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程伟雄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 吸入治疗
摘要: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剂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6例确诊为中、重度哮喘患者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剂160μg/4.5μg/吸,2吸/次,2次/d,共用12周.观察吸入前与吸入后的临床症状、肺功能指标变化及药物反应.结果 通过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肺通气功能.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剂控制哮喘发作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轻微.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范围MRI扩散加权成像在食管、贲门癌淋巴结微转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大范围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食管、贲门癌术前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的效果.方法 35例食管癌术前行大范围MRI扩散加权成像,判定异常淋巴结数量及位置,与手术所见及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大范围MRI扩散加权成像发现淋巴结转移23例,病理结果转移18例,大范围MRI弥散成像无淋巴结转移12例,病理结果无转移9例;大范围MRI扩散加权成像、病理结果欠符合7例,总符合率80%,锁骨上和纵隔淋巴结符合率达82.8%,腹部淋巴结符合率55.6%.结论 大范围MRI扩散加权成像对食管、贲门癌术前判断淋巴结转移较敏感,是食管、贲门癌术前评估淋巴结转移情况好方法,对直径<0.5 cm的淋巴结良恶性判定尚有不足.

    作者:秦永春;费立聪;李成立;匡立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微波配合良好护理治疗慢性宫颈炎18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微波配合良好护理治疗180例各型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利用微波的热效应使蛋白凝固原理治疗慢性宫颈炎并配合良好护理治疗宫颈炎.结果 在良好护理条件下用微波治疗宫颈炎疗效显著,一次治疗后痊愈175例,有效5例,治愈率97.2%,总有效率100%,5例经第二次治疗后痊愈,治愈率100%.结论 微波治疗具有操作简单、无烟、无味、止血效果好、治愈率高、患者无痛苦、乐于接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秀红;刘淑会;贾莹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边切边缝法)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良性甲状腺肿块的疗效及临床应用.方法 对170例患者分别用改良法(90例),传统术式(80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改良法:小切口,不离断颈前肌群,由下极开始边切边缝,操作在甲状腺被膜内进行,不进入气管食管间沟,随时调整切除及保留的大小.结果 改良法90例术后声音嘶哑2例,发生饮水呛咳2例,l周后均恢复正常;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低下1例,4 d后消失;无甲状腺危象等并发症;常规法80例术后声音嘶哑6例,发生呛咳5例,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低下5例;改良法与常规法引起神经和甲状旁腺损伤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甲状腺次全切除采用改良法能减少出血和手术时间,减少神经及甲状旁腺的损伤.

    作者:赖能胜;利丽仪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显微镜下微创小骨窗法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行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64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穿刺引流术,术后2~3 d复查头颅CT示血肿清除率均在80%以上.随访6个月,ADL分级:Ⅱ级21例(32.81%),Ⅱ级24例(37.50%),Ⅲ级8例(12.50%),Ⅳ级2例(3.12%),Ⅴ级3例(4.69%),死亡6例(9.38%).结论 小骨窗开颅术是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焦卫东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扩张治疗242例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扩张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沙氏扩张器治疗242例吻合口狭窄患者.结果 共行扩张治疗647例次,平均2.67次/人.有效率99.1%,痊愈率达87.6%.结论 采用沙氏扩张器是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一种安全、简便、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林焕雄;蔡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颈椎损伤的X线与CT诊断

    目的 探讨常规X线和CT扫描对颈椎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0例X线和CT诊断为颈椎损伤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50例,受损椎体共60个.低位颈椎骨折并(或)脱位27例,寰椎骨折9例,寰枢椎脱位8例,枢椎骨折6例.X线平片显示椎体后缘联线异常24例,CT片根据脊柱三柱结构诊断不稳定骨折28例,椎管0度狭窄22例,1度狭窄17例,2度狭窄8例,3度狭窄3例.外伤性颈椎间盘脱出10例.结论 对于颈椎损伤的患者,应常规行X线和CT扫描检查,以利于为临床提供更全面可靠的信息.CT能对颈椎损伤做出较全面、准确的诊断,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可作为颈椎损伤临床术前诊断和治疗的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

    作者:黄金龙;周鹏;高雪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体外人血灌注猪肾的异种肾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试验研究

