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肠道间质瘤23例临床病理分析

姜军永;李晓东;刘曙光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 GIST, 分子生物学研究, 神经源性肿瘤, 临床病理分析, 间叶源性肿瘤, 生物学特征, 平滑肌肿瘤,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化, 临床表现, 电镜技术, 蛋白产物, kit基因, 新认识, 消化道, 特异性, CD117, 症状, 突变
摘要: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常见间叶源性肿瘤,临床表现除有腹部不适、腹痛、便血等一般症状外,无特异性.以往把GIST混同于平滑肌肿瘤和神经源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免疫组化、电镜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对GIST有了新认识,认为GIST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主要的生物学特征是kit基因突变和kiI蛋白产物(CD117)的表达.现对本院收治的23例GIST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点.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预后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ECCC(uterine endometrial clear cell carcinoma,EC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PD-ECG/TP)的表达,从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方面来探讨ECCC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4例ECCC组织中VEGF、TP的表达,根据VEGF表达情况分成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差异.结果 在ECCC组织中,VEGF/TP均有较高的表达,两组患者的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时间长于高表达组.

    作者:丁小秋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早产儿抚触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抚触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抚触组和对照组各30例,抚触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增加抚触.结果 抚触组早产儿体质量、摄奶量及睡眠时间较对照组增加,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抚触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有显著促进作用,有利于早产儿身心健康发育.

    作者:孙红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雷诺考特鼻喷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分析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tis,AR)是指由IgE介导的鼻黏膜变应性炎症反应.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有鼻塞、流鼻涕、鼻痒、打喷嚏以及嗅觉功能障碍等.本科于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采用雷诺考特鼻喷雾剂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牟基伟;姚雅芬;张爱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中药雾化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哮喘65例

    目的 观察中药雾化合布地奈德吸入对儿童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诊断明确的急性发作期的65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中药雾化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7 d,观察大呼气峰流速(PEF)值及临床疗效,住院天数,并测定治疗前后IgE变化.结果 在PEF值升高及临床疗效、住院天数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IgE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中药雾化合布地奈德吸入对儿童哮喘的治疗效果好,且安全经济.

    作者:齐占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不完全川崎病23例临床特点

    目的 探讨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疗方法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2000年以来收治住院的23例IKD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给予静脉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治疗,以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23例IKD患儿中男13例,女10例,男女比例为1.3:1;年龄5个月~9岁,其中<1岁2例,1~3岁12例,3~5岁6例,>5岁3例,平均发病年龄为2岁9个月;发病季节11~4月.临床表现全部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占100%,6条诊断标准中仅具备2条者3例,占13.4%,具备3条者15例,占65.22%,具备4条者5例,占21.2%,合并冠状动脉损害者8例,占34.78%,无一例发生巨大冠状动脉瘤.复发一例,无一例死亡.结论 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具有很不典型的特点,要加强对IKD的早期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防止冠状动脉瘤的形成.

    作者:宋红;宋涣清;李志洁;鲍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超声胎儿测量系统预测胎儿体重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胎儿测量系统预测胎儿体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对450例足月胎儿进行双顶径(BPD)、股骨长度(FL)、腹前后径(APTD)、腹横径(TTD)的测量,由超声诊断仪自带公式计算出所估计的体重,把预测体重和实际出生体重进行对比分析,并依据性别和新生儿体重进行分组对比分析.结果 超声预测胎儿体重与实际出生体重符合者374例,符合率83.1%.体重预测的准确性与胎儿性别和新生儿体重无明显关系.结论 本文使用超声测量双顶径等四项指标能更准确的估测胎儿体重,既克服了单一参数的片面性,又避免了更多指标测量的繁琐,不失为一种客观、准确、科学、简便,可重复的方9法,可以更好的服务与应用于临床.

    作者:王燕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TK1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TK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1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TK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35/50)和6.7%(1/15),具有显著性差异,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与年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ER、PR无关.结论 TK1表达与肿瘤细胞增生和分级有关,有望成为肿瘤恶性度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但其确切机制以及与肿瘤进展间的关系需深入研究.

    作者:陈秀娇;蔡庆发;张鹏飞;郑建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肠镜检查确诊的消化道出血38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及病灶部位分布.方法 回顾性分析结肠镜诊断下消化道出血385例.结果 ①本组385例因下消化道出血者行结肠镜检查,明确病病冈者有366例(95.66%).病因以溃疡性结肠炎(溃结)、直肠炎居首位,占31.69%,其次是肛裂、痔(17.92%)和慢性结肠炎性反应(17.66%);②病灶部位以直肠多见,占45.71%,其次乙状结肠占29.61%,降结肠占9.61%.结论 下消化道出血为临床常见症状,其病因繁杂,易造成漏诊、误诊.及时的结肠镜检查对于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是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张逸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的抑郁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出现抑郁的原因及干预对策.方法 患者108例,其中60例患者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派专业护士给予护理,发现情绪异常者,及时给予评估和记录,并进行全程跟踪护理,分析原因并给予干预,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60例患者中有情绪异常者18例(其中焦虑烦躁者8例,好发脾气生气易怒者7例,忧愁忧郁者3例)占30%.经护理干预有效,其中因性格内向固执者2例效果差.余48例经随访有2例出院后自杀.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遗留偏瘫较常见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情绪变化,及时发现给予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杨会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医用臭氧注射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治疗方法多样,本院自2005年3月至2008年6月采用经皮医用臭氧注射术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孟丽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心境稳定剂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对氯氮平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合用心境稳定剂后是否有效.方法 33例氯氮平组年龄、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各组在把氯氮平减量的情况下,分别合用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碳酸锂治疗.结果 第8周末,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治疗下降≥20%15例(4S.4%),≥50%9例(27.2%).TESS总分比较,治疗前后无差异.结论 对氯氮平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合用心境稳定剂后仍有一定疗效.

