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纪
目的:探讨达克宁栓与制霉菌素片治疗霉菌阴道炎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3.07至2016.07我院门诊查治的霉菌性阴道炎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制霉菌素片阴道给药治疗,研究组应用达克宁栓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达克宁栓治疗霉菌性阴道炎效果显著.
作者:马以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分析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拾的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患者80,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干扰素栓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患者进行5-8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是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较为理想的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谷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就目前来看,传统教学方式应用于中等职业院校药学专业教学中的效果并不理想,需要寻找一种更为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课后总结式案例、注解型案例以及导入式案例,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本文主要针对案例教学法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药事管理与法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作者:刘晓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究消化内科患者的休克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8月间前来我院消化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消化道出血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情况分为休克组和费休克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血生化指标以及APACHEⅡ评分来分析休克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休克组和非休克组患者的性别以及血清中的谷丙转氧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氯(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组患者的年龄、APACHEⅡ评分,凝血酶原时问(PT)高于非休克组.白蛋白含量低于非休克组(P<O 05);高龄、入院时APACHEⅡ评分>20分、PT> 16s、白蛋白含量<30g/L是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休克的危险因素;性别以及血清中ALT,AST、BUN含量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休克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高龄、凝血功能障碍、低白蛋白血症以及全身情况较差是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休克的危险因素,针时高龄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应积极纠正凝血功能异常、补充白蛋白.
作者:张玲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助产质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2016年4月以来收取的50例产妇为观察对象,按照区别护理的要求将之分为两组,每组25例,一组为常规组给与常规组助产法;另一组为观察组,其护理方式为常规组助产法结合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出血恢复情况以及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结果显示常规组在产程时间、出血恢复情况以及满意度等几方面的表现都有明显的优势.结论:护理干预能够帮助产妇缩短产程时间、改善出血情况,助产质量明显提高,对产妇和幼儿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提升了产妇的幸福感.
作者:包兴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西药药剂的合理应用方法,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的西药药剂处方中选取200张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处方应用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给予西药药剂针对性的管理,经管理考核后,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6年10月相等数量的西药药剂处方,对比管理考核前后西药药剂的合理用药情况.结果:西药药剂不合理应用主要有药物滥用、给药方法不当、重复用药、联合用药不当,管理措施为加强药品、人员管理,严格工作制度;管理考核前的合理用药率为66.0%,低于管理考核后的合理用药率91.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x 2=4.368,P<0.05).结论:合理的应用及管理西药药剂,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效率,促进治疗效果,值得进行广泛推广及运用.
作者:吴晓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缓解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不良情绪中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经过综合护理后,不良情绪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6个月后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有效缓解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水颜;林凯丹;黄燕刁;蔡昊;方燕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医院近年的普外科手术发展迅速.在精密的仪器和医疗人员的创新下.使得大型的肝胆疾病在手术中得到了较好的治疗.单在术后切口感染的伤几率也相对较高.具国内医疗统计.肝胆手术术后感染排名很高.就感染类排名第三.肝胆手术后的感染不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严重者更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文通过肝胆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对手术后切口感染率进行统计.为临床的防治措施提供有效参考.
作者:曾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粘连性肠梗阻的不同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5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开腹手术)、试验组(腹腔镜手术)各26例.比较手术指标,观察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用时长,但出血量少、排气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短;试验组并发症发生2例(7.7%)、未见复发病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8例(30.8%)、复发4例(15.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确切,腹腔镜手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推荐优先选用.
作者:吴龑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五味消毒饮出自《医宗金鉴》,由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五味药组成,具清热解毒、消散疗疮之功效,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五官、内科、外科、妇科等火毒湿热所致的多种全身感染性疾病[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广谱抗细菌[2]、真菌[3]、病毒[4-5]、肿瘤作用,并具有对细菌耐药性低[6]、抗炎、调节免疫[4]之优势功效.
作者:湛世萍;贾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ERCP术前患者焦虑状态及心理干预对ERCP检查效果.方法:对60例拟行ERCP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心理干预组术前及术中采用交谈、介绍、参观、现身说教、指导训练等方法缓解患者焦虑状态,对两组患者ERCP检查成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理干预组ERCP检查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及术中心理干预能提高ERCP检查成功率.
作者:秦相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及评价中药与卡马西平在前庭阵发症治疗中的疗效对比.方法:门诊诊断的前庭阵发症患者40例,分别予中药及卡马西平进行干预后每月随访进行疗效评价,共随访及评价5个月.结果:分别予中药与卡马西平干预后患者头晕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者不良反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较卡马西平治疗前庭阵发症均有效,但更安全,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陆仙;郑翔云;谭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左旋甲状腺素对亚临床甲减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对其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分析在我院(2014.08到2016.08期间)就诊与治疗的亚临床甲减患者74例,采用左旋甲状腺素钠片(50 μ g/片)进行治疗后,其甲状腺功能(TSH、FT3、FT4)与血脂(LDL-C、HDL-C、TG、TC)血检报告的变化情况.结果:74例亚临床甲减患者在治疗后,其TSH、LDL-C、TG、TC值明显下降,而HDL-C、FT3、FT4值均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存在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亚临床甲减患者应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的效果可观.
