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分析

陈捷;吴敏;柳荣香

关键词:高压氧治疗,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摘要: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高压氧(HBO)组和对照组,HBO组在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结果 HBO组中重度患儿一疗程后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个月后复查头颅CT,HBO组低密度病灶消失情况良好,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进行精神运动发育商(DQ)检测,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3年后HBO组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8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前、术中和术后处理分析

    目的 探讨84例老年Ⅱ型糖尿病伴发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处理.结论 分析我院8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股骨颈骨折后的处理体会,术后1~5年随访54例,分析并发症原因.结果 本组无死亡及低血糖休克发生,78.2%患者获得满意疗效.结论 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可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关键是术前、术中和术后血糖的控制.

    作者:王力军;潘琦;吴发财;杨豪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内镜下机械碎石加中药排石治疗胆总管大结石18例分析

    目的 探讨内镜下机械碎石(EML)加中药排石在胆总管大结石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内镜下机械碎石加中药排石治疗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中,碎石取石成功16例(89%),碎石取石失败2例.结论 EML扩展了胆总管结石的治疗范围,且具有微创、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胆总管大结石的重要方法.

    作者:刘锡禄;邵玉娟;刘秀珍;王建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高频超声经腹壁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使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经腹壁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6例急性腹痛的患儿和30例埘照组的儿童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记录淋巴结分布的部位,形态,测量长短径(L/S),并观察血流情况,且测定血流的阻力指数(RI).结果 所有儿童均可探及到肠系膜淋巴结,腹痛患儿超声表现为右下腹及脐旁可见数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椭圆形团块,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均>2 cm,血流信号沿淋巴门分布,RI>0.60.结论 使崩高频超声能为临床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张蔚;万霞;李雪晶;穆丹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宫颈糜烂107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12例患者随机分组,分别用乳酸菌阴道胶囊和波姆光进行规范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7%(97/1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2.8%(66/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0,P<0.001.其中33例经微波久治不愈的糜烂患者行延华治疗后收到同样的疗效.7例宫颈糜烂合并ASCUS患者经延华治疗3个疗程,复查TCT均恢复为良性反应性改变.结论 宫颈糜烂患者经延华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治愈率高,无痛苦,依从性好,不易复发等,因此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西英;杨海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尿潴留及留置导尿对BPH患者血清PSA浓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尿潴留及留置导尿对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含量影响.方法 86 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两组A组36例为尿潴留组,留置导尿1周以上;B组50例无尿潴留.结果 尿潴留患者平均PSA值(14.84±10.69)ng/ml,留置导尿1周后平均PSA值(2.94±1.80)ng/ml,无尿潴留组平均PSA值(1.41±1.71)ng/ml,三者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尿潴留可使BPH患者血清PSA浓度明显增高,留置导尿也可使BPH患者血清PSA浓度明显增高.

    作者:祝昌明;王友宝;陈长宜;韩韬;夏清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外伤性白内障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白内障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50例外伤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外伤性白内障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结果 损伤原因、严重散光、角膜疤痕、继发性青光眼、虹膜缺损、瞳孔变形移位、瞳孔前膜、后囊膜混浊和人工晶体移位与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视力恢复明显相关(JD<0.05或P<0.01).结论 针对影响外伤性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的高危因素,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是提高其预后的重要保证.

    作者:刘瑞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北京航天总医院住院的经颈部超声检查及全脑血管造影提示颈内动脉狭窄患者16例,全部病例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 16例患者成功置入支架17枚,术后1例患者出I现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短期随访6个月未出现新发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CD检查末发现明显颈内动脉支架部位再狭窄,支架形态无改变.结论 颈内动脉自膨式支架置人术治疗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安全有效,但仍需随机对照研究进行长期疗效观察.