    目的 体外人血灌注猪肾,初步探讨异种肾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hyperacute rejection,HAR)机理.方法 将猪肾随机分为对照组(1组,3例)采用猪自体血灌注,试验组分别采用人全血(2组,5例)、补体去活化人血(3组,5例)和去除天然抗体人血(4组,5例),灌注离体猪肾30 min,计算每5min肾血流率和肾血管阻力,灌注结束后肾组织样本行免疫组化病理检查.结果 2组猪肾出现HAR,血管阻力增加,血流率下降,无泌尿.余三组猪肾未出现HAR,血管阻力及血流量维持稳定,持续有泌尿.结论 人血补体去活化或天然抗体廓清可避免灌注猪肾时的HAR.

    作者:熊大芾;贾英斌;关晓东;张百萌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不同手术时期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时期治疗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9年5月本院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72例,观察所有病例病死率、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重症急性胰腺炎经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后死亡15例,病死率20.83%;并发症发生30例,并发症发生率41.66%;治愈57例,治愈率79.16%.结论 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应进行积极的保守治疗有效的抗休克和联合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维持保证循环和呼吸功能紊乱、加强支持治疗可使大部分患者进入恢复期,然后进行手术可以使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

    作者:王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减压手术治疗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路脊髓减压、植骨、前路Z-Plate钢板内固定术治疗41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结果 本组41例患者术后神经损害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功能恢复明显,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Frankel法分级:A级2例,B级7例,C级8例,D级10例,E级14例.术后CT复查椎管内无后移骨折块,容积扩大明显.术后x线片示植骨全部融合,脊柱后凸Cobb角矫正到0°~8°,平均4°,未见后凸加重,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使骨折彻底减压,植骨融合率高,能有效维持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赵战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经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和手术证实的小儿肠套叠120例.结果 120例小儿肠套叠,低频超声检出112例,检出率93.33%,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119例,漏诊1例,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率99.16%,11例超声提示肠坏死可能,手术后证实.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小儿肠套叠的检出率高,彩色多普勒可间接提示肠套叠是否合并有肠坏死可能,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是目前临床早期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冼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手术的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急诊剖宫产手术的产妇60例,年龄23~34岁,体质量60~80 kg,身高152~170 cm,ASA Ⅰ~Ⅱ级,无腰-硬联麻醉禁忌证,排除子痫、糖尿病、心脏病及其他妊娠合并症.随机分为两组:R组,使用0.75%罗哌卡因2 ml+芬太尼1 ml;B组,使用0.75%左旋布比卡因2 ml+芬太尼1 ml.

    作者:张彩霞;张祖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产妇DIC中凝血与纤溶系统水平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产妇弥漫肉性血管内凝血(DIC)时凝血与纤溶系统水平检测并分析.方法 本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产科DIC52例为DIC组,同期与本科健康体检的门诊患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内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2二聚体(D-D)、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3 P试验,进行比较并观察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DIC组与对照组进行观察检测内容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产妇患者出现明显的凝血功能指标如D-D、PT、FDPAPTT等明显异常时,应特别警惕D IC的可能.如存在D IC的诱发因素和凝血、纤溶异常但尚未达到D IC的确诊标准,可能正处于D IC的前状态,应引起临床高度的重视,笔者的观察显示,联合D-D,FDP和APTT检测是早期诊断DIC的好策略.

    作者:许秀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血清VEGF的表达与肌营养不良症的关系

    目的 检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的血清血管生长因子(VEGF)水平,鉴定其是否与肌营养不良症的疾病发展有关.方法 对46例肌营养不良患者,其中32例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DMD)、9例Becker肌营养不良症(BMD)、5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DM)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进行检测.15例健康人和8例疾病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DMD患者血清VEGF为(274.7±2.52)pg/ml,BMD患者的为(358.8±9.64)pg/ml,DM患者为(165.0±6.34)pg/ml,而健康对照组为(1 48.3±2.91)pg/ml,疾病对照组为(153.7±5.42)pg/ml.与DM组和对照组相比,BMD的VEGF水平显著提高.而DMD组中卧床的患者相对于坐轮椅的DMD、DM组和对照组则VEGF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VEGF可以反映肌肉组织低氧和/或缺血状况,并且与DMD和BMD患者的疾病发展过程有关.