    作者:高红锐;王艳;白翠梅;郭雄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泮托拉唑治疗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治疗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68例大于60岁以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用泮托拉唑针剂40 mg静滴bid,对照组用奥美拉唑针剂40 mg静注bid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止血时间、心、肝、肾功能生化指标.结果 泮托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73%和71.8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呕血、黑便停止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生化指标均无异常改变,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泮托拉唑治疗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张志虎;张有建;贾志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白细胞介素-2与蒸馏水联合顺铂胸腔注射治疗肺癌引起的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应用免疫生物制剂和抗肿瘤药物对肺癌引起的恶性胸腔积液的局部治疗效果及比较.方法 将64例中到大量胸腔积液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不同药物治疗.A组:27例,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IL-2)治疗.B组:37例,用蒸馏水联合顺铂.全部患者均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彻底引流胸液后注入药物,并进行了全身化疗.结果 有效率为A组87.8%,B组95,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完全缓解率(CR)为A组45.4%,B组55.0%,B组优于A组.局部注射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胸痛、发热等不良反应.结论 胸腔闭式引流后胸腔内注入免疫生物制剂或抗肿瘤药物治疗肺癌引起的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志杰;冯桂新;李同源;王永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68例182眼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1周矫正视力>0.3共153眼,占84.07%,术后1周矫正视力在0.06~0.2之间共14眼7.69%,术后1周矫正视力<0.05有5眼,占2.75%.手术疗效满意.结论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效果肯定,技术容易掌握,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铁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高龄股骨近端骨折52例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通过对52例70岁以上高龄般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手术治疗分析,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围手术期注意事项及术后康复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70岁以上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对手术适应证的把握,手术方式的选择,围手术期注意事项及康复治疗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病例无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死亡1例.随访患者50例,平均随访12个月,功能优良者46例,占88.5%;可4例,占7.7%;差2例3.8%.结论 高龄股骨近端骨折只要无手术禁忌证,应积极创造条件,进行手术治疗.合理的围手术期治疗及正确的手术方式和技巧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同时康复治疗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必不可少的环节.

    作者:杨海涛;邢斐;冯明光;王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参附注射液预注在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期间的循环稳定作用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SF)在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期间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老年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参附组(SF组)和对照组(C组)各100例.SF组于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注射SF注射液100 ml,C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5 min后开始麻醉诱导;两组均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2 mg/kg,芬太尼4 μg/kg,异丙酚2 mg/mg,于麻醉前静息状态下、插管即刻、插管后1 min、3 min、5 min、10 min、15 min分别测定并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等,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F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及插管时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预注在维持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于海芳;李界平;李晓征;张芸;孙洁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氟桂利嗪治疗300例抗痨药引起中枢神经症状的疗效观察

    抗痨药中利福平、异烟肼及链霉素可引起头痛、头昏、共济失调.在抗痨患者当中这些中枢神经症状(以下简称症状)在临床床上很常见也是很棘手的问题,近十余年来笔者采用氟桂利嗪口服解决这方面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李金;许敏;高琴;黄仑峰;张云志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改良微创手术治疗外伤性顽固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改良微创硬膜下积液引流手术方法与常规微创引流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术后1 d、10 d头颅CT扫描,测量两组患者硬膜下残留气体和液体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改良引流组仅有微量气体和液体残留,而常规法引流组则有较多气体和液体残留,两组积气和液体残留量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改良微创硬膜下积液引流手术是治疗顽固性硬膜下积液的更好的方法,符合生理,引流彻底,手术效果好.

    作者:李香迎;张成刚;展如才;刘涛;田爱民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失代偿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低钠血症67例分析

    目的 探讨肺心病失代偿期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本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呼吸科住院的67例肺心病失代偿期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同期收治失代偿期肺心患者197例,其低钠血症发生率为34.01%,低钠血症常见且易被忽视易误诊为肺性脑病.结论 低钠血症在失代偿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较为常见,能否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肺心病失代偿期低钠血症应提高认识并及时纠正.

    作者:钱震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代谢综合症对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研究代谢综合症(MS)对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39例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MS组和对照组,分析MS及代谢紊乱指标的多少对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具有MS的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及BI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相关性;随着代谢紊乱指标的增多,NIHSS评分增加,BI指数减少.结论 MS对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均有影响,且随着代谢紊乱指标的增加,患者的病情越重,预后越差.

    作者:徐晓华;李振东;周怀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