:应用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早期检查颅脑损伤,发现外伤性脑梗死予以早期干预治疗。方法选择2013年1至8月六安市立医院收治的行早期 DWI 检查的颅脑外伤患者52例,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7~69岁,平均年龄(41.09±15.7)岁,其中车祸17例,摔伤15例,坠落伤12例,殴击伤8例。住院体检:GCS 评分,3~8分5例,9~12分8例,13~15分39例。入院时常规头颅 CT 检查,硬膜外血肿10例,硬膜下血肿合并脑挫裂伤15例,弥漫性轴索损伤3例,单纯脑挫裂伤或脑室内血肿16例,未见异常8例。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或弃骨瓣减压术11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常规在3~72 h 行 DWI 检查,通过施加弥散敏感梯度,DWI可以反映水分子的弥散运动幅度。结果 DWI 检查发现颞叶梗死3例,颞顶叶梗死2例,颞枕叶梗死5例,脑干梗死2例。结论由于 DWI 的敏感性高,且成像时间短,大部分患者容易完成检查, DWI 可作为神经系统常规检查序列。

    作者:朱成;王淮;杜宏宇;许少平;马林;赵文生;李志豪;王海;张敏;杨军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和无张力式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1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疝修补术患者60例,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有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对照组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成人腹股沟疝,腹腔镜疝修补术较无张力疝修补术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康复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侯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疗效。方法选择胃上部癌患者5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全切组(n=30)和部分切除组(n=20),全切组采用胃全切术治疗,部分切除组采用部分胃部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的体质量及营养状况、并发症、1年、3年生存率情况。结果全切组、部分切除组体质量降低程度差异不明显;术后7 d,部分切除组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全切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1年、3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胃上部癌的治疗,采用胃全切术和近端胃部分切除术可获得较一致的临床疗效,然而胃全切术术后营养状况较差,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如高龄、多种基础疾病等患者,宜选择近端胃切除术治疗。

    作者:张国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药物对 HIV/AIDS 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HIV/AIDS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1年3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收治的 HIV/AIDS 肺部感染患者141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给予头孢曲松钠2.0 g 静脉点滴,2次/d;试验组9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治疗,以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健脾培元为主,采用咳喘康微丸3 g 口服治疗,3次/d。两组疗程4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胸闷、咳嗽、喘息症状在治疗0、28 d 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医药能改善临床症状,特别是在改善咳嗽、气喘等方面有较好优势。结论中药联合抗生素治疗 HIV/AIDS 肺部感染效果好,且优于单独使用抗生素效果,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及长期住院和药物的副作用。

    作者:张世玺;杨晓莉;徐立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布地奈德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多索茶碱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娄底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72例,将其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静脉滴注多索茶碱治疗,治疗组患者则采用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而治疗组则为8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种肺通气功能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得到明显提升(P<0.05);与此同时,治疗组患者各项肺通气功能指标均比对照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结论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时,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各项肺通气功能。

    作者:李峥嵘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免疫组化表达在乳腺癌前驱病变与微浸润性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子标记物免疫表型在正常乳腺组织及癌前病变、浸润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检测30例正常乳腺组织、20例非典型导管增生(ADH)、60例导管原位癌(DCIS)、20例小叶原位癌(LCIS)、90例浸润性癌(IDC)中 CK5/6、CK34βE12、P63、HHF-35、CK19、E-cadherin、P120-catenin 的表达,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结果(1)30例正常乳腺组织定向干细胞 CK5/6阳性,CK19、HHF-35阴性;腺中间细胞表达 CK5/6和 CK19,腺终端细胞仅表达 CK19;肌中间细胞表达 CK5/6和 HHF-35,终端细胞仅表达 P63、HHF-35。(2)普通型导管增生(UDH)与 ADH 及低级别 DCIS 鉴别诊断:26例 UDH 导管周肌上皮 P63、HHF-35阳性,管内细胞 CK5/6、CK19、ER 阳性呈明显异质性,CK5/6、CK34βE12、P63、HHF-35呈马赛克样表达模式;ADH 不表达 CK34βE12和 CK5/6。(3)ADH 和低级别 DCIS 鉴别:17例 ADH、49例 DCIS 导管周肌上皮 CK5/6、CK34βE12、P63、HHF-35连续阳性,3例 ADH、11例部分导管肌上皮间断或连续阳性;管内细胞 CK5/6阴性,增生区内细胞 CK19弥漫阳性。(4)CK5/6、P63、HHF-35鉴别高级别 DCIS 及 IDC:高级别 DCIS 管周肌上皮 CK5/6、CK34βE12、P63、HHF-35阳性, IDC 则阴性。(5)导管原位癌小叶化与小叶原位癌:CK5/6、CK34BE12、E-caderin 及 P120组合可鉴别。结论免疫组化 CK5/6、34βE12、P63、HHF-35、CK19、E-cadherin 、P120-catenin 组合对乳腺癌前病变与早期微浸润癌具有辅助鉴别价值。

