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潴留及留置导尿对BPH患者血清PSA浓度的影响

祝昌明;王友宝;陈长宜;韩韬;夏清建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症, 尿潴留, 留置导尿, 前列腺特异抗原
摘要:目的 探讨尿潴留及留置导尿对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含量影响.方法 86 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两组A组36例为尿潴留组,留置导尿1周以上;B组50例无尿潴留.结果 尿潴留患者平均PSA值(14.84±10.69)ng/ml,留置导尿1周后平均PSA值(2.94±1.80)ng/ml,无尿潴留组平均PSA值(1.41±1.71)ng/ml,三者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尿潴留可使BPH患者血清PSA浓度明显增高,留置导尿也可使BPH患者血清PSA浓度明显增高.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尿潴留及留置导尿对BPH患者血清PSA浓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尿潴留及留置导尿对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含量影响.方法 86 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两组A组36例为尿潴留组,留置导尿1周以上;B组50例无尿潴留.结果 尿潴留患者平均PSA值(14.84±10.69)ng/ml,留置导尿1周后平均PSA值(2.94±1.80)ng/ml,无尿潴留组平均PSA值(1.41±1.71)ng/ml,三者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尿潴留可使BPH患者血清PSA浓度明显增高,留置导尿也可使BPH患者血清PSA浓度明显增高.

    作者:祝昌明;王友宝;陈长宜;韩韬;夏清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Ki67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Ki67在不同级别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在正常宫颈组织、CIN Ⅰ级、CIN Ⅱ级以及CIN m级的石蜡标本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47例组织标本(正常宫颈组织10例、CIN Ⅰ级11例、CINⅡ级13例以及CINⅢ级13例)中,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36.4%,84.6%,92.3%,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i67可反映出宫颈上皮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细胞增殖活性的改变,可作为早期诊断宫颈癌的标记物,以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张金玲;杨菊芳;邵茵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Claudin-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Clandin-1表达转化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36例胃癌黏膜层区、侵袭前沿区Claudin-1的表达.结果 胃癌黏膜层区,Claudin-1高表达率与腺癌的分化程度负相关,而与侵袭转移正相关.胃癌的侵袭前沿区,Claudin-1的高表达率与腺癌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随着肿瘤进展claudin-1的表达发生转变,即从低表达向高表达转化.胃癌侵袭越深Claudin-1从低表达向高表达转化率越高.有淋巴结转移者的Claudin-1从低表达向高表达转化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 claudin-1表达上调以及在胃癌侵袭过程中表达转化提示参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的转化,但其确切机制以及与肿瘤进展间的关系需深入研究.

    作者:吴永廉;张声;王国荣;陈余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 探讨解剖型钢板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与疗效分析.方法 自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采用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2例.结果 随访11~18个月,平均13个月.根据股骨粗隆间骨折的Sanders创伤性髋关节评分标准评定,本组优36例,良6例,优良率100%.结论 应用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复位效果好,有利于骨愈合,疗效确切.

    作者:焦尔康;刘恩东;刘贵成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人为诱发心律失常的一种方法介绍

    阵发性或一过性心脏早搏用常规心电图检查方法难以查出,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费时且费用较高.我们经过多次试验和总结发现,让患者主动咳嗽可诱发早搏,现将观察到的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杜春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不同血压水平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血压水平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按血压水平将所有受试者分为3组.通过检测所有受试者空腹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糖(GLU),测定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合并高血压病及血压处于正常高值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3级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在合并高血压病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显著高于血压正常及血压处于正常高值者,血压处于正常高值者义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结论 随着血压水平升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高血压与糖尿病并存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作者:聂鑫;谢滨萱;张润希;杨亚荣;薛旸;马锐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8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前、术中和术后处理分析

    目的 探讨84例老年Ⅱ型糖尿病伴发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处理.结论 分析我院8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股骨颈骨折后的处理体会,术后1~5年随访54例,分析并发症原因.结果 本组无死亡及低血糖休克发生,78.2%患者获得满意疗效.结论 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可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关键是术前、术中和术后血糖的控制.

    作者:王力军;潘琦;吴发财;杨豪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注射用胸腺肽α1佐治老年性肺炎疗效观察

    老年人由于呼吸系统退行性改变、机体免疫力下降,因而更容易在季节多变、气候寒冷的冬春时节发生肺炎.老年性肺炎目前已经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通常起病较隐蔽和缓慢,但病情发展较快.我们于2005年9月至2008年2月在有效的抗感染、止咳化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胸腺肽α1(迈普新)治疗老年性肺炎5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群;周萍;尹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及炎症标志物变化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炎症标志物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176例可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检测其血清脂联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可溶性E-选择素(sE-s)、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冠脉病变的Gensini评分将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各组血清脂联素及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差异;用多元逐步回归筛选脂联素的影响因素.结果 ①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明湿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②随着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的增加血清脂联素水平逐渐降低(P<0.05,P<0.01),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逐渐增高(P<0.05,或P<0.01);③脂联素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与BMI、甘油_三酯、hs-CRP、TNF-α、sICAM-1水平及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增高,低脂联素血症是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标志,脂联素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作者:周淑娴;雷娟;薛声能;张玉玲;方昶;罗年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目的 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因、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结果 本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X线平片提示诊断23例,占38.33%(23/60);CT诊断52例,占86.67%(52/60);彩色多普勒发现椎动脉供血不足48例,占80.00%(48/60).结论 X线平片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不如CT和彩色多普勒,CT和彩色多普勒检查准确性高,且为无创性检查,是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作者:张建军;周鹏;郑红;高雪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100名公交汽车司机睡眠呼吸监测分析

