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应用甲泼尼龙+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

秦彦

关键词: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 甲泼尼龙, 阿奇霉素, 安全性
摘要:目的:分析应用甲泼尼龙+阿奇霉素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74例,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的37例为对照组,应用甲泼尼龙+阿奇霉素治疗的另37例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以后各项临床指标水平、临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甲泼尼龙+阿奇霉素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优质护理服务对结核病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结核病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我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一年(对照组)、后一年(观察组)的结核病患者各110例,比较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前、后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护理技术、健康教育、服务态度、服药护理、巡视病房、心理护理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对结核病患者展开优质护理服务,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同时,又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该护理模式具有实施价值.

    作者:李英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肾脏穿刺活检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

    2016年5月-2016年11月本科对72例肾穿刺术患者进行护理,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2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25~78岁.临床诊断肾病综合征8例,膜性肾病10例,IgA肾病17例,紫癜性肾炎8例,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9例,狼疮性肾炎10例,乙肝相关性肾炎3例,糖尿病肾病7例.全部患者均无肾活检禁忌证.

    作者:魏佳颖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缬草提取物片剂的制备与稳定性初步评价

    制备缬草提取物片剂,探讨不同制备方法对其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湿法制粒压片,制备含有一定比例缬草提取物和缬草挥发油的片剂,挥发油的加入采用β-环糊精包合加入或直接喷入.评价缬草片剂的质量,比较不同挥发油加入法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缬草片剂的质量符合要求,缬草挥发油经β-环糊精包合后,显著提高其高温和强光照射条件下的稳定性.由于缬草提取物吸湿性较强强,缬草片剂有必要进行防湿措施.

    作者:赵兴娟;李言;仲婷婷;李桂凤;吴丹;崔京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经盆腔塑形术后的人工授精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常见的妇科疾病,在育龄妇女中的发病率为10~ 15%,而且约有30 ~ 40%的异位症患者合并不孕[1].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临床上亦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目前经盆腔塑形术、腹腔镜以及免疫治疗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用方法.对于术后患者无法自然妊娠,需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其中宫腔内人工受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是初级的助孕治疗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我们共对10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经盆腔塑形术后合并不孕患者行夫精IUI,现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作者:李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助产质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助产质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2016年4月以来收取的50例产妇为观察对象,按照区别护理的要求将之分为两组,每组25例,一组为常规组给与常规组助产法;另一组为观察组,其护理方式为常规组助产法结合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出血恢复情况以及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结果显示常规组在产程时间、出血恢复情况以及满意度等几方面的表现都有明显的优势.结论:护理干预能够帮助产妇缩短产程时间、改善出血情况,助产质量明显提高,对产妇和幼儿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提升了产妇的幸福感.

    作者:包兴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腹腔镜与胆道镜再手术应用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腹腔镜与胆道镜再手术应用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到2016年我院收洽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自愿选择的手术方式进行分组纳入,第一组40例行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第二组40例行腹腔镜与胆道镜再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第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总出血量、下床活动的时间、住院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机率均优于第一组,对比两组患者数据,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差异之间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与胆道镜再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佳.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较,该手术安全性高,且术中出血量少,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张锡山;卜延志;郑园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比较开颅血肿清除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

    目的:比较开颅血肿清除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07月-2016年07月我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分析对象,分为2组,开颅组(n=45)给予开颅血胂清除术治疗,钻孔组(n=45)给予钻孔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开颅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5.56%,钻孔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78%,开颅组明显比钻孔组高.开颅组患者的治愈率为53.33%,钻孔组的治愈率为71.11%,钻孔组明显高于开颅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术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影响.钻孔引流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小,术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小.但不能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就盲目的选用钻孔引流术,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作者:廖鑫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ICU肠内营养腹泻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减少腹泻发生的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0月本院重症监护室需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分为实验组(n=105)和对照组(n=105).对照组按照临床护理操作规范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研究组在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前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腹泻发生率.结果:通过对重症监护室需肠内营养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使患者发生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几率减小,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对重症监护室需肠内营养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减少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

    作者:朱啟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辣木的营养保健功效与产品开发状况概述

    辣木是辣木科辣木属的热带落叶木本蔬菜及油料作物,是一种营养极其丰富、功能神奇的植物资源,其根、茎、叶、花、种子、枝和树皮等均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目前以辣木为基础的食品、保健品等产品开发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近些年辣木(叶)的食用营养价值、保健功用、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概述,为其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方向和与依据.