    作者:刘胜达;蒋初明;李冬华;谢翠朋;王海鹏;刘洁;巩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瓦松栓配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观察

    物理治疗宫颈糜烂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不良反应多(术后排液多、脱痂期宫颈出血,甚者可多于月经量数倍)为寻找一种能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愈率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中药联合CO2激光治疗宫颈糜烂,疗效优于单用中药或单用CO2激光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颜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绞链式人工全膝置换在股骨下段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对股骨下段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采用绞链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保肢后的疗效.方法 2005-2008年共收治股骨下段恶性骨肿瘤患者9例,年龄54~75岁,其中恶性骨巨细胞瘤4例,骨肉瘤2例,成骨肉瘤2例,纤维肉瘤1例.肢体功能重建方法为特制的绞链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结果 本组9例经2~5年随访,5例无瘤存活,4例带瘤存活.术后肢体功能按Enneking评分系统评分,平均为22.3分,总优良率72.7%.结论 采用特制的绞链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有效治疗股骨下段恶性骨肿瘤,达到良好保肢效果.

    作者:朱振忠;曲志国;王晓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Claudin-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Clandin-1表达转化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36例胃癌黏膜层区、侵袭前沿区Claudin-1的表达.结果 胃癌黏膜层区,Claudin-1高表达率与腺癌的分化程度负相关,而与侵袭转移正相关.胃癌的侵袭前沿区,Claudin-1的高表达率与腺癌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随着肿瘤进展claudin-1的表达发生转变,即从低表达向高表达转化.胃癌侵袭越深Claudin-1从低表达向高表达转化率越高.有淋巴结转移者的Claudin-1从低表达向高表达转化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 claudin-1表达上调以及在胃癌侵袭过程中表达转化提示参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的转化,但其确切机制以及与肿瘤进展间的关系需深入研究.

    作者:吴永廉;张声;王国荣;陈余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白细胞介素12对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2(IL-12)对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方法 以RPMI-1640培养基培养小鼠脾淋巴细胞,实验组中加入10 Pg/ml和5 pg/ml重组mIL-12,对照组不加,72 h后以ELISA检测各组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淋巴细胞中CD4T、CD8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脾淋巴细胞中T细胞总数、CD4T细胞比例及CIMT/CD8T比值显著增大,上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含量显著增加,而Th2型细胞因子(IL-4)含量则相应减少.结论 IL-12可以诱导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化增殖,调节Th细胞亚群平衡,使免疫应答向Th1漂移.

    作者:俞亚静;方晶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结肠息肉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一端有鞭毛的微需氧革兰氏阴性螺旋状细菌,1983年被澳大利亚学者Marshll和Warren发现,1994年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Ⅰ类致癌因子.Hp是胃肠道感染常见的病源菌.Hp与上胃肠道疾病关系得到公认.结肠息肉是常见病,为癌前病变[1],Hp与结肠息肉关系近年来受到学者们重视.本文就Hp与结肠息肉关系作一阐述.

    作者:陈卓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胰岛素抵抗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了解伴有或不伴有胰岛素抵抗患者内皮功能的差异,并指导治疗.方法 将90例住院的冠心病患者经测定空腹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水平后分成3组,第1组(30例):非胰岛素抵抗的冠心病患者;第2组(30例):伴胰岛素抵抗的冠心病患者未经治疗者;第3组(30例):治疗组,予二甲双胍0.5 g,3次/d,口服4周.分别观察3组在治疗前后内皮功能指标(ET、NO、TXB2、6-keto-PGFlα)和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的变化.结果 3组统计显示:伴有胰岛素抵抗的冠心病患者其内皮功能指标明显差于不伴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并且经治疗后,随着胰岛素抵抗的改善,其内皮功能指标也有一定的改善.结论 胰岛素抵抗与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密切相关,改善了胰岛素的抵抗就可能会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改善预后.

