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群;周萍;尹绢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e encephalopathy,HIE)的CT表现与临床相关性.方法 对 52例有临床症状并明确围产期窒息史的病例进行平扫并进行临床相关性分析.结果 HIE的CT分度与临床表现基本一致.结论 HIE的临床症状和CT表现有很好的相关性.
作者:李俊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比较氢化泼尼松与地塞米松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疗效分析.方法 以2005年6月至2007年11月本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共42例;其中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共22例为对照组,急性期采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治疗;2007年2月至2007年11月共20例为治疗组,急性期采用氢化泼尼松静脉滴注治疗.结果 氢化泼尼松治疗组少尿期持续时间及肾功能恢复时间均少于地塞米松治疗组,消化道症状等不良反应较对照组轻.结论 氢化泼尼松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与地塞米松相比,疗效较好,可缩短少尿期及肾功能恢复时间.
作者:陈卫东;常保超;刘磊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阵发性或一过性心脏早搏用常规心电图检查方法难以查出,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费时且费用较高.我们经过多次试验和总结发现,让患者主动咳嗽可诱发早搏,现将观察到的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杜春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北京航天总医院住院的经颈部超声检查及全脑血管造影提示颈内动脉狭窄患者16例,全部病例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 16例患者成功置入支架17枚,术后1例患者出I现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短期随访6个月未出现新发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CD检查末发现明显颈内动脉支架部位再狭窄,支架形态无改变.结论 颈内动脉自膨式支架置人术治疗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安全有效,但仍需随机对照研究进行长期疗效观察.
作者:刘胜达;蒋初明;李冬华;谢翠朋;王海鹏;刘洁;巩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12例患者随机分组,分别用乳酸菌阴道胶囊和波姆光进行规范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7%(97/1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2.8%(66/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0,P<0.001.其中33例经微波久治不愈的糜烂患者行延华治疗后收到同样的疗效.7例宫颈糜烂合并ASCUS患者经延华治疗3个疗程,复查TCT均恢复为良性反应性改变.结论 宫颈糜烂患者经延华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治愈率高,无痛苦,依从性好,不易复发等,因此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西英;杨海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为观察龙血竭胶囊治疗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将72例放射性皮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6例,实验组外用龙血竭胶囊,对照组用龙胆紫外涂,结果显示龙血竭胶囊能够促进放射性皮炎创面的修复,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可靠,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作者:孟芹;王瑞国;王清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对中晚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32例,应用奥沙利铂85~100 mg/m2,静脉滴注2 h,1 d,亚叶酸钙200 mg/m2.,静脉滴注1~2 d,5-氟尿嘧啶400 mgr/m2.静脉注射,5-氟尿嘧啶600 mg/m2,静脉滴注持续22 h,1.2 d,每2周重复;对照组33例,应用亚叶酸钙0.1 g/m2,静脉滴注1~5 d,5-氟尿嘧啶500 mg/m21~5 d,顺铂20 mg静脉滴注1~5 d,每3周重复.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59%,对照组有效率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主要不良反应较对照组轻.结论 FOLFOX4方案是中晚期胃癌治疗的较好的有效方案.
作者:王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84例老年Ⅱ型糖尿病伴发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处理.结论 分析我院8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股骨颈骨折后的处理体会,术后1~5年随访54例,分析并发症原因.结果 本组无死亡及低血糖休克发生,78.2%患者获得满意疗效.结论 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可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关键是术前、术中和术后血糖的控制.
作者:王力军;潘琦;吴发财;杨豪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与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使用锁定加压钢板与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共102例,并对其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Parker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等方而进行比较.结果 锁定加压钢板组在手术时间、手术期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并发症等均较DHS组少,DHS组早期活动和负重时间明显早于锁定加压钢板组.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对于骨质疏松、粉碎性骨折患者尤为适合.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固定可靠、患者可早期活动和负重的优点,适用于Ⅰ、Ⅱ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罗福昌;彭建强;蔡汉周;周经颖;李中檀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尿潴留及留置导尿对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含量影响.方法 86 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两组A组36例为尿潴留组,留置导尿1周以上;B组50例无尿潴留.结果 尿潴留患者平均PSA值(14.84±10.69)ng/ml,留置导尿1周后平均PSA值(2.94±1.80)ng/ml,无尿潴留组平均PSA值(1.41±1.71)ng/ml,三者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尿潴留可使BPH患者血清PSA浓度明显增高,留置导尿也可使BPH患者血清PSA浓度明显增高.
