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慧贤
目的:探讨不同给药方法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对阴道微生态环境及免疫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卫生院收治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硝唑阴道泡腾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甲硝唑阴道泡腾片联合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对比患者治疗效果,评价患者阴道微生态环境及免疫因子表达情况.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更好(P<0.05);在阴道微生态恢复方面,观察组患者恢复状况明显更好(P<0.05);在免疫因子表达水平方面,两组患者IL-8水平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TLR2、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选择甲硝唑阴道泡腾片联合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效果好于单纯甲硝唑阴道泡腾片治疗,能够改善患者阴道微生态环境及免疫因子表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梁芬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会阴侧方切开术(又叫会阴侧切术)已成为临床上一种非常普遍的产科手术,较多地应用于初产妇的自然分娩.会阴侧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母婴产时损伤,它对于缩短第二产程、减少新生儿颅内出血、提高产妇产后性生活质量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指征和操作不规范等因素引起会阴侧方切口感染,导致全身严重感染或留下后遗症.为此,临床上要高度重视会阴切口感染,采取正确的护理对策对减少切口感染有非常大的作用.
作者:张玉清;王永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全麻病人术中肌松剂追加的佳时机,总结用药经验.方法:以2017年2月~2018年1月,医院择期全麻进行结直肠癌、宫颈癌根治手术患者象90例入组,按照收治的顺序分组,A组、B组、C组各入组30例,分别在术中T 1/T C≥15% 、10% 、5% 时,静脉追加维库溴铵0.2mg/kg维持肌松,若未达到0%,则再注射1次,剂量0.1mg/kg.结果:A组、B组、C组退出27、27、28例.A组、B组注射到T1/TC降低为0的时间、末次给药-拔管时间高于C组,B组术中追加维库溴铵总剂量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肌松拮抗剂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肌松不全事件发生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病人术中肌松剂追加追加时机应选择在T 1/T C≥10% 时,不仅可以降低追加过量问题,还可以降低肌松不全事件发生风险.
作者:李艳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服务模式在老年人健康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在该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320例老年患者,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对参照组的160例老年人健康管理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服务模式,对实验组的160例老年人健康管理患者实施个性化服务模式,将两组老年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模式之后组间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老年人实施个性化服务模式后ADL指标、GQOLT-74指标、管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健康管理中采取个性化服务模式可有效改善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极具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袁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浅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50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中应用的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50例患者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仅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随访调查24个月,结果显示50例患者均可下地行走,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难度较大,需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术前心理护理及准备工作极为必要,术后需做好患者的康复指导工作,恢复周期较长因此需进行随访调查,经反复锻炼和强化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马晓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喹硫平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氯氮平和喹硫平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效果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对比,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低.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喹硫平进行治疗,效果明显,能明显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整体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再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加味生化汤联合缩宫素治疗产后子宫复旧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产后子宫复旧不良患者中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对照组进行缩宫素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加味生化汤联合缩宫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0%;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5.71%,明显低于对照组14.29% 的不良反应率(P<0.05).结论:给予产后子宫复旧不良患者使用生化汤联合缩宫素治疗,其治疗效果较好,极大的减少了产妇的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性高,值推广应用.
作者:张敏;高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33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应用羟考酮缓释片治疗,口服,初始给药剂量为10~30mg,每12h给药一次,给药24h后行疼痛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逐步增加羟考酮缓释片剂量,用药1周;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将20~30ml加入250ml、9% 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持续滴注1周,比较两组癌痛控制效果.结果:实验组疼痛缓解率为96.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88%(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15%,低于对照组的27.2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癌性疼痛,效果满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作者:郝建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治疗的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25例患者接受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取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比2组患者用药效果、不良反应以及用药后血压情况.结果:观察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后血压控制效果、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采取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整体效果显著,具有实施价值.
