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析喹硫平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

唐再胜

关键词:喹硫平, 氯氮平, 精神分裂症, 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喹硫平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氯氮平和喹硫平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效果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对比,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低.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喹硫平进行治疗,效果明显,能明显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整体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硝普钠联合应用多巴胺在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在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多巴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硝普钠治疗6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心肌功能.结果:研究组的显效率50.0%,有效率为43.3%,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显效率为23.3%,有效率为36.7%,总有效率为60.0%.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T-proBNP浓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T-proBNP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力衰竭应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疗效,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左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疝气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疝气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在我院收治96例疝气患者作为此次探究性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9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48例,其中实验组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患者行有张力疝修补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的所用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复发的情况、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2.97±7.42min,平均手术出血量为25.89±10.61mL,平均住院时间为5.99±1.21d,手术后疼痛评分的均值为1.69±0.79分,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20.83%(10/48),复发率为4.17%(2/48);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64.52±9.3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1.88±12.77mL,平均住院时间为8.96±0.91d,手术后疼痛评分均值为3.47±0.79分,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77.08%(37/48),复发率为18.75%(9/48);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所用时间、手术切口恢复用时较短,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几率较小,手术后疼痛程度较轻,P<0.05,实验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疝气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葛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体外震波碎石术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体外震波碎石术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采用奇偶数分组法将随机抽取的130例患者分为两组.65例患者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归为传统组;65例患者采用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归为实验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8%,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疼痛消失时间为(6.12±0.67)d、住院时间为(8.32±1.24)d,均明显短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外科手术,可缩短患者的疼痛时间,值得进一步推荐应用.

    作者:吴永涛;李其山;刘都明;王显荣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避孕药具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目的:了解丹凤县育龄妇女避孕药具使用情况及计划生育药局工作开展满意度情况.方法: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药具培训及发放调查问卷、随机咨询的方式.结果:全年使用药具人数5600余人,占综合节育措施10.06%.育龄群众避孕知识接受率92%.结论:计划生育药具工作在新形式下需要不断探索创新,以适应育龄群众的避孕节育需求.

    作者:李红英;杨雅雯;郑芙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疼痛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人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76例RA患者,按数字表随机分为88组,各组14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从活动指导、药物指导及心理干预等方面,开展有助于减轻疼痛的护理干预.分别在入院时与入院15d后用11点疼痛数字等级量表(Pl-NRs)对两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结果:入院15d后,两组PI-NRS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通过开展护理干预措施,能减轻其疼痛,加速康复进程.

    作者:李燕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冠心病心绞痛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接受临床舒适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过去我院收治的11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以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5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冠心病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在护理干预前后心绞痛症状每天发作次数和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对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期间护理的满意度为94.7%,对照组为82.5%(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接受临床舒适护理干预,可以迅速控制症状发作次数和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谭成群;李萍;杨路路;沈思思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内科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患者实施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各项症状评分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ADL评分、ESCA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ESCA评分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非常好,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非常的明显,加快了患者的恢复速度,缩短了患者治愈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田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小青龙汤化裁治疗喘证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分析小青龙汤化裁治疗喘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阶段为2016年1月-2017年10月,共纳入研究对象69例,均为喘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西医联合小青龙汤化裁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25例(75.76%)与治疗组总有效35例(97.22%)差异显著(P<0.05).两组在治疗前中医症候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分析发现,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显著(P<0.01).结论:针对喘证患者采用小青龙汤化裁治疗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韦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良肢位摆放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的应用体会

    目的:分析良肢位摆放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54例脑出血偏瘫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且将患者随机纳入实验组与参照组(n=27).为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良肢位摆放的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BI评分及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参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BI评分相对较高,组间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数据比较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良肢位摆放对脑出血偏瘫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提升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建议推广与应用.

    作者:姜运琼;戴莉;陈梦娴;刘红红;陈静;李春梅;刘晓曼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在脊柱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文章分析了优质护理在脊柱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入院的80例脊柱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满意度97.50%,对照组满意度82.5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示传统的脊柱外科护理难以取得良好效果.优质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医疗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樊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腓骨段植骨治疗退变性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腓骨段植骨治疗退变性胫骨内侧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的退变性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36例,采取随机分组法对其进行分组,每组各18例患者,分别命名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腓骨段植骨进行治疗,对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髂骨段植骨的方式进行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腓骨段植骨对退变性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提升治疗的有效性,在医学临床领域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陈震;杜涛;王邵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腋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应用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腋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应用中的护理要点和效果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需要长时间静脉输液治疗的新生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50例以及观察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护理方法,对于观察组患儿,采用腋下静脉留置针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相关症状、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在对两组患儿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后,观察组患儿反复穿刺、留置针脱出、穿刺点红肿、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2.0% 、2.0% 、0.0% 、4.0%,低于对照组的3.0% 、6.0% 、6.0% 、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外渗、渗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下静脉留置针适宜应用在新生儿中,但要高度重视做好新生儿腋下静脉留置针穿刺和护理工作,以保证应用效果.

    作者:何大琴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分析限制液体复苏措施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限制液体复苏措施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5例,观察组采用限制液体复苏,对照组采用非限制液体复苏.结果:两组患者补液到手术时间、液体复苏量、并发症、死亡率等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限制液体复苏措施,有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国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控制的影响

    目的: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出院后常规健康教育及干预指导,观察组给予出院后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干预后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干预前相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血糖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依从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效果.

    作者:刘让琴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研究急诊心肺复苏患者采取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抢救效果及预后

    目的:探讨研究急诊心肺复苏患者采取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抢救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心脏复苏患者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优化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与心肺复苏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实行优化急救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效果,规范护理流程,将其死亡率,值得推广.

    作者:张世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研究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方法:现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38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运用随机平均法进行分组,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69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案,而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结合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与参照组患者相比,各项心功能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并且实验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过程中,结合运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患者心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佀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医院感染 —— 临床医学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在我国医疗事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医院患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而且医疗规模也随之变化,加大了院内感染的现象,且十分普遍,这时就突显了医院管理的重要作用.医院可谓是人员密集的场所,也是病原体传播的关键地点[1].为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升医务人员的医疗技能和医疗质量尤为关键.笔者针对现阶段实习医院的感染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希望降低医院感染率,提升医疗成效.以供读者借鉴和参考,为今后医学的良好发展奠定贡献微薄力量.

    作者:刘烨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心源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心源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2月诊断为心源性脑卒中患者16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以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晨空腹采取外周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免疫化学法检测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NT-proBNP)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Barthel指数量表评价患者日程生活能力.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6、CRP与血浆NT-proBNP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下降,2组患者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后,观察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NIHSS与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NIHSS与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可以下调心源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炎性反应程度,改善心脏功能,纠正体内高凝状态,显著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水平,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崔福江;王钊;韩雪;苏少娟;佟敏;付泉;赵书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我院康复科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的康复护理与体会

    目的:探讨康复科颈椎高位截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36例高位截瘫颈椎骨折并进行康复护理分析.结果:患者在住院期间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良好的康复护理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也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旻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社区糖尿病治疗对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社区糖尿病治疗对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于社区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时间,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优于治疗前,数据对比P<0.05.治疗后患者血脂水平优于治疗前,数据对比P<0.05.结论:社区糖尿病治疗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水平,促使其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叶树栋;金笛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