作者:祝昌明;王友宝;陈长宜;韩韬;夏清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了解伴有或不伴有胰岛素抵抗患者内皮功能的差异,并指导治疗.方法 将90例住院的冠心病患者经测定空腹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水平后分成3组,第1组(30例):非胰岛素抵抗的冠心病患者;第2组(30例):伴胰岛素抵抗的冠心病患者未经治疗者;第3组(30例):治疗组,予二甲双胍0.5 g,3次/d,口服4周.分别观察3组在治疗前后内皮功能指标(ET、NO、TXB2、6-keto-PGFlα)和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的变化.结果 3组统计显示:伴有胰岛素抵抗的冠心病患者其内皮功能指标明显差于不伴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并且经治疗后,随着胰岛素抵抗的改善,其内皮功能指标也有一定的改善.结论 胰岛素抵抗与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密切相关,改善了胰岛素的抵抗就可能会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改善预后.
作者:王健;许左隽;吴士尧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异位妊娠是妇科急症中常见的疾病,以往大多数需开腹手术治疗.近几年,随着腹腔镜手术以其手术效果好,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在临床妇科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日益成为首选的手术方式.我院于2005年2月至2006年5月应用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58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米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利用种植技术修复上前牙窄间隙缺失的方法.方法 选取21例上前牙窄间隙缺失的病例,利用正畸的方法尽可能的开大间隙,必要时进行邻牙片切.将测量的数据还原,进行实际操作,术后各项数据和Anthoyr系统金标准对比.结果 种植体近中骨量与金标准相比,P=0.3826,P>0.05种植体远中骨量与金标准相比,P=0.5465,P>0.05.种植体实际植入位置与理想位置无明显差异.结论 利用平分间隙的方法町以较精确的确定种植体的种植位置.可以避免牙槽间隙的吸收和龈乳头的退缩.从而使窄问隙上前牙缺失的种植修复趋干完美.
作者:梁立山;朱秀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内镜注射1:10 000 肾上腺素联合微波凝固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138例消化性溃疡并活动性大出血患者,随机分A(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B(微波凝固)、C(肾上腺素注射联合微波凝固)3组,每组46例,对其首次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及消化道穿孔或瘢痕狭窄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 C组首次止血率较A组及B组均高,再出血发生率及需外科手术率比A组及B组均低(P<0.05);消化道穿孔或瘢痕狭窄发生率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内镜肾上腺素注射及微波凝固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阮国永;梁爱霞;邱桂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婴儿早期母乳喂养对预防儿童肥胖及对儿童血浆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调查4所幼儿园2~7岁儿童1 622名,被检儿童按序分为4组:非母乳喂养组(对照组)、母乳喂养≤2个月龄(Ⅰ组)、母乳喂养4~6个月龄(Ⅱ组)、母乳喂养≥7月龄(Ⅲ组);再按性别、年龄1:l配对,从4组选择志愿者,用免疫放射法测定儿童血浆瘦素水平.比较每组儿童肥胖的发生率、肥胖程度;比较每组志愿者中血浆瘦素水平.结果 1 622例儿童中肥胖儿童检出率为10.60%;从2~7岁年龄越大肥胖比例逐渐增高、而母乳喂养≥4个月龄的人数率逐渐降低;4组儿童肥胖发生率分别为:对照组14.10%、Ⅰ组12.11%、Ⅱ组8.68%、Ⅲ组8.88%;对照组儿童肥胖检出率与Ⅰ组、Ⅱ组、Ⅲ组比较差异显著性分别为P<0.05、P<0.01、P<0.01;Ⅰ组与Ⅱ组、Ⅲ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志愿者中,肥胖儿童(68例)血浆瘦素水平(22.23±3.42)μg/L较正常儿童(68例)(5.12±0.37)μg/L显著升高,P<0.001;母乳喂养时间对儿童血浆瘦素水平的影响:对照组与Ⅰ组、Ⅱ组、Ⅲ组比较差异显著性分别为P<0.05、P<0.01、P<0.01;Ⅰ组与Ⅱ组、Ⅲ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本地区学龄前儿童肥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后4个月的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儿童期血浆瘦素水平,对降低儿童期肥胖的发生有保护作用.