    作者:王健;许左隽;吴士尧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龙血竭胶囊治疗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为观察龙血竭胶囊治疗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将72例放射性皮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6例,实验组外用龙血竭胶囊,对照组用龙胆紫外涂,结果显示龙血竭胶囊能够促进放射性皮炎创面的修复,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可靠,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作者:孟芹;王瑞国;王清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胆囊切除术后重症感染的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后重症感染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 分析11例胆囊切除术后重症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表现高热休克为主,经胆汁及引流液细菌培养、药敏指导抗感染,针对病因抗休克,患者逐渐恢复.结论 11例重症感染原因,主要为术前隐蔽原发病灶,未能及时发现,术前准备不足.治疗上以有效抗感染,抗休克为主.

    作者:张宝庆;张仲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阴茎勃起功能障碍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男科门诊就诊的26例ED患者,年龄31~65岁,病程6月~3年,国际勃起功能问卷_5(IIEF-5)评分(12.6±5.6),采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1 h/次,30次为一治疗周期.结果 15例治疗后性生活时勃起成功次数、勃起持续时间增加,IIEF-5评分(16.2±7.1),比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11例勃起功能也有改善.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增强型体外反搏能改善阴茎的微循环及阴茎勃起功能.

    作者:王固新;玄续军;夏利萍;姜海洋;夏昕晖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母乳喂养对儿童单纯性肥胖及儿童血浆瘦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婴儿早期母乳喂养对预防儿童肥胖及对儿童血浆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调查4所幼儿园2~7岁儿童1 622名,被检儿童按序分为4组:非母乳喂养组(对照组)、母乳喂养≤2个月龄(Ⅰ组)、母乳喂养4~6个月龄(Ⅱ组)、母乳喂养≥7月龄(Ⅲ组);再按性别、年龄1:l配对,从4组选择志愿者,用免疫放射法测定儿童血浆瘦素水平.比较每组儿童肥胖的发生率、肥胖程度;比较每组志愿者中血浆瘦素水平.结果 1 622例儿童中肥胖儿童检出率为10.60%;从2~7岁年龄越大肥胖比例逐渐增高、而母乳喂养≥4个月龄的人数率逐渐降低;4组儿童肥胖发生率分别为:对照组14.10%、Ⅰ组12.11%、Ⅱ组8.68%、Ⅲ组8.88%;对照组儿童肥胖检出率与Ⅰ组、Ⅱ组、Ⅲ组比较差异显著性分别为P<0.05、P<0.01、P<0.01;Ⅰ组与Ⅱ组、Ⅲ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志愿者中,肥胖儿童(68例)血浆瘦素水平(22.23±3.42)μg/L较正常儿童(68例)(5.12±0.37)μg/L显著升高,P<0.001;母乳喂养时间对儿童血浆瘦素水平的影响:对照组与Ⅰ组、Ⅱ组、Ⅲ组比较差异显著性分别为P<0.05、P<0.01、P<0.01;Ⅰ组与Ⅱ组、Ⅲ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本地区学龄前儿童肥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后4个月的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儿童期血浆瘦素水平,对降低儿童期肥胖的发生有保护作用.

    作者:谢城;林东浩;洪绍虹;张映辉;叶华展;黄佩纯;苏炳合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人胎盘脂多糖注射液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87例

    目的 观察人胎盘脂多糖注射液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将148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人胎盘脂多糖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应用卡介菌多糖注射液治疗;两个疗程后记录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7.36%和98.85%,对照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4.26%和81.9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应用人胎盘脂多糖注射液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显著,且经随访,复发率低.

    作者:阎海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人为诱发心律失常的一种方法介绍

    阵发性或一过性心脏早搏用常规心电图检查方法难以查出,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费时且费用较高.我们经过多次试验和总结发现,让患者主动咳嗽可诱发早搏,现将观察到的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杜春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Ki67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Ki67在不同级别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在正常宫颈组织、CIN Ⅰ级、CIN Ⅱ级以及CIN m级的石蜡标本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47例组织标本(正常宫颈组织10例、CIN Ⅰ级11例、CINⅡ级13例以及CINⅢ级13例)中,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36.4%,84.6%,92.3%,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i67可反映出宫颈上皮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细胞增殖活性的改变,可作为早期诊断宫颈癌的标记物,以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张金玲;杨菊芳;邵茵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