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凤
目的:探讨分析卡托普利与利尿药应用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使用组以及常规组,两组各为1 8例.常规组采取卡托普利治疗;联合使用组采取卡托普利与利尿药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使用组显效患者有12例,有效患者有5例,无效患者有1例,联合使用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常规组显效患者有9例,有效患者有4例,无效患者有5例,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22%,两组治疗疗效存在着差异,组间值为10.64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使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89%,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别,组间值为12.2144.结论:对高血压患者给予卡托普利与利尿药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取得持久的药效,在临床治疗上值得推广.
作者:方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结核病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我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一年(对照组)、后一年(观察组)的结核病患者各110例,比较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前、后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护理技术、健康教育、服务态度、服药护理、巡视病房、心理护理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对结核病患者展开优质护理服务,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同时,又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该护理模式具有实施价值.
作者:李英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减少腹泻发生的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0月本院重症监护室需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分为实验组(n=105)和对照组(n=105).对照组按照临床护理操作规范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研究组在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前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腹泻发生率.结果:通过对重症监护室需肠内营养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使患者发生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几率减小,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对重症监护室需肠内营养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减少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
作者:朱啟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胸腺肽α1用于重症肺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住院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40例作为调查对象,均选取于2015年2月-2016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20例,分为观察组以及参照组,常规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胸腺肽α1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所以其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所以其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胸腺肽α1联合常规治疗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值得进一步分析使用.
作者:胡男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研究康妇消炎栓联合康妇炎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康妇炎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康妇消炎栓,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妇消炎栓联合康妇炎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优于单一中成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为;俞丽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我院259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9例手术患者有207例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9.92%;平均用药时间3.45d,其中用药>3d者占45.89%,术前0.5-2 h内给药189例,占72.97%,术后才开始给药18例,占6.95%.预防使用6类14种抗菌药物,单用154例,占74.40%,二联和三联用药53例,占25.60%.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档次高、时间长、联用率高、药物使用不当等不合理现象,有待进一步规范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孙志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普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抽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从事两年以上工作时间的护理工作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2名,观察组护理人员予以专业护理培训,对照组护理人员不接受专业护理培训,对比经两组护理人员护理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两组护理工作者在各项护理质量内容方面发生失误人数比较,观察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观察组护理工作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普外科护理中出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通过培养护理工作者专业素养,提高其技能水平,加强护患沟通等干预对策,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过程中的失误.
作者:李小纪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应用甲泼尼龙+阿奇霉素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74例,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的37例为对照组,应用甲泼尼龙+阿奇霉素治疗的另37例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以后各项临床指标水平、临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甲泼尼龙+阿奇霉素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
作者:秦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做一名称职的班主任不容易,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班主任更不容易.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经历,我深深体会到只有用真心、真情、真诚去感化学生,用真才实学去征服学生,用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用平等尊重的心态去接纳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念去管理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才能得到学生理解支持,才能让学生喜欢你,才能有一个和谐友爱、团结向前的班集体.
作者:何秀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行血液透析时出现低血压的常见原因,探讨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进行血液透析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有35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探讨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发生低血压的主要原因有:血容量下降、透析液因素、药物因素、进食过多/过快、自主神经功能病变等等因素,实验组患者对低血压的相关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低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在医治过程中实施针对低血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降低低血压发生率,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透析治疗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月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通过分析当前形势下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和需求.阐述高职院校护士就业相关的学生综合素质、择业观、就业领域等因素,展望高职护士就业前景,对高职院校护生培养提供建设性的建议,使其更加契合社会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需求;同时,引导高职护士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定位,为其择业提供帮助.
作者:唐富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为了更好的了解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进一步提高冠脉图像质量,我和同学利用寒暑假时间深入三级甲等医院亲临调查研究与分析,消除或减弱各种干扰因素后行64层螺旋CT冠脉检查得到的图像效果.方法:248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常规冠脉检查与286例接受消除干扰各种因素的64层螺旋CT冠脉检查的两组患者图像进行分析.观察两组患者Ⅰ级图像合格率.结果:常规冠脉检查患者Ⅰ级图像合格率84.27%,消除干扰各种因素的冠脉检查患者Ⅰ级图像合格率90.90%,相比Ⅰ级图像图像合格率呈上升趋势.结论:该项目以中学生为视角,研究科学合理的降低各个影响因素对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可以提高图像质量.
