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花
目的:研究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实施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两组,对照组40例做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法应用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与护理满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术后不同时间段髋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加速康复进程.
作者:汪学凤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患者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 SF)和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 OS)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在2016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患80例为观察组,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自愿者80例为对照组.对全部研究对象的SF、还原性谷胱甘肽(GSH)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展开检测并对比,研究其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SF含量远远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SF水平的提升与OS反应参与糖尿病病患周围神经病变有关,SF可以作为检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依据之一,为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检测SF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
作者:黄浩;黄昭东;梁艺华;黄文成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老年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纳入227例自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间我院呼吸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老年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肺部真菌感染将所选对象分为真菌感染组与非真菌感染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应用全身糖皮质激素、应用抗菌药物、营养不良、并发呼吸衰竭、年龄、COPD分级均与COPD急性加重老年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有关,真菌感染组与非真菌感染组患者年龄、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蛋白、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急性加重老年患者控制全身糖皮质激素应用、抑制广谱抗菌药物应用时间以及应用种类同时加强营养支持能够使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得到明显抑制.
作者:李城锦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给予急性脑梗塞患者康复护理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给予观察组康复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理状态、疼痛程度和肢体功能.结果:两组护理前心理状态、疼痛程度和肢体功能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措施既能缓解急性脑梗塞患者心理状态和疼痛程度,又可改善肢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顾琴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老年心血管病患护理的分析研究,探讨优质护理在其中的应用价值与作用.方法:将随机抽取法运用到实验中,抽取在我院诊疗的心血管老年病患共162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3月到2017年10月,将其随机设置为: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参照组.参照组予以传统式护理,实验组病患在护理中兼具传统式护理与优质护理管理,并对其诊治疗效、生活质量和病患满意度等因素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基本的数据显示与对比,两组病人在进行比较的以上各个因素中存在的差异具有明显性(P<0.05),实验组各项数据均更优.结论:优质护理管理模式较之于传统的护理方式更具优越性,有益于提高老年病患诊治疗效、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值得推广和运用.
作者:虞建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师、护士等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以签订服务协议的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有大量实践证明,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现阶段保障居民健康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促进基层首诊和分级诊疗,逐步构建科学合理就医新秩序的重要途径.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群众提供长期签约式服务,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作者:李会凤;董天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并检查孕期护理保健对孕产妇及围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产前检查的孕妇9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90例孕妇随机分成两组(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针对A组孕妇不实施干预,针对B组孕妇实施护理保健,观察两组孕妇的分娩情况.结果:两组孕产妇及围生儿之间对比的新生儿Apgar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实施产检的孕妇实施病检查孕期护理保健能显著提高妊娠结局,促进孕妇预后.
作者:何明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从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危重病患儿,将其随机分成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予以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干预,予以观察组患儿常规护理结合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以及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0.0%,数据额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价值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总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该方法具有临床护理意义,值得被广泛应用.
作者:康世萍;雷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针对疤痕子宫再次分娩产妇采用不同剖宫产手术方式的效果,探讨不同剖宫产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妇科收治的疤痕子宫再次分娩产妇150例作为研究对象,75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剖宫产手术,75例为观察组采用改良后周氏剖宫产手术方式,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保留导尿时间等观察指标对比两组产妇的手术及恢复情况,比较两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手术及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也高于对照组,就上述差异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周氏剖宫产手术方式效果更佳,安全性高能够显著降低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新生儿结局,有助于保障母婴健康,促进其预后改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行.
作者:钟小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对普伐他汀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析.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门诊治疗的94例高血脂症患者纳入研究中,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应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应用普伐他丁治疗,均连续用药2个月,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用药不良反应率为4.3%,对照组分别为93.6%、6.4%,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普伐他汀有着良好的降脂效用,在高脂血症治疗中有确切效果,与辛伐他汀药效基本一致,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赵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及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高热惊厥的患儿50例,平均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25例.常规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实施针对危险因素的护理干预.观察护理的效果.结果:25例患儿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惊厥持续时间和神志恢复时间缩短(p<0.05),体温下降较快(p<0.05),复发较少(p<0.05).结论:针对小儿高热惊厥的主要的危险因素,给予患儿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不仅有助于患儿体温的下降,还缩短了患儿惊厥持续时间和神志恢复的时间、减少了患儿高热惊厥的复发.
