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厚祥
目的:以埃克替尼作为一线用药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性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进行治疗,探究其疗效.方法:对我院肿瘤科于2013年8月-2017年6月接收的40例EGFR敏感性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埃克替尼作为一线用药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和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40例NSCLC患者中21外显子基因发生错义突变的有17例,19外显子基因发生缺失突变的有23例.疾病控制率为80%,客观缓解率为62.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平均为7.81个月.NSCLC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多为一-二级的腹泻,皮疹.讨论:埃克替尼作为治疗EGFR敏感性突变的NSCLC患者的一线用药,治疗效果较好,皮疹和腹泻等不良反应较轻,对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
作者:蔡思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中频治疗仪辅助乳果糖治疗脑梗死后继发便秘的复发率和近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被确诊为脑梗死后继发便秘疾病的4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给对照组患者施行口服乳果糖的治疗手段,观察组患者在这一基础上施行中频治疗仪的治疗手段.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排泄积分、发作时间、复发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进行差异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排泄积分为(2.04±0.78),明显低于对照组(1.13±0.35),两者之间进行差异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35.0%),两者之间进行差异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起效时间为(2.45±1.47),显著低于对照组(1.16±0.79),两者之间进行差异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频治疗仪辅助乳果糖治疗能够使脑梗死后继发便秘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得以提升,使患者排泄积分得以降低,降低起效间隔和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运用和推广.
作者:赵秉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应用硫酸镁联合孟鲁司特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硫酸镁治疗,研究组采取硫酸镁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半年内,研究组发作次数、急救次数、入院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哮喘应用硫酸镁联合孟鲁司特治疗能够增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儿哮喘发作次数,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常慧贤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采用分期手术治疗(1期嵌甲部分切除,2期待炎症肿胀消退后行甲侧壁部分皮肤月牙形切除术)治疗顽固性嵌甲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对86例反复发病的难治性嵌甲症患者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行分期治疗术进行手术治疗,分析术后伤口愈合、嵌甲症症状缓解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86例(94趾)手术患者切口1期手术愈合时间3~7天,2期手术愈合时间5~11天.所有手术无切口感染.术后1年内有84例获得随访,失访2例.随访时间4~12个月,平均7.4个月.其中82例(90趾)疗效满意,未复发.2例均因外伤后处理不及时而复发,对症处理后治愈.结论:分期治疗难治性嵌甲症疗效好,复发率低,是治疗难治性嵌甲的理想方法.
作者:钮国荣;李佩群;胡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右美托嘧啶不同给药剂量麻醉在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在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随机抽取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单次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药物,对照组患者采用连续静脉泵住右美托咪定药物,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PACU停留时长、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方面相关数据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9.1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次静脉滴注的方式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将用量定位每千克0.6微克能够很好的实现镇定作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了,使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得到缓解,值得进行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红;高秀玲;张俊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对中心静脉导管在介入性超声中的应用效果作探讨.方法:研究中将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接收的需接受引流治疗患者380例纳为对象,将其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组为:对照组190例患者用外科手术引流治疗,观察组190例患者用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得出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在介入性超声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对需接受引流治疗患者的病情改善有着积极作用.
作者:白振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对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3月,在我县级医院医生收诊的在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患者96例,根据其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48例,实验组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采用中医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常规组患者采取西医基本的常规治疗,给患者静脉注射甘露醇药物,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过后,实验组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患的恢复情况,两组患者数据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活血化瘀方法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更加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提高了治疗效率.
作者:刘付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临床护理方法与独一味胶囊对于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以及机制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7年8月行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20例,依据患者术后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术后护理组(对照组)、专项护理管理组(护理组)与中药组,每组患者各30例.手术治疗前后,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散色比浊法检测血浆D-dimer、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FIB),比较3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关节感染、肺血栓栓塞症、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结果:治疗前后,3组患者血清CRP、IL-6、D-dimer、FIB水平明显下降(P<0.05).其中,中药组下降幅度显著低于护理组与对照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关节感染、肺血栓栓塞症、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以中药组低,其次为专项护理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一味胶囊联合术后专项护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原因与联合治疗显著降低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清炎性反应,降低凝血机制紊乱有关.
作者:李娟;刘建柱;魏月梅;周玲;刘坤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喹硫平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氯氮平和喹硫平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效果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对比,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低.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喹硫平进行治疗,效果明显,能明显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整体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再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在我国医疗事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医院患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而且医疗规模也随之变化,加大了院内感染的现象,且十分普遍,这时就突显了医院管理的重要作用.医院可谓是人员密集的场所,也是病原体传播的关键地点[1].为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升医务人员的医疗技能和医疗质量尤为关键.笔者针对现阶段实习医院的感染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希望降低医院感染率,提升医疗成效.以供读者借鉴和参考,为今后医学的良好发展奠定贡献微薄力量.
