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洁
目的:探讨对于临床上妇产科发生大出血的原因并拟定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在妇产科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32214人,其中出现了大出血的的患者有48例,其中分别把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所有的患者均进行基础及对症治疗其中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子宫动脉结扎手术进行止血处理,而治疗组的患者则是使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方法进行止血治疗,对于治疗无效的患者,则是对患者采取切除子宫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术后的出血量,手术的效果等.结果:治疗组的患者平均的手术时间为65.5±5.5min,而对照组的患者则是82.5±5.5min;治疗组的患者手术平均出血量为100ml,而对照组的患者当中平均出血量为125ml,两组数据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之后,对照组的患者当中有4例患者出现了术后的并发症,包括局部血肿1例,创面渗血1例,2例患者发生伤口感染;治疗组的患者当中有2例患者发生了术后并发症,均为局部感染;同时,治疗组的患者当中高进行了切除的患者为0例,而对照组的患者当中有2例,因此两组数据结果对比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在妇产科患者出现了大出血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手术治疗,能够起到更加有效的治疗效果.
作者:龚海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品管圈在骨科患者基础护理服务中实践效果.方法:将收治于我院骨科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时间为2014年3月-2016年3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品管圈基础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管理评分.结果:从护理满意度指标来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69.77%及95.35%二者相比差异明显,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护理管理评分指标来看,对照组饮食管理、药物管理、症状管理及心理适应指标变化幅度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明显,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患者基础护理服务应用品管圈效果显著,能大大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管理评分.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及使用.
作者:孙利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当前,在我国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医院认识到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但由于管理人员不直接从事卫生服务提供,其绩效无法用现成的量化指标进行考核,所以对他们的考核一直采用评议的方法.但评议在实际操作中比较容易受到考核者主观影响,难以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因此,探索一套适合我国医院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方法,完善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发挥管理人员绩效评估的效用已成为医院经营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作者:杨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究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营养代谢的作用.方法:撷取二级医院营养科2014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2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抽取双色球的分组方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行营养干预、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糖代谢(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情况、脂代谢(清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情况加以观察.结果:护理前,两组糖代谢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脂代谢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清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和护理前,差异性突出,P<0.05.结论:营养干预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代谢情况,应用安全、可靠,值得在妊娠期糖尿病护理中应用、推广.
作者:杨春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红花是一种油、药、饲料、天然色素、染料兼用的经济作物,市场前景广阔.红花是一种重要的常用中药材,其花与种子均可入药.本文从田地准备、适时播种及播种方式、田间管理、病害防治和采收加工等五个方面综述了南涧县红花的优质高产的栽培技术.
作者:王敏;薛力荔;罗正超;何荣建;谢永芳;罗丽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究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在妇产科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提升产科剖宫产手术效率和病人手术满意度.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开始后的一年半内,在本院接受过剖宫产手术的30位产妇.并将其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将对照组安排为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观察组安排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然后对两组的实际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在术中,观察组手术持续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都要要低一些,存在差异,在统计学中的意义成立(P<0.05).结论:产科剖宫产手术中将全面推广和使用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
作者:钱卫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将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6例,按照患者接受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以及优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以及不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优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8.79%,且优护组患者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意义较大,不仅可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而且能减少发生不良并发症,保障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季丽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开展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的可靠性.方法:收集13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起止时间是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依据随机原则开展分组并用不同疗法治疗,即甲组(65例,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和乙组(68例,用安慰剂贴敷疗法),对比疗效.结果:甲组有78.46%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乙组的63.24%,P<0.05.于贴敷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开展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有效、安全、可靠,可推广.
作者:汪洪波;杨远;游越;宋妮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优越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单号为治疗组(n=23),双号为对照组(n=23).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药物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上腹痛、反酸、腹胀等)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药物治疗后,治疗组上腹痛、反酸、嗳气及腹胀等症状的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同时从临床治疗效果来看,治疗组总有效共22例,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显著,止血起效快,可帮助患者改善其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所降低,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作者:徐国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麻醉护士对自控镇痛泵使用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对300例自控镇痛泵使用患者通过术前和术后两个访视时间进行健康教育.结果:麻醉护士对自控镇痛泵使用患者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疼痛认知和自控镇痛泵使用方法有了更详细全面了解.结论:麻醉护士通过术前和术后对自控镇痛泵使用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术后镇痛效果的满意度.
作者:周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价值.方法:抽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于本院实施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50例患者,将其按照个人意愿纳入干预组与常规组(n=25).为所有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焦虑与抑郁评分比较无显著区别,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降低幅度更加显著,组间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数值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围手术期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数据比较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0%,组间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且有助于预防患者各类并发症的产生,护理干预价值较高.