作者:周菊芬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究高效先进的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方案,提升老年人的健康质量.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之间所收治的96名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他们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为参考组,一组为实验组,对参考组的患者采取传统常规的护理治疗手段,对实验组的患者实施呼吸道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肺部感染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在实施呼吸道护理之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普遍降低了很多,与参考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采取呼吸道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其健康质量和康复速度,这种护理方案值得在医疗行业中被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刘丹丹;赵丹丹;王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本院产科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70例出血性休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其出血性休克的各项因素,并根据不同原因制定合理的治疗手段.结果:经过临床调查,所有患者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因素和宫缩乏力、生殖道损伤、胎盘因素以及凝血障碍有关.结论:产科患者出现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产道损伤、胎盘因素等,并根据相关因素采取了止血、补充血容量、保温、纠正酸中毒、给予利尿药等治疗措施,起到显著的效果,降低了患者的致死率,提高其生活质量,保证了健康的恢复.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者静脉采血发生晕针的原因,探讨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健康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采血时发生晕针3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7例晕针者主要原因有心理、环境、采血体位、性别和年龄、疼痛刺激和护理人员等有关,通过及时、有效的对症处理,37例晕针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加强对体检者的健康宣教工作,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根据受检者体质采取合适的采血体位,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及改善采血室环境等是预防采血晕针发生重要措施.
作者:成丽;林燕;石美龙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对老年性急性阑尾炎患者治疗时,对其病因的诊断以及治疗的方法.方法:选取80例在我院外科就诊的患者进行此次研究,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考组,参考组患者在入院后先给予药物治疗,随后由医师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确诊之后立即采取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的患者满意率.结果:研究组和参考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100.0%、87.5%.两组差异对比明显(P<0.05).研究组和参考组治疗的满意率为100.0%、90.0%,两组差异对比明显(P<0.05).结论:对老年性急性阑尾炎患者治疗时,一旦确诊之后,医护人员就应该立即采取手术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以提升其接受治疗之后的满意率,有着极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钱滨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及右美托咪定在妇产科手术麻醉中的镇静效果.方法:选取102例妇产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麻醉药物不同分成两组:丙泊酚组(n=51)应用丙泊酚治疗,右美托咪定组(n=51)应用右美托咪定治疗,就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状态、镇静状态、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右美托咪定组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优于丙泊酚组(P<0.05);②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术后5min、术后15min、术毕的镇静评分均高于丙泊酚组(P<0.05);③右美托咪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7.84%,低于丙泊酚组的23.53%(P<0.05).结论:相较于丙泊酚,右美托咪定在妇产科手术麻醉中的镇静效果更佳,可改善其血流动力学状态,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借鉴.
作者:谢明志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5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这62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31例患者接受安慰剂与佳支持治疗,观察组的31例患者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31例患者临床缓解率为64.5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31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74%;对照组31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06%,所有患者经对症治疗后不良反应症状均好转.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临床缓解率较高,效果显著,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经对症治疗后不良反应症状均好转,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标准化救治流程对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治流程,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救治流程,比较两组医护合作满意度及抢救质量.结果:观察组医护合作满意度、抢救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采取标准化救治流程,可有效缩减抢救及住院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进而利于调高医护合作间的满意度.
作者:张海青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纳入时间为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将其随机分为2组:开腹手术治疗31例作为对照组,腹腔镜手术治疗31例作为试验组,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差异不大,但试验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2.6%,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急性阑尾炎疗效优于开腹手术,能缩短恢复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叶乃富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研究PICC延续护理手册在肿瘤化疗病人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在本院收治的肿瘤化疗患者当中抽选70例展开研究,所有患者样本的入院时间为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期间,以简单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患者常规PICC护理(对照组)以及PICC延续护理手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PICC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ICC自我管理能力各项评分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概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肿瘤化疗病人中应用PICC延续护理手册的效果显著.
作者:热依娜·乌甫里;廖君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