作者:刘烨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全麻病人术中肌松剂追加的佳时机,总结用药经验.方法:以2017年2月~2018年1月,医院择期全麻进行结直肠癌、宫颈癌根治手术患者象90例入组,按照收治的顺序分组,A组、B组、C组各入组30例,分别在术中T 1/T C≥15% 、10% 、5% 时,静脉追加维库溴铵0.2mg/kg维持肌松,若未达到0%,则再注射1次,剂量0.1mg/kg.结果:A组、B组、C组退出27、27、28例.A组、B组注射到T1/TC降低为0的时间、末次给药-拔管时间高于C组,B组术中追加维库溴铵总剂量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肌松拮抗剂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肌松不全事件发生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病人术中肌松剂追加追加时机应选择在T 1/T C≥10% 时,不仅可以降低追加过量问题,还可以降低肌松不全事件发生风险.
作者:李艳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临终关怀对降低老年临终病人家属心理应激和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选择58例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老年临终患者及其家属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n=29),观察组则给予临终关怀(观察组,n=29),对比两组患者家属临终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应激情况及焦虑、抑郁情绪.结果:两组患者家属干预前RSS总分、负性情绪、生活被扰乱及心理痛苦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RSS、生活被扰乱、心理痛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干预后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终关怀护理不仅能有效降低老年临终病人家属心理应激水平,同时可以降低焦虑、抑郁情绪,具非常重要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鲜佳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药物流产后孕囊在6小时之内顺利排出而且阴道出血量<月经量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孕囊排出之后口服抗生素头孢妥仑匹酯片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服用米非司酮与茜芷胶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在服用药物之后的出血量、出血时间以及临床止血疗效.结果:研究组在出血量=月经量例数所占比例(67.5%)明显高于对照组(40.0%),而且研究组在出血量>2倍月经量方面所占比例(2.5%)显著低于对照组(25.0%),而且研究组在出血时间<14小时例数所占比例(57.5%)显著高于对照组(37.5%),而且研究组在出血时间>24小时例数所占比例(15.0%)显著低于对照组(37.5%),研究组患者的优良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患者采用抗生素加用米非司酮与茜芷胶囊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而且可以迅速减少出血量或止血,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蕾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妇产科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析感染潜在的护理环节影响因素,总结护理经验.方法:2015-2017年,医院妇产科分别共接待住院对象489例、486例、471例,回顾性分析,调取2015-2017年医院妇科、产科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以产科感染对象纳入病例组,选择未发生任何医院感染对象500例纳入对照组,进行因素分析.结果:2015-2017年妇科感染率4.44%,产科1.64%,感染率、感染例次率基本持平.妇科与产科2015-2017年医院感染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剖宫产、超重/肥胖、阴道指检比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中妇科的感染率发生率较高,而产科感染集中在切口感染上,感染影响因素较多,护理重点在于控制可控的危险因素、识别高危对象,强化预防护理.
作者:王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产后康复方面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72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给予传统产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止血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产后出血的几率,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利于患者恢复.
作者:袁志慧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埃索美拉唑、喹诺酮类抗生素影响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机体炎症因子的实际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选择以奥美拉唑为主三联疗法,观察组患者选择以埃索美拉唑、喹诺酮类抗生素为主三联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IL-1、CRP水平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更好(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喹诺酮类抗生素联合使用,能够实现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机体炎症因子水平的有效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秦武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有助于患者病情快速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崇.
作者:丁永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究胺碘酮在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中的价值研究.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的100例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均有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口服心律平的方法进行应用,观察组则对胺碘酮进行应用,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记录以及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样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治疗快速房性心律失常过程中的效果十分显著,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还能够很好的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在今后治疗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过程中可以对胺碘酮进行广泛的应用.
作者:袁晓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究CT灌注成像在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放疗前1周与放疗后一周进行CT灌注扫描,主要测定患者的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及表面通透性,并观察肺癌治疗前后灌注参数及瘤体形态变化.结果:20例肺癌患者放疗后13例血流量降低,7例增加;13例血流量降低的患者中,放疗前后血流量分别为90.3±75.3ml/min*100g、62.4±55.7ml/min*100g,血容量分别7.2±3.7ml/100g、4.1±2ml/100g,平均通过时间分别为7.8±6.1s、10.0±5.7s,表面通透性分别为7.2±14.4ml/min*100g、29.9±14.4ml/min*100g,13例血流量降低的患者放疗前后血容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血流量、通过时间、表面通透性放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7例血流量增加患者的血流量、血容量、通过时间及表面通透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灌注成像能有效反映肺癌患者的血供情况从而有利于早期治疗效果的预测,能够为临床治疗的展开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作者:雷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胆结石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观察组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胃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相比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出血量,加快了康复速度,值得应用.
作者:任意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