    作者:王文峰;彭佳鹏;马佩炯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并研究其应对策略,为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从本市4所医院在手术室工作一年以上的护士随机抽取70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国内认可的SCL 90症状自评量表和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作为调查工具,将收集的资料通过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结果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状况显示在工作量及时间方面和压力总分有显著性差异.手术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相关性不大,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及资源、患者护理及管理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诸多手术室工作压力方面的问题,以及一些引起手术室护士心理压力增加的相关因素存在,严重影响着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乃至影响护理质量.手术室的护理管理者应了解护士的心理需求,实行人性化管理,提供继续教育和参加应对工作压力能力训练的机会;护士要正确对待压力,提高心理防御能力,学会自我减压,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作者:邓新连;赵砚霞;王清香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剂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6例确诊为中、重度哮喘患者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剂160μg/4.5μg/吸,2吸/次,2次/d,共用12周.观察吸入前与吸入后的临床症状、肺功能指标变化及药物反应.结果 通过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肺通气功能.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剂控制哮喘发作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程伟雄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联合来氟米特与贝那普利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联合来氟米特与贝那普利方案运用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以本院门诊和病房治疗的12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联合来氟米特,贝那普利以及强的松方案治疗16周,观察24 h尿蛋白,血生化以及不良反应,以前后对照方式比较该方案的疗效.结果 联合来氟米特与贝那普利方案能有效降低24 h尿蛋白和血总胆固醇(5.16±3 21)vs(1.35±0.24),(8.71±2.51)vs(5.21±2.35),P<0.05,提升血清白蛋白(22.37±6.24)vs(36.72±3.68),P<0.05),16周内缓解率达到91.67%.治疗前后血白细胞没有明显下降(7.66±2.37)×109/Lvs(8.12±2.65)×109/L,P>0.05.结论 联合来氟米特与贝那普利方案能有效增加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缓解.

    作者:郑林鸿;黄辉;陈洁;蔡雪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超声乳化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MMC)及经角膜的调整缝线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69例(72眼)术中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再以角膜缘为基底做5 mm ×4 mm 1/2板层厚巩膜瓣,0.2~0.4 mg/ml MMC棉片置于结膜和巩膜瓣下3~5 min,再以大量BSS冲洗,继之进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切除小梁2 mm×2.5 mm,剪除周边虹膜少许.巩膜瓣顶端间断缝合2针,侧面缝经角膜的调整缝线.间断缝合Tenon's囊,结膜连续缝合.结果 平均随访(7.36±4.64)个月,术后视力提高者46眼(63.89%),不变19眼(26.39%),下降7眼(9.27%).术前平均眼压(28.67±10.69)mm Hg(1mm Hg=0.133 KPa).术后随访期末眼压21 mm Hg以下66眼(91.67%),功能性滤过泡91.67%,非功能滤过泡6眼(8.33%).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浅前房、前房渗出等.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及术中应用丝裂霉素、调整缝线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淑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眼内异物的B超诊断及漏诊分析

    目的 分析眼内异物的B超诊断图像特征及漏诊情况.方法 应用Cine-Scan法国光太AB超声诊断仪对我院126例手术前眼内异物外伤患者进行B超检查,并根据经手术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金属异物占74.6%,非金属异物占25.4%;球内异物占81.8%、眼球壁异物占9.5%和眶内异物占7.1%;漏诊占1.6%.漏诊原因主要是B超未能发现微小异物和临床医生未对有眼内异物征象的外伤患者行B超检查.结论 B超检查对眼内异物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在眼科临床诊疗过程中,对有眼外伤史尤其有眼内异物症状的患者,B超应列为常规检查,以避免漏诊、误诊.

    作者:林先轩;骆荣江;彭玲妹;刘韶瑞;张雪芬;周建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男性首发抑郁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的变化及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男性首发抑郁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89例男性首发抑郁症患者以及4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水平,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结果 ①病例组TS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病例组FS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男性首发抑郁症患者同时存在甲状腺和性腺功能的紊乱.

    作者:温盛霖;程敏锋;王厚亮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目前已成为法定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表现为发热及手、足、口腔等部位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出现脑炎、肺水肿等.本院对收治的120例手足口病患儿,采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永辉;王晓萍;董崇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