    目的 调查汽车司机的睡眠呼吸情况,分析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交通事故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100名公交汽车司机应用多导睡眠监测仪进行整夜睡眠呼吸监测.结果 100名司机中有28名,AHI>5次/h,其中轻度15名,中度7名,重度6名,夜间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下降.结论 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由于睡眠期间缺氧,使睡眠质量下降,可影响白天的认识能力和反应能力,是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李丹;张湘燕;叶贤伟;冯端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联用口服抗生素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联用口服抗生素治疗慢性肝病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疗效.方法 选用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常规综合保肝、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口服氟哌酸0.2,3次/d,观察治疗前后腹水常规及生化、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腹部B超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比较,治疗组的治愈率(53.1%)明显高于对照组(36.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无效者(9.4%)明显低于对照组(23.3%).结论 联用口服抗生素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可加强疗效、缩短疗程,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熊华刚;张玉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外伤性白内障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白内障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50例外伤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外伤性白内障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结果 损伤原因、严重散光、角膜疤痕、继发性青光眼、虹膜缺损、瞳孔变形移位、瞳孔前膜、后囊膜混浊和人工晶体移位与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视力恢复明显相关(JD<0.05或P<0.01).结论 针对影响外伤性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的高危因素,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是提高其预后的重要保证.

    作者:刘瑞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瓦松栓配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观察

    物理治疗宫颈糜烂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不良反应多(术后排液多、脱痂期宫颈出血,甚者可多于月经量数倍)为寻找一种能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愈率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中药联合CO2激光治疗宫颈糜烂,疗效优于单用中药或单用CO2激光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颜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甲状腺激素和肌钙蛋白Ⅰ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异常变化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时血清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3)和肌钙蛋白Ⅰ(troponin Ⅰ,cTnI)异常变化及意义.方法 收集CHF患者60例.其中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各20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通过化学免疫荧光法定量测定血清T3及eTnI水平.结果 CHF患者血T3水平明湿低于对照组(P<0.01),而CHF患者血cTnI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心力衰竭越重,降低或增高越明显.不同程度CHF患者,组问差异性显著(P<0.05).CHF纠正后,血T3明显回升,而cTnI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 CHF患者血T3和cTnI变化与CHF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且CHF时,T3和cTnI呈负相关.

    作者:薛红;何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危重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及意义

    目的 研究危重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 检测48例危重儿,20例非危重儿血清CRP水平.结果 危重儿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非危重儿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血中CRP参与危重症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危重及严重感染的预警指标.

    作者:宋义琴;高宗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人胎盘脂多糖注射液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87例

    目的 观察人胎盘脂多糖注射液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将148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人胎盘脂多糖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应用卡介菌多糖注射液治疗;两个疗程后记录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7.36%和98.85%,对照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4.26%和81.9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应用人胎盘脂多糖注射液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显著,且经随访,复发率低.

    作者:阎海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绞链式人工全膝置换在股骨下段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对股骨下段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采用绞链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保肢后的疗效.方法 2005-2008年共收治股骨下段恶性骨肿瘤患者9例,年龄54~75岁,其中恶性骨巨细胞瘤4例,骨肉瘤2例,成骨肉瘤2例,纤维肉瘤1例.肢体功能重建方法为特制的绞链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结果 本组9例经2~5年随访,5例无瘤存活,4例带瘤存活.术后肢体功能按Enneking评分系统评分,平均为22.3分,总优良率72.7%.结论 采用特制的绞链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有效治疗股骨下段恶性骨肿瘤,达到良好保肢效果.

    作者:朱振忠;曲志国;王晓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玻璃体切除术后的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的白内障手术特点及术式选择.方法 玻璃体腔液体灌注维持眼内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或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人术.结果 88例(100只眼)中,术后视力≥0.1者77只眼(77%),≥0.3者38只眼(38%).术中并发症有晶体核脱位至玻璃体腔内(1只眼)、玻璃体出血(1只眼),术后并发症为虹膜红变(1只眼)、人工晶体夹持(1只眼).结论 玻璃体腔液体灌注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超声乳化吸出术中可有效维持眼内压,也是一种理想的方法.但对于硬核患者,白内障囊外摘除较超声乳化吸出更为适用.

    作者:巫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FOLFOX4方案治疗中晚期胃癌3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对中晚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32例,应用奥沙利铂85~100 mg/m2,静脉滴注2 h,1 d,亚叶酸钙200 mg/m2.,静脉滴注1~2 d,5-氟尿嘧啶400 mgr/m2.静脉注射,5-氟尿嘧啶600 mg/m2,静脉滴注持续22 h,1.2 d,每2周重复;对照组33例,应用亚叶酸钙0.1 g/m2,静脉滴注1~5 d,5-氟尿嘧啶500 mg/m21~5 d,顺铂20 mg静脉滴注1~5 d,每3周重复.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59%,对照组有效率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主要不良反应较对照组轻.结论 FOLFOX4方案是中晚期胃癌治疗的较好的有效方案.

    作者:王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