作者:郭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联合中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诊断脑动静脉畸形患者8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以信封法随机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Onyx胶与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治疗,中药组患者于手术前后各1周给予中药口服治疗.治疗前与治疗后,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EPCs)变化.比较2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对比分析2组患者脑微出血、症状性脑出血、脑血管痉挛、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前、后,中药组患者血清CRP[(19.98±2.78)mg/L比(12.35±2.09)mg/L,t=3.987]、IL-6[(22.95±4.90)pg/mL比(10.78±3.90)pg/mL,t=3.562]、MMP-9[(27.93±4.62)ug/L比(16.80±3.41)ug/L,t=2.762]水平明显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CRP[(20.87±2.56)mg/L比(19.90±2.11)mg/L,t=0.987]、IL-6[(23.07±3.75)pg/mL比(20.99±2.46)pg/mL,t=0.785]、MMP-9[(28.01±4.35)ug/L比(26.98±5.43)ug/L,t=0.8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外周循环血EPCs[(0.017±0.006)% 比(0.025±0.009)%,t=2.083],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GOS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脑微出血、症状性脑出血、脑血管痉挛、脑梗死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栓塞术联合中药治疗可以下调体内炎性反应水平,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显著提高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临床疗效,降低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韩永刚;张春波;赵利民;褚瑞峰;邓树广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治疗中,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使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根据用药剂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甲组用药量为20mg/d,乙组用药剂量为40mg/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胃肠不适、肌肉疼痛、肝功能异常,甲组发生用药不良反应的几率为8.33%(4/48),乙组用药不良反应为10.42%(5/48),组间对比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所产生的用药不良反应没有明显的差异.
作者:张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脊柱转移性肿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9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磁共振成像(M RI)对上述患者的肿瘤情况进行诊断分析.结果:经过磁共振成像诊断发现,共有侵犯椎体70个.其中,颈椎位置8个,骶椎位置9个,腰椎位置22个,胸椎位置31个,8例患者为侵犯单个椎体,62例均为侵犯多个椎体.结论:磁共振成像对于脊柱转移性肿瘤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效果,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脊柱转移性肿瘤,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近些年来,日本阿洛卡等公司生产的B型超声波诊断仪(简称B超),在我们的国内市场上盘踞了较大的比例,各单位的使用量日益增加.因此,B超级按键的替换与维护工作成为当前我们必须重点探讨的问题.
作者:唐婧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补肾壮骨汤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配患者加入各45例一组的对照组或观察组.使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添加补肾壮骨汤治疗观察组患者,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降低程度更显著,且组间数据经过统计,得出差异检验值为P<0.05.结论:采用后路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补肾壮骨汤的方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骨密度,临床可加大使用力度.
作者:陈普庆;余通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FTS理念对于复杂胆结石手术病患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1月份到2017年9月份外科收治的复杂胆结石手术病患中随机抽出90例进行围术期干预研究.根据围术期干预方法划分为常规干预组和FTS理念组,前者围术期行常规干预,后者在围术期行常规干预基础上结合FTS理念.对比2组复杂胆结石手术病患的手术情况以及炎性因子情况.结果:FTS理念组病患的手术情况以及炎性因子情况均优于常规干预组,组间对比P值低于0.05.结论:FTS理念能够提高手术效果,改善复杂胆结石手术病患的炎性因子,效果较好.
作者:徐涵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临床特征和泪道探通术临床应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7例(70眼)接受泪道探通术治疗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临床资料中的临床特征及影响泪道探通术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泪道探通术治疗成功患儿与失败患儿在性别、眼别及分娩方式的数据上没有显著数据差异(P>0.05);患儿手术时年龄越小手术成功率越高,年龄<6个月,6~12个月,以及>12个月患儿的治疗成功率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治疗成功率为50.00%,和正常产患儿的96.83% 相比显著较低(P=0.000).结论: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越小进行泪道探通术的成功率越高,同时早产儿的手术成功率较低,因此在治疗时,要注意早产这一高危因素,并尽可能尽早治疗.
作者:冯新程;刘俊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血液肿瘤护理教学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实习的12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均实习3周,采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名护生,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而观察组护生则应用互动式教学法进行带教.比较两组护生的出科理论和操作成绩及护生对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评价.结果:两组护生出科时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及对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评价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动式教学方法应用于血液肿瘤临床护理教学在一定程度有助于教学效果和带教老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作者:廖红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究糖尿病共病抑郁的发病机理及护理方法.方法:本文对我院在2016年12月-2017年10月间救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手段,实验组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社会干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护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的抑郁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患者的满意程度也较高,同样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糖尿病患者共病抑郁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心理支持以及精神方面的疏导,加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并且树立起疾病治愈的信心.社会干预疗效在护理糖尿病共病抑郁的效果十分显著,今后可以进行广泛的应用.
作者:董艳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脑梗塞治疗中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4例脑梗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7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7例,采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组间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各项血脂水平对比均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加明显,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方式对脑梗塞患者实施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可推广应用.
作者:陈忠琴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讨论压疮预防在围手术期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01月-2018年05月对152例高危压疮病人应用压疮预防流程进行压疮预防管理.结果152例高危病人围手术期均未发生压疮.结论:压疮预防可以有效预防围手术期中压疮的发生.
作者:刘建云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