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丽
目的 了解本院临床分离的耐红霉素葡萄球菌中诱导型克林霉素的检出率及耐药状况.方法 按临床试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ISI)K-B纸片法检测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同时CLSI2004年推荐的双纸片协同法(D-试验)检测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结果 293株葡萄球菌D-试验阳性的是62.2%,其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57.7%,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4.5%.结论 实验室常规开展D-试验检测红霉素对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提供临床医师合理选用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和链阳菌素B类(MLSB)抗菌药物.
作者:徐红云;付姝俊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行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64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穿刺引流术,术后2~3 d复查头颅CT示血肿清除率均在80%以上.随访6个月,ADL分级:Ⅱ级21例(32.81%),Ⅱ级24例(37.50%),Ⅲ级8例(12.50%),Ⅳ级2例(3.12%),Ⅴ级3例(4.69%),死亡6例(9.38%).结论 小骨窗开颅术是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焦卫东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本研究应用MSCT、MRU对泌尿系统结石进行成像,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优劣,进一步提高影像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采用多层螺旋MSCT及高场MRI对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应用工作站后处理方法进行图像处理,各由两位影像专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78例患者,78例结石患者均经MSCT检查,其中60例经MR检查.MSCT平扫对结石显示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100%,MRU对结石显示的敏感度为96%,特异度为90%.MSCT 2.5 mm层厚重建图像显示小结石总数与5 mm层厚扫描图像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0),MR对小结石均未能良好显示.MSCT、MRU两者总体图像质量无显著差异(P=0.53).厚层MRU图像质量优于多层薄层MIP重建MRU重建图像(P=0.041).结论 MSCT平扫薄层重建对于显示小结石具有明显的优势.MRU无电离辐射,适用于婴幼儿或孕妇患者.MSCT、MRU扫描范围大,均适用于多病灶患者的检查,结合原始图像,可以全面评价患者泌尿道疾病.
作者:王煜;孙景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介绍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各种导致产后出血及时采取护理措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结果 本组360例产后出血抢救成功率100%,康复良好.结论 恰当的预防、护理措施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张彩英;黄秋燕;熊彩娟;陈妙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大范围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食管、贲门癌术前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的效果.方法 35例食管癌术前行大范围MRI扩散加权成像,判定异常淋巴结数量及位置,与手术所见及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大范围MRI扩散加权成像发现淋巴结转移23例,病理结果转移18例,大范围MRI弥散成像无淋巴结转移12例,病理结果无转移9例;大范围MRI扩散加权成像、病理结果欠符合7例,总符合率80%,锁骨上和纵隔淋巴结符合率达82.8%,腹部淋巴结符合率55.6%.结论 大范围MRI扩散加权成像对食管、贲门癌术前判断淋巴结转移较敏感,是食管、贲门癌术前评估淋巴结转移情况好方法,对直径<0.5 cm的淋巴结良恶性判定尚有不足.
作者:秦永春;费立聪;李成立;匡立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本科自2005年开展利用YL-1血肿粉碎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基底结区)以来,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本科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基底结区,血量>30 ml)患者207例,外科住院开颅手术患者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A、对照组B、对照组C均为69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扫描确诊.
作者:宫旭海;肖岷;李雪松;杨彩云;周秀玉;段雪峰;王铁燕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实施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320例患者的资料.结果 自从本院开展了以糖尿病为主的科普宣教工作以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于入选的320例患者,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经过健康教育,患者的健康知识、自我管理及患者自我保健预防的方法、技巧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使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大幅度提高,自觉地采用遵医行为,提高了对疾病的控制率.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通过多种方式相结合加上针对性教育,并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体护理始终,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的认识和自身管理,对血糖的控制及并发症的预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菊芬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的血清血管生长因子(VEGF)水平,鉴定其是否与肌营养不良症的疾病发展有关.方法 对46例肌营养不良患者,其中32例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DMD)、9例Becker肌营养不良症(BMD)、5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DM)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进行检测.15例健康人和8例疾病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DMD患者血清VEGF为(274.7±2.52)pg/ml,BMD患者的为(358.8±9.64)pg/ml,DM患者为(165.0±6.34)pg/ml,而健康对照组为(1 48.3±2.91)pg/ml,疾病对照组为(153.7±5.42)pg/ml.与DM组和对照组相比,BMD的VEGF水平显著提高.而DMD组中卧床的患者相对于坐轮椅的DMD、DM组和对照组则VEGF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VEGF可以反映肌肉组织低氧和/或缺血状况,并且与DMD和BMD患者的疾病发展过程有关.