作者:黄凤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本文主要通过对妊娠期发生或出现的妊娠梅毒的类型:妊娠期合并梅毒,进行临床分析与探讨.方法:通过我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这三年间的患有妊娠合并梅毒的孕妇26例进行临床分析,其中患有早期梅毒,就是孕前就患有梅毒然后怀孕13例;再有就是将患有晚期梅毒,怀孕期间感染的孕妇13例.将患有梅毒的孕妇分为两组进行分别临床分析,然后再将24例孕妇进行空白组对比.比较孕妇的身体状状况、产后恢复情况;再比较这三组孕妇所生婴儿携带先天性梅毒、流产、死胎的的临床案例进行分析.结果:从以上三组孕妇的临床诊断、治疗过程和后期护理等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患有早期梅毒和后期梅毒的妊娠期妇女,大多咽喉益出现不适、皮肤益出现各种病变、缺钙抽筋等身体不佳现象,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大出血难产的概率也大于正常孕妇.对于幼儿出现流产、死胎或是出生就携带先天性梅毒的概率也大于正常新生儿.通过比较两组中出现的各种临床案例进行分析,计算所得的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妊娠合并梅毒的临床分析中值得被考虑.讨论:根据上述进行的资料讨论分析及临床研究,参考以上针对妊娠合并梅毒的临床案例研究与探讨,从而在此基础上找出预防及治疗妊娠合并梅毒的方法.
作者:王媛;王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并对相关注意事项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6年8月81例血常规检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选患者血常规检验均出现质量问题,对导致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质量控制要点及注意事项.结果:导致81例血常规检验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采血量、采血时间、检验时间及运输贮存等,所占比例分别为28.40%、25.93%、23.45%、22.22%.结论:加强血常规检验质量控制,能够有效提高检验准确性,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多安全可靠的检测数据,促进疾病诊断及治疗.
作者:覃新颖;杨志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胸腺肽α1用于重症肺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住院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40例作为调查对象,均选取于2015年2月-2016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20例,分为观察组以及参照组,常规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胸腺肽α1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所以其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所以其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胸腺肽α1联合常规治疗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值得进一步分析使用.
作者:胡男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常见的妇科疾病,在育龄妇女中的发病率为10~ 15%,而且约有30 ~ 40%的异位症患者合并不孕[1].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临床上亦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目前经盆腔塑形术、腹腔镜以及免疫治疗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用方法.对于术后患者无法自然妊娠,需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其中宫腔内人工受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是初级的助孕治疗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我们共对10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经盆腔塑形术后合并不孕患者行夫精IUI,现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作者:李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临床初步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女生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研究观察100例女性患者临床初步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动态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方法:本文选100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根据年龄40岁为界限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全部开展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结果加以分析及对比.结果:动态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临床诊疗过程中针对于40岁以上中老年女性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时要慎重,必要时需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论:及早发现和诊断心脏疾病,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
作者:薛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因瓣膜退化性疾病有伴随年龄增长的趋势,全球有一亿人口患有心脏瓣膜病,目前每年大约有300000例瓣膜置换病例,且曾增长趋势[1].根据第四次人口统计推算我国成年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近200万,均需终身抗凝治疗.在瓣膜置换术及围术期管理水平的提高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下降的情况下,抗凝治疗不当导致的并发症相对突出,约占75%,每年治疗抗凝并发症的费用达上亿元.由此可见,正确的抗凝治疗对减少并发症、提高人的生存率以及减轻国家和个人经济负担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抗凝长期采用欧美国家的较高强度标准:及PTR=1.5-2.0、INR=2.0-3.0,由于国人与西方人群差异大,致使大量的出血病发症及较高的死亡率发生,占90%.目前我国采用低强度抗凝已达成共识,也取得了在栓塞与死亡率无明显改变的基础上出血病发症大幅度下降的疗效.通过对低强度抗凝治疗效果的观察分析,探索适合我国人群凝血特点的INR标准,建立中国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与检测随访数据库,为建立国人的个体化抗凝风险评估模型,及制定相应抗凝指南提供依据[2].
作者:张巧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手术室的手术患者863例为对照组,2016年6月-2016年10月手术患者863例为观察组,观察组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未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服务中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投诉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促进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改善,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诗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