作者:谢城;林东浩;洪绍虹;张映辉;叶华展;黄佩纯;苏炳合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观察12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病程,探讨TIA复发,完全性卒中的发生,并观察相关药物的疗效和预后.方法 120 例TIA患者,随机分组,根据其发病机制分别选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纤和改善循环药物进行干预治疗,并给予1年随访,观察TIA的复发,完全性卒中的发生,并观察相关药物的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颈内动脉系统TIA 87例,发作时间平均为16,4±1.73min,椎基底动脉系统TIA33例,发作时间平均为14.5±1.26 min.①组和③组2 d内TIA发作控制率分别为63.3%和53,3%,优于②组和对照组,①组和③组TIA再发率及发展成脑梗死者少于②组(P<0.05).结论 本组结果显示TIA的发作时间多在20 min内,抗血小板治疗及降纤治疗可在短期内消除或减少TIA的发作,降低完全性卒中的发生机率.
作者:李贯绯;付铁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抗生素应用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者胃内酸化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的影响.方法 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经急诊胃镜检查证实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的住院患者156例.急诊胃镜检查见溃疡面有裸露血管出血者于胃镜检查时立即于内镜下行钛夹止血,所有患者均予以奥美拉唑静脉应用,治疗3~5 d出血停止,病情稳定后给予酸化14C-UBT.阳性者予以埃索美拉唑、阿莫两林和克拉霉素口服治疗1周后,改用口服埃索美拉唑加瑞巴派特片4周.阴性者即予以口服埃索美拉唑加瑞巴派特片4周.两组均于停药1个月后复查14C-UBT.结果 15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急性出血的初治住院患者,PPI抑酸治疗35~d后,予酸化14C-UBT,结果Hp阳性123例(123/156;78.8%).其中近2周内应用过抗生素者,Hp阳性率为40.0%,而未曾应用抗生素者Hp阳性率为92.2%,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药1个月后对所有原33例Hp阴性者复查14C-UBT发现,近2周内未应用抗生素者,复查时9例中仅1例阳性(11.1%),而曾应用抗生素24例中16例转为阳性(66.7%),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周内应用左氧氟沙星,可明显影响酸化14C-UBT的结果.结论 近期内应用过抗生素者既使行胃内酸化14C-UBT仍不能消除其影响,仍有较高的假阴性率.且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对胃内酸化14C-UBT有着不同的影响.
作者:吴炎;高燕;赵娅敏;林木贤;康文全;张厚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血压水平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按血压水平将所有受试者分为3组.通过检测所有受试者空腹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糖(GLU),测定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合并高血压病及血压处于正常高值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3级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在合并高血压病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显著高于血压正常及血压处于正常高值者,血压处于正常高值者义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结论 随着血压水平升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高血压与糖尿病并存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作者:聂鑫;谢滨萱;张润希;杨亚荣;薛旸;马锐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Ki67在不同级别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在正常宫颈组织、CIN Ⅰ级、CIN Ⅱ级以及CIN m级的石蜡标本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47例组织标本(正常宫颈组织10例、CIN Ⅰ级11例、CINⅡ级13例以及CINⅢ级13例)中,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36.4%,84.6%,92.3%,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i67可反映出宫颈上皮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细胞增殖活性的改变,可作为早期诊断宫颈癌的标记物,以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张金玲;杨菊芳;邵茵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子宫肌腺病患者行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及部分子宫内膜的子宫体大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在龙口市人民医院要求手术治疗的子宫肌腺病患者84例,行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及部分子宫内膜的子宫体大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2年,随访内容包括月经量、痛经及慢性盆腔痛症状、性生活质量、子宫大小和肌层回声情况.结果 术后1年,患者月经量减少有效率为91.67%,术后2年为91.89%.术后痛经和慢性盆腔痛症状缓解显效率术后1年为91.67%,术后2年为89.19%.部分患者性生活质鼍提高.结论 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及部分子宫内膜的子宫体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子宫肌腺病是一种较为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作者:牟慧芳;王萍;张同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