作者:王文峰;彭佳鹏;马佩炯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采用硝酸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强心剂、降血脂药,抗凝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42例,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同时,服用曲美他嗪20 mg,3次/d,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半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分别经多普勒超声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和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及6 min步行距离.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LVEF、6 min步行距离等相关参数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进一步提高患LVEF、6 min步行距离等,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曲美他嗪与其他常规药物联用应用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是安全的,能进一步改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
作者:李勇;菅朝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自2007年5月至2009年10月,笔者将0.3%罗哌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麻醉78例,应用于小儿阑尾炎,腹股沟疝,精索鞘膜积液及下肢等手术,取得了满意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孝东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 ondyiltis,AS)患者的铁蛋白的变化及其与病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40例活动期AS患者铁蛋白、各活动性指标(ESR、CRP)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并检测上述指标;分析40例活动期AS患者铁蛋白与活动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活动期AS患者铁蛋白、ESR、CRP、IgG、IgA明显增高(P<0.05或P<0.01),而IgM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铁蛋白与ESR、CRP明显正相关(P<0.05或P<0.01),与IgA、IgG、IgM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活动期AS患者出现了铁蛋白、IgA、IgG的升高,且铁蛋白的升高与ESR、CRP具有相关性,IgA、IgG的升高提示活动期AS患者存在免疫紊乱,提示铁蛋白可以作为反应AS疾病活动性的一项客观指标,其升高机制可能是由于炎症因子的释放导致的免疫紊乱.
作者:孔梅;邢长永;王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PCI前后BNP变化并进行分析.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8例,根据病情及治疗情况分为PCI治疗组68例和药物保守治疗组60例,观察治疗前、治疗18 h、治疗4周脑利钠肽素变化.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比较PCI治疗组与药物保守治疗组治疗前P>0.05,治疗18 h与治疗4周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所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BNP均显著升高,充分说明BN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有这良好的临床指导意义,可以做为临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常规检查.经PCI治疗后,BNP值下降明显优于药物保守治疗,P<0.05有显著差异性.说明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早期应用PCI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冠脉循环,促进疾病的康复.
作者:文斌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并机械通气抢救急性感染性喉炎并Ⅲ度喉梗阻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4年10月至2009年10月本科住院16例急性感染性喉炎并Ⅲ度喉梗阻,在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基础上,选用较正常年龄对应管号小1-2号的气管导管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结果 16例患者痊愈.结论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在抢救急性感染性喉炎并Ⅲ度喉梗阻中的应用,可避免气管切开,减少气管切开的并发症.
作者:罗华清;罗海军;徐丽琼;李黎;刘慧贤;陈绮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讨论全程陪护对实施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生理及心理的变化.方法 选择住院分娩初产妇240例,按知情同意、自由选择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和照组120例、两组均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组实施全程陪产,对照组实施传统服务模式即分段管理,比较两组产妇的焦虑程度、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Apgar评分等.结果 两组产妇的焦虑程度、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等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中,全程陪护可提高镇痛效果,缓解产妇焦虑情绪,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是一种理想的以产妇为中心的产时服务模式,有利于提高产时质量,促进母婴健康.
作者:郭素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05年5月至2009年5月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200例,以上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后根据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本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在本组患者中Ⅰ型36例中,治愈34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为100%;Ⅱ型74例患者中,治愈66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为100%;Ⅲ型19例患者中,治愈13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9.8%.本组200例患者中,治愈184例,好转14例,无效2例,本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9.0%.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疗效显著,其治疗效果与慢性鼻窦炎临床分型分期有一定关系.
作者:王锦文;黄艳冰;王璐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上下泪小管同时断裂吻合术中环形置管术的疗效及手术方法.方法 10眼上下泪小管断裂均施行环形置管术.结果 10眼泪小管断裂均成功施行环形置管术,置入硬膜外麻醉导管,术后2~3个月拔管,长追踪1年,上下泪道冲洗通畅无泪溢者9眼,上下泪道通而不畅但无明显泪溢者1眼,无1眼下泪小点外翻.结论 上下泪小管断裂吻合适合施行环形硬膜外麻醉导管置管术,既修复了上下泪小管断裂,又防止了术后泪小点、眼睑外翻,且义管不易脱出.
作者:张前卫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替罗非班静脉负荷量0.4μg/(kg·min)30 min,后以0.1 μg/(kg·min)持续泵入36 h.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 观察组36 h、30 d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均未见大出血或少量出血,主要表现为牙龈出血、皮下淤斑、血尿及鼻出血.2组均未见有血小板减少.观察组和对照组的6 h血清cTnT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替罗非班观察组14 h及36 h血清cTnT峰值水平和平均cTn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ACS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有效.
作者:丁汉元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近年来由于介入治疗器械的改进以及桡动脉穿刺固有的优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断和治疗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经股动脉穿刺,本院自2007年5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对328例冠心病患者实行了经桡动脉穿刺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对其护理资料进行总结,旨在对其并发症作初步探讨.
作者:姬会霞;姚慧慧;王金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近年来,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以及美国心脏学会(AHA)、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等国内外的有关学术团体先后发表了许多有关cTn临床应用建议或导则的重要文件,这些文件一致认为,心肌肌钙蛋白(cTn)是目前用于诊断心肌损伤时的确诊标志物.
作者:邢怀广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应用外侧小切口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06年4月至2009年4月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行常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引流量、输血量以及切口长度;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Harris评分.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输血量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侧入路小切口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快,但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作者:李志丹;吴春辉;肖彦燊;肖俊枫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