作者:杨昊璇;张婉泽;谷金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讨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护理干预方法,为临床治疗儿室肺炎支原体的治疗提供护理经验,方法:将2015年1月-12月在遂宁中心医院儿科住院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女,23人),对照组(48例,女,23人),两组患儿均进行静滴阿奇霉素及对症治疗,两组患儿均进行一般护理,观察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用药后护理、饮食护理、呼吸道护理、对症护理及健康指导).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1周后的疗效及用药后不良反应非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27例治愈,20例好转,2例无效,对照组23例治愈,16例有效,9例无效,两组比较,X2=5.36 P<0.05.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组中出现食欲下降2例,腹痛1例,呕吐1例,对照组食欲下降7例,腹痛1例,呕吐4例,两组比较X2=4.99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非常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廖亚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的影响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98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对其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总结患者治疗效果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84%,并发症发病率10.20%,不同阶段临床症状VAS评分差异明显(P<0.05).结论:慢性鼻-鼻窦炎通过鼻内镜治疗效果显著,患者预后效果与术后预后治疗、病情病程有关,应在治疗过程中重视上述问题.
作者:陈华湘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Wiltse入路和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时间为2014年1月-2015年5月,分为2组,分别给予Wiltse入路和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对比2组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手术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2组术后12个月后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后凸角相比,差异较小(P>0 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Wiltse入路治疗的价值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的价值,可以缩短治疗的时间,减少创伤.
作者:高超;成业东;冯海波;管礼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产后访视对产妇及新生儿保健的价值,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来我院分娩的200例产妇(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作为此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200例产妇进行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100例产妇应用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1 00例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产后访视,研究对比两组产妇的自我照顾知识掌握情况及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的自我照顾知识及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妇采取产后访视,能显著增加产妇对自我照顾知识及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作者:忻晓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护理质量进行标准化管理,通过实施标准化管理对护理质量进行进一步完善.方法:构建一系列基础护理标准准则,其中包括护士的日常工作内容;护士分层管理状况;环境维护,注重护理细节管理,患者评估;出入院护理;健康知识普及;护理人员培训等.结果:加强护理标准化建设,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质量,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降低了医患纠纷的发生概率.结论:加强护理标准化建设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拉进了医患距离,有效减少了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极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为护理质量的优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杜霄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注射用核糖核酸Ⅱ是从牛胰腺中提取的生物制剂,辅料为甘露醇,具有抗原性,可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具有抑制肿瘤作用,临床上适用于肝癌、胃癌、胰腺癌、肺癌、软组织肉瘤及其它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也适用于免疫机能低下引起的其它疾病[1].有关注射用核糖核酸Ⅱ致速发性过敏反应的报道很少,近期我科1例病人使用注射用核糖核酸Ⅱ后发生速发性过敏反应,经过积极救治,患者转危为安,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陆春梅;牛秀峰;赵艳;吕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抗生素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猩红热样皮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1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56例猩红热样皮疹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采用抗生素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抗生素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猩红热样皮疹,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燕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在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过程中行肺功能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之间于我院行肺功能检查的患者100例,设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时期我院的健康体检者100例,设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肺功能检查,测定受试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在预计值中所占百分比(FEV1%)三个指标,以此为依据诊断患者并分级.结果:经过分析统计,本次研究的误诊率为4.41%,漏诊率为8.45%,正确诊断率为91.55%.观察组共71例COPD患者,其中轻度(16例)、中度(18例)、重度(22例)、极重度(15例)的FEV1、FEV1/FVC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且FEV1、FEV1/FVC随COPD患者病情的发展而降低.结论:在诊断COPD的过程中,应用肺功能检查正确诊断率较高,而且可以对患者进行病情分级,以便尽早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马俏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