    作者:王丹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标准化术前访视在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规范化术前访视在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给予标准化术前访视,比较两组患者访视前后焦虑状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AI与T-AI均比干预前下降评分,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腹腔手术患者术前采取标准化访视,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状况,从而更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作者:于婷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临床产科胎儿异常状况B超诊断现状

    B超诊断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诊断方法.通过超声声束扫查方式,探测人体,并以超声脉冲回声进行显示.B超诊断可做静态、动态检查,即可对器官、组织进行观察和分析,又可对心脏、胎儿进行观察.随着B超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B超诊断以其高诊断率、操作简单、无创伤等优势,广泛应用于产科胎儿异常状况的诊断.临床对产科胎儿异常状况的诊断,有效提高了新生儿的健康质量,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作者:韦自陶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送检的40例凝血检验结果,并进行比较,然后根据健康状况的不同,分为DIC组(n=20)和健康组(n=20),并对两组成员的PT(外源性凝血状态)、APTT(内源性凝血状态)、TT(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以及FIB(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健康组成员相比,DIC组成员的纤维蛋白的含量较低,凝血时间比较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较长,两组成员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当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时,要提前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止血功能方面的障碍,以免在手术中发生大出血,而导致患者死亡.结论:通过凝血检验指标,可以有效地判断需要手术的患者是否存在止血功能缺陷,防治手术出现意外,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几率.

    作者:金盼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我院259例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我院259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9例手术患者有207例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9.92%;平均用药时间3.45d,其中用药>3d者占45.89%,术前0.5-2 h内给药189例,占72.97%,术后才开始给药18例,占6.95%.预防使用6类14种抗菌药物,单用154例,占74.40%,二联和三联用药53例,占25.60%.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档次高、时间长、联用率高、药物使用不当等不合理现象,有待进一步规范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孙志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手术室的手术患者863例为对照组,2016年6月-2016年10月手术患者863例为观察组,观察组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未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服务中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投诉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促进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改善,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诗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

    目的:探析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相关资料,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按照监测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监测,观察组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指标以及诊断准确率.结果:经不同的监测方式后,各组间的效果均相同,其中观察组的监测结果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率变异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各组间的数据结果显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的效果显著,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较大的意义.

    作者:倪胜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妇科内分泌失调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分析妇科内分泌失调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4例妇科内分泌失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综合性疗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采取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49例,采取综合性疗法,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生活方式指导、中医辨证论治;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卵泡生成激素(FSH)、雌二醇(E2)表达水平,综合评价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SH、E2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84%,大于对照组的75.56%,经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性疗法治疗妇科内分泌失调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对于提高FSH、E2表达水平,改善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熊华;向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试述肝胆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

    医院近年的普外科手术发展迅速.在精密的仪器和医疗人员的创新下.使得大型的肝胆疾病在手术中得到了较好的治疗.单在术后切口感染的伤几率也相对较高.具国内医疗统计.肝胆手术术后感染排名很高.就感染类排名第三.肝胆手术后的感染不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严重者更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文通过肝胆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对手术后切口感染率进行统计.为临床的防治措施提供有效参考.

    作者:曾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缓解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不良情绪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缓解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不良情绪中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经过综合护理后,不良情绪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6个月后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有效缓解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水颜;林凯丹;黄燕刁;蔡昊;方燕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前馈控制在外科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外科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5年4月我院外科手术室的手术患者56例为对照组,2016年5月-2016年10月手术患者56例为观察组,观察组实施前馈控制,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对两组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评分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安全管理考核、护理工作态度、护理差错行为、护理文书质量方面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服务中实施前馈控制,预防护理安全隐患,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祛铁治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造血恢复的作用

    目的:讨论再生障碍性患者在进行祛铁治疗后对造血恢复产生的作用.方法:从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选择100例作为研究主体,根据随机性原则,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观察组在免疫抑制疗法上,根据随时产生变化的血清铁蛋白的含量进行实施的祛铁治疗;对照组选择常规免疫抑制疗法.比较两组在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98%、1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88%、32%;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结论: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抑制治疗过程中,时刻监测血清铁蛋白的含量,及时进行祛铁治疗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体内铁的含量,对于患者的造血功能也起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在临床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值得大力推广与使用.

    作者:王胜;陈永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