    作者:周晓燕;胡玉莲;王刚平;王洪远;王玲;梅岚;林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功能检测中的意义

    目的:对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功能检测中的意义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28例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对比3组患者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 C(Cys C)、β2-微球蛋白(β2-MG)与血肌酐水平(Scr)。结果单纯糖尿病组与糖尿病肾病组 Cys C、β2-MG、BUN、Scr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 Cys C、β2-MG、Scr 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两组 BUN 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检测中,Cys C 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评价患者肾功能的重要指标。

    作者:吴光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更正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滑车神经鞘瘤的研究进展

    滑车神经鞘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肿瘤,术前诊断较为困难,一般需经术中肿瘤与滑车神经的解剖关系证实。其特征性症状是复视、偏瘫、小脑共济失调。MRI 检查示边界清楚的肿块,肿瘤周围几乎无水肿,注射造影剂后信号呈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根据肿瘤的起源、生长方向、影像学及临床表现,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手术切除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滑车神经鞘瘤的手段,根据解剖特点和分型,采取相应的手术入路,从而提高肿瘤的全切率。立体放射外科是治疗非前庭蜗神经鞘瘤的有效和微创方法,滑车神经鞘瘤是一种良性病变,预后良好。

    作者:樊雁峰;汪剑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儿童右侧膈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肺内转移一例

    患儿,女,8.5岁,因咳嗽2周、发热10 d 就诊,阵发性咳嗽,日夜皆有,活动后稍加重,无痰。发热,初高,热峰39℃,后38.5℃左右,无喘息,食纳稍差,无恶心及呕吐,睡眠尚可,活动如常,无头痛。曾用头孢克肟、美普清、孟鲁司特治疗1周,热降,咳嗽仍有。体检:神清,呼吸平,营养发育可,咽红轻,扁桃体无肿大,口腔黏膜无溃疡及疱疹,两肺音粗,基本对称,未及啰音,心率92次/min,腹软,肝脾无肿大,无压痛,无包块,无皮疹。2013年7月11日血常规 WBC 9.7×109/L,N 0.495,L 0.426,M 0.054, E 0.024,HB 135 g/L,PLT 340×109/L,CRP 19 mg/L;2013年7月17日血常规 WBC 9.2×109/L,N 0.49,L 0.404,M 0.045,E 0.056,HB 133 g/L,PLT 524×109/L,CRP 6 mg/L,血清支原体抗体 IgM 3.32 AU/ml,IgG 82.7 AU/ml。胸片示右肺中野近肺门处巨大实体肿块,8 cm×5.6 cm×4 cm,密度均匀,边缘清晰,考虑右上肺转移灶。既往史:2010年11月因反复腹痛1周就诊于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B 超提示膈肌上源于膈肌实体肿瘤,CT 示肿瘤源于右膈内侧向胸腔生长,3 cm×5 cm×4 cm,密度均匀,无钙化,边缘清晰光整,增强无强化,部分肺组织被压迫,手术切除,病理示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恶性小圆细胞瘤),化疗2年,复查胸片、头颅 CT、B 超未见异常,停药6个月。2013年7月25日再次手术切除肿瘤,病理示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目前继续化疗中。

    作者:柴建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