作者:陆雅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师、护士等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以签订服务协议的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有大量实践证明,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现阶段保障居民健康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促进基层首诊和分级诊疗,逐步构建科学合理就医新秩序的重要途径.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群众提供长期签约式服务,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作者:李会凤;董天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在晚期肿瘤患者中使用紫杉醇白蛋白微粒的护理情况.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3月间收治的100例晚期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号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50例).对照组患者行非白蛋白微粒的紫杉醇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紫杉醇白蛋白微粒治疗.同时对患者实施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和要点.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按照医嘱指导患者服用药物并进行饮食等干预后,其情况逐渐改善,且血常规检查正常.结论:紫杉醇白蛋白微粒用于晚期肿瘤患者的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配合以相应的护理后可改善患者毒副反应情况,故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刘丽然;苏美锦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的治疗作用及预后.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7年8月80例腹股沟疝患者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疝气手术,无张力修补组则采取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比较两组腹股沟疝疗效;出血、疼痛情况和手术、康复相关时间;并发症和腹股沟疝复发情况.结果:无张力修补组腹股沟疝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无张力修补组出血、疼痛情况和手术、康复相关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无张力修补组并发症和腹股沟疝复发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的治疗作用及预后良好,手术和康复时间短,出血少,疼痛情况,可减少并发症和腹股沟疝复发率,效果确切.
作者:李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究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期间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06月~2016年08月,纳入的86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在进行放射治疗时,文化层次、生理、心理等层次展开评估,针对患者在治疗期间,皮肤干湿反应、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等,其他不良反应,分阶段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在86例研究对象中,除1例因出现食管穿孔、转入介入科室,进行食管支架手术之外,其余患者均以康复并出院.结论:对食管癌患者来讲,针对不同的放射治疗阶段,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各类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提高患者治愈率.
作者:叶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首针接种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松原市沿江社区2013~2015年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首针接种情况,对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为今后社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本社区463例新生儿中,乙型肝炎疫苗首诊接种者共458例(98.92%),首针及时接种者450例(97.19%),首针未接种者5例(1.08%);2013年、2014年、2015年首针接种率分别为97.32%、99.31%、99.51%;新生儿于住院分娩的及时接种率为99.12%,未住院分娩的及时接种率为88.89%;在所有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未接种原因中,新生儿疾病占60%,为主要原因,早产低体重与外地出生后转入为次要原因.结论:2013~2015年本社区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首针接种率较高,但对于接种工作仍不可松懈,各卫生服务中心需加强相关方面的临床工作,进一步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
作者:宋娜;周丽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对社区慢性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内就诊的慢性糖尿病患者56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4月~2017年4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各28例患者,对照组仅实施常规社区慢性病干预管理,观察组实施综合干预管理,对比两组应用不同管理模式的干预效果.结果:经6个月干预管理后,观察组患者在药物了解情况、遵医行为、自我规范化管理能力三方面的优良率(89.28%、96.42%与85.71%)均高于对照组(57.14%、75.00%与53.57%),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管理模式的应用,可有效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遵医行为,控制慢性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作者:刘志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持续微量静脉给药联合针刺镇痛在前列腺摘除术后的应用与护理.方法:将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采用术后给予持续微量静脉给药镇痛24-72h(生理盐水50ml+吗啡15mg+氟哌利多5mg),穴位针刺;对照组采用疼痛时肌肉注射止痛药物(杜冷丁50-100mg,或强痛定75-100mg),观察2组患者伤口疼痛与膀胱痉挛痛反应.结果:治疗组伤口疼痛程度及膀胱痉挛性疼痛主诉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微量静脉给药镇痛明显缓解伤口及膀胱痉挛疼痛程度,操作便捷,安全可靠,减轻患者痛苦,利于患者早日康复,优于传统的疼痛时的随即用药.
作者:郭燕青;刘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药配方颗粒方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成脓期疗效观察及对血脂的影响.方法:将32例细菌性肝脓肿成脓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6例进行常规疗法,治疗组16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予以中药配方颗粒,每日两次,早晚饭后冲服.2组疗程均为30天,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血脂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2%,对照组总有效率7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治疗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p<0.01).结论:中药配方颗粒能有效降低血脂指标,中西医结合治疗细菌性肝脓肿,可有效促进脓肿的吸收,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颖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在高血压患者中实施社区规范化管理对其血压及高血压并发症的临床影响效果探讨.方法:将82例社区高血压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进行分组:A组与B组,各41例.常规慢病管理用于A组,社区规范化管理用于B组,对2组患者管理前后的血压变化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结果:管理前2组患者的血压变化状况比较差异不明显;管理后B组的血压改善状况显著优于A组,P<0.05.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A组低,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中实施社区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且并发症发生率低,适合推广.
作者:杨素君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